《小丑》是一部十分壓抑的電影。影片中,男主亞瑟生活的哥潭市雖然高樓林立,卻如水泥叢林般冷硬灰暗。街道一派蕭條,到處堆滿垃圾,再配上如泣如訴的大提琴聲,和若有若無的警笛聲,帶給觀眾一種無法呼吸的沉重感。
尤其臨近結尾時,男主亞瑟對喜劇明星莫瑞的怒吼和控訴,把整部電影推向了高潮。
他說:「當你惹怒一個被社會拋棄的孤獨的神經病人時,你會得到什麼?你會自食其果!」
話聲未落,槍聲已響,坐在他對面的莫瑞應聲倒下。
不得不嘆服傑昆·菲尼克斯的演技,他把亞瑟當時的癲狂狀態演繹得絲絲入扣。詭異的眼神,狂躁的笑臉,無處安放的雙手,神經質般抖動的雙腿,每一個細節都在詮釋著亞瑟對生活的絕望,對世界的痛恨。
傑昆·菲尼克斯非常擅長表演行為古怪、心理扭曲的變態角色,《小丑》的導演託德.菲利普斯稱讚他不受任何局限,是自己合作過的最靈活的演員。
電影一開始,傑昆·菲尼克斯就先聲奪人。他用近乎恐怖的笑聲,生生攫住了觀眾的心,把觀眾帶入了悲傷的情境。
這是一種充斥著無助的尖利笑聲,比哭聲更令人難受。觀眾甚至可以聽見他喉嚨裡發出「呃呃」的怪聲,那是由於無法克制的持續大笑所致。
為了表演出這種直戳人心的效果,傑昆·菲尼克斯做足了功課。他閱讀了大量精神病學的書籍,反覆揣摩病理性笑聲的特點,分析不同笑聲背後的心理狀態,把一個眼裡含著淚、嘴裡卻在大笑的亞瑟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不僅如此,他還在三個月內減重47斤,只為塑造出亞瑟骨瘦如柴的病態形象。整整一個夏天,傑昆·菲尼克斯每天都只吃一個蘋果,因為太虛弱,有一次他甚至摔倒在拍攝現場。
銀幕上的亞瑟陰鬱、消瘦、憔悴,瘦到脫形。尤其當他裸露上身時,後背的脊柱彎曲變形,前胸的肋骨根根突起,讓人不忍直視。
憑藉亞瑟這個角色,傑昆·菲尼克斯當之無愧地奪得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電影《小丑》的劇情很普通甚至有些老套。故事的主人公亞瑟患有笑症,這是一種先天性的疾病,每當緊張焦慮時,就會發出無法控制的大笑。亞瑟生活在社會底層,以扮演小丑為生,但他處處被欺凌、被排斥、被踐踏,最終從溫良、純和一步步走向殘暴、癲狂。
他在街頭為一家琴行打廣告,卻被一群熊孩子搶走廣告牌,不僅如此,熊孩子們還砸爛他的廣告牌,對他拳打腳踢;
他的同事蘭道爾主動把槍借給亞瑟,讓他用槍保護自己。但當亞瑟因為攜槍表演被老闆追責時,蘭道爾矢口否認借槍一事,反而說槍是亞瑟自己買的,導致亞瑟被老闆開除;
他在公車上扮鬼臉逗笑小女孩,卻被小女孩的母親認定是騷擾,導致當場笑症發作。雖然他主動遞上卡片,解釋自己患有笑症,可他得到的依然是對方的冷冷一瞥;
他本可以每周接受一次政府免費提供的心理治療,並由此獲取藥物來維繫正常生活。但是,為了壓縮財政開支,哥潭市政府取消了這項服務,截斷了他獲得免費藥物的途徑;
就連亞瑟最愛的母親,也欺騙了他。她不僅隱瞞了亞瑟是領養的事實,還曾經任由自己的男友虐待幼年的亞瑟;
……
沒有人尊重亞瑟,也沒有人關心亞瑟,他每天都生活在愛與關懷的極度匱乏中。甚至,他夢想成為喜劇演員,把歡笑帶給世界,也遭到了他的偶像、喜劇明星莫瑞的無情嘲笑。
當親情淪為謊言,友情遭遇背叛,愛情一直缺席,而夢想又成為他人口中的笑柄時,曾經對未來懷揣希望、對生活充滿善意的的亞瑟,開始走向人生的另一端。
當三名男子在地鐵上對他拳打腳踢時,他不再像從前那樣,只是捂著褲襠痛苦地蜷縮在地上,而是拔出了冰冷的手槍,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一場殺戮;
當他通過精神病院的記錄,證實了母親對自己的欺瞞和幼年的傷害後,他用枕頭殘忍地悶死了母親;
當蘭道爾來找他,想掩蓋借槍的事實為自己撇清時,他以極其血腥的方式,殺害了蘭道爾;
當莫瑞邀請他來參加節目錄製時,他毫不留情地再次拔槍,在節目現場射殺了這位他昔日的精神偶像;
……
所有這些曾經給他帶來傷害的人,罪不致死,然而亞瑟卻讓他們以生命為代價來償還。
潛藏在亞瑟心裡的小丑,那個代表著殘忍和暴力的小丑終於被徹底釋放出來。
《小丑》的導演託德.菲利普斯說,他想通過拍攝這部電影,來探究造成亞瑟悲劇的背後原因。
是因為哥潭市政府的無能和不作為,還是因為整個社會的貧富懸殊?
是因為以莫瑞為代表的既得利益階層的冷漠、偏見和嘲笑,還是因為同為底層的蘭道爾對亞瑟的落井下石?
是因為熊孩子和地鐵男對亞瑟的毆打欺凌,還是因為公交車上小女孩母親對亞瑟的敵意和歧視,抑或是因為亞瑟母親對亞瑟的欺瞞和傷害……
雖然所有這一切都不能成為亞瑟大開殺戒的理由,但每一件事又都實實在在成為他大開殺戒的推手。
人人都只對他做了一點點惡,但就是這一點點的惡,讓亞瑟的理性一點一點崩塌,最終不憚以最大的惡來報復作惡者。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類的需求從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需求。
不僅如此,馬斯洛還認為,人類的內心是善惡並存的,善是有條件的、相對的,而惡一直都潛伏在暗處蠢蠢欲動。當人類的需求獲得滿足時,人們會表現出諸如愛、友善、仁慈和信任等善良品格; 但當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就很容易誘發出潛藏在人們內心的惡,譬如仇恨,譬如殺戮。
縱觀電影《小丑》裡的亞瑟,無論在哪個層面,他的需求都得不到滿足。被毆打、被歧視、被拒絕、被嘲笑,唯獨不被愛、被尊重、被接納、被關懷。
當亞瑟把壓抑多年的積鬱和憤怒一洩而出時,也是他心中那個代表邪惡、殘忍、暴力的小丑放飛之時。
這個曾經被情感、倫理、道德和法律束縛的小丑,徹底摧毀了亞瑟心中的另一個自我,那個代表著善良、美好和夢想的另一個自我。
與其說是疾病和貧富不均造成亞瑟的悲劇,不如說是整個社會的自私冷漠、肉弱強食激發起亞瑟內心的惡,讓他走向罪惡和毀滅。
英國詩人約翰·多恩寫過一首詩,題目叫《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他說: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在大海裡獨踞。
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
連接成整個陸地。
如果有一塊泥土被海水衝刷,
歐洲就會失去一角。
這如同一座山岬,
也如同一座莊園,
無論是你的還是你朋友的。
無論誰死了,
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為我包含在人類這個概念裡。
因此,
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喪鐘為你而鳴。」
作者約翰·多恩通過這首詩告訴我們,人類的悲喜雖然並不能互通,但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
當人人都以為他人的痛苦與己無關時,當人人都把自己活成了他人苦難的旁觀者時,也是喪鐘即將敲響的前夜。
因為最終維繫世界的,是人類永恆不滅的愛,而不是其它。人類只有互相支持、彼此原諒,懷揣愛意與同情心,才能走出至暗的黑夜,才不會讓亞瑟的悲劇反覆上演。
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傑昆·菲尼克斯用哥哥瑞凡·菲尼克斯生前所寫的一句詩,作為自己獲獎感言的結束語。
他說:「用愛去拯救世界,和平自然會到來。」
或許,這就是電影《小丑》最終想要表達的。畢竟,能夠拯救人類的,終究只有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