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我上青雲》:活在這世上,沒有人可以是一座孤島

2021-03-02 魯豫有約

衝破自我的桎梏

活出輕盈的人生

文|淺草

姚晨的新片《送我上青雲》最近正在上映,影評人紛紛自發地給出好評,稱其是目前國產類女性電影中少見的佳作。

 

看完也有同感,它詩意、深邃,意象龐雜,但都與當下的生活息息相關。

 

它不是一部爽片,不能讓你痛快地哭或笑,它更像一種對情緒的凌遲,每個錨點都有獨立的神經末梢,引領你反思人生。

 

有人詬病電影主題太散,很多話題點到卻沒說透。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人生際遇,做的選擇也各不相同,這當中,並沒有正確答案。

 

影片中,姚晨飾演女記者盛男。她偏愛中性打扮,個性也是硬橋硬馬,屬於路見不平果斷出手的正義之士。

 

她嚮往做一個戰地記者,崇拜海明威這樣的硬漢,厭惡虛假、媚俗和矯情,有點清高範兒。

 

她從來不知道自己撒嬌是什麼樣子,對過於黏膩的感情有生理上的牴觸。

她甚至不把自己當成女人,強悍、冷感、過份理性,能生生把喜歡過的男同事處成鐵哥們兒。

盛男三十歲之前的人生,就像一張牛皮紙,粗糙、皮實、桀驁不馴。你無法想像這樣一個人,會向人示弱或妥協什麼。

但是這一切,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癌症改變了。

盛男得了卵巢癌,手術費要三十萬,她的存款只有三萬。

放眼周遭,似乎沒有一個能伸出援手的人。籌措手術費唯一的機會,是給一個企業家李總的父親寫自傳賺稿費,但那個李總是盛男最不屑的「傻缺」。

 

命運的戲劇性,就這樣把盛男推到了做選擇的關口。

為了保命,她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接下了這個寫作任務。

實地採訪的過程中,她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與他們在人生各種得意或狼狽處相見,從理性到本能,一道道地解碼人生。

 

看完電影最大的感觸是,盛男在電影裡面臨的困境,其實也是我們現代人共同的生存困惑。

電影裡有好幾個話題,都有探討空間。

電影裡印象最深的,是盛男被醫生告知患上卵巣癌時,很震驚地表示自己從不亂搞男女關係,已經好幾年沒性生活了,怎麼會得這個病?

醫生懟她:我有一個病人還是處女呢。

只這一句,便可窺見我們生活的時代性教育的缺乏程度。盛男是個碩士,也對這方面如此無知,更不要說普羅大眾了。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裡,公開談論性是一種禁忌,甚至連學校裡的生理衛生課都講得很隱晦。

正是這種教育的缺乏,導致了疾病被汙名化,動不動就給女性扣上道德敗壞的大帽子。

 

如何消除這種社會大環境對女性的惡意,是這部電影的隱形訴求之一。

電影裡,盛男要去別的城市採訪,母親梁美枝跟著她上了車,揚言要離家出走,去尋找自我。

 

我們這個時代,特別迷戀對自我的提升,講述女性獨立的文章,往往從找到自我開始。

但是自我並不是那麼容易被界定的。

 

盛男覺得母親是個傻白甜,沒有自我,一生依賴父親養活,就算知道他出軌也不敢反抗。

而她呢?自我意識分明,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有自己的新聞理想。

但是一場絕症,混淆了她對自我的界定。

 

她看不起低聲下氣跪舔「傻缺」李總的同事四毛,覺得他為了追求成功喪失了自我。但四毛說自己這麼做是為了在獲得成功後得到別人的尊重。

在他的自我認知裡:「自我」並沒有消亡,只是蟄伏著。

 

盛男自己呢?

從前硬骨錚錚,從不向傻缺低頭。但是在30萬稿費面前,如果她堅持自我,就有可能失去生命。

生死關頭如何選擇?是為玉碎,還是為瓦全?是選擇做一根藤條暫時曲腰但中心不墮,還是選擇做一把鋼刀硬碰硬寧折不曲?

 

口號喊得很容易的人,是因為沒有面臨過生死選擇。

成年後的盛男,見識到了命運的殘酷,同時也意識到了,自我並不是恆定的,它會隨著外部環境壓力和內在心理困境不斷流變。

所以加繆說過:人這一生都在界定自我。

和解也是一個熱門話題。《送我上青雲》裡,講到了多個層面的和解。

 

首先是親情的和解。

 

盛男與母親的隔膜,來自她10歲那年第一次坐飛機,因為暈機吐了一身,被其他乘客嫌棄倒也算了,自己父母也責備她。

 

正處於敏感期的盛男從此有了心理陰影,覺得發生這種事是自己的錯。長大後她習慣對家裡報喜不報憂。

母親責備她得了癌症寧可告訴別人也不告訴家裡人,她哭著說:我怕你們又說是我的錯。

 

「我為了讓自己活得正確,只能選擇不說。」這一句控訴背後,是家庭教育對於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忽視。

但是盛男的母親也哭著解釋:她做媽媽時只有19歲,還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

 

的確,在原生家庭造就的不幸裡,其實有很多問題源自父母的「無意識」。

 

「重男輕女」的思想,「孩子不打不成器」的教條,在孩子犯錯時使用語言暴力,家長們「當時只道是尋常」,並不知道會對孩子帶來終生的心理陰影。

 

這些「無意識」造就的傷害,如果能被和解,需要這個孩子去自我成長,修復成年的自己以後,才能回頭贖算年幼的自己,並向父母敞開和解之門。

 

所以我們看到電影裡,盛男從前對母親很不屑,認為她只知道愛臭美,是沒有靈魂的花瓶,但是在自己生病後,她開始留意到母親蓬勃的生命力。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母親都有興致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上一刻母女倆吵得互扔鞋子,下一秒面對女兒的鏡頭她依然能笑得漂亮。

得知女兒患癌,她也沒有哭天搶地控訴老天不公平,而是第一時間開始實驗偏方。

 

想起有一位患絕症離世的女作家曾在一篇文章中寫到自己媽媽,她說每次在醫院裡看到日夜照顧她的媽媽還會穿漂亮的衣服、塗鮮豔的口紅,還能大聲說笑,還有心情打麻將,她心裡就非常欣慰。

雖然她知道媽媽背著她也會偷偷哭,但是那個依然愛漂亮的媽媽就像一根韌勁十足的藤,無論生活中出現什麼樣的變故,她都不會徹底崩潰。因為她愛自己、愛生活。

她就是羅曼·羅蘭筆下的英雄主義者:看透了生活的本質,卻依舊熱愛它。

 

許是意識到了嬌滴滴的母親身上有可能蘊藏著自己都羨慕的生命能量,盛男改變了對母親的看法。

 

除親情的和解外,電影還講到了人和這個世界的和解。

 

這部電影的導演滕叢叢是個85後,她說自己三十歲的時候,對這個世界有很多憤怒和不解,明明覺得自己在做正確的事,卻總是得不到認同和理解。

明明已經很努力了,卻總是收穫徒勞。於是她開始寫這個劇本,將自己對人生和世界的思考放進去。

 

電影裡出現的何老,一把年紀了還辟穀、修仙。盛男開始是頂不屑這一套的,她不相信這世上有輪迴和靈魂,她也沒有信仰。

當何老向她傳輸養生之道,讓她把體內濁氣笑出來的時候,她冷冰冰地回答:我笑不出來。

何老接口:你就是因為笑不出來才得癌。

盛男後來在一本得到普立茲獎的講述癌症的書裡看到,癌症就是起源於情志鬱結,有太多的欲望得不到紓解引起基因變異。

於是她開始反思自己。

 

人在生死面前,往往會拋下理性,願意相信這世上有未知的力量存在。哪怕她的智性依舊不認可什麼能量場、吸引力法則,但在理性上不再執著。

影片最後那三聲「哈哈哈」,是她和這個世界的和解。

 

和劉光明那一段邂逅,則是盛男跟世人的和解。

 

劉光明這個看上去心懷悲憫,拍照只拍雲,對宇宙星辰、時間靈魂及《紅樓夢》感興趣的文藝青年,實際上是「傻缺」李總的上門女婿,在家裡被當成寵物使喚,隨時會被叫到飯局上表演背圓周率。

 

這重反轉對盛男的認知是一種顛覆。

這世道太荒謬了!她愛慕的「雅仕」劉光明有不可告人的「月之暗影」,她鄙夷的「俗人」四毛卻有著積極向上的「日之光華」。

如同導演說的:每個人活著,都有他的不得意和不得已。

 

意識到這一點後,作為一個成熟的社會人,盛男想必不會單憑表相就輕易地斷言本質了。

 

這幾重和解,讓盛男見了自我,也見了天地,更見了眾生。

 

《送我上青雲》的片名,取自《紅樓夢》裡的典故。

 

大觀園眾姐妹聚眾吟詩,詠到柳絮,別人要麼悲嘆它飄零的命運,要麼鄙夷它輕薄的屬性,唯獨薛寶釵卻說,正因它輕而無根,故能「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這也是導演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像盛男那樣的獨立女性,現代社會並不少見。她們不會撒嬌、不懂示弱、不肯審時度勢說違心的話,有喜歡的人不知道表白,有鬱結的情緒不知道發洩,活得很沉重。

但縱是如此用力,也不見得能拼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就像導演體會到的那樣:很多事情並不是努力就能抵達的。

 

想起導演王晶曾說過,有時候他做了充分的準備,拍出來的電影反而不好。有時候臨時接任務,但只要狀態好,一樣能出佳片。這有點像我們寫作,有時候態度越是嚴肅認真越寫不好,抱持著輕鬆的心態反而能出好作品。

 

這又是一重認知的的顛覆。

 

導演總結自己的創作思路時說,電影裡盛男就是在這樣一次次的認知顛覆中,一步步走向了自我覺醒。而這個過程中,那些與她產生交集的人都是推波助瀾的好風。

 

所謂上青雲,並不一定指代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衝破沉重的意識桎梏,活出輕盈的人生,也是一種成功。

很欣喜能有《送我上青雲》這樣一部電影出現。

以往國產電影中出現的女性形象總是過於扁平、單薄,好似沒有自己的靈魂,但是《送我上青雲》呈現了更豐富立體的女性形象,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盛男並不是生來就冷酷冷感,她也渴望愛與被愛。

只是童年陰影讓她學會了自我保護,下意識地縮減自己的生命能量,把自己武裝成鋼鐵俠,以為這樣就能減少對別人的依賴。

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是一座孤島,愛就是連接島嶼和大陸的渡船。

人因愛欲來到這世上,接納愛、付出愛,也是人活在這世上的價值所在。

只是這個真知,往往要在站到生命之門前才會頓悟。

所以何老會說:愛欲是人的生死之門。

 

在豆瓣上看到身為主演和製片的姚晨在接受採訪時說,投拍這部小眾電影時並沒有期待過票房,但是現在她卻期待有票房,因為這樣就意味著有更多的人看到它。

希望現代女性們會引發共鳴,多一些自我了解,活得更舒展。更希望世人因此多消除一些對現代女性的偏見,給她們營造一個更為寬容的社會大環境。

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一個像盛男那樣「硬梆梆」的女孩,請試著溫柔地愛她。

--------------------

插圖:文章圖片來自《送我上青雲》。

文字創想家|淺草

線條剪輯獅 | 鴿子

 現代女性的自我實現之路 


1000件精選好物任你挑選 

 點擊圖片進入好物市集

  

商務合作聯繫微信:chuanzaidedian

郵箱:ly_yujian@126.com

為了不和我們錯過

不要忘了將我設為「星標」

成功添加星標置頂公號的小夥伴

將完成後的截圖發送到後臺

我們會定期抽出幸運小夥伴

送出明星籤名照等周邊福利哦~

獲獎名單公布在文章中

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英國】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存在於世界上的我們,不可忽視世界上各種事物之間冥冥存在的聯繫。 這種聯繫不是淺顯地擺在眼前的,只有當我們拓寬了視野,放遠至人類,至草木萬靈,至整個世界時,我們才能悟到:噢,原來我與世界上的任何物種沒有什麼不同,我們的一切都息息相關。
  • 寧靜的長相經常讓別人對她的評價誤會,沒有人可以活成一座孤島
    寧靜確實是有點問題,但是她這個人很會說話,無論生活還是工作我們都很難判斷人心到底是怎麼想的,靜姐有一個非常大的優點就是她會以你可以接受的方式讓你接受結果,起碼讓人覺得面子有了、心裡舒服,參考她不選伊能靜那幾個人說的那番話。至於她是不是「兩面派」不是你我能判斷的,也沒必要對別人要求那麼高吧??退一萬步,就算她把自己贏放在第一位那又怎麼樣呢?她不想明確表示出來也是性格的一種,每個人性格都不同。
  • No Man Is An Island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原本我以為,最多半年,出國旅行就可以報復性地反彈。世界都亂了,哪裡都是病毒,下半年基本上也不太可能出境遊。So,就算不憂國憂民,也知道這是關係到自己的大事情,不可能不關注。你看,我們那些做旅行戶外的同行,紛紛都改做微商賣東西了。註:本文最後也會有一個推薦,店家是我最好的朋友。報星子的名字可能一分錢不打折,也可能有個三塊五塊的。祝大家好運!
  • 草堂讀詩|賞析:約翰·多恩《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如果有一塊泥土被海水衝刷,歐洲就會失去一角,這如同一座山岬,也如同一座莊園,無論是你的還是你朋友的。無論誰死了,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因為我包含在人類這個概念裡。
  • 約翰 · 多恩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一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如果海水衝掉一塊歐洲就減小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因此,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而鳴《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是十七世紀英國玄學派詩人約翰·多恩John Donne(1572—1631)的著作。
  • 「我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島」:心中有愛,才會享受孤獨
    文/學乃身之寶小說《圍城》裡有這樣一段話:"擁擠裡的孤寂,熱鬧裡的悽涼,使他像許多住在孤島上的人,心靈也仿佛一個畔的孤島。"這是作者錢鍾書在描寫方鴻漸和妻子孫柔嘉回上海後,內心孤獨寂寞的狀態。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和方鴻漸的狀態相似,包括我們自己:或因生活不如意而心生煩悶,亦或因缺少自我認同而意志消沉;再或是遭遇挫折而對生活喪失信心,總之就是,有種"我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島"的感覺。對於這樣的孤獨感,我們該怎麼應對呢?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如何享受孤獨心境。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繪本《不是我的錯》中的校園欺凌角色類型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英】 約翰·多恩我的記憶中有這麼一句話,但今天,我才知道這首詩的全部內容,才發現另一句很網紅的句子也出自這首詩: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
  • 奧斯卡獲獎電影《小丑》告訴我們:沒有人能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島
    但當亞瑟因為攜槍表演被老闆追責時,蘭道爾矢口否認借槍一事,反而說槍是亞瑟自己買的,導致亞瑟被老闆開除;他在公車上扮鬼臉逗笑小女孩,卻被小女孩的母親認定是騷擾,導致當場笑症發作。雖然他主動遞上卡片,解釋自己患有笑症,可他得到的依然是對方的冷冷一瞥;他本可以每周接受一次政府免費提供的心理治療,並由此獲取藥物來維繫正常生活。
  • 世界上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其實無人為孤島,當我們在生活中遭遇挫折坎坷,他人的溫暖會是非常治癒的力量。溫暖可以是一句話,可以是一個鼓勵的眼神,也可以是輕輕拉你的一把手,哪怕只是一小下,哪怕只有一次,也會給人重生的希望,它也會改變人一生的選擇,也會讓人終身難忘。是呀,」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沒有鼓勵,就沒有力量;沒有鼓勵;就沒有希望;沒有鼓勵,就沒有信心。
  • 姚晨做客《今日影評》 攜《送我上青雲》暢談超越女性電影的共鳴...
    電影《送我上青雲》在今年上海電影節期間便得到眾多關注,並獲得亞洲新人獎單元最佳導演與最佳影片兩項提名,映後也收穫了來自業內外的諸多好評。8月19日,著名演員姚晨攜其監製、主演新作《送我上青雲》做客《今日影評》,暢談這部女性電影的創作點滴,並結合影片對種種人生困惑的展示與解答同觀眾朋友們分享體悟。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所有的失去,都會以另一種方式盛裝歸來
    一個朋友問我:「假如我們是某件物品的包裝團隊,然後現在要一個初出茅廬的包裝團隊就去對標那些已經是業內知名大佬的作品,你覺得合理嗎?」我回答:「世界本就不公,奇蹟才會發生。」我們總會抱怨,為什麼他隨隨便便就比我努力了那麼久做出來的成果還要好?為什麼我積極、勤奮、認真,對誰都好,卻總是被生活壓得喘不過來氣;TA每天旅旅遊不學無術談戀愛,永遠一副光鮮亮麗的樣子,不用為生活擔憂?...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也沒有困境是真正的絕望
    眾志成城,渡過難關不過,這遠遠還達不到絕境。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大家彼此守望相助,帶來了人世間最溫暖的畫面。他們都很平凡,卻都很偉大。即便大家生活難了點,虧了點,但只有將力往一處使,才能將這艘大船駛回岸邊。武漢的菜農秦師傅,聽聞北京上海的醫療隊住在卓爾萬豪酒店,便騎了40公裡農用三輪車,把自家最新鮮的24箱蔬菜送了過來。他不要錢,開心告訴酒店的人:「這是最新鮮的!我只有這麼多了。」
  • 摸摸頭,「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若你需要,我一直都在。
    李佳琦,直播時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總有人來安慰你。」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裡,每個人都有情感和歸屬的需要。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係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得細緻。萍萍常常會跑到外婆家吃飯,老人家每次都給她煮上一碗紅薯稀飯,甜甜糯糯,她總是吃得津津有味。大學畢業後,她工作經常需要出差加班,很少回老家。有次放假去看老人家,外婆照舊準備了一碗紅薯稀飯,還煎了荷包蛋。飯桌上外婆不停的給讓萍萍吃紅薯,女孩搖著手說:「奶奶,下次不要再弄這些了,我又不吃。」外婆聽完停頓了一會,低聲說了句:「你小時候最愛吃這些啊!」
  • 有聲│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我們立志做最優質的朗誦學習基地作者|約翰 · 多恩 朗誦|謝東升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如果海水衝掉一塊歐洲就減小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
    他寫到,世界很大,但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我和同學們有一個共同心願,為這個世界作點貢獻。他還說,願意將自己和班上小夥伴們做垃圾分類收集到的飲料瓶等可回收物品,換取成班級活動費用捐給世界衛生組織。最後他呼籲全世界的青少年攜起手來,盡其所能,努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
  • 《島上書店》:有了愛的溫暖,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島上書店》是美國新生代作家加布瑞埃拉·澤文的代表作,曾在一年內席捲全球 25 個國家,堪稱現象級暢銷讀物。這本書獲得2014年度美國獨立書商選書第1名,以及美國圖書館推薦閱讀第1名。這是一本語言平實的治癒系讀本,初讀起來,語言平淡,沒有波瀾,展現的是男女主人公的糟糕世界。
  • 安妮海瑟薇演繹的《摩登情愛》,沒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島
    安妮海瑟薇在這部短劇裡也是這樣一個陰晴不定的人,個人覺得這一集的情感描繪很細膩。比如跟黑人男士約會前突然抑鬱發作,睫毛筆都拿不住了。這世上沒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島,生活縱有各種坎坷不平,關係就是滋養人生的最好武器,不要閉上眼睛假裝天黑,敞開門窗,就會有光照進來。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 一周互動
    局長想說的是,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雲捲雲舒:局長這個標題寫的很好,瘟疫在人心,瘟疫在精神上,有藥可以治瘟疫,去哪找藥救精神救人心。局長:毒奶粉、虐童、毒疫苗,我們嘴上在說兒童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可現實呢?一次又一次的悲劇發生在我們的孩子身上,實在令人痛心!你可以說,發生這些事件是制度或監管問題。但局長其實還想說,這些事件發生,我們每個成年人,都應該感到羞愧,因為,我們正是這個社會的一份子。
  • 評:疫情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近兩天,深圳市衛健委相繼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公布了確診的病例在發病期間曾活動過的小區、場所,信息透明準確,不和市民「打啞謎」,同時注意保護個人隱私,此舉獲得了市民的普遍歡迎,在全國更是備受矚目。深圳市衛健委表示,會繼續公布確診病例涉及的活動場所名單,回應市民關切。
  • 如果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那我願為與你搭起一座橋
    深夜,我回想著白天,手在輕微顫抖,筆尖卻不停寫下:「第21天,燦爛的陽光,嘰喳的小鳥,同學的笑容這一切都太美好,這一切都和我沒關係。我想要和這所有的美好融合在一起,但我們還是如此的格格不入。黑夜和壓迫依舊讓我喘不過氣,我害怕在這漆黑的夜裡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