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 一周互動

2021-02-19 正解局

局長想說的是,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可以自全。

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

整體的一部分。

如果海水衝掉一塊,

歐洲就減小,

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

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

因此 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它就為你而鳴。

今天精選了本周6條留言,略作回應。同時,請提到的朋友添加局長微信(captain2046007),將每人贈書1本。

這場瘟疫肆虐,我們卻沒有疫苗可用

(發布日期:7月23日)

雲捲雲舒:局長這個標題寫的很好,瘟疫在人心,瘟疫在精神上,有藥可以治瘟疫,去哪找藥救精神救人心。

局長:毒奶粉、虐童、毒疫苗,我們嘴上在說兒童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可現實呢?一次又一次的悲劇發生在我們的孩子身上,實在令人痛心!

你可以說,發生這些事件是制度或監管問題。

但局長其實還想說,這些事件發生,我們每個成年人,都應該感到羞愧,因為,我們正是這個社會的一份子。

毒奶粉裡的三聚氰胺很多是奶農加進去的,虐童事件裡扎針、餵藥片的也是保育老師.現實中,連菜農賣的菜和自己吃的菜都分開。很多時候,我們是在相互加害!

所以,我們與其抱怨這個社會利益薰心、世風日下,不如從自身做起,不賣黑心商品,不收紅包,不坑蒙拐騙。

有能力者堅守底線,就像這篇文章裡說到的弗蘭西斯·凱爾,她頂住了來自藥品廠家、經銷商等的種種壓力,沒有批准「反應停」,才讓美國很多寶寶免於成為畸形兒。

局長願再次引用魯迅先生近100年說過的一句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重罰違法企業,看看美國下手有多狠

(發布日期:7月24日)

特靠譜: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的基本差別,是造成我們無法對違法對象開出超過法律規定上限的罰單。

為了懲治違法企業得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法制建設遠高於某一個案。

想想英美法系的陪審團制度,有錢有權的主體,通常是告不贏的。通過聘請大律師和控制輿論,勝訴案件少之又少。

到底是嚴懲違法主體重要還是維持公平公正重要?這兩個原則,在兩大法系的差異,幾乎無法調和。

局長:這位讀者,思考的很深,局長也深受啟發。

從直觀感受上,與大陸法系相比,英美法系相對靈活些。

不僅法官的自由裁量權更大,單單一個陪審團制度,往往讓位高權重勢大者,處於「弱勢」地位。

這也是美國消費者頻頻告贏大企業,獲得巨額賠償的重要原因。

沿襲大陸法系的中國,真的就不能重罰違法的企業嗎?

關鍵還是看頂層設計。

你看,2013年,茅臺和五糧液,就因價格壟斷,分別被罰了2.47億元和2.02億元。下的起手,靠的就是2008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

同屬大陸法系的法國,也向避稅的蘋果法國子公司,開出了高達4億歐元的罰單。

可見,只要頂層設計的好,違法企業跑不了。

國家頻頻催生,背後是一個嚴峻的現實

(發布日期:7月25日)

:我們是人的社會,政策的對與否不去評論,目前的最適育人群是90後,也是壓力最大的一代人,90後的生長環境相對來說更輕鬆,但也是最不想要孩子的一代人。

局長:這篇文章收到了三四百條評論。順便說下,由於微信設置,精選留言最多只能放出100條,所以,後面有些十分精彩的留言也就錯過了展示的機會。但是,局長依然會看,並挑選一些進行回復。

回到這條留言,這是90後的聲音。中國的中青年年人口中,如果說60、70後已經完全是現實主義,80後還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徘徊,那麼,90後則是最接近「正常人」的一代人,沒有過多的羈絆,在現代社會環境中長大,具有現代社會思維。

再具體到生育問題,最關鍵的是兩個環節,一是不願生,社會提供了更寬鬆的環境,這也是對個人選擇自由的承認和尊重,所以,也應該感謝這個社會。

二是生不起。光一句口號、一個文件,是解決不了生育中的一系列問題的,要拿出比當時計劃生育時更大的勇氣、支持才行。

這裡面還涉及到一個生育權的,很多普通人的生育權可能因此自願被「剝奪」,這是另一面,這個社會也很可怕。

現在交錢,2年後才拿房,這麼坑的「預售制度」早該廢了

(發布日期:7月26日)

:局長最近的幾篇文章直指問題本源,支持!

局長:謝謝朋友們的支持。

正像我回復這條留言說的,「這月刪帖少,多說些。」

雖然平時還有工作,很忙,也早已經沒有了大學時期「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萬丈豪情,但仍然希望通過這個平臺,發出我的聲音,和朋友們分享我的觀察和思考。

在具體選題上,儘可能選擇涉及我們貼身、長遠利益,內容上,我堅持說自己內心之言,但由於眾所周知的情況,會去平衡,符合相關要求,畢竟「關黑屋」不好受。

我只希望通過平臺,去影響哪怕一個人也罷,共同促進我們社會的進步。

大洋彼岸傳來的那個大消息,還沒那麼可怕

(發布日期:7月27日)

陳家新Jason:沒有那麼可怕!?遠遠比一般人想像可怕!我在深圳這邊70%以上是出口,而最主要是美國!我們公司現在加速轉移東南亞!人家歡欣鼓舞!特別是印度!我們太高估自己了!發展房地產吧,這個我們第一!

局長:這位朋友的觀點,其實我文章裡也說了。

但是,為什麼起個標題呢?一是因為,現在這個美歐日聯合的確是八字還沒一撇,要付諸實施還有很多政策性、實務性問題要解決。

還有一個更重要原因,局長一直反感標題黨,同樣內容其他公號標題聳人,類似於「封鎖中國」之類。這些年來,官媒等其他且不說,首先是自媒體為了追求點擊量,一會兒是厲害了,一會兒是美哭日尿之類的,塑造的輿論環境已經成為中國人正確評估外界環境的重大障礙了。

所以,起這篇文章標題時就有點「矯枉過正」的想法,儘管更平實的標題的確會影響點擊量。

最後,回到美歐、日歐的貿易協議來說,正像文章說的如果實現,那麼這幾方將更有力左右世界經濟格局。

但是,我們更需要關注的美國等西方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體的貿易安排,比如像先前的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一旦西方發達國家給予墨西哥、印度、越南等發展中國優惠條件,那麼,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將受到很大衝擊,這後面可不是摩登寫字樓裡的白領,而是一群群來自天南海北的農民工。

中國狂犬疫苗還在造假,日本60年前已經消滅了狂犬病

(發布日期:7月28日)

風調雨順:記住,養的是狗,體現的是人的素質。所以,所有養狗養貓的人必須每年給你的寵物打疫苗,否則將面臨巨額罰款妨礙公共安全罪的起訴。對於那些流浪狗流浪貓堅決撲殺。

局長:如何處置流浪貓狗,是一個世界難題。

撲殺,特別是街頭撲殺,局長並不認同,理由有二:

一,保護動物是文明社會的一大標誌。我們對身處野外的野生動物尚存有悲慈之心,更何況與我們共處一域的貓狗呢?

二,撲殺並不能解決問題。實際上,我國部分城市曾興起過撲殺流浪狗運動,最終因過於血腥,備受爭議而終止。

目前看,行之有效的方法,還是日本和美國採取的方法。

先將流浪貓狗收養進寵物收容所或救助站,設置招領期限,如果沒有被人領走,就除以安樂死。

這裡有幾個細節值得注意。

一是收容所或救助站,不能只靠政府機關。社會公益組織的作用非常重要,特別是收容所裡的清潔、防疫、餵養等工作,志願者應廣泛參與。

二是誰來領養?真正的動物保護者,應該領養流浪貓狗,而非隨意在街頭投食。因為,餵養流浪貓狗,形同散養,比遛狗不牽繩,影響更壞。

三是安樂死。當流浪貓狗超出了收容所的承載力,安樂死也就成為了最終選擇。

這不是最好的方法,卻是最不壞的。

相關焦點

  • 【英國】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兩個地球兩端的人, 會在彼此的命運裡有所關聯嗎? 極慢上漲的海平線, 會對深居內陸的人造成影響嗎?
  • 草堂讀詩|賞析:約翰·多恩《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如果有一塊泥土被海水衝刷,歐洲就會失去一角,這如同一座山岬,也如同一座莊園,無論是你的還是你朋友的。無論誰死了,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因為我包含在人類這個概念裡。
  • 約翰 · 多恩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一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如果海水衝掉一塊歐洲就減小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因此,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而鳴《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是十七世紀英國玄學派詩人約翰·多恩John Donne(1572—1631)的著作。
  • No Man Is An Island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所以,一周過去了,大家都很賣力的打卡,誰也不希望發紅包~ 只要不發紅包就等於掙了十塊錢,本著這樣的想法,即使我再不情不願,我也會掙扎著開始鍛鍊,然後每一次都不止鍛鍊半小時。。。總結出來的是:其實最難的就是「開始」那一瞬間,一旦開始了,鍛鍊真是水到渠成。。。紅包就是用來鼓勵我「開始」的。感覺100天之後,應該在體型上會有一點收穫的吧?我的西語也會有不少進步吧?
  • 有聲│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我們立志做最優質的朗誦學習基地作者|約翰 · 多恩 朗誦|謝東升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因此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敲響詩歌簡介《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
    他寫到,世界很大,但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我和同學們有一個共同心願,為這個世界作點貢獻。他還說,願意將自己和班上小夥伴們做垃圾分類收集到的飲料瓶等可回收物品,換取成班級活動費用捐給世界衛生組織。最後他呼籲全世界的青少年攜起手來,盡其所能,努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
  • 疫情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2月2日,江蘇省第三批援湖北醫療隊118人出徵前往武漢,距今已過去一周時間。目前,他們所支援的C8西病區共有50張病床,主要負責收治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這些病人病情較重,大多需要吸痰、使用呼吸機,穿刺深靜脈……而這所有的操作都有被暴露的危險。「每次進出病房都要花將近一小時來穿脫防護設備,每個步驟不敢有絲毫馬虎。」
  • 評:疫情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疫情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應對疫情,許多小區的居民積極聯合起來,相互之間比往日更多了一份理解和關愛,生動詮釋了「遠親不如近鄰」的內涵。有市民說得好,「你安全了,小區也就多一份保障;反過來,小區安全了,你也會更安全。」防控疫情,我就是你,你就是我,大家緊緊凝聚在一起,就能眾志成城!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繪本《不是我的錯》中的校園欺凌角色類型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英】 約翰·多恩我的記憶中有這麼一句話,但今天,我才知道這首詩的全部內容,才發現另一句很網紅的句子也出自這首詩: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
  • 記者手記:病毒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抗擊新型肺炎)記者手記:病毒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中新社柏林2月6日電 (記者 彭大偉)「我不是病毒!」——近日,在中國全力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之時,一個法語寫成的話題標籤「#JeNeSuisPasUnVirus」(我不是病毒)被身處歐洲的亞裔人群頻頻在社交媒體推特等處使用。
  • 摸摸頭,「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若你需要,我一直都在。
    李佳琦,直播時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總有人來安慰你。」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裡,每個人都有情感和歸屬的需要。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係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得細緻。摸摸頭,「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若你需要,我一直都在!當你走出了孤島,開始與世界發生聯繫,任何人都可能給你帶來希望,前提是你願意接受這一切。也希望我們都有治癒自己的能力,不要輕易被挫折打敗。只有真正熱愛生活,認真生活的人,才會被生活善待;當你開始努力地生活的時候,一切都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走出孤島,願意愛與付出,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 世界上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其實無人為孤島,當我們在生活中遭遇挫折坎坷,他人的溫暖會是非常治癒的力量。溫暖可以是一句話,可以是一個鼓勵的眼神,也可以是輕輕拉你的一把手,哪怕只是一小下,哪怕只有一次,也會給人重生的希望,它也會改變人一生的選擇,也會讓人終身難忘。是呀,」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沒有鼓勵,就沒有力量;沒有鼓勵;就沒有希望;沒有鼓勵,就沒有信心。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所有的失去,都會以另一種方式盛裝歸來
    美國作家海明威說過:「誰都不是一座孤島,自成一體。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有所缺損,因為我與人類難解難分。所以,千萬不要去打聽喪鐘為誰而鳴,喪鐘為你而鳴。」我們無需驚羨他人,我們只為自己過活即可!就像李敖所說:「作弱者,多不得好活;作強者,多不得好死。
  • 《島》: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
    △《島》2020版封面 對於這座島的歷史,大部分人只有殘忍的好奇 《島》的靈感來源於一座真實的小島,它名叫斯皮納龍格。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片陸地。」 這是十七世紀英國詩人約翰·鄧恩的一首詩,詩中探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古老而又恆常如新的命題,在疫情之下的2020年引發了更多人的思考。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也沒有困境是真正的絕望
    文 | 心之助特約作者 白查理潮水洶湧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是孤島。每個人都在被潮水圍繞,而有的人的命運卻在悄然間發生了改變。時代一粒灰,個人一座山還記得前幾天傳播十分廣的視頻嗎?一位河北的老爺爺在人人足不出戶的情況下,戴著口罩走街串巷賣糖葫蘆。
  • 閃電漫評丨面對疫情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隱之禍》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將自己置身事外。一個人的隱瞞,可能會毀掉所有人的努力。
  • 戰疫痕跡「美照」暖人心,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來訪者訴說的過程,也是釋放負面情緒的一種方式,可以幫助陷入焦慮的人短時間獲得內心的鎮定,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哪怕只是傾聽、理解和陪伴,都能讓他們獲得一些心理支持。 陝西心理醫療隊掠影。
  • 安妮海瑟薇演繹的《摩登情愛》,沒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島
    這世上沒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島,生活縱有各種坎坷不平,關係就是滋養人生的最好武器,不要閉上眼睛假裝天黑,敞開門窗,就會有光照進來。
  • 我再也借不到錢了,沒有人會借給我,終成為了一座孤島
    英國詩人多恩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但在信用和信任體系崩塌以後,人人都是一座孤島。「人若沒了信用,當你深陷沼澤需要別人拉你一把的時候,每個人都冷眼旁觀,看著你一點點沉淪,直至消失不見。
  • 《島上書店》:有了愛的溫暖,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01人生困境,將人困入孤島每個人都會在生命的某段旅程深陷困境,經受身體上、心理上的各種磨難,在痛苦中沉淪,不知道如何走出黑暗,因為怎麼都看不到光明,亦或是不願意去看。經過這一系列打擊,A.J的人生仿佛陷入僵局,內心淪為一座孤島。A.J.費克裡前妻的姐姐伊斯梅,同樣在孤島中痛苦著。表面上伊斯梅光鮮亮麗,生活完美,本身是一位中學老師,嫁給了自己一直愛慕著的英俊作家丹尼爾。可是實際上,她的生活一直痛苦不堪,千瘡百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