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病毒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型肺炎)記者手記:病毒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中新社柏林2月6日電 (記者 彭大偉)「我不是病毒!」——近日,在中國全力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之時,一個法語寫成的話題標籤「#JeNeSuisPasUnVirus」(我不是病毒)被身處歐洲的亞裔人群頻頻在社交媒體推特等處使用。

他們經歷了什麼?

2月2日,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在官網發布提醒指出,疫情暴發以來,特別是德國連續出現確診病例以來,其防疫工作面臨挑戰,公眾關注度和焦慮同步上升。一些地區相繼發生個別人針對中國公民的侮辱乃至歧視言行,甚至有暴力行為個案。據此間媒體報導,近日來在英法等其它一些歐洲國家,華人亦在現實生活和大眾媒體遭遇不同程度的「另眼相待」。

德國發行量最大的嚴肅時政類周刊《明鏡》(Der Spiegel)近日出版的最新一期封面赫然寫著「新型冠狀病毒」,然後一行黃色大字「中國製造」,副標題「當全球化成為致命危險」,最後選擇了一張很有聳動效果的配圖。

中國人民大學德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孟虹指出,這期封面一出,很快引起了在德華僑華人和留德學人等的不滿和抗議,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危機時期影響了德國民眾對中國的積極認知。

曾在《明鏡》擔任調查記者近20年的德中友協聯合會副主席菲利克斯·庫爾茨4日向記者表示,「特別是在過去的幾天中,我們發現,對中國人的蔑視和排斥的情緒明顯加劇」。以「新冠病毒:中國製造」為媒體標語,尤其引起了網際網路和眾多媒體平臺的大規模恐慌。「製造恐慌正中種族主義者下懷」。

在這種背景下,歐洲著名思想家齊澤克投書德國《世界報》,文章寫道:「真正應該感到羞愧的,是這個世界上我們所有只想著如何隔離中國人的人。」

令人寬慰的是,同樣是在歐洲,幾天前已宣布「國家緊急狀態」的義大利,官方和民間向華人和亞裔更多地釋放了團結一致、守望相助的信號。

在文藝復興發源地佛羅倫斯,一位華裔青年在鬧市街頭做起了「實驗」:戴上口罩、蒙上眼睛,一旁的牌子用中、英、意三種文字寫著:「我不是病毒,我是人類,不要對我有歧視。」

令人意外和驚喜的是,他收穫了許多的擁抱。還有很多人幫他摘掉口罩,再次與他擁抱。佛羅倫斯市長納德拉日前還在推特上發起「給中國人一個擁抱」的話題,在一段視頻中,他主動擁抱一位當地華人,並說道「在這場共同的戰役中,我們與華人社會同在」;「我一點也不害怕」。

對於身處一萬公裡之遙的歐洲,抑或其它更遠的遠方的人們,為什麼應該希望中國儘快戰勝疫情,並為之伸出援手,而非相反?

道理並不難理解。中國與歐洲在經濟方面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步入一家德國的大型超市,抑或瑞士的電器城、法國的建材市場,在中國入世近20年後的今天,中國製造早已無處不在,而今時今日的中國製造早已非「廉價、仿製」的代名詞,而是意味著華為智慧型手機這樣備受外國消費者喜愛甚至追捧的產品。

另一方面,經過多年發展,中國佔全球GDP比重已佔到16%。以德國企業為例,中國已成為德國三大車企最重要的海外市場,同時也是巴斯夫、西門子等德企巨頭的重點投資目的國。

正如波蘭前副總理、著名經濟學家科沃德科在日前閉幕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期間所闡述的,目前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引擎之一。「誰要是不希望中國好,就是不希望自己好」。

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在1月末宣布「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向世衛總幹事提出這一建議的突發事件委員會亦強調,這次宣布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本著支持和讚賞中國、中國人民以及在此次疫情的最前線中國所採取的各項行動的精神來看待,並希望中國的透明行動取得成功。「全球需要團結一致,協調努力,加強世界其他地區的防範工作,並向可能需要更多支持的地區提供協助。」

倘若回看從「非典」到伊波拉、中東呼吸症候群至今的人類社會應對危機的經驗,已故德國著名社會學家烏爾裡希·貝克(Ulrich Beck)《風險社會》一書中的論斷言猶在耳:

「風險不同於19世紀到20世紀上半葉的工廠或職業危機。風險不再局限於特定的地域或團體,而是呈現出全球化趨勢。它不僅跨越民族國家的邊界,也模糊了生產和再生產的界線。」

身處德國,感悟冷暖。令筆者近來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德國前總統霍斯特·克勒2014年在北京一所高校發表演講時,為了說明各國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曾引用英國詩人約翰·多恩《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因此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而鳴。」

病毒當前,這首詩值得我們一再記取。(完)

相關焦點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
    他寫到,世界很大,但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我和同學們有一個共同心願,為這個世界作點貢獻。他還說,願意將自己和班上小夥伴們做垃圾分類收集到的飲料瓶等可回收物品,換取成班級活動費用捐給世界衛生組織。最後他呼籲全世界的青少年攜起手來,盡其所能,努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
  • 評:疫情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畢竟,疫情面前,大家都是受害者,又都是防控者。做好自我防範,及時關注權威信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包容,這是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正確姿勢。疫情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應對疫情,許多小區的居民積極聯合起來,相互之間比往日更多了一份理解和關愛,生動詮釋了「遠親不如近鄰」的內涵。有市民說得好,「你安全了,小區也就多一份保障;反過來,小區安全了,你也會更安全。」
  • 【英國】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兩個地球兩端的人, 會在彼此的命運裡有所關聯嗎? 極慢上漲的海平線, 會對深居內陸的人造成影響嗎?
  • 疫情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災難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楊軼涵說。記者 謝詩涵通訊員 李速 薛曉慧陳子琛 孫蔚佳
  • No Man Is An Island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疫情如果持續,國家也可能調整戰略,不可能一直為「戰勝病毒」讓路。因為,一直讓路,大批的工廠沒有訂單,大批的公司關門大吉,大批的樓盤租不出去,大批的人將面臨失業。消費力降低,通貨膨脹。如果各國都閉關鎖國半年,估計大部分的航空公司也會倒閉,都活不下去了還怕什麼病毒。
  • 草堂讀詩|賞析:約翰·多恩《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如果有一塊泥土被海水衝刷,歐洲就會失去一角,這如同一座山岬,也如同一座莊園,無論是你的還是你朋友的。無論誰死了,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因為我包含在人類這個概念裡。
  • 約翰 · 多恩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一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如果海水衝掉一塊歐洲就減小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因此,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而鳴《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是十七世紀英國玄學派詩人約翰·多恩John Donne(1572—1631)的著作。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也沒有困境是真正的絕望
    文 | 心之助特約作者 白查理潮水洶湧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是孤島。每個人都在被潮水圍繞,而有的人的命運卻在悄然間發生了改變。時代遇到了一粒微塵,落在每個人,各行各業上的,都是一座大山。而即便是不談工資,很多人也過得並不好受。封城後,湖北人和武漢人在一些人眼中,幾乎等同於病毒了。他們經歷了歧視、拒絕和信息洩露。
  • 有聲│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我們立志做最優質的朗誦學習基地作者|約翰 · 多恩 朗誦|謝東升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因此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敲響詩歌簡介《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 閃電漫評丨面對疫情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19日訊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漫畫家們拿起手中的畫筆,創作了一批抗擊疫情的主題漫畫,弘揚正氣,鼓舞鬥志,為抗擊疫情加油。本期展播的是漫畫家黎青的作品。
  • 《島》: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
    而在寫《島》之前,希斯洛普從未寫過小說,作為一名記者,她只寫事實性的東西,直到與書中的那座小島相遇。 △《島》2020版封面 對於這座島的歷史,大部分人只有殘忍的好奇 《島》的靈感來源於一座真實的小島,它名叫斯皮納龍格。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繪本《不是我的錯》中的校園欺凌角色類型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英】 約翰·多恩我的記憶中有這麼一句話,但今天,我才知道這首詩的全部內容,才發現另一句很網紅的句子也出自這首詩: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 一周互動
    局長想說的是,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
  • 摸摸頭,「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若你需要,我一直都在。
    李佳琦,直播時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總有人來安慰你。」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裡,每個人都有情感和歸屬的需要。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係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得細緻。摸摸頭,「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若你需要,我一直都在!當你走出了孤島,開始與世界發生聯繫,任何人都可能給你帶來希望,前提是你願意接受這一切。也希望我們都有治癒自己的能力,不要輕易被挫折打敗。只有真正熱愛生活,認真生活的人,才會被生活善待;當你開始努力地生活的時候,一切都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走出孤島,願意愛與付出,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 世界上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其實無人為孤島,當我們在生活中遭遇挫折坎坷,他人的溫暖會是非常治癒的力量。溫暖可以是一句話,可以是一個鼓勵的眼神,也可以是輕輕拉你的一把手,哪怕只是一小下,哪怕只有一次,也會給人重生的希望,它也會改變人一生的選擇,也會讓人終身難忘。是呀,」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沒有鼓勵,就沒有力量;沒有鼓勵;就沒有希望;沒有鼓勵,就沒有信心。
  • 疫情下我的春節,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我有幾個朋友在湖北開車的都說這個病毒傳播的很厲害,也不知道對我們這裡會不會有什麼影響。街邊人頭攢動,來來往往的人群似乎都在為即將到來的庚子春節忙碌著。大年三十的中午,爸爸翻看手機新聞後一臉嚴肅的對我們說:「今天全國各省都有新增病例,現在發現台州也有2例了。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所有的失去,都會以另一種方式盛裝歸來
    美國作家海明威說過:「誰都不是一座孤島,自成一體。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有所缺損,因為我與人類難解難分。所以,千萬不要去打聽喪鐘為誰而鳴,喪鐘為你而鳴。」我們無需驚羨他人,我們只為自己過活即可!就像李敖所說:「作弱者,多不得好活;作強者,多不得好死。
  • 奧斯卡獲獎電影《小丑》告訴我們:沒有人能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島
    他閱讀了大量精神病學的書籍,反覆揣摩病理性笑聲的特點,分析不同笑聲背後的心理狀態,把一個眼裡含著淚、嘴裡卻在大笑的亞瑟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不僅如此,他還在三個月內減重47斤,只為塑造出亞瑟骨瘦如柴的病態形象。整整一個夏天,傑昆·菲尼克斯每天都只吃一個蘋果,因為太虛弱,有一次他甚至摔倒在拍攝現場。銀幕上的亞瑟陰鬱、消瘦、憔悴,瘦到脫形。
  • 德恆: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丨硬核之戰專訪
    在德恆黨委書記、主任、首席全球合伙人王麗律師帶領下,德恆向四十家醫療機構和法國、德國及巴基斯坦等國捐款300餘萬元和緊急醫用物資數百萬件;完成2020年度中國法學會部級法學研究重點委託課題《構建疫情防控國際合作體系研究》;建立了300人抗疫研究組,撰寫法律文章270餘篇,舉辦抗疫法律培訓57場,逾2萬人次收看……生命危機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大家必須聯合才能有生機。
  • 戰疫痕跡「美照」暖人心,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來訪者訴說的過程,也是釋放負面情緒的一種方式,可以幫助陷入焦慮的人短時間獲得內心的鎮定,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哪怕只是傾聽、理解和陪伴,都能讓他們獲得一些心理支持。 陝西心理醫療隊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