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瑪麗&童貞女王

2021-02-13 靈魂所不能喝的泉水

綠袖子是一首英國民謠,在伊莉莎白女王時代就已經廣為流傳,相傳是英王亨利八世所作,他是位長笛演奏家。

歷史的巨輪吱吱呀呀轟轟隆隆,跨過山,越過海,歷經500年來到了現在。對地球人類社會來說,即使不算滄桑,那也是巨變了。在發生巨變的前夕,歷史有意思地安排了兩位女王(英格蘭都鐸王朝的兩位同父異母的姐妹),在她們那個時代的節點上,發端且鋪就了英國乃至歐洲工業革命的道路。那是女人還位輕言微的時代,她們雖然貴為女王,但是因為女性的身份,處處被掣肘,那頂皇冠戴起來,比男性繼承人不知沉重了多少。

鏡頭轉回到現代,當你徜徉在泰晤士河邊,在塞納河左岸,在萊茵河畔,在米蘭,在巴塞隆納,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裡的一個切合你心意的酒吧裡,不知道你有沒有碰巧品嘗過這樣一款雞尾酒,它的名字叫Bloody Mary(血腥瑪麗)。

這是一款世界流行的雞尾酒,甜、酸、苦、辣四味俱全,富有刺激性,可增進食慾。這款雞尾酒洋溢著一種番茄汁的香味,但入口時因為其中的伏特加,使口感極其順滑,還有微辣,在舌尖和牙齒間顫抖,非常纏綿悱惻。

你又可曾了解「血腥瑪麗」最初是人們送給英格蘭的瑪麗一世女王的稱號。

瑪麗一世(英文:Mary I,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1553年7月-1558年11月17日在位)。她是都鐸王朝的第四任君主,她的父親是亨利八世,母親是凱薩琳王后(阿拉貢的凱薩琳),丈夫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

歷史小說家菲利帕·格裡高利在她的作品《女王的弄臣》裡,借著主人公弄臣漢娜的口吻,這樣說:我看到過一個為愛而心碎的女人:瑪麗女王。我還看到為避免心碎而撕碎自己靈魂的女人:伊莉莎白公主。

然而我個人倒是覺得瑪麗一世不但為愛而心碎,同時還撕碎了自己的靈魂。而伊莉莎白一世不但避免了為愛而心碎,同時也並沒有撕碎自己的靈魂。

兩位女王,是同父異母的姐妹,都鐸王朝硬核國王亨利八世的女兒。但是因為亨八前後6次折騰的婚姻,兩個女兒的人生並非童話故事裡那般夢幻、平靜、幸福、應有盡有,反倒她們人生初期就開始跌宕起伏,歷經磨難,絕對讓她們懷疑自己的公主人生。

瑪麗一世的母親是阿拉貢的凱薩琳王后,亨八和這位王后的婚姻屬於政治婚姻,亨八娶了死去哥哥的妻子,也就是說凱薩琳曾經是他的嫂子。十幾年下來,王后多次懷孕生子,但是只存活下來瑪麗一個女兒。一直沒有男性子嗣,於是亨八很著急,他根據聖經裡:「若娶寡嫂,終會絕後」一說,覺得自己受到了詛咒,於是用盡各種辦法,甚至不惜脫離羅馬教廷,進行宗教改革,也要和凱薩琳離婚。(題外話:還是中國皇帝的後宮和諧,粉黛佳麗三千,可以共生共存)離婚官司打了好幾年,各種阻礙,亨八也是不容易。當然這幾年他沒閒著,一直在追求一位風姿卓著的女人,凱薩琳王后的侍女,安妮·博林。最後執著的亨八終於迎娶安妮,然而,第二位王后同樣止步於只生了一個女兒。苦熬多年依然無任何男性繼承人的亨八,僅僅結婚三年,就給安妮找了個莫須有的出軌和亂倫的罪名,毫不留情砍了她的頭。亨八直娶到第三位王后,才生下了他一生僅有的一位王子,而王子的母親在生產後幾天就死了。這麼看來,亨八雖然是很硬核的一位君王,但是感情可謂波折不少,一生並沒有擁有太多幸福祥和的個人生活。這也直接深深地影響了幾個孩子的成長曆程。

當瑪麗還是公主的時候,父親和母親離婚了,瑪麗被宣布為私生女,並被廢黜了公主的稱號,只能稱呼:瑪麗·都鐸小姐。母親也被驅離了王宮,直到母親病逝,亨八都不允許她們母女相見,甚至不許瑪麗參加母親的葬禮。當她的妹妹伊莉莎白誕生後,又被要求去當妹妹的侍女官。

當然伊莉莎白的境況也好不到哪兒去,她母親安妮曾經集亨利八世的萬千寵愛於一身,可惜好景不長,下場就是被處死。伊莉莎白同樣被宣布為私生女。

好在亨八的第六位王后仁厚、慈愛,說服亨八,修復了與兩位女兒的關係,恢復了她們的原有身份地位和王位繼承權,並讓她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為她們以後先後成為統領英格蘭的君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亨利八世死後,他唯一的兒子繼位,既愛德華六世。但是愛六體弱多病,只在位六年便去世了。之後因為政治和宗教原因,年僅16歲的簡·格雷被推上王位,然而僅僅9天後,被廢黜,俗稱九日女王,後被瑪麗一世下令處死。

瑪麗終於加冕成為英格蘭女王。由於她和她母親是虔誠的天主教徒,而她父親提倡新教,且她同父異母的弟弟愛德華六世執政時期,也是秉承父親所倡導的新教為國教。先前亨利八世就是因為要和凱薩琳王后離婚,羅馬教廷不批准,才發起了宗教改革,並脫離了羅馬教廷。為此,瑪麗一世當然痛恨新教,她決定復闢羅馬天主教,回歸羅馬教廷,這招致很多新教教徒的反對,瑪麗一世便開啟了血腥鎮壓模式,前後處死300多反對人士,很多新教徒為了躲避鎮壓流亡海外。據說當時的倫敦,到處是火刑架和斷頭臺。於是人們稱瑪麗一世為Bloody Mary(血腥瑪麗),這就是血腥瑪麗的由來。

原本瑪麗一世被父親安排了一些婚約,但是因各種原因,都未成功。當上女王后,瑪麗依然孑然一身。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瑪麗也必須儘快結婚,誕下子嗣,王位繼承人才有著落。當時的歐洲強國是西班牙,英格蘭還需找到一個堅實的靠山,瑪麗的母親是西班牙人,她們都篤信天主教。當西班牙的菲力王子伸出橄欖枝時,瑪麗便欣然接受了。然而這一婚事並未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因為這樣的話,一個西班牙人就成了英格蘭的國王。婚後,瑪麗女王先後兩次假孕,沒有誕下任何子嗣,遭到眾人嘲笑。再加上她同意和菲力二世(菲力王子已繼承西班牙王位,稱菲力二世)一起出兵加萊,結果大敗於法國,讓英格蘭永失加萊,徹徹底底失去在歐洲大陸上的最後一角,完完全全變成了島國。漸失民心的瑪麗一世鬱鬱寡歡,菲力二世對她也失去了耐心,長期在尼德蘭作戰,兩人分居兩地,這也令瑪麗一世心碎不已。沒過多久,在位執政5年的瑪麗一世女王去世,年僅42歲。

瑪麗一世並不太長的人生,多少可以說,是比較悲劇的,年幼時家庭不幸福,年輕時缺情少愛,塑造了她冷酷無情的一面,雖然她也有君王所具有的強有力的意志和勇氣,然而執政方面差強人意。她強行恢復天主教,造成英格蘭社會被嚴重撕裂,動蕩加劇。再加上跟著西班牙菲力二世出資出兵,結果丟了加萊,當伊莉莎白一世繼位時,國庫也已是虛空,和歐洲其他國家的關係也是四面楚歌。

無論如何瑪麗最正確的選擇是最後關頭沒有殺掉自己的妹妹,無論這是她自己的,還是冥冥之中歷史的選擇,她僅剩的一點慈悲無意中留給了伊莉莎白一世,否則英格蘭將失去一位偉大的女王。

伊莉莎白一世

伊莉莎白用她的柔韌,熬過了被軟禁,熬過了被關押,熬到瑪麗一世駕崩,她終於加冕成為了英格蘭女王。然而她馬上面對的是瑪麗一世留給她的一個空虛的混亂的飄搖的政權。

伊莉莎白的高明之處在於,她充分吸取了瑪麗一世的治國教訓:在宗教方面,她採取了對天主教和新教兼容的政策,改善了宗教的分裂狀態,成功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外交上,伊莉莎白和想與她聯姻的國家打太極,利用自己單身未婚的特殊狀態周旋於其他歐洲各國,完美制衡著英格蘭和各國的關係,為英格蘭謀取最大利益。

這一段描述的很精彩

她認為:如果她選擇了外國王子,他會讓英國無法保持中立的外交政策(如姐姐瑪麗一世和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婚姻);嫁給一個英國人會加劇宮廷內的宗派鬥爭。再加上父親母親可怕的婚姻關係,其實她早早就決定了將自己只奉獻給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她曾說過:我只可能有一個丈夫,那就是英格蘭。

因此,終身未嫁的她,人們稱她為童貞女王(The Virgin Queen)

凱特·布蘭切特在《伊莉莎白》中扮演伊莉莎白女王

不過,在伊莉莎白的感情世界裡,還是有一道白月光的,他就是英俊瀟灑的羅伯特·達德利,她的御馬官。他呵護她,理解她,在她暗淡的時候照亮她……然而,她是女王,她越是寵他,他的敵人就越多,更何況,他是有妻子的人,這一點就是羅伯特·達德利最軟的軟肋,敵人攻擊的目標。故事的發展是,他的妻子意外地從一個不高的樓梯摔下折斷脖子死了,這樁意外人們並不認為是意外,雖然到現在都沒有找到什麼不利於女王和達德利的確鑿證據,但是所有的懷疑都落在他們身上。為了女王的清白,他們不可能再在一起了。後來達德利在妻子去世15年後再婚,女王聽到消息後勃然大怒。在達德利去世時,女王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幾天不吃不喝,女王去世時人們在她床邊的首飾盒內發現了保管完好的一封信,這封信女王珍藏了15年,信的末尾是達德利的籤名。女王在後面親筆寫下:這是他的最後一封信。

《伊莉莎白》劇照,伊莉莎白女王和達德利共舞

在《沙翁情史》裡有個情節,年老的伊莉莎白女王親自去劇院觀看《羅密歐與朱麗葉》的首演,我猜想羅朱的劇情是否也會讓她心有戚戚焉,有那麼一刻的難以釋懷。

《沙翁情史》裡的莎士比亞(帥到流鼻血)

伊莉莎白一世時期也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藝術不再只服務於宗教,開始向著人文主義邁進。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莎士比亞和培根。

沙翁400多年前的劇作,即使現在看來依然閃爍著人性的光芒,從未褪色。

這一時期,伊莉莎白大力發展海軍,自己還私下投資海盜,海盜劫掠完西班牙商船,滿載而歸,伊莉莎白還會親自接見,加官晉爵。

殺伐決斷前的伊莉莎白一世

後來英西戰爭爆發,英國開始並沒有什麼勝算,畢竟當時陸地兼海上霸主西班牙,他們的無敵艦隊依然令人膽寒。伊莉莎白大膽啟用海盜頭目擔當海軍艦隊指揮官,以靈活應變的小戰船搭載遠射程艦炮,順著適時的海風,再施以火攻,一氣呵成,吹落了西班牙無敵艦隊烈烈風中曾經傲視天下的戰旗。從此無敵艦隊英名永落,西班牙開始走入下坡路。

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

取而代之的是,伊莉莎白領導下的英格蘭開始成為冉冉升起的新星,從陸地到海洋,慢慢成就了日不落帝國。

伊莉莎白開始英格蘭的版圖擴張

是的,伊莉莎白一世,一位女王,有人這樣描寫:伊莉莎白是一個令人感興趣而又矛盾的女人。她年輕美麗,喜歡跳舞;精通七種語言,能以拉丁語即興辯論;擅長音律,喜歡每天彈上一小時琉特琴。在重大事件面前,她擅長以含糊其辭隱藏內心的判斷;是調情高手而又終身保持童貞;迴避決斷,然而發動攻擊時迅雷不及掩耳;對於人性苦難深有理解,可是砍下對手腦袋時又從不追悔。

伊莉莎白和她造就的英格蘭黃金時代

是啊,在時間面前,萬物終將凋謝,可是精神永存,伊莉莎白——英倫永不凋謝的玫瑰。

相關焦點

  • 亨利八世的兩個硬核「私生女」 : 血腥瑪麗和童貞女王
    亨利八世的兩個「私生女」——英國歷史上著名的瑪麗一世(血腥瑪麗Bloody Mary)和伊莉莎白一世(童貞女王),遺傳了暴君亨利八世的基因,也是挺剛的:一個遺臭萬年,Bloody Marry也成為「女巫」的同義詞;另一個深受英國人民愛戴,被稱為「榮光女王」,以她名字「伊莉莎白」命名的時代被視為
  • 九日女王到血腥瑪麗 倫敦 · 電影
    因此他決定把瑪麗從王位繼承權的名單上剔除。但由於他不可能只奪去其中一位姐姐的繼承權,所以連信奉新教的伊莉莎白也一併失去王位的繼承權。但是愛德華欽定的王位繼承人簡·格雷只當了九天的女王。簡·格雷被推翻後,瑪麗則成了新女王。
  • 瑪麗一世英國首位女王
    從登基的那一刻開始,瑪麗一世就致力於恢復天主教的信仰,英國國內掀起大肆迫害新教徒的運動。      瑪麗一世的統治充滿血腥和恐怖,她統治的5年裡,僅僅倫敦城就有114名男人、女人、孩子被燒死。甚至,瑪麗一世還將信仰新教的妹妹伊莉莎白關進倫敦塔,這位後來著名的「童貞女王"差點被處死。
  • 血腥瑪麗
    ) 」隨後,鏡子裡就會出現一個女人的臉,她就是血腥瑪麗,你可以問她問題,不過她不一定會回答你。血腥瑪麗並不是單獨指某個人或者某隻鬼,而是鏡子裡出現的女人的群體名稱,遇到的血腥瑪麗就好像是抽扭蛋一樣,全憑緣分。運氣好的話,血腥瑪麗會回答你的問題,回答完就會消失。運氣不好的話……或許下一次出現在鏡子裡回答別人問題的,就是你了。
  • 英格蘭女王瑪麗一世為何被稱為血腥瑪麗?還成了女巫的代名詞?
    不管是靈異圈子,還是飲酒的圈子,提起血腥瑪麗,那都是如雷貫耳。但這個詞從哪裡來?
  • 「童貞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以婚姻為外交籌碼,打造英國黃金時代
    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女王之一,她的統治時期長達45年,在此期間,英格蘭擺脫了在政治、經濟、外交、宗教等領域的困境,開啟了全新的「黃金時代」。在政治成就之外,這位傑出女性的私生活同樣為世人所關注,她一生未婚,被賦予了「童貞女王」的稱號。
  • 童貞女王伊莉莎白為何終身不嫁
    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歷史上最出名的女王之一,她在位時期勵精圖治,大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使得英國走向強盛,為以後英國稱霸世界打下了堅實基礎,被尊稱為「賢明女王」。但是她終身未嫁,被稱為「童貞女王」。那麼伊莉莎白為何終身未嫁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血腥女王」瑪麗一世:紅桃皇后原型人物,統治殘暴卻是可憐人
    「血腥女王」瑪麗一世:紅桃皇后原型人物,統治殘暴卻是可憐人相信很多看過《愛麗絲夢遊仙境》的讀者,對電影中的「紅皇后」和「白皇后」印象深刻
  • 英國第一任女王—「血腥瑪麗」的悲情
    "Bloody" Mary Tudor (Queen Mary I of England, 1516-1558)血腥.瑪麗都鐸
  • 她是英國「童貞女王」,婚姻當籌碼終身未婚,晚年悽涼眾叛親離
    她是英國「童貞女王」,婚姻當籌碼終身未婚,晚年悽涼眾叛親離 在我國傳統觀念中,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在歷史上卻出現了很多「黃金單身漢」。其中包含柏拉圖、牛頓、簡·奧斯汀,以及小編今天要講述的英國伊莉莎白一世。
  • 因母親未再生育,英國第一位女王瑪麗一世,終進化成「血腥瑪麗」
    而連同信仰一起拋棄的,自然還有那不能再生育的瑪麗的母親凱薩琳以及瑪麗。 就這樣,瑪麗從備受溺愛的長公主成為了灰姑娘。從此刻開始,瑪麗一路朝著「血腥瑪麗」的方向進化。而這一切,竟是因為其母親不能再生育。 「血腥瑪麗」到底是如何進化的?
  • 「血腥瑪麗」告訴你,童年陰影有多可怕...
    除了外表不夠靚女,瑪麗還以「血腥」留名青史,在著名的童話故事《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紅女王」,據說原型之一就是血腥瑪麗,「砍掉他(們)的頭」也是紅女王和血腥瑪麗共同的口頭禪。在平定了簡格雷的「叛亂」之後,1553年10月1日,瑪麗正式加冕成為英格蘭的女王,是為瑪麗一世。瑪麗一世時期,英國恢復了天主教的統治地位。然而宗教紛爭始終沒有停止,瑪麗依然受到各方的威脅,如果不先下手為強,簡格雷就是自己的下場,因此瑪麗開始大開殺戒,嚴厲打擊異教徒。瑪麗一世甚至坑殺了超過300個新教徒,得到了「血腥瑪麗」的稱號。
  • 童貞與血腥並存的女王,卻是整個英國最該感謝的人
    英格蘭女王瑪麗一世肖像 / Antonis Mor / 1554年1547年,亨利八世病逝,弟弟愛德華在位6年後也因病而亡。姐姐瑪麗繼位,成為了英格蘭史上第一位女王。隨著權力暴增,瑪麗的暴戾也越發展露了出來。瑪麗以極其強硬的手段在國內推行天主教,大肆剷除新教教徒。對於新教徒妹妹伊莉莎白,瑪麗強行逼迫她改信天主教。
  • 「血腥瑪麗」---瑪麗一世悲慘的一生
    瑪麗一世出身高貴,她的祖父亨利七世開創了都鐸王朝,她的父親亨利八世則是英國歷史上最強大的國王,她的外祖父外祖母裴南迪與伊莉莎白則締造了西班牙,她的丈夫菲利普也是西班牙國王,她的公公查理五世是羅馬帝王……總之,她是血統極為高貴,真正的女王。然而,她卻有個和她高貴出身極為不相稱的稱號——血腥瑪麗,這是怎麼回事呢?
  • 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王:死於被斬首的瑪麗一世
    世稱為「血腥瑪麗」的英格蘭瑪麗一世《狄更斯英國簡史》在評價這位女王時這樣說:」這樣的事跡讓後世對她最大的印象便是「血腥瑪麗」的代號。由於稱號相同,後世經常將英格蘭的這位「血腥瑪麗」同本文的主角瑪麗·斯圖爾特混淆起來。執政不久,短命的英格蘭瑪麗一世便病逝,其一同在王室長大的妹妹伊莉莎白·都鐸坐上了英格蘭國王的位置,稱號為「伊莉莎白一世」。
  • 英格蘭的「血腥瑪麗」: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位女王?
    1553年7月10日,簡·格雷在諾森伯蘭的操縱下繼位,同時,瑪麗在薩福克的弗雷林漢姆城堡也宣布自己為女王。在國家分裂的危急時刻,作為國家權力中樞的樞密院臨陣倒戈,拋棄了諾森伯蘭公爵,宣布支持血統更近的瑪麗,諾森伯蘭公爵應聲倒臺。瑪麗是勝利者,她在支持者的簇擁下開進倫敦,走上權力的巔峰,在她心裡,這是上帝對她二十年不公命運和虔誠信仰的報償。
  • 伊莉莎白一世:童貞與血腥並存,卻是整個英國最該感謝的人
    英格蘭女王瑪麗一世肖像 / Antonis Mor / 1554年1547年,亨利八世病逝,弟弟愛德華在位6年後也因病而亡。姐姐瑪麗繼位,成為了英格蘭史上第一位女王。隨著權力暴增,瑪麗的暴戾也越發展露了出來。瑪麗以極其強硬的手段在國內推行天主教,大肆剷除新教教徒。對於新教徒妹妹伊莉莎白,瑪麗強行逼迫她改信天主教。
  • 瑪麗女王:英國歷史上最美的悲情女王
    在這兒說明一下,我們這兒說的這位被處死的瑪麗女王不是那位「血腥瑪麗」,而是另一位瑪麗女王。 西方有一種很烈很烈的雞尾酒叫Bloody Mary,是用番茄汁加上伏特加調製的,這種酒稱為「血腥瑪麗」,這個酒就是因為「血腥瑪麗」女王而得名。「血腥瑪麗」應該算是這位被處死的瑪麗女王的表姐,所以她們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
  • 血腥瑪麗與伊莉莎白女王的不婚之謎!是為了國家,還是為了自己
    血腥瑪麗與伊莉莎白女王的不婚之謎!是為了國家,還是為了自己上初中的時候曾經看過一部網絡小說,是以英國都鐸王朝為背景的,這個作者十分熟悉英國的歷史和一些名人典故。這部小說算是我的英國史的啟蒙。但是凱薩琳再給亨利八世生下了一個女兒,也就是瑪麗公主後,就很難再生育了,畢竟年紀大了,所以亨利找了個理由就把這個可憐的女人送上了斷頭臺。從這一點來看,中國的皇后還是比較好的,起碼不用因為生不出來兒子就被殺掉。這位女王,1533年出生,伊莉莎白的出生太早,因此很多天主教的人認為伊莉莎白是私生子,這就決定了伊莉莎白不可能以後成為天主教的領導者,只能向新教靠攏。
  • 血腥瑪麗:擁有恐怖傳說的雞尾酒
    ——血腥瑪麗!說說到血腥瑪麗,估計不少朋友都知道,估計對於那個「血腥瑪麗」的靈異遊戲更是如雷貫耳吧……那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恐怖一把!  有這樣一種雞尾酒,甚至會用新鮮的芹菜和胡蘿蔔加以點綴。看起來詭異另類,實際則相當健康。作為不得不喝的一款重口味雞尾酒,今天就讓我們聊一聊血腥瑪麗,這款雞尾酒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