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一個孩子,比手機更毒的是——母親溺愛+父親暴力

2020-12-23 曦曦媽談教育

鄰居家的女兒已經15歲了,在一年半的時間裡迅速從學霸淪為了學渣,一躍成為眾人眼中的問題女孩兒。

小學階段,孩子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而且還是班裡的班長,可以說方方面面都相當不錯,也一度成為大家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進入青春期之後,孩子開始變得極其愛美,尤其喜歡照鏡子,儼然一副早戀十足的樣子。媽媽找女兒談心,希望女兒能夠把心思都放到學習之上,結果孩子卻一臉生無可戀地說:「活著真是沒勁!」再加上平日裡孩子又經常說自己要跳河,弄得媽媽頗為緊張。

就這樣,媽媽再也不敢督促女兒完成作業,反而是女兒想玩手機就給女兒玩手機,女兒想熬夜看電視就讓女兒熬夜看電視,女兒想打多久的遊戲就讓女兒打多久的遊戲。每個月孩子在遊戲上隨隨便便都要消費一千多,對此媽媽認為都是小錢,反而毫不在意,甚至覺得玩遊戲可以益智,有利無弊。

剛開始孩子的社交圈子,父母並不在意,直到女兒的成績迅速下滑之後,父母便禁止孩子與其來往,然而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的勁頭十足,父母越是態度強硬,孩子越是與問題學生來往甚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上個月孩子竟然偷偷與陌生男子聊天,還相約著下個月一起去飯店過生日。孩子的父親發現之後對孩子一頓猛打,此後孩子的學習成績再創新低,現在甚至都懶得抄襲別人的作業了,直接把老師的話當耳旁風。面對這樣的情況,鄰居夫妻倆每日爭吵,孩子的爸爸怪孩子的媽媽太過嬌慣孩子了,孩子的媽媽又說孩子的爸爸過分暴力才導致了如今的局面。

一個在老師眼中完全可以穩上重本的女學生,是如何淪為問題女孩兒的?我想毀掉這個孩子最大的助力便是母親的溺愛與父親的暴力吧!那麼,面對諸如此類的青春期叛逆小孩兒,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1)爸媽對孩子的愛,要有原則和底線。

青春期的孩子,自身就是一個矛盾的個體。他們擁有著如同成人一般的身高,但其思想並不成熟,所以給了他們一種「我是大人」的錯覺。他們渴望自由,渴望獨立,渴望做一切決定,尤其渴望自主的使用手機。

很多爸媽亦是如此,看著孩子猛躥的個頭,便下意識裡覺得「我的孩子長大了」,於是乎在手機的支配和使用上面就對孩子完全的放任不管。青春期的孩子精力極其旺盛,同時對新鮮事物的好奇性更為濃烈,如果手機長時間落入孩子手中而無人束縛,恐怕要不了幾天孩子就沒心思學習了。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是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線,這其中也不僅僅只是有原則的管控孩子手機使用情況的問題,比如包辦代替等事項也是應該加以注意的。

(2)關注孩子的社交圈子,要進行合理的幹涉。

一部分家長對孩子的社交圈子毫不關心,導致孩子與不良少年為伍家長也並不知曉,只是在孩子變壞以後才後知後覺;還有一部分家長對孩子社交圈子的幹涉方法不對,越是強而有力的禁止孩子與其來往,但往往孩子的倔強勁兒就越足。

首先,曦曦媽認為作為父母我們應該了解和悉知孩子每天都喜歡跟哪些孩子一起玩耍,這些孩子的品行品性如何,我們多多少少也應該有一些了解。

其次,當發現孩子的交友圈子有問題時,我們不能用極端的手段逼迫孩子禁止來往,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創造一些相對比較安全的交友環境。比如,周末約上鄰居家的小孩兒或者孩子班上相對比較乖巧的孩子一起來家裡,讓自己的孩子與好孩子的接觸越來越多以後,他與壞孩子的來往就會逐漸被切斷。

(3)關於早戀的處理,一定要慎重而行。

暴力對待孩子,是激怒孩子最為直接的方法,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是極其倔強和執拗的。很多家長認為,打孩子是讓孩子最快知道疼痛的,但其實這種做法對於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無異於就是助長孩子更加叛逆的推動力。

負面的打罵,只能讓孩子內心的怨念越積越多;而正面的引導,往往才能讓孩子心之所向皆是陽光。我們不能始終以一個成年人的眼光看待孩子這些並不成熟的做法,我們應該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場去反思孩子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想法。

先以一種理解、尊重的方式與孩子並肩站立,當孩子對你產生信任以後,你對孩子的任何建議和意見,孩子都會欣然的接受和執行。對孩子的陪伴,不能僅僅只靠暴力來解決問題,作為爸媽我們也得學習,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要學會從正面引導,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用心的陪伴。

(4)相互衝突的教子方法,將是坑害孩子最直接的源頭。

青春期的孩子性格普遍很倔強,如果爸媽總是站在孩子的對立面,那麼不僅對孩子的正面引導沒有絲毫幫助,反而會助長親子矛盾越來越嚴重,有的甚至會出現一些不可挽回的災難。

在我們鎮上,前幾年就發生了一起悲劇。女兒15歲,正值叛逆的年紀,孩子崇尚齊劉海,就算是頭髮長長了也捨不得剪掉。父母的初衷是擔心孩子眼睛近視,所以希望孩子去理髮店進行修剪或者用髮夾將齊劉海別在兩邊。而孩子則覺得,這是我的自由,這是我認為的美麗,父母不僅不懂我,反而還天天找茬兒。

終於有一天,父親繃不住了,喝了一點白酒之後,拿著剪刀揪住女兒的齊劉海,咔嚓一聲下去,剪斷了女兒的頭髮,也剪碎了女兒的心。孩子一怒之下摔門回到臥室,毫不猶豫從窗戶跳下,一個年輕的生命戛然而止,此時哪怕父親再懊悔,也已經挽回不了任何事情了。

並不是現在的孩子玻璃心,而是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本就很強烈,如果家長一味的用家長的身份和暴力鎮壓孩子,勢必就會激起孩子更為嚴重的逆反。

——————

陪伴一個孩子成長,是父母終生的事業,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不斷學習,不斷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才能給予孩子相對正確的引導和陪伴。

您認同曦曦媽的看法嗎?歡迎反駁哦。

相關焦點

  • 電影《誤殺》告訴我們:父母的溺愛,是毀掉孩子的噩夢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父母的溺愛,是毀掉孩子的噩夢。她舉著手裡的視頻,對著阿玉怒吼:「你也有孩子,應該知道我失去兒子的痛苦!」看到女兒被迷奸的視頻,戰戰兢兢的阿玉立馬變成了一隻咆哮的母獅。她的回答咬牙切齒,充滿殺氣:「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個禽獸!」一個為了尋找兒子,一個為了保護女兒,兩個近乎癲狂的母親的對決場景,畫面猙獰,氣焰萬丈,震撼人心,隔著熒幕也能感受到她們內心的山呼海嘯。
  • 81歲李雙江近照曝光:如何毀掉一個孩子?毫無原則的溺愛就夠了
    試想一下,一個三年級的小學生怎麼會如此的嬌縱蠻橫、不分輕重?14歲那年,李天一想要豪車,可是他還未成年,更沒有駕照,但李雙江和妻子夢鴿不顧這些,轉手買了一輛寶馬給他。我記得曾看到過這樣一句話:「縱容型溺愛的父母,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不管多麼小、多麼不合理的要求,他們會拿出全部力氣去滿足。」但這不是愛啊,這是縱容,「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就是在親手毀掉自己的孩子。
  • 其實不然,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3種母親
    文\欣兒媽編輯\欣兒媽在孩子的教育中,母親不僅要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充當著啟蒙教育孩子的角色,更要間協調家庭親子關係,家中有著一個「慈母」的家庭往往更加的幸福和諧,既然「慈母」是如此,為何世人皆說「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呢?
  • 網曝武漢女孩搭錯地鐵連踹母親,溺愛真讓孩子變得「有恃無恐」?
    爆料者稱,長發女子一個人推著兩個行李箱,還背著一個大包,而短髮女孩的身上則一個包都沒有,在踹長發女子時,還時不時的爆粗口,態度極為惡劣,而長發女子卻絲毫沒有還手的意思,任打任罵,逆來順受。這一幕真是讓人看了都心生氣憤,一曝出來就受到各大網友的關注和討論。這種因為溺愛孩子,而最後孩子卻以德報怨、恩將仇報的家庭並不在少數。
  • 被父母溺愛的孩子,長大以後到底有多慘!羅志祥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根據周揚青的曝光,毀掉羅志祥的是他自己,並且很大程度上已經給他留了面子。這一點從周揚青的語氣中能感覺的到她手裡掌握著羅志祥更要命的證據。羅媽媽為什麼不會反思一下呢?一味溺愛孩子的媽媽就是縱容犯。在事實面前還是少辯解兩句,這樣顯得會得體一點。
  • 毀掉孩子,不止是溺愛,還有慈祥
    楊娜有一個兒子,叫劉華,今年31歲,從杭州一所重點大學畢業後,在一家知名企業做工程師,收入很可觀,父母也為他感到驕傲。3年前劉燁從公司辭職,可就在辭職後短短的3年時間裡,劉華卻欠下了70多萬的債務,可是作為知名企業的工程師,他為何會欠下70多萬的債務呢?
  • 毀掉一個孩子最有效的方式是對ta「過度保護」
    01對孩子精神上的約束,讓孩子失去自由在《不好說,特想聽》節目中,27歲的男孩天天一直「怨恨」母親。媽媽一直對他的控制欲特別強,偷看他的日記、拆掉房間的門鎖、房間安裝攝像頭、外出都會偷偷地跟蹤。這種典型的極端縱容型的父母,他們最大的想法是對孩子「不放心」,所以用溺愛的方式來保護他。想要毀掉一個孩子,其實很簡單。寵著他,慣著他,讓他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只有這樣才能從根子裡毀掉他。父母替孩子做得越多,越容易將孩子養廢。在本該與父母分離,卻被盡力地保護著,即使再優秀也容易被毀掉。
  • 李天一入獄已有7年,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人的一生中影響其成長的因素是很多的,每個孩子出生時都猶如一張白紙,後天的教育為這張白紙畫上濃墨重彩,而家庭教育,就是整個教育過程中至關重要並且是最早產生作用的一個環節。孩子就好像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的言行、三觀都會在孩子身上體現。「我爸是李剛」重新做人10年前曾有一句爆火的網絡短語「我爸是李剛」。
  • 事實上毀掉孩子的並非慈母,而是這3種母親
    跟大家說一個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閨蜜羽羽就是一個很標準的「慈母」。她的兒子從小喜歡看動畫片,她便同意孩子,她兒子想要玩具車,她便給孩子買,哪怕孩子比賽輸了在現場大哭,她也不會生氣,而是在一旁安慰著孩子。
  • 中式溺愛也好,俄式溺愛也罷,教育出來的孩子,都以「悲劇」收場
    #當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愛」對孩子是有害的,但卻分不清什麼是「溺愛」,更不了解自己家裡有沒有「溺愛」。「還真沒見過那麼懶的孩子。他是我們堂兄弟8個當中長得最英俊、最聰明的,也是最懶的。2009年12月,下了幾天大雪,我估摸著楊鎖好幾頓沒吃飯了,就提著飯、拿著被子到他家去,結果發現他全身僵硬,已經斷氣了。」堂哥楊德玉說。楊鎖的父母對他十分疼愛,為了把兒子永遠留住,專門給孩子起名叫楊鎖。
  • 那些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溺愛,真的會毀了孩子。 1、溺愛,讓孩子失去自理能力。 前不久,網上有個新聞。
  • 兒子販毒、母親運毒、父親洗錢,這一家子在監獄「重聚」
    本報訊 12月14日,台州市公安局黃巖分局禁毒大隊經過三個月的縝密偵查,在重慶市破獲一個跨省販賣毒品案、洗錢案,共逮捕涉嫌販賣毒品嫌疑人8人、洗錢嫌疑人1人、吸毒人員4人,繳獲冰毒50克、疑似毒品105克。
  • 慈母未必多「敗兒」,這3種性格的媽媽,才是毀掉孩子的真正原因
    在儒家思想影響嚴重的中日韓三國,人們總是有一個固有觀念,認為女主內,男主外,家庭的把持和孩子的教育都是媽媽的活,因此三國都有一樣的說法,認為「慈母多敗兒」,意思就是母親對孩子大多是溺愛的,溺愛的結果會讓孩子沒有出息,甚至認識不到錯誤。
  • 比挨打更可怕的,就是爸媽那張嘴:毀掉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當父母在嘲弄辱罵孩子時,無形中會形成一種負面的心理場,會改變孩子對世界的認知。簡單來說就是,父母對孩子有多否定,孩子對這個世界就會有多否定。父母不經意間的語言暴力,會成為孩子的心理陰影,成為一生的枷鎖。無形的暴力,最是傷人。
  • 你溺愛我,我吸乾你
    代我向你和您的家人問好! 故事是這樣的,其實想想也沒有太多新意,一個巨嬰毀三代。對,我就是那個巨嬰,矛盾發生在我「任勞任怨」的爸爸和「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愛人中間,集中在家務活上,爆發於孩子教育。我和愛人積蓄比較少,妥協下請我父母在父母家同一層買了一間30平的公寓。平常吃飯在一起,我的兩個孩子都是我父母幫忙帶,等於我和愛人寄宿在我父母家。
  • 一家三口涉毒入獄:兒子販毒、母親運毒、父親洗錢
    值得一提的是,該案中有一對毒販為母子關係,不僅如此,父親還幫兒子洗錢。 警方查獲的毒品 台州公安供圖 攝 犯罪嫌疑人林某將母愛用錯了地方,她看到兒子向某吸毒、販毒,不但沒有及時制止,還幫著兒子一起運毒、藏毒,走向犯罪的深淵
  • 為求兒子讀書母親下跪一小時,兒子拍照發朋友圈炫耀:開心每一天
    為求兒子讀書母親下跪一小時,兒子拍照發朋友圈炫耀:開心每一天子女是老天爺送給父母最珍貴的"禮物",相信世上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小孩,即使有那也是少部分,父母愛孩子是一件好事,但是過於溺愛就會使孩子變得恃寵而驕、沒有同理心,甚至對父母產產生了敵視的心理
  • 浙江警方破獲涉毒的一家3口,兒子販毒吸毒,母親運毒,父親洗錢
    八個人中有三個人讓大家格外關注,因為他們是一家三口,兒子吸毒販毒,母親幫忙運毒,父親幫忙洗錢。 根據了解,向某是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母親林某一個人撫養他長大,為了彌補對孩子的虧欠,所以百依百順,但是卻讓兒子誤入歧途。
  • 最失敗的家庭教育:強勢的母親,缺席的父親,養出一個問題孩子
    陪讀的焦慮、孩子過大的高考學習壓力、母親無處宣洩的負面情緒、頻發的母子衝突,種種糾纏一起,最終壓垮了母親和孩子,毀掉了一個家。 這也凸顯了現代家庭普遍存在的教育問題: 母親成為教育的絕對主體,父親在孩子生命中嚴重隱形,甚至消失。
  • 《明信片殺戮》:姐弟亂倫成為兇犯,看一個父親如何毀掉兩個孩子
    但是通過調查他們的家庭背景卻發現,他們的父親西蒙曾因為詐騙入獄,舉報者正是15歲的兒子麥克。更讓人意外的是瑪麗娜與麥克居然是姐弟關係。這對姐弟很不幸的出生在一個特殊的家庭,他們的父親西蒙偏執變態,用禁足甚至鞭撻的方式教育這對姐弟,讓他們無止境的學習,不給他們一點自由玩耍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