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合家歡聚、其樂融融的日子裡,你是不是面對整桌大菜,卻連筷子都提不起來?真巧,我也一樣。如果你在飯店,那麼桌上的菜都是在半個月前就配好的。如果在家裡,看看這桌菜有多少年都沒變過了?前一陣有荷蘭妹子給我做了傳統的新年點心oliebollen(油球),也難吃到令人絕望。看來年夜飯不好吃是個世界性難題。所以為了造bao福fu大she眾hui,我們今天介紹下全球最前沿的料理。
我們上次介紹了全球最牛餐廳Noma,但有一點沒介紹,那就是它的老闆René Redzepi和Claus Meyer還做了一件更牛X的事——開出了Nordic Food Lab(北歐食品實驗室)。
這個實驗室就開在Noma餐廳對面,裡面研究的都是最前沿的課題:比如說怎麼把昆蟲做成大餐。
其實世界上吃昆蟲的比你想像的要多——大概有20億,主要集中在東南亞、非洲和拉美。但目前昆蟲餐一般都在路邊攤上賣,北歐食品實驗室研究的就是怎麼讓它登上大雅之堂。
要做到這一點,你需要做的有兩件事。一是找到比較好吃的蟲子,二是通過實驗找到進一步提升口味的方式。第一件事相對簡單點。在實驗室有各國的廚師前來交流,所以他們很容易就了解到了哪些昆蟲餐比較流行,隨後就跑去當地試吃,受到了土著居民的熱情接待。
經過一番試吃,他們找到了一些比較有潛力的昆蟲。比如蠟蛾的幼蟲軟滑香糯,非常適合食用。部分品種的螞蟻口味獨特,可以用來調味。還有蜜蜂、白蟻油炸一下味道也很棒。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怎麼把它們做成菜了。蠟蛾的幼蟲長得和蛆差不多,直接入菜未免有點驚悚,要是油炸又犧牲了口感,但用來提煉食用油或是做成慕斯就棒棒噠!
比較麻煩的是那些六條腿的傢伙。他們發現新鮮的蟋蟀有股怪怪的味道,需要稍微烤一下來去味,另外吃草的蟋蟀味道比吃魚食和穀物的好很多。而螞蚱雖然好吃,但它的大長腿吃起來很麻煩,必須剪掉。
總之,在北歐食品實驗室裡,來自全球各地的廚師們非常努力地創造出了各種昆蟲美食。
但去年(2014年年)年底的時候,他們被告知由於法律問題,他們不能再把歐盟以外國家的昆蟲帶回去,而要吃蟲子的話也必須整個吃下去。(也就是說你要賣蟋蟀給客人吃是可以的,但燒成湯就違法了)
所以他們現在只能暫停了項目,等待相關法律的進一步完善。這是個悲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