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Serene,今天推薦的電影是《自由作家》。
感謝妹子給我推薦這部電影!很感人!
推薦人:freerose馬豔、summer man.freerose馬豔的理由:「講的是一位高中老師教化一群很調皮的學生寫不下了。」summerman.的推薦理由:「老師推薦了這部電影!」
電影開頭展示了洛杉磯騷亂,從一個叫Eva的小女孩的成長以及遭遇,表現出當地因為膚色而起的衝突和產生的痛苦。
Erin選擇來到威爾遜高中當一位英語老師,她壯志滿懷,要當個好老師。
部門領導告訴Erin,實行混合制項目以來,這個高中損失了大量的優秀生源。
Erin即將教的203班,裡面都是一群膚色各異、非常難搞的學生。
Erin第一天精心打扮去上課,全班學生給了她一個下馬威,第一天就在課堂上起衝突。
甚至有學生直接斷言:「我打賭這娘們熬不住一星期。」
上面提到的Eva是Erin班上的學生,她們就這樣產生了交集。
Erin在上課,突然全班學生都跑出去了。她跟著跑出去,看到學校裡的學生們在鬥毆,還有學生腰間別了把槍,Erin驚呆了。
Erin與她爸吃飯的時候,她爸爸說她去教那幫孩子,就是浪費自己的才能。
威爾遜高中的學生捲入了一起槍擊案,Erin的學生Eva作為槍擊案的證人。
在課堂上,由一張惡搞的畫像引發了一場白人老師和學生們的爭論。
學生們覺得白人老師根本不理解他們,白人老師又覺得學生們沒有意識到更深層次的問題。
他們聊到大屠殺,竟然只有一個學生知道。
當問到在場有誰經歷過槍擊,除了班裡的白人學生Ben,所有人都舉起了手。
整個場面是肅穆的。
Erin想讓自己班級的學生接受更加好的教育,管理層不提供任何資源,她遭到領導和同事的阻止。
Erin通過一次簡單的「答案為是就站到線上」的問答遊戲了解學生們的情況。
學生們年紀雖然小,但是經歷的豐富和不易程度都讓她咋舌。
她給每個學生準備了一本日記本,要求他們每天都寫,但是不規定內容。她也只在學生主動願意給她閱讀的情況下,才會閱讀他們的日記。
威爾遜高中的家長開放日,Erin班級的學生家長一個都沒來。
她失落之餘打開放日記本的柜子,發現碼了好幾堆日記本,學生們願意讓她看,她坐下來,閱讀他們的日常。
Erin看了學生們的日記,看到了一個危險的、充滿眼淚的世界。
她為了給學生們買書,帶他們周末旅行,她找了多份兼職來籌錢。
Erin帶學生們去了大屠殺紀念館,邀請他們去她兼職的酒店吃飯,聽大屠殺的倖存者講述經歷。
有一堂課,Erin給學生們準備了新書,但是要求他們每個人要講一段祝酒詞,講這些話意味著改變,迎來全新的開始。
「那些說『你們不行』的聲音將消失。」
因為被203班級的氛圍打動,有個黑人榮譽學生(優等生)主動要求調到Erin的班級。
看完了《安妮日記》的學生們,很受觸動,他們寄信給當年保護安妮的人,自己籌錢邀請她來威爾遜高中做分享會。
Erin為她的班級付出了很多,以至於她無法顧及自己的家庭。
Erin找到了她奮鬥的意義,而她丈夫沒有找到。
重新決定方向成為了必然,聚還是散?
Erin的學生在她的影響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而203這個班級,從鬆散的大家只是一起上課,到變成一個團結的大家庭。
兩年的課程結束了,學生們心裡只認定了Erin當他們的老師,接下來的三年級和四年級,他們還能攜手一起度過嗎?
看完這部電影,被電影中的師生情誼感動了,也被Erin班級中學生們的改變所感動,學生們講祝酒詞的那段,真的忍不住哭了。
一個班級,本來是一群孤獨的個體,然後因為這個老師的努力,他們變成了彼此家人般的存在。
他們仍然是個體,但是因為這個集體,他們不再那麼孤獨。
所以我很理解,當得知三年級開始Erin不能接著當他們老師的時候,那種強烈的不舍。
當資深的同事質疑Erin的時候,她可以很果斷地講:「你教不了他們,你根本不喜歡他們。」
要去理解那群叛逆的、絕望的孩子,唯有發自內心的喜愛才能維持熱情不減,才能真誠去付出。
Erin班級的學生,過早就看到和經歷了人性的黑暗和社會的殘忍,他們早就明白:「戰爭是一直在進行的。」生存的戰爭,善惡的戰爭……無處不在。
當看到學生們的日記集結成冊分享給別人的時候,有一種很欣慰的感覺。
老師是個神聖的職業,我滿懷敬意,可能一個微小的鼓勵或者笑容,就是可以改變學生一生的契機。
就像在黑暗中行走了很久,直到碰見你,突然見到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