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破例,坎城失約,國際電影節未來在哪裡?

2020-12-23 騰訊網

第2812期文化產業評論

迫於疫情影響,原定於5月12日至5月23日舉行的第7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失約了,雖未明確表示取消舉辦,但究竟以何種形式歸來,依舊沒有明確答案。不獨坎城電影節,全球電影行業此刻都在經歷「至暗時刻」。疫情下的電影節生態體系會崩潰嗎?未來在哪裡?本期「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為您解讀。

作者|黃豔如(文化產業評論作者)

編輯| 範佩宏

來源| 文化產業評論

正文共計4065字|預計閱讀時間11分鐘

如果一切如常,我們此刻也許正坐在電影院中,穿梭於迷人的光影世界。但一場席捲全球的疫情,讓這一切不得不暫緩腳步。

而對於全球電影行業而言,此刻也正在經歷「至暗時刻」。疫情之下,世界範圍內的電影節被紛紛叫停:繼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紐約第19屆翠貝卡電影節失約四月之後,第73屆坎城電影節也將失約五月,儘管主辦方在聲明中並未表示電影節將會取消,只不過「不太可能會以原有形式舉行」。但這份含糊其辭的聲明,依舊讓電影從業者們心憂如焚。

面對前途未卜的各地電影節,組委會的電影工作者們,有的持觀望態度,堅定不移地推行原有計劃,同時立場鮮明地反對舉辦虛擬影展;有的轉戰「雲端」,把「網絡影展」「雲審片單」 「虛擬放映」「雲交易」作為PLAN B,努力摸索線上模式的可行性。

在此,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將為您理性剖析三個問題:

1.除卻疫情的客觀原因,國際電影節失約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2.面對流媒體衝擊,電影節的核心競爭力在哪?

3.衝到「線上」的國際電影節,有未來嗎?

失約的「多米諾骨牌」

疫情之下,電影節怎麼辦?

以15個國際A類電影節(註:截至2018年,經由權威的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聯盟(FIAPF)認證批准的大型競賽性國際電影節為15個,也稱國際A類電影節)為例,除了今年已經落下帷幕的德國柏林電影節、官方聲稱將如期舉行的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之外,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的組委會已官方宣布將延期甚至取消,其他國際電影節由於舉辦日期在下半年度,相關組委會仍在密切觀望疫情走勢,但大多對媒體謹慎表示「不敢太早誇下海口。」

如果說有著雄厚資金支持、行業品牌背書的國際A類電影節總體資源較為豐富、抗風險能力較強,暫時停擺有衝擊但不致命,那麼對於其他中小型國際電影節來說,疫情帶給它們的衝擊堪稱「毀滅級」。比如,目前已經宣告取消美國翠貝卡電影節、邁阿密電影節、法國真實電影節、德國慕尼黑電影節和沙特首屆紅海電影節等中小型國際電影節,往往無法承擔節展取消帶來的門票收入、贊助費用損失——西南偏南藝術節就已經進行了比例高達三分之一的裁員。

更值得玩味的是,除了讓全球各地的電影節失約、停擺之外,疫情還致使一貫堅持原則的奧斯卡被迫修改規則,「接納」流媒體電影參與評獎。4月29日,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宣布,將對明年奧斯卡的「遊戲規則」進行修改: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期間,如果因影院關閉取消原定的上映計劃,而僅僅在流媒體平臺或電視上發布的影片將具備角逐2021年奧斯卡獎的資格。

目前看來,在疫情這隻「黑天鵝」的羽翼扇動下,全球電影產業必將掀起巨浪、甚至面臨重新洗牌。

其一,坎城電影節延期引發「蝴蝶效應」。

素有「全球電影行業風向標」的坎城電影節,一舉一動牽動行業目光。它的延期,打亂了全年電影節的舉辦排期,不僅讓大量影迷無法領略最新電影的光影之魅,也讓全球電影從業者錯失了寶貴交流機會。同時,大量優質影片挪入下個賽季,必將導致影片庫存積壓、致使評獎困難,「神仙打架」的局面在所難免。

其二,奧斯卡獎破例,帶動網絡電影「上位」。

受疫情影響,奧斯卡獎調整評獎規則,線上電影也將有參評2021年奧斯卡獎項資格。儘管組委會聲稱這是疫情特殊環境下「僅此一次」的妥協,但這項對傳統評獎規則的變動,必然對全球電影節的評獎導向和風潮帶來一定影響。

其三,疫情促使電影上線節奏加快,「流媒體化」趨勢值得觀察。

儘管傳統國際電影節主辦方對於流媒體的態度一直趨向保守,舊勢力仍然主導著電影節規則。但不可否認,此次爆發的疫情,讓流媒體風頭無兩,電影在網絡端的有效觀影人次的顯著增加,流量變現效果明顯,大熒幕的小熒幕化趨勢在疫情「催化劑」的作用下顯著加強。考慮到短期內全球院線將大概率繼續空檔,可以預測,無論是被動轉型或主動探索,電影節的「線上」行動將成為了全球範圍的電影節普遍採用的探索方式和自救手段。

搖搖欲墜的皇冠

傳統電影節老了。

流媒體的衝擊、運營資金的不足、影迷的審美疲勞……即便沒有疫情,在行業後輩與傳統巨頭輪番衝擊的電影市場中,傳統電影節的疲態也早已顯現,看似穩固王座之上,皇冠搖搖欲墜,對手虎視眈眈。

疫情,不過是壓垮傳統電影節固化思維和運營模式的「最後一根稻草」。

比如,奧斯卡就在今年就遭遇了收視「滑鐵盧」。這兩年,還有不少國際電影節因為經濟狀況不佳、主管部門易人、資金鍊斷裂等問題,被迫暫停舉辦。而反觀另一廂的流媒體端則是一路高歌猛進,以網飛Netflix為代表的流媒體平臺,不僅衝擊發行和放映的院線終端,甚至開始大舉進入前端的製作環節,以「入侵者」之姿不斷拓寬著電影產業的疆域和版圖。

此為果,何為因?

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傳統電影節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在流媒體的大環境下會遭遇哪些衝擊?如何應對?

在文化產業評論(whcypl)看來,傳統電影節的核心競爭力主要有三:

其一,內容——滿足觀眾的視聽需求。

國際電影節是藝術電影評比、展映的舞臺。獨佔性、排他性的優質電影資源和文化IP能夠滿足全球影迷的視聽需求,為全球電影行業提供了重要的宣傳窗口,這也是電影節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此外,為了讓從全球各地、不遠萬裡趕來的影迷充分領略光影之魅,國際電影節也會為這些影片提供全球頂級的視聽感受。比如,盧米埃爾電影宮裡的巨幕,就是用來完美呈現導演的意圖,臺上臺下一同體驗第七藝術的「儀式感」。

內容與科技的極致視聽體驗,讓線下電影節具有無與倫比的視聽魅力。這也是不少傳統電影節工作者不屑於線上播映的重要原因。坎城電影節總監蒂耶裡·弗雷茂曾表示,「難以接受在電腦上看名導韋斯·安德森的作品、《壯志凌雲2》這樣的大片或皮克斯動畫」。

此外,不少電影創作者也並不願意在線上舉辦影片的首映禮。他們反對的並非流媒體放映這件事本身,恰恰相反,流媒體放映通常也是他們在電影放映後階段回收成本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是,如果將耗費數年精力投入製作、原計劃在國際電影節上進行首映的作品草草投諸於流媒體平臺進行首播、獨播,難免會覺得可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電影創作者總希望找到最好方式與全世界分享。

其二,交易——建立內容與市場的連接。

國際電影節不僅是各國影迷休閒娛樂的集散地,其下設的電影市場展是電影行業的盛會,為世界各國的電影作品、從業人員和產業機構提供了參賽、參展、交流、交易的平臺、機遇。比如,坎城電影節是全球最大的電影交易市場之一,每年5月,全球片商雲集於盛典現場,觀摩新片、購買版權。也有很多投資者在創投單元尋找青睞的影片方案,投資方的經費投入對於電影人加速劇本細化、拍攝影片、後期製作等後續工作的開展都大有裨益。可以說,國際電影節為電影投資者、電影創作者、版權購買者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

疫情之下,電影市場交易延期,購買版權渠道不暢,轉戰線上,可行嗎?這也是大部分傳統電影節組委會的顧慮所在——線上播映很難避免電影視頻內容外洩,有潛在盜版風險。若採用防盜版技術對影片施加保護,則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影迷的觀影體驗(比如採用只限在手機App端觀看、不能投屏的方式),從而造成對影片的播放效果和觀看對象的失控。同時,發行商在尋找版權交易對象時,也往往會迴避那些在流媒體上架的作品,因為它們已經透支了太多潛在觀眾數量。

其三,文化——建立在品牌價值上的「體驗經濟」。

品牌專家凱文·萊恩·凱勒(Kevin Lane Keller)認為,文化共鳴將帶來社區歸屬感、行為忠誠度、態度依附,會形成具有深遠價值的品牌資產。

具體到國際電影節上,除了作品和交易,國際電影節還包括許多其它環節——紅毯、酒會、講座、論壇、大師班、映後交流、新聞發布會和奢華的開閉幕演出。它歸根到底是一門建立在開發文化產品延伸價值基礎上的「體驗經濟」,這也是線上影展永遠無法帶給觀眾的光影體驗。

衝到「線上」的國際電影節

危機是隱藏的轉機,劣勢也是潛在的優勢。

在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看來,儘管各地的國際電影節遭受疫情重創、元氣大傷,但不能怨天尤人、不妨換個打法——通過「疫情」這個難得的節點,主動引導電影節的「文化升級」,讓線上觀眾破除對傳統電影節高冷、小眾、陽春白雪的「刻板效應」,從而對傳統電影節形成一個全新的認知。換句話講,急需將現有的電影節文化在線上進行提煉、轉譯和升華,同時在此基礎上擴圈,真正用實力衝破空間的束縛實現逆襲「破圈」,從而去影響更多線上受眾,成就電影節影響力在線上的進一步輻射和擴大。

和傳統電影節相比,在線影展的優勢在於能夠突破地域限制,來自全球的觀眾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平臺接觸到電影節展映影片。未來,線上虛擬空間將會是影像行業的重要領域,尤其是「雲電影節」的方式,具有極強的探索性,或許會為將來的電影節提供新方向。

根據目前的各地電影節的自救方式,「文化產業評論」梳理出了幾個關鍵詞:

結語

線上虛擬電影節、線上展映、雲交易……都是特殊時期的各地電影節的自救之舉,但也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但我們始終相信,充滿集體觀影儀式感的國際電影節或許會缺席,但不會被替代。因為對於全球影迷而言,參與電影節是一種全方位的娛樂體驗,它代表著一份有關電影、啤酒、美食、音樂和摯友的共融記憶,這是電影節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線上電影節所難以複製的珍貴體驗。

留言話題互動

你對坎城電影節怎麼看?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看法

相關焦點

  • 坎城電影節首次「失約」 奧斯卡亦成「驚弓之鳥」
    坎城電影節影響巨大(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麗   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原定於5月12日至23日舉行的第73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昨日宣布無法如期舉行。組委會期待電影節能在6月底或7月初重歸。
  • 國際A類電影節紛紛失約
    上海國際電影節是中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獲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認可的全球15個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業內所稱的國際A類電影節,指經由權威的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聯盟(FIAPF)認證批准的大型競賽性國際電影節,目前國際A類電影節共有15個。今年以來,15個國際A類電影節已經如期舉辦的,只有2月份舉辦的柏林國際電影節,但參展商、嘉賓和媒體記者數量都大不如往年。
  • 國際電影節集體「失約」背後:整個電影產業鏈都將產生連鎖反應
    來源:鈦媒體2020年,全球的諸多電影節因疫情被迫失約。3月20日,全球三大電影節之一的坎城電影節官宣:原定於5月12日至23日舉辦的第73屆坎城電影節推遲,或將在6月底、7月初視疫情發展情況另行舉辦。
  • 【深度】坎城電影節「失約」五月
    記者 | 戴天文今年5月12日至23日,第7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原定將在法國坎城舉辦。對這個全球最大的電影盛會來說,全球疫情的肆虐,讓其能否舉辦,成為一場不可明言的懸案。3月19日,迫於疫情在全世界傳播帶來的影響,坎城電影節組委會宣布,電影節已經確定無法在原定的5月12日至23日舉辦,決定延期.目前組委會已有多個備選方案,其中可能性最大的時間,是在6月底、7月初舉辦。坎城國際電影節的重要性,絕不止於找到十幾部影片主競賽,並在其中對數部優秀影片進行嘉獎這麼簡單。它有著全球可能最權威的電影專業評選聲譽。
  • 紀錄片的坎城|謝菲爾德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一、電影節簡介謝菲爾德紀錄電影節已經成為英國國內規模最大的紀錄片電影節,甚至被媒體譽為「紀錄片人的坎城」。連續舉辦至第28屆。電影節創辦之初,其定位就不僅限於影片展映,它同時還會舉行紀錄片電影論壇。電影節還設立了電影交易市場,這也使得謝菲爾德紀錄電影節成為重要的紀錄片交易中心。 還設有Alternate Realities VR Award獎項。奧斯卡獲獎紀錄片《尋找小糖人》最初就是在謝菲爾德紀錄片電影節提案,並獲得資金支持。
  • 威尼斯、坎城、柏林三大國際電影節,影帝影后中國第一人是誰?
    《阮玲玉》【威尼斯、坎城、柏林三大國際電影節,影帝影后中國第一人是誰?】除了奧斯卡金像獎之外,還有15個國際A類電影節,其中的歐洲三大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坎城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是國際A類電影節中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節。
  • 威尼斯、坎城、柏林三大國際電影節,影帝影后中國第一人是誰?
    《阮玲玉》【威尼斯、坎城、柏林三大國際電影節,影帝影后中國第一人是誰?】奧斯卡金像獎是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獎項,然而它是美國人的電影獎,中國人是不可能在那拿影帝影后的。除了奧斯卡金像獎之外,還有15個國際A類電影節,其中的歐洲三大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坎城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是國際A類電影節中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節。
  • 坎城電影節因恨而生
    要談坎城國際電影節,不得不先提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雖然如今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威望似乎不如坎城國際電影節,也比不上奧斯卡,可是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卻是國際電影節的龍頭老大。彼時奧斯卡雖然創辦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三年,可其評獎範圍還是在於好萊塢,尚未國際化,而柏林電影節、坎城電影節都尚未誕生。如果說電影是為金錢服務的,那麼,國際電影節除了是名利場之外,還很難脫離政治因素。
  • 2019坎城國際電影節獲獎影片介紹
    5月25日,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的《寄生蟲》獲評委全票通過,摘得金棕櫚大獎,這也是韓國電影首次獲得坎城電影節最高榮譽
  • 刻夢Kemoo丨帶你三分鐘了解坎城國際電影節
    坎城國際電影節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坎城國際電影節(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
  • 國際觀察 第6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爭議聲中落幕
    編譯 | 如今欄目編輯 | 孫豆責任編輯 | 汪憶嵐第6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在5月22日落下了帷幕,英國老導演肯·羅奇憑藉其新片《我是布萊克》摘得金棕櫚最佳影片大獎,羅奇此前已經得過一次坎城大獎《託尼·厄德曼》獲得了來自評論界最好的評價,並且索尼經典公司購買了該片的北美發行權,意味著這部影片獲得了從坎城電影節到美國市場的黃金入場券。如果德國將該片作為自己國家選送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影片,這部影片 將會是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而現在評委會的怠慢,成為了讓它引起轟動的原因。
  • 電影節|第74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
    電影節很關注對新興人才的發掘和對創作的扶持。「坎城短片」就是為此設立的,並已採取幾項扶持未來人才的措施:金攝像機獎(Caméra d』Or)表彰入圍官方評選、導演雙周(Quinzaine des Réalisateurs)或是國際影評人周(Semaine de la Critique) 的最佳電影處女作。
  • 坎城電影節官宣推遲,2020頒獎季全亂了
    作為全球兩大電影盛事,坎城電影節和奧斯卡的此番變動無疑會對全球電影行業帶來巨大影響,從而影響未來整個行業的生態與動向。當然,疫情全球肆虐下,電影行業也無能為力。正如本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評委會主席斯派克·李所說的,為了世界人民的生命,愛好得退居其次。坎城和奧斯卡,對全球電影行業意味著什麼?實際上,在坎城國際電影節創辦初期,便因戰亂、財政困難等原因出現過停辦,甚至取消的變動。1968年,受法國五月風暴政治事件的影響,電影節還曾做出中途停辦的決定。
  • 真正的國際A類電影節
    (這才是真正的電影節大咖)第92屆奧斯卡不久前才落下帷幕,很多小夥伴可能覺得奧斯卡就代表了電影屆的至高榮譽,其實它是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辦的電影類獎項,它本質上是一個美國本土的學院獎項而在電影領域,最具權威的還是國際A類電影節。這類電影節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認證,在國際範圍內擁有公信力!1、威尼斯電影節,位於義大利威尼斯,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宗旨在於「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以「藝術性」作為評判標準。
  • 亞太未來《煉獄信使》入圍第70屆坎城電影節
    亞太未來《煉獄信使》入圍第70屆坎城電影節 發布時間:2017-04-14 16:27:58.0新浪娛樂       4月13日,第7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發布本屆電影節各單元正式入圍名單,由亞太未來影視(北京)有限公司出品、法國導演Jean-StephaneSauvaire執導的動作劇情影片《煉獄信使》(A Prayer BeforeDawn)從來自全世界29個國家的1930部報名影片中脫穎而出,作為49部影片之一,正式入圍第7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非競賽類午夜展映單元(MidnightScreenings)。
  • 坎城電影節2015紅毯
    坎城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 徵片中 | 坎城電影節
    「坎城短片」就是為此設立的,並已採取幾項扶持未來人才的措施:金攝像機獎(Caméra d』Or)表彰入圍官方評選、導演雙周(Quinzaine des Réalisateurs)或是國際影評人周(Semaine de la Critique) 的最佳電影處女作。電影節忠實於它的歷史,但也很注意引進新生事物和獨創性。
  • 非洲唯一的國際A類電影節:開羅國際電影節(CIFF)來了!
    作為國際A類電影節,也是非洲最大的電影節之一。今年的電影節將從20日至29日舉行,在為期十天的活動中,開羅國際電影節(CIFF)將放映來自60個國家的160多部電影,其中包括16部全球首映。開羅國際電影節創建於1976年,由埃及電影作家和評論家協會主辦。原為非競賽電影節,是世界上三大非競賽電影節之一,從1991年起增加了競賽單元。
  • 今年坎城電影節的關鍵詞是「範冰冰」?太天真!
    提到坎城電影節,通常大家的第一印象是「高大上」,其實不假,它是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的世界三大電影節之一,也是為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節之一
  • 奧斯卡原來不是電影節!實際上不存在世界四大電影節的說法
    /電影的回憶錄,將您對電影的回憶一一收錄/#上海國際電影節#今年7月25日,上海國際電影節低調開幕,我知道很多觀眾並不很關心這個電影節,原因我不說大家也清楚。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上海國際電影節是中國唯一的國際A類電影節,單論級別,它的最高獎項「金爵獎」要遠高於臺灣金馬獎和香港金像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