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回憶錄,將您對電影的回憶一一收錄/
#上海國際電影節#
今年7月25日,上海國際電影節低調開幕,我知道很多觀眾並不很關心這個電影節,原因我不說大家也清楚。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上海國際電影節是中國唯一的國際A類電影節,單論級別,它的最高獎項「金爵獎」要遠高於臺灣金馬獎和香港金像獎。
但在大多數人印象裡,事情並不是這樣,這就是很多電影觀眾一直鬧不清楚的地方:電影節與電影獎項並不一樣,今天我們就聊一聊這件事情。
奧斯卡不是電影節?
一提起電影節,大家第一反應就是所謂「世界四大電影節」:奧斯卡,坎城,威尼斯,柏林。
不過實際上,沒有所謂世界四大電影節,國際上一共有150多個電影節,A類電影節一共有15個,其中:坎城,威尼斯,柏林,加拿大蒙特婁,捷克卡羅維發利五個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認證的世界五大電影節
確實沒有奧斯卡,而且再多看一眼,15個國際A類電影節都有什麼
也沒有奧斯卡。也就是說,奧斯卡並不屬於電影節,那它屬於什麼?
奧斯卡屬於電影獎項,它的全名叫做美國電影學院獎,是一個完全服務於美國本土的電影獎項,1947年為吸引世界其他觀眾設立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起初是榮譽獎,1956年成為主競賽單元。但本質上,奧斯卡只是美國本土電影人的自娛自樂。
電影節與電影獎的一個重要區別在於,電影節既要頒獎還要展覽,獲獎電影會在電影節上公映供世界各地的來賓欣賞
電影獎只有頒獎,沒有展覽。關注奧斯卡的觀眾知道,每年奧斯卡直播的都是頒獎典禮,內容就是某些人拿張手卡念幾個名字,然後觀眾起立鼓掌就完事了。每年奧斯卡的獲獎影片在頒獎典禮是看不到的。
所以奧斯卡從來都不是一個電影節,它本質上和中國的金馬獎、金像獎、華表獎都是一樣的。國際上對奧斯卡和坎城等電影節的態度也不一樣,至於說世界四大電影節的說法更是毫無道理。
電影節的分類標準
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將電影節區分為A,B,C,D四類
A級電影節是競賽型非專門類電影節,此類電影節有評獎,但不設置特定的主題
B級電影節是競賽型專門類電影節,此類電影節突出特定的主題
C級電影節是非競賽型電影節,此類電影節不設評獎,主要展映入選的各國影
D級電影節是紀錄片和短片電影節
目前四級電影節共有150多個,但真正有影響力的基本都是屬於A級的15個電影節。這一類電影節影響力大,公信力高,是全世界所有電影人都夢想參加的電影盛會。
在華語電影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共有38部華語電影在各大A類電影節(上海電影節除外)拿到最高榮譽,表現良好。最近的一部是2017年獲得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高榮譽的《塬上》
在評委方面,華人演員入選各大A類電影節評審團的人數眾多,不考慮上海電影節,其餘十四個電影節的華人評委前後超過百位。
成為評審團主席的華人電影人也很多
我們看到成為評審團主席的導演居多,以演員身份成為評審團主席相對困難,這一項上,鞏俐的成就可謂空前絕後,歐洲三大電影節,她做過其中兩個電影節的評審團主席,實力不是一般的強
另外,近些年總有些流量明星或三線藝人通告自己獲得了某個國際電影節大獎,實際上那些電影節沒有任何技術含量,不過是拿錢買名聲,給自己鍍金而已,這裡不點名了。
其實近些年隨著中國國力增強,我們看到中國資本大有席捲全世界的意思。這一點已經影響到了電影藝術,我們近幾年經常看到某某藝人出現在一些A類電影節中,也沒作品,完全是蹭紅毯
這種操作實際上是在損害電影節自身,因為允許沒有作品的人來參加盛會,就是在自己砍掉門檻,沒有門檻的評獎是沒有公信力的。
有報導稱現在坎城紅毯已經到了明碼標價的程度,如果此事為真,坎城的公信力將一落千丈。我們希望這些老牌電影節能愛惜自己的羽毛,儘量不要被資本左右,如果資本控制了藝術,藝術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