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黃惠玲 丁香媽媽
當媽後
這個表情是不是成了你的日常?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餵奶時、遛娃時、吃飯時、躺床上時總想著打哈欠......你不是一個人!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的報告顯示,為了照顧寶寶,媽媽一年大約會失去約 1197 小時的睡眠,相當於 50 個完整的日夜。
10 個媽媽 9 個有黑眼圈,這雖然不至於,但是媽媽群體確實容易被黑眼圈「纏上」。
黑眼圈僅僅是睡眠不足導致的嗎?有黑眼圈了應該怎麼辦?今天我們就給媽媽說個清楚。
黃惠玲
丁香媽媽作者
皮膚科主治醫師(美容方向)
醫生媽媽
首先,大家有必要見一見黑眼圈的「殺手團」:
殺手 1:
表現欲超強的血管
晚上家裡的「小熊貓」嚎啕著一起床,當媽的就容易熬出「熊貓眼」,這時的黑眼圈主要是血管型的。
眼周的皮膚很薄,當血管透過薄薄的眼周皮膚,看上去就會呈現青色的眼圈。
當作息不規律、年齡增長時,眼周的膠原蛋白和脂肪都會流失地越來越明顯,相當於「皮變得更薄,餡自然就露出來了」,黑眼圈自然看上去就更明顯。[1]
熬夜還會使得眼周循環變差,血液中的氧合血紅蛋白相對減少,去氧血紅蛋白相對增多,容易造成黑眼圈水腫、發紫,除了熬夜,孕期、經期也可能會加重。[1]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設計團隊
殺手 2:
喜歡自我沉澱的色素
如果媽媽遇到生病、過敏、眼部過度摩擦等,可能會導致眼周皮膚的炎症。
炎症反應可以刺激黑素細胞分泌更多的黑素,所以炎症反應消退後可以伴隨出現色素沉著,[2] 這種色素型的黑眼圈一般呈淡褐色。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設計團隊
殺手 3 :
難以隱藏的陰影
如果娃是省事的類型,當媽的睡眠有保證,心情也不錯,但還是有黑眼圈,那麼要考慮基因問題了。
這類的黑眼圈的本質是——陰影,看上去確實像黑眼圈,但是眼周的膚色並沒有改變。
這類主要是下瞼的皮膚鬆弛、膠原流失、下瞼眶隔脂肪膨出導致眼袋及淚溝。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設計團隊
這類視覺上的黑眼圈在光源角度不一樣的情況下,陰影面積也會有改變,因此黑眼圈的嚴重程度也會有改變。
黑眼圈 3 大殺手
有時單獨行動,但常結伴同行
如何簡單快速的知道自己的黑眼圈是屬於哪種類型,有幾個小方法分享給各位媽媽們。
➊ 找一塊透明的玻璃,按壓下瞼皮膚,按壓後黑眼圈明顯消退的,屬於血管型黑眼圈。
➋ 同上的方法按壓下瞼皮膚,如果黑眼圈的顏色沒有明顯變化的,屬於色素型黑眼圈。
➌ 在穩定的光源下,將眼周的皮膚向外眼角的方向提拉,如果提拉之後黑眼圈看上去有明顯改善,屬於結構型黑眼圈。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設計團隊
很多媽媽都是屬於兩種到三種混合型的黑眼圈,比如色素 + 血管型黑眼圈,那麼在按壓之後,黑眼圈會有減輕,但還可以看到有黑色素。
那,既然已經黑眼圈了,那麼接著怎麼辦?我們來解答大家常見的幾個疑問:
敷黃瓜片有用嗎?
要是黃瓜敷的有用,怎麼還會有黑眼圈存在呢?
畢竟黃瓜這人人都買得起的時代,誰還差根黃瓜錢。
黃瓜去黑眼圈純屬謠言,還是讓它安心進肚,比貼臉上安全多了。
冰敷或者熱敷有用嗎?
不一定。
通常在沒睡好的情況下,有些媽媽起床可能會發現兩個眼睛非常腫,要迅速緩解,可以使用冷敷(不建議用冰塊直接敷,易凍傷眼周皮膚),來幫助局部血管收縮,達到消腫的目的,但本質上對於黑眼圈是沒有太大幫助。
熱敷可以加速眼周的血液循環,提高代謝,達到加快色素代謝、增加眼周血管中氧合血紅蛋白的含量,[1] 但對改善黑眼圈沒有直接證據。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設計團隊
用眼霜有用嗎?
部分有用。眼霜中含有的一些成分,對改善個別類型的黑眼圈、改善眼部淺表性皺紋有一定作用,但前提是選對成分、並且長期使用,比如這幾位「功臣」可以多多留意:
➊ 咖啡因
咖啡因可以改善眼周循環,能幫助改善血管型的黑眼圈。
➋ 維 C
維 C 是經典的美白抗氧化成分,除了眾所周知的對黑色素有淡化作用,在減少膠原蛋白流失方面,也有輔助作用。
➌ 根皮素
根皮素同樣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性,可以幫助皮膚對抗自由基,同時有一定程度的美白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色素型黑眼圈。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設計團隊
策劃/責編:咕咚隆咚
作者:黃惠玲
插畫:十二
封面圖來源:圖蟲創意
參考文獻
[1] Roh, Mi Ryung, and Kee Yang Chung. "Infraorbital Dark Circles: Definition, Causes, and Treatment Options." Dermatologic Surgery 35.8 (2009): 1163-1171
[2]《色斑的治療》葛西健一郎
[3] 王光霞 .《熱敷法在麥粒腫治療中的應用觀察》[J] .中國現代醫生 ,2009 ,47(24) :203 .
本文經由 皮膚科醫師 曾相儒 審核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