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關係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新年伊始,多地陸續曬出2020年民生領域成績單,「圓滿收官」「超額完成」成為高頻詞。
「開局重在開頭」。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從中央部委到地方,正在密集謀劃實施新一批重大民生工程,除了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外,養老育幼工程、社區新基建也將加速推進。
發展民生是贏得民心之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們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記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突出的位置。 從基層調研到兩會現場,他多次對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作出指示,要求「做好保基本民生工作,幫助群眾解決社保、醫保、就學等方面的實際困難,落實好特殊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工作」。與此同時,一大批圍繞「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工程,讓人民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越過越紅火。
民生工程也是發展工程。當前,發展不全面的問題很大程度上表現在不同社會群體的民生保障方面。進入新發展階段,教育、醫療、生態環境等既是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同時也蘊含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作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謀民生之策,多行民生之舉,多出民生之果,就要加快補齊民生短板,紮實推進各項惠民工程,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完善、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既要在一些關鍵點上發力見效,也要從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作做起,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從城市更新行動到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從農村住房質量提升到社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從文化惠民工程到公共衛生體系補短板工程,從米袋子到菜籃子……新年伊始,多部門開列的「民生工程清單」,處處彰顯民生情懷,字字催人奮進。在不少地方舉行的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中也不乏重大民生工程,同樣令人期待。一份份厚厚的民生「大禮包」,讓每一個人都能感到溫度、幸福。
人勤春來早、奮鬥正當時。在推進民生工程的過程中,要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做到財力優先向民生集中、政策優先向民生傾斜、服務優先向民生覆蓋。要有「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的幹勁,做到「早」字當頭、「幹」字當先,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標準、更實的舉措,不斷刷新惠民高度、幸福指數,把民生工程建成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民心工程」,讓人民群眾過上更有保障、更有尊嚴的美好生活。(南方網尹貴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