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天,芊芊國際學校的老師,推薦了一部英文動畫片讓她們寒假看。是關於解答孩子心中一些生活現象和問題的。雖然比較偏科普性質,但是整個動畫片看起來非常輕鬆有趣,芊芊特別喜歡。
STEAM類話題的動畫片和節目,我以前給她看過不少,不過這部動畫片的教育視角我覺得挺特別的。
它是以孩子觀察或了解到的現象為出發點,一點點順藤摸瓜、探究答案的過程。專治孩子各種刨根問底
比如計算機的按鍵是幹什麼的?為什麼屏幕上能出字?圖案是從哪來的.不僅常見的疑惑有了答案,連帶問題也能得到部分解答。
動畫形式、配樂也很多元,每一集看著都還挺有新鮮感的。
語言也挺接地氣,沒有太多生僻的專業單詞,有些英語基礎的孩子也能看懂。
我查這個動畫片的時候還發現,它在美國是很火的動畫片。曾經獲得17個艾美獎提名,被稱為「Netflix上最好的兒童節目」。
已更的有20多集,一個寒假每天看一集,正好看完。觀看連結也給妞們整理好了,回頭等我介紹完在文末掃碼就能免費獲取到了。
今天要給妞們介紹的這部動畫片,是美國Nexflix出品的《Ask the Story Bots》(問問故事機器人)。目前已經更新了3季,一共22集。
Story Bots故事機器人,說的是一群生活在電腦裡尋找信息的小機器人。他們的「大老闆」有點神經兮兮的,偶爾還歇斯底裡。每天忙著接線各種孩子提出的問題,然後再火急火燎的把問題,派給各組故事機器人到外面的世界尋找答案。
而動畫片裡執行各種實況調查任務的,是341B號應答小組,由5個性格各異的機器人組成,它們是Beep, Boop, Bing, Bang and Bo。
我下面就給妞說說,我認為這部動畫片最值得看的幾個地方:
1、帶著問題探究科學答案
這部科學話題的動畫片,不是那種上來就揭秘答案、講解原理的。而是按照孩子們觀察到的一些現象,或是接觸過的一些常識開始著手,一點點去求證、一步步探究真相。我感覺,它非常符合孩子的認知過程。
首先,這5個小機器人的人設就很「路人」。它們和孩子一樣,對很多問題也無解。但每次他們都會先求助可能知道答案的人。
比如第一集,小機器人們要解答的問題就是:夜晚是如何來臨的。這個問題,其實比較老生常談了。可這部動畫片的探究過程,我感覺孩子會更願意看。
因為5個機器人求助的第一個人,是一位騎士。原來,它們誤把night(夜晚)當成knight(騎士)了。這種同音不同字的小誤會,也是芊芊小時候總遇見的。
騎士知道了它們的本意以後,就告訴小機器人,想知道night怎麼回事,就得去找太陽。
於是,5個人來到海邊,等了一整天,發現太陽掉進海裡了。於是它們潛入海裡,逢人就問知不知道太陽去哪了?中間還鬧了不少笑話。
終於它們從鯨魚那裡知道,太陽在太空裡。等它們找到太陽以後,也沒有公轉自轉的圖釋講解,而是由太陽現身說法,手裡拿著地球,邊比劃邊講解,我感覺比示意圖看著更直觀好理解。
還有一集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不能吃太多甜食。
小分隊來到了蛋糕店,各種小點心、糖果都把大家看傻了。它們希望從蛋糕師那裡得到問題的解答。於是,蛋糕師就像爸爸媽媽或者電視裡的專家講的那樣,擺了很多專業的名詞和數字。結果大家一個字都沒聽懂。
後來它們跟著高糖的紙杯蛋糕來到了一個狂歡派對,這裡有小熊軟糖、飲料、蛋糕.因為糖能提供能量,每個人都顯得特別亢奮。但是很快,這種能量就消耗光了,讓人感覺更不舒服。
它們在派對結束遇到了西藍花,西藍花覺得自己既沒有糖份,也不能像奶酪給細胞提供脂肪,沒有牛肉給身體提供力量,耐力也不如優質碳水化合物,它覺得自己很沒用。這裡跟孩子的認知也是相符的,因為西藍花口感既不好吃,也感受不到給身心帶來的愉悅,很多孩子都不喜歡。
最後,西藍花終於在藥物中心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因為它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很高,能預防人們生病。
糖會讓口感變好,但是身體真正需要的卻是其他多種對身體都有幫助的食物。全程沒有數據大道理,孩子看得也明白。
也有比較科技性的話題,比如電腦是如何工作的,這裡講解的很生動易懂。
比如,小機器人先觀察到人會敲擊鍵盤按鍵。當它們進入電腦內部的時候發現,按鍵就像是某種電流的開關,每按一下,電流會輸送電波信號給電腦內部。它們跟著這個信號,找到了cpu。
cpu分析出指令是想要一隻貓,於是5個機器人到存儲器裡取來了貓的編碼紙條交給cpu,cpu把這些紙條變成了一個真正的貓咪影像。
還有為了探究馬桶衝水的原理,5個小人奮不顧身跳進馬桶探險的經歷.每集的點都挺抓孩子的。
另外,每集的結尾部分,故事機器人會把它們的調查結果進行一個總結,匯報給提問孩子一個完整、系統的答案。
2、動畫的表現形式很多樣
① 真人實景
因為是科普類的動畫片,運用了大量卡通和真人實景結合的拍攝方式。有代入感,也更真實。
比如5個人物會來到巧克力工廠,了解巧克力是怎麼來的。Bing還掉到了巧克力豆的機器裡。
而且,在眾多真人嘉賓裡,我看到了好幾個特別熟悉的大明星來助陣。
我個人很喜歡的愛德華諾頓,出演了一位電器行的老闆。給機器人們講解電是從哪來的。
在一集星際旅行話題裡,《銀河護衛隊》的女主演佐伊·索爾達娜(Zoe Saldana) 開著星際旅行車在做星球研究。
《修女也瘋狂》裡的修女成了牙仙子,我感覺還挺顛覆形象的
在《耳朵如何聽到聲音》這集裡,卡通名人芝麻街人物也客串出境了一把。
②動畫形式豐富多樣
作為一部系列動畫片,它的美術風格很多樣化,形式也很活潑。論看點、趣味性,我個人都想打個高分。
2D動畫丨也有多種美術風格。比如《為什麼刷牙》這集,視覺上是泛黃做舊的感覺,配樂也是美國西部片風格。
這集的老鼠形象又比較漫畫風了。營造出一種,跟5個小機器人是兩個世界的感覺。但看著一點不覺得違和。
定格動畫丨在動畫片也是使用比較多的。比如《為什麼要循環利用》裡,這個昆蟲的戲份,就是定格動畫的形式。立體感很強,人物更生動逼真。
定格動畫的材質一般也比較多樣,比如動畫片裡的插曲,很多用到泥塑的定格動畫。
實物動畫丨是利用實物和動畫特效結合的拍攝方式。
比如這集裡,由南瓜、葫蘆等4種蔬菜組成的樂隊,演繹了一段鄉村搖滾樂,食材和人物特點結合得也很好。
3、插曲音樂風格多元,還有隱含知識點
每集動畫片我仔細數了下,基本都標配4首插曲。曲風不單純是傳統的舒緩、溫馨風格,融合了很多現代音樂元素。
比如這集裡面,關於RED紅色有一首Rap風格插曲,節奏感很強,很有演唱會的現場感。
還有很多主流的流行樂曲風的歌曲。節奏輕快,歌詞也和主題貼合得挺緊密。
幾乎每首歌,都唱出了一些知識點或者孩子可以有收穫的內容。
比如這首《Thomas Edison》把愛迪生發明電燈的過程編成了歌。甚至連發材料他就嘗試了不下6千種,這種小知識點全用歌詞給串起來了。
還有這首《Time To Go》是唱給孩子要遵守時間,告訴孩子自律自覺的重要性的。
所以,這部動畫片,我覺得不管是知識性、藝術性角度,都挺值得看的。每集20多分鐘,時間也比較合適。
我在國內網站找到了3季的觀看連結,妞掃下方二維碼,回復「故事機器人」就能獲得觀看地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