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耐的小朋友們、大朋友們~近日來北京的氣溫是不是很酸爽,時冷時熱,一日間享遍春夏秋冬,有沒有?相比而言,電視劇《虎媽貓爸》在兩大衛視的播出一直保持火熱,隨著收視率的攀升,也引發了全民對於孩子教育的方式的熱議,孩子要成功?還是要快樂?
在擊劍訓練中也存在著「虎媽貓爸」的情況,不過這裡虎不是媽,貓也不是爸,而是「教練」哦!
虎派教練:習慣標榜成績,以成績做標杆,成績是證明優秀的唯一標準,極其看重學員比賽的輸贏,贏才是成功。
貓派教練:看重學員是否喜歡擊劍,鍛鍊心智,在訓練過程中收穫的快樂、成長和擊劍精神的傳導。
相比而言,凱旋更欣賞貓派教練的執教理念,至於成績,水平練到了,取得好的成績則是順其自然的事情。一場比賽的輸贏代表不了什麼,勝負乃兵家常事,競技體育,冠軍只有一個。注重快樂的同時可以得到好的成績,但太執著於成績往往是痛苦的過程。現在的孩子要面對學習壓力,成人要面對工作壓力,練擊劍該是為快樂,不是以孩子或自己較勁,勇於面對,提升自己才是關鍵。最重要的不是輸贏,而是知道什麼是輸,什麼事贏,自己為為什麼輸,自己為什麼贏。
「體育愛好非常重要,但要記得初衷。」
親愛的小朋友們、大朋友們,除去取得的成績,可還記得最初來到這裡時的樣子?那時那刻,只是因為一份喜歡,渴望多一份鍛鍊與體驗,多學一些東西,並非是為了奪取冠軍,對嗎?相信大多數親們至今心底的訴求仍然是這樣的,專業隊與職業擊劍運動員必經是屬於少數人的選擇。初心簡單而珍貴,成績只是一時的,而經歷卻是一輩子的!100個冠軍的證書也終有雲淡風輕的時候,特別是在中國這個連奧運冠軍都不缺少的國家。保持興趣,不過度開發才是對少年劍手最重要的。
無法記得每一屆奧運會每位擊劍冠軍的名子,但記得百年奧運中的一幕慕的震撼鏡頭。2004年雅典奧運會,海林尼克擊劍館,奧運會女子重劍半決賽,34歲的法國老將莫琳·納吉與年僅23歲且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尼西瑪交手,交戰中,尼西瑪比賽服上的帶子意外地脫落了,納吉沒有理會裁判員的阻止,堅持幫尼西瑪系上帶子,之後才重新開始比賽,賽場上響起了久久掌聲…….
擊劍項目特有的精髓,競爭與友誼共存的氛圍(例如國際賽場上,團體比賽開始前雙方要進行友好儀式)是其他任何項目無法代替的。選擇擊劍,練就健康身體;選擇擊劍,豐富人生閱歷;選擇擊劍,鑄就強大心理;選擇擊劍,成就高貴品格。唯有這樣的意義才匹配練劍付出的時間與精力,才不辜負這項運動!陽光自信,做永遠最快樂的那一隻!
凱旋擊劍:黃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