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年前開始,韓流不僅在中國和東南亞佔有一定市場,就連美國和日本的市場也被韓國人敲開了大門,可以說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它就在那裡,如果說它一次兩次撞大運做出了幾個爆款很正常,但是韓國的娛樂業可是連續20年一直在持續輸出高質量的作品,雖然我是不怎麼看,但是火一定有火的道理,這個就值得我去深挖一下,這個背後肯定是有一套方法論,不然不可能有人持續20年撞大運。至於韓劇和韓綜為什麼要放在一起說?首先就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的播放平臺都是在電視上,另外就是它們背後的運作機制這個深層理念上實際上有很多異曲同工之處。
韓劇特點
網圖,不是我做的啊
先說說韓劇,作為一個單身老直男,我肯定更愛美劇和日劇,坊間傳聞都有那麼一套看劇的鄙視鏈,韓劇也屬於鄙視鏈下層,沒有美劇的扣人心弦和大製作,也沒有日劇的題材新穎快節奏。韓劇很奇怪,無論是題材還是情節,甚至是節奏上它都是反其道而行,比如說什麼霸道總裁愛上我或者是愛上了仇人的女兒之類這種既能猜到開頭又能猜到結局的劇,很多題材說實在的更是很單一,愛情劇為主、家庭劇職場劇為輔、拍的是有來有往,節奏就更不用說了,韓劇更是出了名的慢節奏,那就奇怪了怎麼還這麼多人愛看?如果說拿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來解釋的話那就有點太不負責了,這裡面肯定有貓膩。
首先從大背景上來說,美劇基本上咱們喜歡的熱播大戲都是付費頻道的大手筆,最有名的就是《權力的遊戲》,HBO的這個很多人都看過,看劇的人都是花了錢的,這個性質就和電影很像,花錢看的人都是認認真真看的,你的內容必須過硬,硬到什麼程度,電影就是天花板,所以看美劇就跟看電影一樣。
韓劇不一樣,韓劇還是很傳統的經營模式,而且韓劇的題材單一其實是受到了韓國家庭模式的影響,早年的韓劇很多家庭劇愛情劇,那個年代韓國家庭女性很多是不工作的在家帶兩三個孩子,那麼題材肯定是要討好這個群體,後來新時代了女性都要工作,那麼職場劇大女主系的劇就開始慢慢抬頭了,韓劇的內容看似單一其實一直在跟著時代的腳步在變,而慢節奏其實也是受到觀眾群的影響。
帶過孩子的人可能都知道看電視不可能有大把的時間一直看,肯定中途會有事情打斷忙孩子,那就需要我隔個10分20分鐘回來再看的時候還可以接上,甚至是一集兩集沒看我還可以腦補一下對付著繼續看,如果進展太快那回來看不明白的話那八成要棄劇的。
很多結了婚的男同學可能會有這個體會,一部劇如果抓住了女人的心的話那就基本上把全家人的心都已經抓住了,一般來說電視都是放在客廳裡,女人看電視的時候相對多一些,做家務時電視就開著,小孩子主導權不在他們手裡,大一點的孩子對數碼產品比較來電,回家比老婆晚的丈夫一般也不太會和老婆搶電視看,多半會陪著老婆邊看電視邊刷手機,老一輩的人會看看報紙,頂多看看新聞,其它的時間都可以讓給老婆。
就算偶爾有時候要掙扎一下也會被老婆以「你總愛看些打打殺殺的東西」為由剝奪主權,確實孩子都在家男人看的東西往往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暴力,畢竟在家裡女人還是佔主導地位,男同志連家裡的醬油瓶都不知道放在哪,你憑什麼跟人家搶電視看?這也是很多男性向的電視節目為什麼都是深夜播出的原因,老婆孩子們都睡了才有點時間看點自己想看的,然而這樣就夠了嗎?
顯然不是,很多國產劇也是這種配置,家庭劇狗血劇愛情劇很多,別說衝出國門了就是在國內也是被很多人吐槽,所以僅僅是清晰自己的客戶群,針對性的產出自己的產品顯然是遠遠不夠,產品自身還是要有毋庸置疑的硬實力,那麼韓劇的硬實力是什麼?一句話帶過就是細膩。
你真以為韓劇節奏又慢情節又老套因為編劇們都是飯桶?怎麼可能,韓劇的編劇們是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情節單一老套以及慢節奏進展都是受到了客觀條件的限制,在客觀條件限制之下怎麼做的出彩那才是真功夫,上帝給你關上一道門就會給你打開一扇窗,細膩就顯而易見變得很重要,而且恰恰這個女性朋友們其實是很注重細節,所以編劇們在細節上打磨的這個苦功夫往往都不會白費,這方面男人們就相對差一些。
這個細節打造具體指什麼?舉個例子,有過當兵經歷的小夥伴們可能會知道真實的軍營是什麼樣子,當然編劇們肯定不是不知道,但是觀眾朋友們可不想看這個,所以說片裡的軍隊不僅僅是場景、人物和服裝色調渾然天成,整體色調構圖每一幀都完美無缺,而且部隊裡的每個士兵都是高顏值而且八塊腹肌,這就是細膩。
情節老套加上節奏緩慢換來的就是對細節的精緻打磨,這種對畫面的極致追求就是韓劇的強大優勢之一,我看過很多劇,會被美劇的精彩以及大手筆所深深吸引,看美劇就像在看電影,日劇的快節奏不拖沓也是深得我心,但是日劇有種就是在看電視劇的感覺,而我在看韓劇的時候尤其是近幾年的新劇我的體會就是像在看廣告片一樣,出鏡的每一個人穿搭和場景都是盡善盡美,全部都是以拍廣告藝術片的標準在運作這裡。
我們以為編劇可能就是寫故事,但是實際上編劇可不是寫故事那麼簡單,如果你留意過這個電視劇的演職人員表你會發現編劇和故事創作是兩個職位,編劇可不是把故事改成劇本的格式就完事了,整個劇的協調工作都要靠編劇來解決。
比如說主演帶個廣告進組一定要佩戴哪個牌子的項鍊,編劇就要想辦法把人物設定改成適合帶這個牌子項鍊的身份,這個問題剛解決那邊投資方要求女主開的車子從蘭博基尼改成山地自行車,到這個時候整個劇可能已經面目全非了,怎麼把新零件在舊框架內重新組合還要組合的精彩這就是編劇的功力,所以說前面所說的細節功夫那可都是編劇在背後的辛勤勞作。
除了細節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對角色的塑造,有過這方面專業訓練的小夥伴們可能都知道角色塑造的重要性,而韓劇恰恰就是這方面的佼佼者,他通過犧牲情節以及節奏兩方面換來的是對細節的打磨以及對角色的極致塑造,情節單一了節奏也放慢了,大家就只能展現角色魅力了。
韓劇有個特點,如果口述和朋友推劇那很難把它講的精彩,因為其魅力不在這,你只能誇男主多麼帥女主多麼美,怎麼帥怎麼美這個可就不僅僅是靠外表來詮釋。舉個例子,一隻貓不小心闖進了男二的家裡,男二就很高興就說「真好,今晚有肉吃了。」就開始抓這個貓,貓就嚇跑了,一溜煙的功夫這個貓又闖進了男主的家裡,而男主正在準備晚餐,看到貓咪進來了微笑著把自己準備的晚餐分了一點給貓咪。
這一前一後的對比就靠這種刻畫就把角色的性格和角色魅力展現的淋漓盡致,不僅表現了男主暖男有愛心的性格特徵甚至還展現了他的廚藝而且還不做作,重點是這個情節可有可無,你看不看都不影響追劇,韓劇裡面這種高水平的角色塑造比比皆是,所以說每當回憶起一檔韓劇的時候你總是會想起劇中的一些唯美的場景或者是極具魅力的某個角色情節,其他的一般記不住,而韓劇就是靠把這兩點做到極致徵服了亞洲老中青女性的心。
韓綜特點
說完了韓劇咱們再說說韓綜,說來巧了韓綜也是差不多二十年前開始衝出本土走向亞洲的,最近十來年的很多真人秀高質量作品數不勝數,這個也不得不和另外兩位大哥對比一下那就是美綜和日綜,不同於美綜的驚險刺激大膽寫實和日綜的這個大尺度腦洞清奇,韓綜又是另闢蹊徑,還是考慮到觀眾群,韓國的綜藝基本都是合家歡的喜劇,就是全部都是一家人可以坐在一起看的節目,這個就很沒有特點,那麼韓綜的魅力主要體現在哪?
這裡還是編劇體現了重要的作用,當然我們可能也都聽說過這個真人秀是有劇本的,不過這個劇本不是我們想像的那種電視劇一樣的劇本,那樣的話那就不叫真人秀了,韓綜的編劇重點主要是在於對整個節目的一個框架設計,然後你想要什麼樣的效果你就來找什麼樣的藝人來上節目,比如說你需要有兩個搞笑的角色那就找兩個搞笑藝人來上節目,給他們專門設計些遊戲環節來突出他們的搞笑能力,最近有一對CP炒的很熱那就請他們倆一起來上節目,在節目環節的設計上多讓兩人互動。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一看就知道人家是不是真實的演出,而且很多參加節目的藝人根本就不是演員,不可能像拍戲一樣的設計劇本,反倒是設計好框架引入幾個變量讓他們自己碰撞出火花來這才是高效的做法,簡單說就是觀眾們想看什麼那就給他們展示什麼,那這樣就夠了嗎?
顯然不是,韓綜還有一個殺手鐧,那就是隨著技術的進步韓國率先使用的一套組合拳了在電視的節目製作上,有個專業名詞叫片比,就是說一個綜藝節目時長大概一個半小時,四五臺攝影機拍攝了六七個小時的畫面拍攝的畫面和成片的時長比例就是片比,韓綜出現以前一般綜藝節目的片比都在6:1到10:1之間這個區間,但是韓綜出現之後這個片比就上升了幾個數量級,甚至可以達到1000:1,這個數量級的躍遷要想要駕馭就不是說簡單可以學習的了,剪過片子的人對這個1000:1的片比應該可以感受它的難度,所以這個是有一整套配套的強大工業鏈條才能駕馭的技術,怎麼調度工作人員按照大綱把1000多小時的素材剪成一個半小時的成片這一整套技術,不是說靠寫本教材上什麼課能學到的,這個真是得去現場幹過手把手的言傳身教才能掌握的技術。
這就好比是中國國內的生產力一樣,早年是因為勞動力廉價所以大量的海外企業為了節約成本把廠子都遷到了中國,中國製造以低成本著稱,而到了今天可不是這麼回事了,有些低技術含量的廠可以遷到東南亞,但是你手機的零部件以及很多晶片的生產是遷不走的,靠高新技術人才設計出的這些高科技產品要想投入量產那是另一套技術,這樣配套的設備和大量的技術工種從業人員那是只有中國才有的,這個強大的生產能力是中國花了幾十年時間培養了一代人才造就的,其他地方想學那一時半刻也是學不來的(所以不用擔心國外工廠搬家,能搬走的大都是低技術部分),這個是屬於默知識。
人工智慧科學家把知識分為三大類,第一種就叫明知識,指的是課本裡學的早期的知識,而且學完之後你立刻就可以去實踐可以切身感受到這個知識;第二類就是黙知識,這個默知識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接觸過,這些東西你沒法看書學會,你需要有個師傅手把手教你,只可意會不可言明的就叫默知識,中國製造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默知識,比如說生產一塊大型的液晶屏這個過程是要一塵不染,要做到真正的一塵不染這是要有一整套系統運作的結果,這個過程都是經驗,這個環節都是要靠大量的明知識和黙知識配合搭建起來的複雜系統;說到這再提一下第三類知識就是暗知識,這個就是人工智慧才能掌握的知識了,這個簡單說就是既在書本裡學不到又無法跟著師傅學到的手藝,一句話就是既不可意會又不可言明的混沌知識。
扯遠了,回到主題,一句話說就是說韓國綜藝節目的製作流程是屬於默知識,是短時間內難以學到的,在這樣一個成熟的體系之下才造就了韓綜幾十年來的這個高質高產,另外就是這個韓綜的講故事的能力,1000多個小時的素材你想要剪什麼故事剪不出來?還需要給藝人規定劇本嗎?把兩天吃飯的戲份全整理出來就打造了一個吃貨,把這兩天遇到困難的部分都整理出來那就是一部勵志片,配上精彩的包裝字幕那就是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故事是重點,人類是喜歡聽故事的動物,人類對於故事的記憶也會更深刻,你可能也會發現每當一個知識點和某個故事在你的腦海裡被關聯在一起後你就會對這個知識點格外的記憶猶新,這個也是腦科學家確實研究出來的結果。
結語
韓劇韓綜就是這一整套體系的產物,不是複製不了,但是需要花一代人的時間去建立一整套體系,你自己重新建立一套系統肯定要花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韓國已經有一整套完善的東西我們拿過來用就完了,這就好像中國製造一樣,我們已經有一整套完善的系統,那就把產品的生產外包給我們就完了,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全球化都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又扯遠了,不過無所謂,因為本文到此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