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這首詩無一「情」字,卻道盡愛情之悲,開頭兩句成千古名句

2020-12-23 含香書院

李商隱《無題》相見難時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01意象感發VS 知人論世

如果有任何一個人,任何一本書,告訴你有一種固定的方法詮釋所有文學作品,有九成是他欺騙你,餘下一成是他無知。

世上有千百種的人,千百種的情理,自然也有數之不盡的文學類型,哪來一本通書讀到老?

文學詮釋者,想要準確理解更多文學作品,必須要用「活法」,按不同類型的作品,運用相對恰當的閱讀策略,甚至同時組合兩種以上的方法,才能一窺真相。

而事實上,前人早就中國古典詩的詮釋路向,分出兩種大類,可供我們參考。第一種,出自孟子,名叫「知人論世」;第二種,可上追孔子,叫做「意象感發」。

什麼叫「知人論世」?即是要考察作者的生平,以知其人;研究作者的時代處境資料,以知其世,兩者做為詮釋作品的重要支撐,但詩畢竟不全然等同「史料」,仍須以文本作為詮釋的關鍵。

而「意象感發」,則就文本的直接閱讀,感發興趣,不直接依賴生平時代,從文本以至文學傳統,證求詩歌的比興寄託,言外之意。

有關李商隱大多無題詩之作,古人大多用「知人論世」方法,以實事強行曲解其意,無視文本的重要。而且,古人的說法,往往並無實證,大多是猜想、附會,不可盡信。

「知人論世」只是解詩的其中一法,但不少古人只執著它,尤其對李商隱的情詩有許多誤解。強求實解,而年表並不可信;落於俗套把將詩歌美感扼殺。最顯著的例子,莫過於我們將要閱讀的這首無題詩了。

02情詩千載,悲情萬古

相見難時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東風:春風,代指春天。

「意象感發」,以情解詩,無題詩最吸引人的特色, 在於以個別具體的情況,表達出人類普遍的情感經驗。這一種感情,這一種經驗,其實是你我都曾經驗,都曾感嘆的過去。

此詩的關鍵字是「難」,塵世間的愛情,之所以令人覺得偉大,往往在於一個「難」字。

「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一個期限的話,我希望是一萬年。」兩情相悅而有無法違逆之阻隔,那到底是什麼問題呢?是距離,是戰亂,是倫理,是生死?

難於相見,相見後不知何時再會;難上加難,令人不忍別離。

前句是事實描述,後句是詩人的高超想像。春天既寫現實,也是象徵愛情,「無力」形容春天必然的終結,無能為力。「百花殘」,悲慘悽美,遍地殘花,好一部愛情悲劇。

03思絲相扣,落淚成灰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這是李商隱詩相當出名的句子,人人都懂背讀的真相,來自詩人天才式比喻的高明。

怎樣才算作好的比喻?取材於古代日常生活普遍的事物,將「春蠶」、「蠟炬」這種共同生活經驗,升華到人生愛情之譬喻,令人一讀即能感受當中深厚的感情。

有趣的是,「絲」是「思」的諧音,用「春蠶」吐絲,轉入情人無盡之思念。原本「Baby,我好想你呀!」,哇,令人聽到都想作嘔的說法,詩人卻用比喻令我們深刻地感動了。

「蠟炬」,試想像火光搖曳的情況,可以有多重的象徵,光明、不安、燃燒自我「淚」既是蠟炬,也指愛情之悲。

「絲方盡」、「淚始幹」,同樣是一種漫長的相思之苦,李商隱把抽象愛情思念的過程,以實際比喻表達,由抽象到具體,始能感動人心。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經過漫長的愛情折磨,經過不可阻擋的愛情之難。

詩人由普遍情感轉入個別的生活,照鏡時擔心頭髮花白,年華老去,晚上吟詩時覺得月亮特別悽冷。

我們不妨想像一個情景,一女一男,互相思念彼此,遠隔天涯,只能各自悲傷。

04曲解情詩,穿鑿附會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蓬山:蓬萊仙境,情人居住之所。青鳥:神話的信差。

情人的居所算不得上很遠,然而,愛情最遙遠的距離,不就是我和你相距很近,卻又像遠隔天涯嗎?

既然我們暫時還未能改變現實,只好希望我寫的信,能夠像我親身探望你一樣。文字傳情,信件如翼,「青鳥」栩栩如生。

那麼,古人又怎樣詮釋這首詩呢?

清代張爾田說,這是李商隱對令狐家族的告白,以青鳥自比,表達自己心意,希望再受重用賞識。

張爾田的理由是:「確定是時作,觀起語自悟。」

他假設了這首無題詩,作於某一特定年份,又和當時令狐家族有關。但他毫無根據,竟然說看到詩中的第一句,突然領悟了真理之門。

事實判斷,必須依靠史實證據,又豈能如此?事實上,古人這種解讀李商隱詩的方法,張爾田不是孤例。

「知人論世」的誤用,把文學當成史學,文本看作史料,局限了整首無題詩的多向詮釋。李商隱故意無題,本身大有一反單一詮釋的企圖。古人,不過是歷史文件罷了。

相關焦點

  • 李商隱這首詩,寫出了對美好愛情不可抑制的渴望,尾聯是千古名句
    李商隱的這組無題詩共有四首,其中七律兩首,五律一首,七古一首。這是其中第二首七律。這首詩寫的是閨中女子對於美好愛情不可抑制的渴望。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颯颯[sà]:風聲。屈原《九歌·山鬼》:「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 李商隱寫的千古名句,納入小學課本,老師卻不知道如何給學生講解
    李商隱寫的千古名句,納入小學課本,老師卻不知道如何給學生講解李商隱作為情詩大王,單憑16首《無題》便足以徵服芳心,從「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到「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這期間又有多少個字眼驚豔了歷史眼皮
  • 王勃的這首詩,僅僅只有二十個字,卻滿滿的都是思鄉之情!
    相信只要一提起王勃,對於很多人來說,那都是不會陌生,例如他的一首駢文《滕王閣序》,便是一首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裡面的句子,寫得非常的唯美,大氣磅礴,「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讀來真是令人讚不絕口。當然他的詩作,也是同樣的與得清新優雅,也是有很多的千古名句,譬如「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這兩句到現在,依舊還是被人引用,經常也會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的口語中。
  • 李商隱愛情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這是李商隱的一首愛情詩,寫給他的初戀情人,宋氏女宮人。他倆的愛情故事不是最悲傷的,只是他這句詩讀起來很悲傷。成了千古名句。
  • 李商隱失戀就寫詩,失戀兩次留下兩首千古名句,美得醉人
    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對中華的詩詞總有一種莫名的情愫,每次朗讀起來都讓人有異樣的感覺,詩歌成了中華民族的隗寶之一,不過說到詩詞大咖,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李白,杜牧,溫庭鈞,李商隱等人,他們給我們留下啦太多的千古名句,太多的美的動人的詩句,每次朗讀纏綿悱惻,讓人流連忘返。
  • 晏殊模仿李商隱寫無題詩,句句令人心醉,道盡離別相思之苦
    他被譽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他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其中我最喜歡的一首就是他模仿李商隱寫的《無題》詩,淡雅幽迷,令人叫絕。晏殊模仿李商隱寫無題詩,每一句都令人心醉,道盡離別相思之苦《無題》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幾日寂寥傷酒後,一番蕭索禁菸中。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這是抒寫別後的相思詩。
  • 8首千古佳作,8個千古名句,太美了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當真是千古奇景,《紅樓夢》中論及此詩,說初讀此詩,會疑問煙如何是直的?落日自然是圓的?但是閉上眼睛卻浮現了這一景象,仔細品品,就會發現,除了這兩個字之外,卻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字能夠代替了,這的確是一語中的的妙語。
  • 這首詩中千古名句人盡皆知,整首詩卻是鮮為人知
    想要了解唐寅,他的詩是最簡潔的途徑。唐寅的詩,很多用白話。實際上,以他的才華,本可以寫得陽春白雪,可他的性格決定了他的詩選擇了通俗的走向。今天說的這首詩就是他的代表作,名字叫言志:不鍊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
  • 清代文人寫一首詩,成就直追李商隱《無題》詩,驚豔了文壇
    其實,有目共睹,李商隱的無題詩和愛情詩,在唐代絕無人可以與之匹敵。尤其是他的那首人人皆知的《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膾炙人口,千古流傳。一般說來,文學史上,但凡名句出現,人們便會趨之若鶩,紛紛模仿。但李商隱《無題》詩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個千古名句,卻在900多年間無人敢仿寫。像李賀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一樣,人們只能引用,無人改寫。
  •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 這兩句詩到底是什麼意思
    眾所周知,這兩句詩出自李商隱的《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這是一首閨情詩或者愛情詩,有宮體詩和樂府民歌的味道。
  • 李商隱為亡妻寫下的這首悼亡詩,短短28個字,讀來當真是肝腸寸斷
    李商隱的一片深情在他的作品中,要比別的詩人體現得更為深刻,尤其是在他的妻子王氏逝世之後,為此寫過了一系列的悼亡詩,每一首都足以令人驚豔,其中有很多經典的作品,還成為了千古名篇,特別是這首《暮秋獨遊曲江》,通篇描寫得極為深情,也無比的傷感,詩人也正是由於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妻子,從而寫下了這麼一首令人傷感的詩作
  • 最會寫情詩的人李商隱,用2句詩道盡相思之苦,卻經常被我們誤用
    他筆下那一首首空曠朦朧、輕巧奪人、綺麗風流的情詩經典,傳唱千古,唱醉了多少怨女痴男。情之唯美震撼,在他一支妙筆之下,盪氣迴腸而千年不朽。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兩句絕美的情詩,更是道出了無盡的思念。
  • 元稹的這首詩,僅用開篇的十四字,就寫出了悼亡詩一種絕美的境界
    他與薛濤的斷舍離,使他成為《西廂記》張生的原型人物,但是元稹卻不是一位薄倖的人,當他後來遇到了韋叢,倆人的愛情中成為唐朝的一段佳話。在韋叢死後,元稹寫過數首悼亡詩,並且每首詩都寫得十分出色,這在整個唐代都少有,因此顯得彌足珍貴。
  • 讀李商隱夕陽詩有感
    我本人很喜歡這首詩,每次讀到時,我內心裡讀詩的聲音都會不自覺低沉下來,在心裡讀詩的節奏也會不自覺放慢下來,好像就在這短短的二十個字裡,便讀出了一個悲涼的時代(這既得益於詩句本身內涵深刻,又得益於五言詩獨特的節奏)。
  • 這些古詩詞,全篇未著一「秋」字,卻盡得秋之境界
    古詩詞中與秋有關的千古名句比比皆是,如「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等。其實,還有很多古詩詞,雖然全篇沒有一個「秋」字,卻同樣寫出了秋天的獨特意蘊和境界。賞析:這是一首抒寫旅愁歸思的詩。前半首抒情,後半首寫景,情與景互相作用、彼此滲透、融合為一。前半首的久客思歸之情,正因深秋景色的點染而加濃了它的悲愴色彩;後半首的風吹葉落之景,也因旅思鄉情的注入而加強了它的感染力量。
  • 李商隱最經典的一首詠梅詩,句句是千古名言,更是道盡了思鄉之苦
    古代的詩詞中有很多經典的詠梅之作,大部分都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通過梅花表達對於人生的感悟,還有對於生活的讚美,同時也借用梅花來表達思鄉之苦,總之梅花到了文人的筆下形態各異,有著不同的用途,以晚唐詩人李商隱這首《憶梅》來說,那就是一首很典型的思鄉之作,正是借景抒情,通過梅花來傳遞思鄉之苦。
  • 宋代高僧一首28字的詩,哲理深刻、流傳千古,現在2個字就能概括
    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春有百花秋有月"是流傳千古的名句。目前,這首詩主要有以下三個版本。大家應該看到了,這三個作者的名字開頭都有一個"釋"字,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都姓釋。在這裡,"釋"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簡稱,也用來稱呼佛教徒。至於"紹曇""慧開""了一"也不是他們的名字,而是他們的法號。鑑於三個版本幾乎一樣,差別微乎其微,真實作者應該只有一人。究竟是誰呢?
  • 才子抒寫秋思,這首詩清麗委婉,頷聯乃千古名句
    夕陽、荒野,也似乎專為羈旅之人安排,更塗抹了悲傷的色彩,斷腸人在天涯,思念遙遠的故園和親人。下面介紹的是才子抒寫秋思,這首詩清麗委婉,頷聯乃千古名句。蕭愨雖然沒有大小謝、以及鮑照等人著名,但這首詩卻讓他在南北朝的詩壇,有了立足之地。
  • 李商隱最經典的五首五言律詩,意境唯美到極致,首首都是千古名篇
    李商隱是李杜之後,最有影響力的詩人,他的詩,常以唯美的意境,精緻的語言折服世人。今天我推薦五首李商隱寫的五言律詩,這五首五律,都是流傳千古的經典名篇。一、《落花》落花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 霹靂布袋戲搬運古詩的6首詩號,雖然是搬運的,卻讓道友印象深刻
    第1首: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這是鬼麒主的詩號,而這個詩號其實是直接搬運唐代詩人曹松的《己亥歲二首》。這首古詩深刻揭露了古代軍功其實是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之上,用語沉痛,概括有力,因為成為千古名篇。特別是最後一句「一將功成萬骨枯」,堪稱千古絕唱,直接透露了古往今來那些名將背後所沾染的血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