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唐朝有名的多情才子,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詞,這兩者之間似乎在感情上不存在任何交集,但是在邏輯與現實歷史中,卻是真實存在的。
這位多情的才子就是元稹。
元稹似乎除了在友誼方面與白居易交好之外,剩下的感情生活、交際基本上是與不同的女性打交道了。他與薛濤的斷舍離,使他成為《西廂記》張生的原型人物,但是元稹卻不是一位薄倖的人,當他後來遇到了韋叢,倆人的愛情中成為唐朝的一段佳話。在韋叢死後,元稹寫過數首悼亡詩,並且每首詩都寫得十分出色,這在整個唐代都少有,因此顯得彌足珍貴。
今天小赫赫為大家帶來的就是這組《離思》悼亡詩中最經典的一首《離思五首(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說到悼亡詞,大家百分之百就能想起蘇軾的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也曾經為大家分享賞析過:歷史上最感人的悼亡詞沒有之一,全是名句,水平之高無人能及!
的確,這首詞字字句句都道盡了他對亡妻的相思之情,水平之高后世無人能超越。
另外就是納蘭容若的《蝶戀花》也堪稱經典悼亡詞,其中不乏名句:納蘭容若滿懷悲痛寫下的這首《蝶戀花》,開頭16字成千古名句!
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而元稹的這首詞,作為唐朝為數不多經典悼亡詞,可以說在整個詩詞界都佔據這非常重要的位置,感情色彩自不必說,單說其中的那句: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自從誕生以來,究竟在千百年之間打動過多少相愛的戀人,我們自是無法統計,但我們知道,現在的人依舊為這兩句真摯的詩而感動著滄海之水,豐盈清深;巫山之雲,繾綣多情。
在這首詩中,元稹運用「索物以託情」的比興手法,讚美了夫妻兩人之間的恩愛,表達了對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
開頭兩句出自《孟子·盡心篇》
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滄海」、「巫山」都是世間至大至美的形象。滄海無比深廣,因而使別處的水相形見絀。巫山上的雲更是美若嬌姬,相比之下,別處的雲就黯然失色了。
元稹在這裡用兩個極美的自然景觀,通過暗喻的手法寫出了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之深,就有如滄海之水那樣廣博,像巫山之雲一樣美麗無暇。
後兩句元稹從高遠的境界中回到現實:從倉促的花叢中走過,我都無心回頭看一眼在別人眼中嬌豔的群花;原因很簡單,首先是現在我作為一個修道人的清心寡欲,另一個原則則是因為曾經擁有過你。
這句話中的「花叢」代指女色,簡單的一句話就表明了自己愛過之後無心再愛,又表達了自己失去愛人後無法從悲傷中解脫的感情。
縱觀此詩,剛開始就將境界提升到了無法超越的地步,通過暗喻表達自己對妻子的愛慕與思念,後面更是在一定意義上對天各一方的妻子傾訴者衷腸。一首詩前面是江河奔騰的豪邁悲壯,後面急轉直下變成了小溪潺潺地娓娓道來,張弛自如,宛如一曲盪氣迴腸的古箏樂曲,聽後令人意猶未盡。
正是這樣的真情以及巧妙的著筆,使得「曾今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成為人們歷來傳誦的名句,更是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