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的這首詩,僅用開篇的十四字,就寫出了悼亡詩一種絕美的境界

2020-12-28 張赫赫的小宇宙

一位唐朝有名的多情才子,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詞,這兩者之間似乎在感情上不存在任何交集,但是在邏輯與現實歷史中,卻是真實存在的。

這位多情的才子就是元稹。

元稹似乎除了在友誼方面與白居易交好之外,剩下的感情生活、交際基本上是與不同的女性打交道了。他與薛濤的斷舍離,使他成為《西廂記》張生的原型人物,但是元稹卻不是一位薄倖的人,當他後來遇到了韋叢,倆人的愛情中成為唐朝的一段佳話。在韋叢死後,元稹寫過數首悼亡詩,並且每首詩都寫得十分出色,這在整個唐代都少有,因此顯得彌足珍貴。

今天小赫赫為大家帶來的就是這組《離思》悼亡詩中最經典的一首《離思五首(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說到悼亡詞,大家百分之百就能想起蘇軾的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也曾經為大家分享賞析過:歷史上最感人的悼亡詞沒有之一,全是名句,水平之高無人能及!

的確,這首詞字字句句都道盡了他對亡妻的相思之情,水平之高后世無人能超越。

另外就是納蘭容若的《蝶戀花》也堪稱經典悼亡詞,其中不乏名句:納蘭容若滿懷悲痛寫下的這首《蝶戀花》,開頭16字成千古名句!

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而元稹的這首詞,作為唐朝為數不多經典悼亡詞,可以說在整個詩詞界都佔據這非常重要的位置,感情色彩自不必說,單說其中的那句: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自從誕生以來,究竟在千百年之間打動過多少相愛的戀人,我們自是無法統計,但我們知道,現在的人依舊為這兩句真摯的詩而感動著滄海之水,豐盈清深;巫山之雲,繾綣多情。

在這首詩中,元稹運用「索物以託情」的比興手法,讚美了夫妻兩人之間的恩愛,表達了對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

開頭兩句出自《孟子·盡心篇》

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滄海」、「巫山」都是世間至大至美的形象。滄海無比深廣,因而使別處的水相形見絀。巫山上的雲更是美若嬌姬,相比之下,別處的雲就黯然失色了。

元稹在這裡用兩個極美的自然景觀,通過暗喻的手法寫出了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之深,就有如滄海之水那樣廣博,像巫山之雲一樣美麗無暇。

後兩句元稹從高遠的境界中回到現實:從倉促的花叢中走過,我都無心回頭看一眼在別人眼中嬌豔的群花;原因很簡單,首先是現在我作為一個修道人的清心寡欲,另一個原則則是因為曾經擁有過你。

這句話中的「花叢」代指女色,簡單的一句話就表明了自己愛過之後無心再愛,又表達了自己失去愛人後無法從悲傷中解脫的感情。

縱觀此詩,剛開始就將境界提升到了無法超越的地步,通過暗喻表達自己對妻子的愛慕與思念,後面更是在一定意義上對天各一方的妻子傾訴者衷腸。一首詩前面是江河奔騰的豪邁悲壯,後面急轉直下變成了小溪潺潺地娓娓道來,張弛自如,宛如一曲盪氣迴腸的古箏樂曲,聽後令人意猶未盡。

正是這樣的真情以及巧妙的著筆,使得「曾今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成為人們歷來傳誦的名句,更是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

相關焦點

  • 清明,讀幾首史上最著名悼亡詩
    【背景】元稹有離思詩五首,這是其中第四首,都是為了追悼亡妻韋叢而做。韋叢為當時太子少保韋夏卿之幼女,二十歲時下嫁元稹,其時元稹尚無功名,婚後頗受貧困之苦,而她無半分怨言,元稹與她兩情甚篤。七年後韋叢病逝,韋叢死後,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這一首表達了對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曾經經過滄海的人,再看到其他的水,不是壯闊可觀的水,看過巫山的雲之後,便覺得別地方的雲都不值得一看;即使從成千的美女中走過,都懶得回過頭看他們一眼,!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詞意豪壯,用筆極妙。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豔,悲壯而不低沉,成為唐人悼亡詩中的千古名篇。
  • 元稹雖然比較花心,但對妻子卻又是一往情深,這首詩寫得就很深情
    元稹是出了名的風流,處處留情,不過他儘管很花心,但是在對於妻子卻又是一往情深,還寫過了很多的深情的作品,尤其是在妻子逝世後,寫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詩,以此來紀念妻子。這也足以說明他並不是一個薄情寡義之人,只不過是由於他個性十足,遇到了喜愛的女子,那麼就會展開瘋狂的追求。
  • 中元節|十大悼亡詩欣賞,震撼人心的絕美詩詞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元稹從小與白居易[倡和,當時言詩者稱「元白」,號為「元和體」。其詩辭淺意哀,仿佛孤鳳悲吟,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元稹有離思詩五首,這是其中第四首,都是為了追悼亡妻韋叢而做。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這一首表達了對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詞意豪壯,用筆極妙。
  • 李白的這首詩,僅開篇7個字,就美到了骨子裡!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清平調·其一》,便是唐代詩人李白筆下絕美的一首詩。與其他詩歌詠美景、美物不同的是,李白這首詩既歌詠了美物,也歌詠了美人。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李白的這首《清平調·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 元稹10首經典詩詞,一首一個千古名句
    元稹(779—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他與白居易同科及第,結為終生詩友,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形成「元和體」。詩詞成就巨大,言淺意哀,扣人心扉,動人肺腑。現存詩八百三十餘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一百卷,有《元氏長慶集》傳世。
  • 元稹:只需讀詩不必鑑人
    即使身處萬花叢中,我也懶於回頭一望,這一半是因為修道,一半是因為你的緣故。當時百花齊放,我卻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給你這個皮膚潔白如玉的女子。如今我就像那兩三棵樹一樣靜靜地站在江邊,可憐只有一樹綠葉和我一起度過殘春。元稹的離思五首,都是為了追悼亡妻韋叢而作。韋叢死後,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這一組詩表達了對韋叢的懷念之情。
  • 元稹給白居易的一首答詩,翻譯過來就是:我真的一點都不想你
    這畫面不要太美。 你以為這就夠了,這些在白居易和元稹面前,簡直不值一提,據後人統計,兩人來往通信1800多封,互贈詩篇接近1000篇。不信你看隨便拎一首白居易的詩出來,標題多有微之,如《除夜寄微之》、《夢微之》,再看白居易給元稹的信,開篇就是:微之微之!不見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書欲二年矣,人生幾何,離闊如此?
  • 《詩經·綠衣》|你死我葬,我死誰埋,千古悼亡詩從這首詩開始
    這世上悲劇很多,然而最痛的不是你離我遠去,而是天人永隔。每一首悼亡詩,背後都有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然而斯人已去,獨留自己處孤室而悽愴,睹遺物而傷神,一景一物,一草一木,目之所及,便會令思念泛濫成災。中國的悼亡詩,是從《詩經》裡開始的,而按詩三百的排序,《綠衣》算是第一首。《孔子詩論》評曰:「《綠衣》之憂,思古人也。」古人者,故人也。
  • 李商隱為亡妻寫下的這首悼亡詩,短短28個字,讀來當真是肝腸寸斷
    李商隱的一片深情在他的作品中,要比別的詩人體現得更為深刻,尤其是在他的妻子王氏逝世之後,為此寫過了一系列的悼亡詩,每一首都足以令人驚豔,其中有很多經典的作品,還成為了千古名篇,特別是這首《暮秋獨遊曲江》,通篇描寫得極為深情,也無比的傷感,詩人也正是由於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妻子,從而寫下了這麼一首令人傷感的詩作
  • 蘇軾的月亮與悼亡詩:今晚月亮上是什麼時間?丨周末讀詩
    而另一條可以進入蘇軾精神核心的途徑,自然是品讀其詩詞,用開放、敏感的姿態經驗其留存在文字中的情感與思緒。本期周末讀詩,我們與你分享蘇軾的兩首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看蘇軾對親情和思念之情的極致演繹。
  • 王維的這首詩很冷門,卻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譬如,陶淵明的《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王維的《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等,都是田園詩中的千古名篇。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春園即事》,便是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一首田園詩。雖然它相較於王維的《山居秋暝》等詩來說要冷門很多,但是依然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 元稹很特別的詩,別出心裁,短短4句讀之讓人意猶未盡,太經典了
    元稹是唐朝一位非常出名的詩人,大家對他也一定非常了解,畢竟他寫出了太多的經典作品,就算是在現如今也依舊是被人們所熟知、所引用的。熟悉元稹的朋友都知道,他比較出名的那些作品大多都是愛情詩,或許這也與他那豐富的感情經歷有關吧,有很多人都覺得這樣的人未免過於風流多情,可是我們要知道,雖然現如今是一夫一妻制度,但是在古代時男人三妻四妾卻是常態,所以我們也不能用現在的眼光去看他。這樣想想,無論是他與崔鶯鶯亦或是薛濤等才女的故事,也就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
  • 如果你也曾深愛過一個人,不妨讀讀元稹這首詩
    元稹,唐朝歷史上最多情的詩人。他的多情,唯有宋朝的柳永才可以與之相媲美。 喜歡元稹,還是在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代,是從摘抄網站上看到的,見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兩句就沒有理由的喜歡,那種喜歡就好比你在如潮的人流中突然看見一個令你怦然心動的陌生人。
  • 如果你深愛過一個人,那你一定能讀懂元稹這首詩,而且會無比懷念
    一個人想找到這個世界上最真實的自己,往往需要經歷各種情感的經歷,無論是家庭的溫馨還是朋友的幫助,都是感情經歷的一種,還有一種最關鍵的情感經歷就是愛情。有人說,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其實更應該永遠相信愛情。誰也不知道,你是不是會在下一個轉角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或命定佳人。
  • 元稹生性多情風流,對亡妻卻是深情無比,一首悼亡詩成為千古名篇
    在妻子韋氏死後,元稹寫下了一首七言絕句《離思五首·其四》,首聯兩句用滄海之水,巫山之雲來形容他與妻子的愛情,感情真摯,熱情,千古流傳。#傳到現代,這首詩已成為教科書上「默寫和背誦」的經典。但在韋氏死後僅僅三個月,他又與她結婚了。他是真的假的,還是你說他是真的?
  • 歷史上這3首著名的悼亡詩詞,和蘇軾的《江城子》一樣感人
    悼亡詩詞,是一種特殊題材,最初的悼亡詩,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一般是丈夫為懷念故去的妻子而作,但是,隨著後世的發展,悼亡詩詞,已經不僅限於對亡妻的懷念了,對於親人、好友也可以抒寫悼亡之作。其實,這首詞,根本不需要過多的解釋,簡單的語言,便抒發了最為深痛的感情,讀之令人落淚。除了蘇軾的這首「千古第一悼亡」詞之外,歷史上,其實還有許多非常著名的「千古名作」,此處我舉三例,供大家閱讀。
  • 李煜最冷門的一首悼亡詩,僅僅20個字,卻如泣血之聲
    「千古詞帝」李煜的詞名滿天下,幾乎人人都能背上幾首名作,脫口就能道出幾個名句。
  • 白居易去世,皇帝含淚寫下悼亡詩,意外成就絕世名篇,驚豔了千年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與李白、杜甫合稱為「唐代三大詩人」,與元稹合稱為「元白」,與劉禹錫合稱為「劉白」。《長恨歌》一詩封神,《琵琶行》千古絕響,作為名篇輩出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活著的時候就已經名滿天下,他是那個時代的象徵,更是大唐王朝的驕傲,不僅百姓愛戴他,連皇帝也尊敬他。
  • 上最經典的一首悼亡唐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令人感動
    崔珏,字夢之,祁州人,出自清河崔氏的清河小房,晚唐詩人。崔珏有一段時間寄居於荊州,他雖然沒有李商隱那麼有名,卻在當時比李商隱更加幸運。大中年間,崔珏進士及第,不久趕赴淇縣當縣令,深受當地的百姓喜歡,後來官至侍御。
  • 周敦頤一首很唯美的詩,僅開篇短短的七個字,便是美得如詩如畫
    其實除了散文之外,周敦頤還寫過很多的優秀的詩歌,以這首《題晚春》來說,那就是一首精品之作,全詩儘管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可是每一句都如詩如畫,美得令人驚豔。  《題春晚》  宋代:周敦頤  花落柴門掩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  吟餘小立闌幹外,遙見樵漁一路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