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最冷門的一首悼亡詩,僅僅20個字,卻如泣血之聲

2021-01-15 小宇宙看歷史

「千古詞帝」李煜的詞名滿天下,幾乎人人都能背上幾首名作,脫口就能道出幾個名句。比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等等。

王國維說「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因而李煜的詞才能如此深入人心引起所有讀者的情感共鳴。不過,眾人皆知李煜擅詞,卻很少人讀過李煜的詩。其實李煜的詩作也頗出彩,只是詞名太甚,詩名不顯,以致少有人知。


今天便向大家介紹一首李煜的詩作,且是一首悼亡詩,僅僅4句20字,卻猶如泣血之聲:

書靈筵手巾

南唐·李煜

浮生共憔悴,

壯歲失嬋娟。

汗手遺香漬,

痕眉染黛煙。

李煜的第一位皇后是昭惠皇后,也就是世傳的大周后。李煜十八歲就與大周后成婚,十年間伉儷情深。但大周后體弱,一次七夕聚飲後就重病不起,不久就病逝了。大周后去世後,李煜悲痛欲絕,曾為大周后寫下多首悼亡詩,這首《書靈筠手巾》便是其中之一。

起句「浮生共憔悴」感嘆人生的虛浮無定,寫出二人生前共擔國難的痛苦以至於讓人憔悴。而這般憔悴無奈的人生卻又更添噩耗——「壯歲失嬋娟」,正值壯年痛失所愛,這餘下的人生將何其漫長!

前兩句落筆滔滔,抒寫悲痛,後兩句轉而睹物思人。「汗手遺香漬,痕眉染黛煙」,人已逝去,而手巾上猶可嗅到生前所用香膏的氣味,畫眉的黛煙也在手巾上留下了點點斑痕,睹物思人,自有無盡思念在其中。

這詩是李煜在大周后靈座前的所作,寫的都是眼前景、眼前物,信手拈來,不事雕琢,卻有泣血悲鳴之聲,讀來能體會帶一代詞帝壯歲失妻的痛苦。

【免責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李煜的一首冷門詩,全詩僅有10字為人知曉,意境卻美到極致
    南唐後主李煜可以說是位悲慘人物了,原本是享受人間繁華的皇上,一朝淪為手無縛雞之力的階下囚。無數人欽慕他的才華,一首《相見歡》將他的落寞和黯然神傷表現得淋漓盡致。從傲霜鬥雪的青松變成委身廳堂的盆景,這一轉變更使他滿腹愁腸。
  • 李煜頗為冷門的一首詞,其中12個字驚豔千年,讀後讓人黯然落淚
    李煜頗為冷門的一首詞,其中12個字驚豔千年,讀後讓人黯然落淚南唐後主李煜,在歷史上知名的亡國之君,若只論開疆闢土的專業能力,李煜基本上處在最後的水準,不然南唐不會導致滅亡。此言非虛,李煜的許多 名作,都給人耳熟能詳,譬如那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把愁思寫作非常傳神。世間有很多無可奈何,尤其是生在帝王家的皇子,李煜對於此事深有感觸。原本他在弟兄中排名第六,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沒想過承繼帝位,但生父李璟去世前,偏要把帝位傳至他。倘若李煜只做一個王爺,也許最符合他的理想化,怎奈身不由已,李煜只有咬著牙坐上君王之職。
  • 李煜此詞很冷門,卻感人至深,詞中12字,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如果一首詩只是讀起來很漂亮,卻沒有很深的內容在裡面,詩裡面感情的真實程度也不夠,那麼,它就算不上是一首成功的好詩。一首成功的好詩,不僅要讓人有感動的力量,而且還要把這種感動的力量表達得恰到好處。前者需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後者需要有深厚的文化積累。南唐後主李煜後期的詩詞,無疑將兩者進行了完美的結合,因此幾乎首首都是經典,例如這首《烏夜啼·昨夜風兼雨》。
  • 元稹的這首詩,僅用開篇的十四字,就寫出了悼亡詩一種絕美的境界
    在韋叢死後,元稹寫過數首悼亡詩,並且每首詩都寫得十分出色,這在整個唐代都少有,因此顯得彌足珍貴。今天小赫赫為大家帶來的就是這組《離思》悼亡詩中最經典的一首《離思五首(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 宋代冷門詩人的一首絕美小詩,僅憑詩尾7字,就驚豔了世人千百年
    關於「文學與生活」的關係,古人常常喜歡強調「文以載道」,就是說一首詩或者一篇文章寫得好不好,要看它的思想內容如何。如果僅僅是寫得美,但是沒有思想、沒有內容,那它就不能夠流傳很久。比如盛行於漢魏六朝詞藻華麗卻空洞膚淺的駢文、初唐文壇風靡一時的宮體詩等等。
  • 李煜最肉麻的一首詩,寫女子最美的部位,讀完心裡麻酥酥
    李煜為世人所_藺_知,我想更多_羅_的是因為他_乜_的才華,而不是因為他_乜_的地位。他是一個偉大的詞_闞_人,但他絕對_鳳_不是一個優_鍾_秀的帝王。一個沒準備做_姬_帝王的人,上天竟然讓他_元_做到了,這讓那些打破腦_廉_袋想當帝王_莫_的人,情何以堪?但不管別_刁_人怎麼看,李煜確實也_季_坐_章_到了皇位之_鳳_上,一頓操作_廖_猛如虎,秀的讓人頭皮發_烏_麻。
  • 李煜比較冷門的一首詞,用短短12字,道盡一生悲涼,讓人感動
    他形容的枯槁,在舉手投足之間依稀可見昔年意氣風發的貴族之氣和才情,但是今天更多地就是僅剩的顯而易見的頹唐。他就是一國皇帝「李煜」,他在開寶八年,經歷了南唐兵敗,國破家亡,作為南塘皇帝的「李煜」在國破家亡之後被宋太祖「趙匡胤」俘居在汴京之中,還將他封為「侯爵」。
  • 清明,讀幾首史上最著名悼亡詩
    七年後韋叢病逝,韋叢死後,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這一首表達了對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曾經經過滄海的人,再看到其他的水,不是壯闊可觀的水,看過巫山的雲之後,便覺得別地方的雲都不值得一看;即使從成千的美女中走過,都懶得回過頭看他們一眼,!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詞意豪壯,用筆極妙。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豔,悲壯而不低沉,成為唐人悼亡詩中的千古名篇。
  • 這首悽婉的詞,是李煜的冷門佳作,短短12個字,道盡人生悲涼
    但是趙匡胤並沒有立刻解決掉李煜,而是給他封了違命侯得虛名,將他囚禁起來。這不僅能展現他的「仁慈」,也是給其他臣子的警示,一舉兩得,趙匡胤何樂而不為呢?兵敗後李煜被押解北上汴京,而後囚禁於此,漫漫的囚徒之路開始了。日子得過且過,李煜除了每日必要的禮儀外,唯有寫些詩詞來抒發自己的情緒。其中有一首《烏夜啼·昨夜風兼雨》,雖然在現在來說很少人知道,比較冷門,但卻不失為一聯佳作。
  • 李煜很「香豔」的一首詞,刻畫歌女之輕薄風流,最後9字動人心魄
    然而想要真正了解李煜,他前期那些「花前月下」的創作是繞不開的。李煜雖然經歷了亡國,他的身份和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李煜即使在亡國之後,他的本心也是不曾發生變化的,依舊是一個純粹的詩人之心。所以說,只有把他的前後創作階段連在一起,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才是完整的李煜。
  • 李煜很「風流」的一首詞,刻畫歌女的大膽潑辣,最後9字令人心動
    李煜很「風流」的一首詞,刻畫歌女的大膽潑辣,最後9字令人心動有一句話這樣形容李煜:「李煜雖有愧於國,是歷史上的亡國之君;但不傀於才,是文學藝術史上一位出色的詞人。」到現代,對李煜這樣的評價幾乎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
  • 一首什麼樣的詩,竟讓詩聖杜甫讀之流淚?
    讀「漫捲詩書喜欲狂」則喜不自禁,讀「從此無心愛良夜」則惆悵失落,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則既悲且怒…… 唐詩中很多反映現實、表達悲情的詩讀來不僅僅情緒為之感染,甚至還催人淚下。比如戰爭詩句「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寫生活困頓的「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還有悼亡的「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等等都是催人淚下的名句。
  • 李煜的「封神之作」,4句話無一不是千古名篇,開頭6個字流傳千年
    這句話說的是在婉約詩裡,男詩人要看李後主,也就是李煜。李煜這個人比較奇怪,同樣也是一位傳奇人物。他不愛江山愛詩詞,不愛權利愛詩畫,做皇帝做的「一塌糊塗」,作文人竟成了「千古詞帝」。在歷史上是一位最負盛名的亡國之君,但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卻又讓無數風流才子惋惜不已。清朝大詩人郭磨就有一首詩來憑弔李煜: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 《輓詞》李煜 | 前哀將後感,無淚可沾巾
    所謂「窮苦之音易好,歡愉之辭難工」,而李煜(李後主)天縱奇才,將一場約會、一場歌舞、一種別樣的歡愉,竟寫出別樣的情致、別樣的風採。但他在《菩薩蠻》裡那場名動一時的約會,和他在《玉樓春》裡寫的那種「重按霓裳歌遍徹」與「待踏馬蹄清夜月」的歡暢,那種音樂與歌舞背後的情感,它們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繫呢?今天,我們來講李煜的一首詩,不講他的詞,一首五言律詩或者可以破解其中的謎題。
  • 李商隱為亡妻寫下的這首悼亡詩,短短28個字,讀來當真是肝腸寸斷
    李商隱的一片深情在他的作品中,要比別的詩人體現得更為深刻,尤其是在他的妻子王氏逝世之後,為此寫過了一系列的悼亡詩,每一首都足以令人驚豔,其中有很多經典的作品,還成為了千古名篇,特別是這首《暮秋獨遊曲江》,通篇描寫得極為深情,也無比的傷感,詩人也正是由於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妻子,從而寫下了這麼一首令人傷感的詩作
  • 武則天最簡單的一首詩,雖然只有20個字,卻霸氣十足
    武則天稱帝前一年,改名為「曌」(zhào),取「日月當空」之意,這是武則天自創的字,武則天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 在政治上,武則天是霸氣的,作為一個詩人,武則天也是剛毅果敢的。
  • 宋代的一首諷刺小詩,只有20個字,卻說盡古今不變的社會現象
    #諷刺詩也是古詩詞題材的一大類,早在先秦時期就已有諷刺詩。如《詩經》中的《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就是以老鼠的形象比喻剝削者,諷刺統治者重斂剝削。諷刺詩大致就如《碩鼠》一般,通過嘲諷譏刺的手法,描述詩人所反對的的事物,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和戰鬥性。諷刺詩的形式大多短小精悍,通常用誇張或對比的手法塑造諷刺形象,富有強烈的針對性和戰鬥性。
  • 一首冷門的帝王詩,讀過的人寥寥無幾,乍一讀讓人刮目相看
    說起文採過人的皇帝,很多人都會記起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南陳後主陳叔寶隋煬帝楊廣等等亡國之君。隋煬帝的《春江花月夜》、陳後主的《玉樹後庭花》、宋徽宗的《宴山亭》、李煜的《虞美人》俱都是流傳千古的絕唱。也正因這些皇帝沉溺於詩詞歌舞享樂、無心理政,才終至亡國。
  • 中元節|十大悼亡詩欣賞,震撼人心的絕美詩詞
    悼亡是中國古代文學中一個獨特的主題,起源於上古哀傷類作品。《詩經》裡就有悼亡之作,如《詩經·唐風·葛生》「葛生蒙棘,蘞蔓於域。予美亡此。誰與獨息!」,抒發男子睹物傷懷,思念亡妻的感情。受傳統思想影響,古代士大夫文人雖不乏浪漫風流的豔情之作,但對於正式夫妻間情感卻顯得十分羞澀,諱於言說,所以文人悼亡詩出現較晚。
  • 古代最神奇的一首詩,只有20字卻有40種讀法,每種讀法都成一首詩
    當然,在這些作品之中也出現過一些比較有趣的,比如迴文詩便是如此。迴文詩也被稱之為「愛情詩」,亦或者是「迴環詩」,是漢語特有的一種使用詞序迴環往復的修辭手法,也被稱之為回文體。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對迴文詩的 解釋是:「迴文詩,回復讀之,皆歌而成文也。」 也就是說,迴文詩是能夠回還往復,正讀倒讀皆成章句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