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只需讀詩不必鑑人

2020-12-24 廣東省國學會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河南府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元稹家族久居東都洛陽世代為官。

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結為終生詩友,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

他曾經官至宰相,詩詞成就巨大,但因為一生與崔鶯鶯、妻子韋叢以及著名女詩人薛濤的感情糾葛,被人們認定是一枚不折不扣的渣男。

元稹的詩詞言淺意哀,扣人心扉,留下了諸如《離思五首》、《菊花》等千古名篇。

時光已千年,斯人已逝,我們不必探究詩人的私生活,只需靜靜欣賞他這些優秀的作品。

01

《離思五首》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漫篸綠絲叢。

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

閒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

紅羅著壓逐時新,吉了花紗嫩麴塵。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紕縵最宜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

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喜歡在早晨的鏡子裡欣賞殘妝,釵環插滿在髮絲叢中。不一會兒初升的太陽照在抹了胭脂的臉頰上,仿佛一朵紅花甦醒綻放又仿佛要化開了一般。

山泉繞著街道緩緩流去,萬樹桃花掩映著小樓。我在樓上悠閒地翻看道教書籍慵懶著沒有起身,隔著水晶簾看你在妝檯前梳頭。

著壓(一種織布工藝)的紅羅總是追逐時髦新穎的花樣,繡著秦吉了(一種類似鸚鵡的鳥)花紋的紗布染著酒麴一樣的嫩色。(你說)不要嫌布料的材質太薄弱,稍微有些經緯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曾經領略過蒼茫的大海,就覺得別處的水相形見絀;曾經領略過巫山的雲靄,就覺得別處的雲黯然失色。即使身處萬花叢中,我也懶於回頭一望,這一半是因為修道,一半是因為你的緣故。

當時百花齊放,我卻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給你這個皮膚潔白如玉的女子。如今我就像那兩三棵樹一樣靜靜地站在江邊,可憐只有一樹綠葉和我一起度過殘春。

元稹的離思五首,都是為了追悼亡妻韋叢而作。韋叢死後,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這一組詩表達了對韋叢的懷念之情。

02

《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一叢一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好似到了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後再無花可賞。

這首詩從詠菊這一平常題材,發掘出不平常的詩意,給人以新的啟發,顯得新穎自然,不落俗套。在寫作上,用語淡雅樸素,饒有趣味。

03

《重贈》

休遣玲瓏唱我詩,我詩多是別君詞。

明朝又向江頭別,月落潮平是去時。

不要讓歌伎玲瓏來唱我的詩,我的詩大多是與你的離別詞。明天早上你我又要江邊告別,月兒西落潮水漲平便是別時。

這首詩通篇只是口頭語、眼前景,但卻有無窮餘味,能留下深刻印象。雖內容單純,語言淺顯,卻有一種縈迴不已的音韻。

04

《行宮》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曾經富麗堂皇的古行宮已是一片荒涼冷落,宮中豔麗的花兒在寂寞寥落中開放。倖存的幾個滿頭白髮的宮女,閒坐無事只能談論著玄宗軼事。

元稹的這首《行宮》是一首抒發盛衰之感的詩,這首短小精悍的五絕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雋永的詩味,傾訴了宮女無窮的哀怨之情,寄託了詩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05

《春曉》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聞花氣睡聞鶯。

猧兒撼起鐘聲動,二十年前曉寺情。

夜已過半,但天將亮未亮,在醉夢溫柔鄉中,卻花氣馥鬱、鶯啼嬌囀,纏綿悱惻令人難捨。黃色小犬撼動寺鐘,劃破寂靜的夜空,令人不禁想起二十年前的一個黎明在普救寺中發生的情事。

此詩或元和十四年(819)作於虢州。當時距元稹初識雙文(即崔鶯鶯)已經過去整整二十年了,但由於天欲明未明、人半夢半醒之際的「鐘聲」,契合了當年的特定情境,使得懷念和悵惘交織,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因作此詩。

06

《寄贈薛濤》

錦江滑膩蛾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

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

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

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

錦江滑膩峨眉山秀麗,變幻出卓文君和薛濤這樣的才女。言語巧妙好像偷得了鸚鵡的舌頭,文章華麗好像分得了鳳凰的羽毛。

擅長文詞的人都紛紛停下了自己的筆,公侯們個個想像王浚夢刀升遷那樣離開那裡,他們都自愧弗如。分別後遠隔煙水無限思念,這思念就像庭院裡菖蒲花開那樣盛,像天上祥雲那樣高。

元稹以其豔詩和悼亡詩而聞名,但他的用情不一和對薛濤的始亂終棄,一直被後人詬病。而且,其妻韋氏去世當年,元稹便在江陵府納妾,不少人認為他口是心非。此詩是元稹寫給薛濤的回信,為表達離別之後的思念之情。

07

《遣悲懷三首·其二》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往昔曾經戲言我們的身後事,如今都按你所說的展現在眼前。你穿過的衣裳已經快施捨完了,你的針線盒我珍存著不忍打開。因懷念你,我對婢僕也格外憐愛,也曾因夢見你為你送去錢財。我誠知死別之恨世間人人都有,但咱們共苦夫妻死別更覺哀痛。

這首詩主要寫妻子死後的「百事哀」。詩人寫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幾件事。觸景傷情,積想成夢。夫妻死別,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對於同貧賤共患難的夫妻來說,一旦永訣,更為悲哀。

08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燈火將熄一片昏暗物影在搖漾,今夜忽然聽說你被貶謫到九江。大病中我驚得驀然從床上坐起,暗夜的風雨吹進窗戶,感覺分外寒冷。

這首詩創作於作者得知白居易遭貶之後。此詩以景襯情,以景寫情,表達了作者知道好友被貶後極度震驚的悲涼以及對白居易的一片殷殷之情。

相關焦點

  • 看著滿園菊花,元稹寫了一首《菊花》詩,意境唯美,不可不讀
    貞元十八年,元稹在長安待選,躊躇滿志的詩人面對秋冬時節盛開不敗的菊花,寫下了這首詠菊詩,表達詩人對於菊花的由衷喜愛。菊花唐代:元稹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筆下的菊花也是有著陶淵明筆下那一份淡然,更是把自己對於菊花的喜愛,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也使得他這首詩顯得更為獨特,也更加生動,短短的四句,卻是把菊花描繪的出神入化,讀來朗朗上口,意境唯美,不可不讀。元稹的這首《菊花》與其他描寫菊花的詩歌有所不同。詩歌簡潔,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但是卻把詩人對於菊花的喜愛之情描寫得淋漓盡致。
  • 元稹:寫最「撩」的詩,做最「渣」的人
    那個盛世不僅有著平定四方的強大軍事實力和使得百姓安居樂業的澎湃經濟實力,還有著一線截然不同的生機,便是那冠絕古今的盛唐之詩。在唐朝的詩歌文化中,孕育了許多偉大的詩人,相信對於他們的名字我們再熟悉不過了。例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和有著「詩王、詩魔」之稱的白居易。他們是令人耳熟能詳的唐代三大詩人。
  • 唐朝元稹二十四節氣詩裡的冬至,周朝立年日照南天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唐朝元稹二十四節氣詩裡的冬至,周朝立年日照南天 元稹冬至節氣詩賞讀:二氣俱生處,舜日照南天 二氣俱生處,周家正立年。 歲星瞻北極,舜日照南天。 拜慶朝金殿,歡娛列綺筵。 萬邦歌有道,誰敢動徵邊?
  • 「詩裡看花」以詩寄情,牡丹見證元稹、白居易的深摯友誼
    元稹用天上的仙女襯出牡丹花的獨特魅力,這樣的寫法言有盡而意無窮,給人留下了想像的空間。永貞元年(805年),白居易在長安擔任秘書省校書郎,他參觀西明寺,寫下了《西明寺牡丹花時憶元九》:前年題名處,今日看花來。
  • 小寒到,且品元稹的詩以取暖,迎接人生的春天
    筆者不由想起小時候讀到過的唐代大詩人元稹詠小寒的詩《詠廿四氣詩·小寒十二月節》,這裡且試著解讀此詩,聊以取暖,迎接人生的春天。前言之所以選擇元稹的這首詩來解讀,我這裡有一個緣由。1月5日早上起來,本人看到手機裡有國家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發的關於小寒的文章,其中引用了元稹這首流傳了一千多年的詩,於是轉發該文章到高中的同學群中,沒想到引來一段小插曲。
  • 元稹雖然比較花心,但對妻子卻又是一往情深,這首詩寫得就很深情
    元稹是出了名的風流,處處留情,不過他儘管很花心,但是在對於妻子卻又是一往情深,還寫過了很多的深情的作品,尤其是在妻子逝世後,寫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詩,以此來紀念妻子。這也足以說明他並不是一個薄情寡義之人,只不過是由於他個性十足,遇到了喜愛的女子,那麼就會展開瘋狂的追求。
  • 唐朝元稹二十四節氣詩裡的冬至,周朝立年,日照南天
    元稹冬至節氣詩賞讀:二氣俱生處,舜日照南天 「二氣俱生處,周家正立年。 歲星瞻北極,舜日照南天。 拜慶朝金殿,歡娛列綺筵。
  • 詩中專一深情的元稹,在現實生活中始亂終棄?真相到底是什麼?
    元稹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說明愛情裡的忠誠,非伊莫屬、愛不另與。讀元稹之《離思》一位痴情專一的男子形象躍然於腦海中,不免心生疑問,詩中所談的心上人到底為何人呢?元稹真正做到了「取次花叢懶回顧」嗎?這要從元稹豐富的情感經歷說起。也許是元稹在愛情中的恩怨糾纏,讓後人對於元稹多少有所誤解。
  • 白居易悼念元稹的這首詩,寫盡了人間生死離別的所有苦痛
    這些寄人的詩裡,都說了實事。但元稹是特別的,尤其是面對元稹。每一個生活場景,白居易都會想到他。但提起筆,卻又除了寓情於景,互訴衷腸,再也容不下別的事了。下雨了,給他寄詩:不堪紅葉青苔地,又是涼風暮雨天。過年了,給他寄詩:共惜盛時辭闕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 元稹白居易之間的「心靈感應」,把人讀得想哭……
    或許,思念到極點,便有了心靈感應:梁州夢元稹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遊。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同李十一醉憶元九白居易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元稹奉命去東川勘察案件,於二十一日到達梁州,當天睡在漢川的一個驛館裡,然後晚上就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與李建和白居易一起去曲江遊玩,還去了慈恩寺諸院落。突然,亭吏的一聲吆喝把他驚醒。時天已大亮,換乘的馬已牽到了階下。曲江是唐代一個著名的景點,但在元稹心中它還帶有別樣的意味。
  • 元稹很特別的詩,別出心裁,短短4句讀之讓人意猶未盡,太經典了
    元稹是唐朝一位非常出名的詩人,大家對他也一定非常了解,畢竟他寫出了太多的經典作品,就算是在現如今也依舊是被人們所熟知、所引用的。比如那兩句最為出名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不知道多少次被後世之人引用,時時刻刻奉之為經典,特別是其中的那種深情,更是讓內心感情豐富的人奉為名言。
  • 詩壇知己:白居易與元稹·遙寄書信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元稹的《聞樂天授江州司馬》。公元815年,元稹任職通州司馬,通州,在如今的四川達州。這一年的秋天,白居易因為「越職言事」等罪名,被貶江州司馬,謫居現在的江西九江,兩地相隔遙遠,這首詩就是元稹在通州得知這個消息時所寫的。
  • 白居易和元稹:真正的友情,刻骨銘心
    讀了一遍又一遍,外面疾風暴雨,他的心中卻溫暖如燈。舟中讀元九詩把君詩卷燈前讀,詩盡燈殘天未明。眼痛滅燈猶闇坐,逆風吹浪打船聲。相隔兩地,書信成了兩人寄託思念和切磋技藝的唯一辦法。有一次元稹淚汪汪地進門,妻子女兒嚇得以為又要被貶官了,一問才知是收到白居易的信。
  • 白居易&元稹:友情比愛情更長久
    正如元稹和白居易,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無論身處何處,對方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01 人不風流枉少年,登科及第與君識 ➤元稹,字微之,洛陽人,幼年喪父,後被異母哥哥趕出家族,於是母親帶著他回到娘家生活,由於天資聰慧,加上勤奮好學,十五歲便明經及第。
  • 元稹與白居易感情深厚,友情甚至勝過愛情,留下千年佳話
    某公寫了一首詩,某公的朋友就會寫一首和詩,這既是文學的考量,也是感情的見證。但是,一般人的應和之作,往往是一同遊玩時候的即興行為,過了這個點,就沒有那個應和的心情。而白居易與元稹不同,兩人相互應和,孜孜不倦,甚至令人瞠目結舌。兩人一見面就相互唱和,此後元稹與白居易分別被貶,一在通州,一在江州,雖路途遙遙,仍頻繁寄詩,酬唱不絕。
  • 元稹的這首詩,僅用開篇的十四字,就寫出了悼亡詩一種絕美的境界
    這位多情的才子就是元稹。元稹似乎除了在友誼方面與白居易交好之外,剩下的感情生活、交際基本上是與不同的女性打交道了。他與薛濤的斷舍離,使他成為《西廂記》張生的原型人物,但是元稹卻不是一位薄倖的人,當他後來遇到了韋叢,倆人的愛情中成為唐朝的一段佳話。
  • 如果你也曾深愛過一個人,不妨讀讀元稹這首詩
    元稹,唐朝歷史上最多情的詩人。他的多情,唯有宋朝的柳永才可以與之相媲美。 喜歡元稹,還是在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代,是從摘抄網站上看到的,見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兩句就沒有理由的喜歡,那種喜歡就好比你在如潮的人流中突然看見一個令你怦然心動的陌生人。
  • 這是白居易給元稹的一首答贈詩,月圓明亮,波光蕩漾,睹物思情
    白居易這位詩人的創作的詩很有特點,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白居易。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另一個號又叫做醉吟先生。在中學時期背的《琵琶行》、《長恨歌》都是他的代表的作品。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種多樣,語言平易通俗,讓人一讀就能夠理解他講的是什麼。
  • 元稹寫了一首詩,談戀愛的理解不了,結婚後才覺得字字感同身受
    談戀愛之前是這個樣子的元稹談過「兄妹戀」、「姐弟戀」,拿出一個典型的「姐弟戀」聊聊。他曾經與薛濤談戀愛,寫下了著名的情(舔狗)詩,下面欣賞一下吧!錦江滑膩蛾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
  • 元稹:騎馬向通州 除卻巫山不是雲
    悼亡詩千古傳頌 讀過《西廂記》的人,都會對年少風流的男主人公張生留下深刻印象。王實甫的《西廂記》根據小說《鶯鶯傳》改編創作,多情而蘊藉的張生,其實就是作者元稹。 元稹出生於唐大曆十四年(779年),幼時長得清秀可愛,甚是聰慧,父母寵愛至極。家道中落,請不起好老師,母親就手把手教他認字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