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文論中,都會不斷地對「人」下定義,但是每一個時代都有學者對人類進行「質」的烙印,其實每個人應該怎樣,並沒有一個鮮豔的牢籠去限制。成為一個怎樣的人,絕不是先天決定的,而是應該從一個人如何存在的角度去看。一個人想找到這個世界上最真實的自己,往往需要經歷各種情感的經歷,無論是家庭的溫馨還是朋友的幫助,都是感情經歷的一種,還有一種最關鍵的情感經歷就是愛情。
有人說,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其實更應該永遠相信愛情。誰也不知道,你是不是會在下一個轉角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或命定佳人。但是我們總能在小說當中看到一見鍾情的戲碼,我們不能遑論這樣的偶然愛情是被對方皮囊吸引,因為真的會存在深情會一眼萬年。在唐詩宋詞中,我們不難發現有很多深情,令人豔羨不已。
大家都知道白居易和元稹是很好的朋友,兩人各自都有著令人唏噓的愛情。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20歲的韋叢嫁給了元稹。彼時,元稹尚沒能考取功名,所以婚後的生活是十分貧困的,但是韋叢作為一個弱女子,默默幫丈夫承擔家庭的重擔,沒有半句怨言。但是好景不長,短短七年的時間,勞累和疾病將這個善良美好的女子帶離人世。元稹一生留下很多悼亡詩,其實都是對自己髮妻的告白,其中「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出自元稹的《離思五首·其四》,也是這組詩中最為膾炙人口的一首詩,後世鮮有超越。
這句詩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我已經領略了大海的廣袤無垠,那見到別處的小水窪小溪流都不會放在心上,我曾經看到了巫山那絢爛璀璨的雲彩,再看到別處的飛雲,也不過黯然失色。言下之意就是擁有韋叢之後,這世間萬紫千紅的妙齡女子,都不過是擦肩而過的路人。「曾經滄海難為水」脫化自《孟子·盡心篇》:「觀於海者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化用宋玉《高唐賦》裡的典故,因為相傳這雲是天上神女所幻化,所以格外的美麗動人。
任誰聽到這樣的情話都會怦然心動,但是根據歷史記載,元稹並不是一個痴情種,他的風流債也很多。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也許他有很多情感經歷,但是對於韋叢,他一定在心中留給她一席之地,好好守護。在封建男權社會,很難有男子為了一個女子終此一生。在一夫多妻的社會,女子也不會去苛求自己的丈夫永遠圍著自己轉,或為了家族利益,或為了延續香火,或為了苟且婚姻,總之會有人去犧牲自己。這樣看來,或許韋叢也是幸運的,她得到了元稹的一首情詩,萬古流芳。
對於你而言,你是否期待遇到一個人,對你說起這首情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