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丞相元稹霜降節氣詩兩首,一公一私,一頭一尾,別有韻味
「風卷清雲盡,空天萬裡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陽。
秋色悲疏木,鴻鳴憶故鄉。
誰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唐朝元稹《詠廿四氣詩 霜降九月中》
在唐朝的詩人官員當中,我是相當佩服元稹的。在《長安十二時辰》中,元稹被定位為一個為攀附富貴而沒有節操的讀書人,但實際元稹比這個標籤性概念化的影視人物立體得多。
一個和白居易同時代的讀書人,和白居易一樣家庭貧困,卻考取功名,但是他的性格和白居易相反,白居易隱忍平和,元稹卻屬於大刀闊斧那種,所以他的官運沒有知己好友平穩,但是卻跌宕起伏。比如,他出任過丞相和節度使。要知道唐朝的節度使比文官官職難得,很少有文官任重要武職,另外就是他有短暫的拜相經歷,50歲出任尚書左丞,短暫的相國經歷,他整頓吏治,並且編撰了廿四節氣詩,全國發行,指導農業,補充日曆的不足。那麼廿四氣詩好在什麼地方呢?他用典雅樸實的語言,將氣候變遷,風物和感情有機統一起來,看起來簡單,實際博大精深,成為日常人們根據日記和節氣了解農業,了解天氣變化的一個重要途徑。
在唐朝沒有活字印刷這種便捷的傳播方式,人們依靠抄寫流傳。流傳更重要的原因,是文字簡潔而詩美,成為居家旅遊最好的精神良伴之一。
上世紀七十年代,在新疆出土了兩本手抄本的元稹詠廿四氣詩,代表著詩作被人喜歡和重視的程度。那么元稹關於霜降的節氣詩寫了什麼?
「風卷清雲盡,空天萬裡霜。」
起句大氣開闊,那天上的雲彩已經被西風吹散,此時正是萬裡無雲,晚上開始大面積打霜的明淨秋天。點出霜降節氣的氣候特徵,少雨,乾燥,晝夜溫差大,靠近地面的水氣容易凝結成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陽。」
唐朝幅員遼闊,有大面積的未開發的原始叢林,古代農業社會對自然的依賴要重,霜降時節,各種動物的生存軌跡也有重大的變化。
比如霜降有三種物候現象:
第一是豺狼開始捕殺動物,為秋冬做準備,有一種說法,秋天月圓之夜,豺狼的叫聲會特別悽厲,豺狼的活動也變得特別頻繁,聽得見狼叫。所以元稹用豺狼祭月,來點明霜降之後的動物特殊行為。
第二個物候現象是,這是晚秋,大部分樹木的樹葉都開始變黃,在變黃的同時凋謝。但是仍舊有一些秋天的草本應時而發。霜降節氣跨度十五天,往往包含農曆九月重大的節日重陽節,而此時正是菊花大面積綻放的時候。菊花是特殊的秋花,寒露始花,霜降盛放,重陽節前後鼎盛,所以叫「仙菊遇重陽」
第三個物候是蛇蟲開始蟄伏。當然元稹這首詩沒有盡寫。
「秋色悲草木,鴻鳴憶故鄉。」
唐朝人其實挺大氣,承認秋天是個帶給人略感悲哀的季節。你看那草木都開始黃了,你看天上大雁南飛,它們要回到溫暖的南方故鄉,那麼作為人,肯定有想家之感。
這可是官方的節氣詩,不迴避自然和人心照應的變化。我個人覺得這種承認是大氣包容。
」誰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那麼談到古代的酒,其實是無所不在的,根據當時的釀造技術,酒的度數不高,是作為輕型的飲料食品廣泛存在生活當中,春天喝新酒,夏天喝米酒,葡萄酒,石榴酒,秋天喝桂花酒,菊花酒,男女都喝。當然貴族的酒釀造更精緻醇厚,普通人家裡也經常有酒,這應該是作為家常飲料存在。
而秋冬季節的菊花酒,明顯是有暖身保健的作用。元稹的酒,一方面是對應天氣寒冷,應該喝點酒,讓身心暖和,有些因為秋冷而帶來的悲懷可以緩解,另一方面也是對應霜降節氣中的重陽節。
重陽節菊花酒是飲食標配。菊花平肝清火,養胃明目,酒水暖身。
所以元稹竟然是鼓勵大家喝點酒,度過霜降時節氣溫的下降。吃飽喝足,也就沒什麼秋悲。
你看這唐朝的節氣詩不但大氣,而且頗人性化,不知道會不會在瓶子上寫」喝酒有害健康」?
那么元稹的霜降,從天上到人心都寫遍,且典雅上口,想學詩的人,這詩也是上好的範本,你能寫出近似有內涵的,也應該離進士登科不遠了。
當然這首詩是刊行本,大家都可以看。在詩裡找到共鳴,這就是「公」,與這首詩相對照的是元稹還有一首寫霜降的詩,是私人小集會的作品。
寫得卻是霜降節氣尾聲的感想。
「霜降三旬後,蓂餘一葉秋。
玄陰迎落日,涼魄盡殘鉤。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過今夕,休詠賦中愁。」唐朝元稹《賦得九月盡》
這裡面的三旬應該不是指30天,而是指雙向的三侯,三個五天。也就是說霜降過了,9月也就過完了,那樹上的葉子只剩下一片。
這個以這個和一葉知秋的原始典故不一樣的。一葉知秋是指秋天的第1片葉子,而這裡的一葉秋是指秋天的最後一片葉子。
白天也過完了,居然沒看見月亮。那是當然,每年的30號,是沒有月亮的,連鉤月也沒有。
從這天的子夜開始起,另一個節氣就要來到了,因為立冬了,從明天開始起,皇帝就要穿上裘皮衣裳或者分發冬衣給官員百姓。
這秋天正式過完了,那潘安和我一樣徹底告別秋天,也就不用寫什麼愁和悲。
元稹兩首霜降詩很有意思,一首是說霜降開始,一首是說霜降結束,各有亮點。
前一首勝在大氣,後一首卻有私人化的小才情小俏皮。都是圍繞霜降節氣的優美優秀作品。
不但讓我們觸摸唐詩之美,更為我們了解唐朝的自然和社會生活,提供了別致的資料。
初衣勝雪,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