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元稹經典二十四節氣詩之霜降兩首:風卷清雲盡,空天萬裡霜

2020-12-26 騰訊網

唐朝丞相元稹霜降節氣詩兩首,一公一私,一頭一尾,別有韻味

「風卷清雲盡,空天萬裡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陽。

秋色悲疏木,鴻鳴憶故鄉。

誰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唐朝元稹《詠廿四氣詩 霜降九月中》

在唐朝的詩人官員當中,我是相當佩服元稹的。在《長安十二時辰》中,元稹被定位為一個為攀附富貴而沒有節操的讀書人,但實際元稹比這個標籤性概念化的影視人物立體得多。

一個和白居易同時代的讀書人,和白居易一樣家庭貧困,卻考取功名,但是他的性格和白居易相反,白居易隱忍平和,元稹卻屬於大刀闊斧那種,所以他的官運沒有知己好友平穩,但是卻跌宕起伏。比如,他出任過丞相和節度使。要知道唐朝的節度使比文官官職難得,很少有文官任重要武職,另外就是他有短暫的拜相經歷,50歲出任尚書左丞,短暫的相國經歷,他整頓吏治,並且編撰了廿四節氣詩,全國發行,指導農業,補充日曆的不足。那麼廿四氣詩好在什麼地方呢?他用典雅樸實的語言,將氣候變遷,風物和感情有機統一起來,看起來簡單,實際博大精深,成為日常人們根據日記和節氣了解農業,了解天氣變化的一個重要途徑。

在唐朝沒有活字印刷這種便捷的傳播方式,人們依靠抄寫流傳。流傳更重要的原因,是文字簡潔而詩美,成為居家旅遊最好的精神良伴之一。

上世紀七十年代,在新疆出土了兩本手抄本的元稹詠廿四氣詩,代表著詩作被人喜歡和重視的程度。那么元稹關於霜降的節氣詩寫了什麼?

「風卷清雲盡,空天萬裡霜。」

起句大氣開闊,那天上的雲彩已經被西風吹散,此時正是萬裡無雲,晚上開始大面積打霜的明淨秋天。點出霜降節氣的氣候特徵,少雨,乾燥,晝夜溫差大,靠近地面的水氣容易凝結成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陽。」

唐朝幅員遼闊,有大面積的未開發的原始叢林,古代農業社會對自然的依賴要重,霜降時節,各種動物的生存軌跡也有重大的變化。

比如霜降有三種物候現象:

第一是豺狼開始捕殺動物,為秋冬做準備,有一種說法,秋天月圓之夜,豺狼的叫聲會特別悽厲,豺狼的活動也變得特別頻繁,聽得見狼叫。所以元稹用豺狼祭月,來點明霜降之後的動物特殊行為。

第二個物候現象是,這是晚秋,大部分樹木的樹葉都開始變黃,在變黃的同時凋謝。但是仍舊有一些秋天的草本應時而發。霜降節氣跨度十五天,往往包含農曆九月重大的節日重陽節,而此時正是菊花大面積綻放的時候。菊花是特殊的秋花,寒露始花,霜降盛放,重陽節前後鼎盛,所以叫「仙菊遇重陽」

第三個物候是蛇蟲開始蟄伏。當然元稹這首詩沒有盡寫。

「秋色悲草木,鴻鳴憶故鄉。」

唐朝人其實挺大氣,承認秋天是個帶給人略感悲哀的季節。你看那草木都開始黃了,你看天上大雁南飛,它們要回到溫暖的南方故鄉,那麼作為人,肯定有想家之感。

這可是官方的節氣詩,不迴避自然和人心照應的變化。我個人覺得這種承認是大氣包容。

」誰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那麼談到古代的酒,其實是無所不在的,根據當時的釀造技術,酒的度數不高,是作為輕型的飲料食品廣泛存在生活當中,春天喝新酒,夏天喝米酒,葡萄酒,石榴酒,秋天喝桂花酒,菊花酒,男女都喝。當然貴族的酒釀造更精緻醇厚,普通人家裡也經常有酒,這應該是作為家常飲料存在。

而秋冬季節的菊花酒,明顯是有暖身保健的作用。元稹的酒,一方面是對應天氣寒冷,應該喝點酒,讓身心暖和,有些因為秋冷而帶來的悲懷可以緩解,另一方面也是對應霜降節氣中的重陽節。

重陽節菊花酒是飲食標配。菊花平肝清火,養胃明目,酒水暖身。

所以元稹竟然是鼓勵大家喝點酒,度過霜降時節氣溫的下降。吃飽喝足,也就沒什麼秋悲。

你看這唐朝的節氣詩不但大氣,而且頗人性化,不知道會不會在瓶子上寫」喝酒有害健康」?

那么元稹的霜降,從天上到人心都寫遍,且典雅上口,想學詩的人,這詩也是上好的範本,你能寫出近似有內涵的,也應該離進士登科不遠了。

當然這首詩是刊行本,大家都可以看。在詩裡找到共鳴,這就是「公」,與這首詩相對照的是元稹還有一首寫霜降的詩,是私人小集會的作品。

寫得卻是霜降節氣尾聲的感想。

「霜降三旬後,蓂餘一葉秋。

玄陰迎落日,涼魄盡殘鉤。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過今夕,休詠賦中愁。」唐朝元稹《賦得九月盡》

這裡面的三旬應該不是指30天,而是指雙向的三侯,三個五天。也就是說霜降過了,9月也就過完了,那樹上的葉子只剩下一片。

這個以這個和一葉知秋的原始典故不一樣的。一葉知秋是指秋天的第1片葉子,而這裡的一葉秋是指秋天的最後一片葉子。

白天也過完了,居然沒看見月亮。那是當然,每年的30號,是沒有月亮的,連鉤月也沒有。

從這天的子夜開始起,另一個節氣就要來到了,因為立冬了,從明天開始起,皇帝就要穿上裘皮衣裳或者分發冬衣給官員百姓。

這秋天正式過完了,那潘安和我一樣徹底告別秋天,也就不用寫什麼愁和悲。

元稹兩首霜降詩很有意思,一首是說霜降開始,一首是說霜降結束,各有亮點。

前一首勝在大氣,後一首卻有私人化的小才情小俏皮。都是圍繞霜降節氣的優美優秀作品。

不但讓我們觸摸唐詩之美,更為我們了解唐朝的自然和社會生活,提供了別致的資料。

初衣勝雪,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唐朝元稹二十四節氣詩裡的冬至,周朝立年日照南天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唐朝元稹二十四節氣詩裡的冬至,周朝立年日照南天 元稹冬至節氣詩賞讀:二氣俱生處,舜日照南天 二氣俱生處,周家正立年。 歲星瞻北極,舜日照南天。 拜慶朝金殿,歡娛列綺筵。 萬邦歌有道,誰敢動徵邊?
  • 唐朝元稹二十四節氣詩裡的冬至,周朝立年,日照南天
    元稹的廿四氣詩,也就是二十四節氣詩,是他在做丞相的時候頒布的面向全國的節氣詩詞歷,是日曆的一種補充,讓普通人都能知道每個月有哪些節氣,節氣應對的氣候知識與歷史掌故。
  • 二十四節氣之小雪,莫怪虹無影,如今小雪時,小雪關彩虹什麼事?
    唐朝元稹《詠廿四氣詩·小雪十月中》 這是中唐時期丞相元稹頒布的二十四節氣詩,代表著官方的節氣歷,彌補日曆月曆的不足,以典雅的詩句以及歷代積累的氣象氣候物候知識,指導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在中唐之後,廣泛流傳,居家旅遊之必備
  • 二十四節氣詩之處暑七月中:漸覺白藏深,天高不見心
    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 緩酌樽中酒,容調膝上琴。"唐朝元稹《詠廿四氣詩·處暑七月中》 唐朝元稹的節氣詩是值得一看的,因為在農曆作為生活重要時間劃分的古代,元稹的節氣詩是官方性質的詩歷,家喻戶曉,流傳廣泛,是居家旅遊的必備,它集中了節氣中的天候,物候,農事以及傳統知識和古典審美,在中唐和晚唐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 二十四節氣之歌
    這首小時候背熟的二十四節氣歌,沒想到會在不平凡的庚子年裡再次刷新發酵。因新冠疫情,長時間窩居宅家,故特別關注節氣變化情況,期待春噯花開,期待夏日豔陽,期待秋風送爽,尤其是期盼疫情早點過去。還天以青,還地以淨,還人間四季祥和,歲序井然,黎庶安康。    心有所寄,便有所動。於是從立春始,至大寒終,逢節一歌,居然都堅持下來了。
  • 我圖網霜降節氣海報,打開你的新思路
    隨著天氣漸漸轉涼,我們即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霜降,這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從秋天到冬天的過渡節氣。今天就讓小編為大家推薦幾款全新的霜降節氣海報模板,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原創二十四節氣之霜降海報-圖片來源:我圖網「濃霜猛太陽」,溫度驟然下降,地面上和植物上凝結出了細微的冰針,有的形成了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鬆軟。
  • 元稹的這首詩,僅用開篇的十四字,就寫出了悼亡詩一種絕美的境界
    元稹似乎除了在友誼方面與白居易交好之外,剩下的感情生活、交際基本上是與不同的女性打交道了。他與薛濤的斷舍離,使他成為《西廂記》張生的原型人物,但是元稹卻不是一位薄倖的人,當他後來遇到了韋叢,倆人的愛情中成為唐朝的一段佳話。在韋叢死後,元稹寫過數首悼亡詩,並且每首詩都寫得十分出色,這在整個唐代都少有,因此顯得彌足珍貴。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的一個形容詞
    「水至美則曰清」「日月雙懸曰明」,清、明二字疊加在一起,給人的感覺是天地之間,纖雲四卷,清風吹空,光影四射,溫暖晴和。這真是一個很美的形容詞。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大多記物候,如芒種、小暑、霜降、大寒等,用形容詞來定義節氣,「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的一個。
  • 「立春」「冬至」,誰才是二十四節氣之首?
    新近有學者對二十四節氣排序方法提出質疑,提出以春季立春為首、以大寒為尾的排序方法錯誤,應當以冬季的冬至為首,以大雪為尾。那麼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排序是否正確呢?  河南省登封市二十四節氣代表性傳承人呂宏軍說:出現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說法,源自《淮南子》等書的記載。《淮南子•天文訓》記載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日是冬至。
  • 白居易悼念元稹的這首詩,寫盡了人間生死離別的所有苦痛
    在唐朝詩人中,元稹和白居易是一對好朋友,他們並沒有共同經營一項事業,更不是鄰居,他們卻彼此書信,相交盛歡。徹夜讀他的詩,給他寄詩:眼痛滅燈猶暗坐,逆風吹浪打船聲。和朋友在一起時也思念他,給他寄詩: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白居易這樣時時刻刻想著元稹,連他自己都在《憶元九》中自嘲,「近來文卷裡,半是憶君詩。」
  • 【李海林二十四節氣律詩作品賞析】 || 文:李海林
    【七 律】二十四節氣之立春(平水韻)【作 者】李海林(湖北麻城)入夜梅開五裡香,經年雪盡四時陽。勾芒腳御諸龍柳,祝頌身遊兩火黃。日暖煙輕稠雨順,天清草細潤風光。書生父子紅塵客,壯士君臣皓首忙。(七)【七 律】二十四節氣之立夏(平水韻)【作 者】李海林(湖北麻城)鬥轉星移后土香,風清雨至帝天忙。青山秀色春潮遠。綠樹濃陰夏晝鄉。素問心鳴龍虎氣,黃庭夢鎖鳳麟光。盈門此日頻杯酒,滿院來年數袋糧。註:《素問》醫學經典;《黃庭》,道教經典。
  • 二十四節氣|霜降養生重調養,收攝心神迎寒冬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作為「秋三月」最後一個節氣,氣候最易反覆無常,降溫、大風等會經常出現。北京市宣武中醫醫院周圍血管病科副主任醫師郭嫻認為,值此秋冬交替之際,人們更應注意養生調攝,使機體逐步適應冬季的來臨。「所謂調養,既包括人體的起居、鍛鍊、飲食平和,也包括心神的收攝。」
  • 二十四節氣,你家孩子能說上幾個?(附帶二十四節氣詩)看完絕對能記住
    為了把氣候規律利用得更好,古代中國人覺得只有四季還不夠,又發明了節氣。四季把一年分成四塊,四塊太大。節氣把一年分成二十四小塊,分得越細,用起來越方便。一組唯美的二十四節氣圖,能讓孩子一邊學畫畫,一邊讀詩,一邊了解二十四節氣,學習傳統文化知識。
  • 二十四節氣‖大寒: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寫到這個節氣,我心裡特別高興,高興一,過了大寒,天氣漸暖,春天以嫋嫋之姿,慢慢向我們走來了,我又可以拍我的春暖花開了;高興二,我當初發下宏願,寫一輪二十四節氣,終於是要結束了,一年堅持下來不容易啊!
  •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首詩詞:春去冬來,美極了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春去冬來,時間流轉,二十四節氣就快走完新的一年,今天,詩詞君就來總結下一年的二十四節氣,再次感受下時間的流轉吧!清明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草長鶯飛,柳暗花明。《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二十四個節氣,二十四首古風歌詞
    《二十四節氣 .古風歌詞》  作詞:絕壁孤俠(吳國清)
  • 二十四節氣之白露: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詩詞)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相信很多人在小的時候,都有背過這首二十四節氣歌吧?那可都是滿滿的回憶,也是祖祖輩輩留給我們的財富!中國一共有24個節氣,按照時間先後依次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那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白露。
  • 二十四節氣歌,必須永久收藏!
    2018全國未成年人網絡春晚《二十四節氣歌》福多多:一年四季共有24節氣,依次稱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02—七言節氣詩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 「節氣」補冬不如補霜降
    導語2020年10月23日6時59分,我國正式進入霜降節氣,這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寒露通常在每年公曆10月23至24日交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記載:「九月中,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在我國一些地方認為霜降時要吃紅柿。霜降之養生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有很明顯的秋燥特徵,燥易傷津,此時節要非常重視保暖,同時也要適量增加運動,飲食上以平補為宜,多多健脾養胃,可多食蘿蔔、百合、蜂蜜、牛肉、秋梨等食物。
  • 小寒到,且品元稹的詩以取暖,迎接人生的春天
    筆者不由想起小時候讀到過的唐代大詩人元稹詠小寒的詩《詠廿四氣詩·小寒十二月節》,這裡且試著解讀此詩,聊以取暖,迎接人生的春天。前言之所以選擇元稹的這首詩來解讀,我這裡有一個緣由。1月5日早上起來,本人看到手機裡有國家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發的關於小寒的文章,其中引用了元稹這首流傳了一千多年的詩,於是轉發該文章到高中的同學群中,沒想到引來一段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