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2020年10月23日6時59分,我國正式進入霜降節氣,這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寒露通常在每年公曆10月23至24日交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記載:「九月中,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意思是說霜降時節在農曆九月中旬,天氣已經轉冷,陰寒的空氣開始凝結,這也意味著這一天過後,冷空氣來襲,氣溫降低,可以明顯地感受到晝夜溫差加大。
之前我們說過,乾燥是秋季氣候的主要特點,霜降通常在公曆十月下旬,這時我國南方早晚時間較冷,而北方部分地區的氣溫已經降低到0攝氏度以下。
霜降之由來
霜降有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一候是說這個季節豺狼捕食獵物用作祭奠,二候時樹木草葉開始變黃、枯萎、凋零,三候需要冬眠的小蟲子也回到洞裡不再出來找東西吃了。
霜降之風俗
我們將目光投向廣東,這裡有在霜降前送芋鬼的習俗,用瓦片堆砌成河內塔,在塔裡放入乾柴點燃,直到瓦片燒紅,將河內塔推倒,用燒紅的瓦片熱垠芋頭,在當地被稱為「打芋煲」,然後記得把瓦片扔到村外,這樣才能達到趨吉避兇的目的。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霜打菊花開」的說法,登高賞菊,在這逐漸寒冷的天氣裡變得雅俗共賞。有書籍記載,菊花被古人認為「候時之草」,象徵著生命力,在很多地方會舉行菊花會,文人雅士圍坐一起一同賞菊,共飲菊花酒,菊花在古代也被作為君子品格的代表。
霜降之飲食
「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已傳開很久,在民間秋補比冬補更加重要,很多地方天冷時有「喝羊湯」、「煲羊肉」的飲食習慣。
在我國一些地方認為霜降時要吃紅柿。
霜降之養生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有很明顯的秋燥特徵,燥易傷津,此時節要非常重視保暖,同時也要適量增加運動,飲食上以平補為宜,多多健脾養胃,可多食蘿蔔、百合、蜂蜜、牛肉、秋梨等食物。
這裡要提醒大家,秋燥的表現有很多,如口乾、唇乾、便秘、皮膚乾燥等,晚秋時節還要注重心理健康,根據自身情況參加娛樂活動,如登山、聚會。民諺有「春捂秋凍」的說法,這樣的情況並不適合所有人,要根據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物,謹防感冒。
霜降之詩詞
今天的節氣詩詞寧寧為大家帶來白居易的一首詩《謫居》。
《謫居》白居易
面瘦頭斑四十四,遠謫江州為郡吏。
逢時棄置從不才,未老衰贏為何事。
火燒寒澗松為燼,霜降春林花委地。
遭時榮悴一時間,豈是昭昭上天意。
詩名為謫居,應是作者白居易在江州謫居時感嘆人生際遇,眼前霜降時節的落花滿地更徒增了一絲悲涼之感。
尾聲
二十四節氣轉眼已經過去十八個節氣,關於「霜降」你有什麼要說的,或者一些有關節氣的詩詞都可以在評論告訴寧寧。
本文為寧嘉馨兒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寧寧在這裡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的帳號!
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最好的支持!
感謝大家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