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2020-12-25 騰訊網

——每天在這裡,品一杯香茗,憶一段人生——

大雪已過,冬至將至,冬天寒冷的天氣越來越冷,正是進補的好時節。

為什麼要在冬天進補呢?因為冬季氣候嚴寒,自然界的動植物均處於收藏蟄伏的狀態。人也同樣順應著自然界的變化,進入冬藏季節。

寒為陰邪,易傷陽氣。人體需要加溫以抵禦寒冷,此節氣又是乾季向寒季轉換的過程,燥的感覺更加明顯,飲食宜滋陰潛陽。

這時人的皮膚肌腠比較緊密,出汗較少,攝入的營養物質也容易貯藏起來,況且在冬令季節裡,人的食慾也比較旺盛,所以冬季進補正是最好的時節。

冬令進補還包含著「預防」的意思,即通過進補,預防疾病的發生,以達到養生健體的目的。正象中醫古籍《內經》所說:「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也就是說在冬令通過進補,能使「精氣」儲存於體內,到春天就不會患病了。

喝茶也是從古至今流傳的一種養生習慣,對禦寒和養胃都有一定幫助,還能加快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更能放鬆身心,簡直一舉多得!

01

過猶不及,切忌胡亂進補

首先,應該了解自己該不該補,屬於何種體質,屬於何髒何腑有虛。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補益脾胃為主,老年人以補益腎氣為主。

但具體到個人,又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氣血陰陽共虛等不同,要認真分析,最好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判定。這樣,才能有的放矢,不犯虛虛實實之戒。

02

補而戒膩、戒偏、戒亂

對於身體狀態不太好,脾胃消化不良者來說,首先是要恢復脾胃的功能,否則服再多的補物也是無用。

因此,冬令進補不要過於滋膩厚味,以易於消化為準則。而冬令進補時也要注意兼顧氣血陰陽,不可一味偏補,防止過偏反而引發它疾。

在患有感冒、咳嗽等外感病症時,不要進補,以免留邪為寇,後患無窮。

03

戒以貴賤論英雄、戒惟補藥而補

對於如何進補,最好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對於補藥,不要抱著越貴越好、越貴越有效的想法。對於想健身長壽者來說,光靠補藥不是好辦法。

還要注意適當的運動鍛鍊、飲食調整、多用大腦(做腦操)、避邪就靜等,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養生。

那麼,喝茶冬補,該怎麼補呢?送您幾個小配方,讓您邊喝茶邊進補,冬季健康源自一杯妙茶。

紅茶:暖胃補陽

紅茶屬於全發酵茶,具有「紅茶、紅湯、紅葉、香甜」的品質特徵。相對綠茶的涼性,紅茶則比較溫和,不僅不會傷胃,反而能夠養胃。

但紅茶不宜放涼飲用,會影響養胃和暖胃效果,還可能因為放置時間過長而降低營養含量。

牛奶熱茶——提神暖身

配方:紅茶5克,砂糖15克,牛奶75克。

做法:紅茶泡為茶水,備用;將牛奶加熱煮沸,離火;加糖,和茶水混合,趁熱飲。

生薑紅茶——溫暖全身

取5g紅茶和5片去皮生薑放置杯中,倒入沸水一同衝泡,暖暖的一杯生薑紅茶就完成了。

黑茶:養胃化食

黑茶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咖啡鹼、維生素等,可以加速腸胃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相對於紅茶,更能促進胃酸的分泌,幫助腸胃的消化。

這種明顯的差異,每個飲用黑茶的人都深有體會。故而黑茶除了暖胃,另外還能起到調理腸胃的功效。

其中咖啡鹼還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增強食慾,最終起到改善腸胃的功能。

菊花普洱——消食去膩

用普洱茶葉和貢菊,以3:1的比例置入茶具,一起衝泡,口感清爽。

紅棗枸杞普洱——補血健胃

三種料放入壺中,開火煮沸之。滋味醇厚,棗香十足。

蜂蜜熟普——清腸排毒

沸水會破壞蜂蜜的營養,所以要等普洱茶冷卻至60度時加入蜂蜜。

普洱熟茶為溫性,對養胃護胃有顯著的功效,能夠抵消蜂蜜對腸胃的刺激。

花茶:喝出好心情

花茶具有花與茶的雙重成分,內含許多營養物質。

其中花瓣內含有多種維生素、蛋白質、礦物質、胺基酸、糖類等物質,長期飲用,不會有喝茶帶來的副作用,還具有整腸健胃、調理血氣等效果。

花茶適合各種人群,男女老少都可以喝,既能讓人心曠神怡,又有保健滋養的作用。

/ 常見花茶的功效 /

玫瑰花:消除疲勞、調理血氣

桂花茶:明目、美顏、溫化胃氣

茉莉花茶:提神安神、緩解腸胃不適

薰衣草花茶:緩解壓力、消除緊張情緒

玫瑰紅棗茶——去心火

配方:幹玫瑰花蕾5~7朵,去核紅棗3顆。

做法:將上述材料用沸水衝泡,加蓋燜5分鐘即可飲用,可加入冰糖或蜂蜜以調味。

薰衣草陳皮茶——助消化

配方:薰衣草1茶匙,陳皮3片,葡萄乾10粒。

做法:將薰衣草、陳皮和葡萄乾用開水衝泡,靜置10分鐘後即可飲用,亦可添加適量蜂蜜調味。

04

食補

不同體質,不同方法

平補

指那些性氣平和,能幫助維持健康和生命的食物,如穀類、豆類、乳類、水果和蔬菜類。這類食品性能平和,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的人也都可以食用。

溫補

指食性溫熱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黃鱔、甜食、紅棗、桂圓、荔枝以及蔥姜辛辣之品等。冬季怕冷的女性常吃這類食品可助陽,改善一到冬天就怕冷的感覺,也能幫助增強體質。

清補

指食性寒涼的食物,如梨、生藕、芹菜、百合、綠豆、黃瓜、甲魚、螺螄等,有清火作用,適合一到冬季乾燥天氣就上火的人。

溫散

指性味辛熱的食物,如辣椒、桂皮、芥末、香菜、花椒等。這類食物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在冬季的雨雪天氣,可以用來幫助禦寒和除溼。

這個冬天,

從一杯好茶開始,

邊喝邊養生。

. End .

相關焦點

  •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丨這份冬至養生秘笈請收藏
    飲食滋補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藥補不如食補」,這些古人之言都是在給我們強調冬季是進補的好時機,千萬不要錯過。吃飯的時候宜少緩,少量多餐,以保證所需營養又不傷脾胃。結合我們往期的節目,這裡推薦幾款食材給大家。 補腎佳品:黑豆
  • 點開有驚喜,助你來年無病痛
    今日18時02分迎來冬至節氣「數九寒天」正式開始這意味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到了數九又稱冬九九從冬至當天起以九天為一個單位俗話說「學會過一冬,來年無病痛」如何健康度過寒冬,為來年儲備能量?送你一份「九九」冬季健康指南溫暖你的冬天一九一隻雞,最該防寒冷一九最好喝一點雞湯或者吃一些雞肉,預防寒冷。雞肉是優質蛋白的來源,屬於「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白肉。
  • 大寒補一補,來年不吃苦
    都說「大寒補一補,來年不吃苦。」沒有什麼比這個更能給自己一個胡吃海喝的理由了。那在滿足了自己味蕾所需的同時,老鼎也為各位鼎迷朋友們準備了一些暖心好劇,溫暖你的精神世界。
  • 中老年人注意三個階段,比吃什麼都補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邊看楊柳,七九凍河開,八九雁歸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俗話說:「夏養三伏,冬補三九」。「三伏」與「三九」相對應,前者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後者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 大雪養生:南北方冬補各不同,總能找到適合你的那一款!
    俗話說:「冬令進補,春天打虎」、「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這兩句俗語道出了冬天進補的重要性。寒冷的冬季,除了保暖至關重要,適量進補、合理膳食尤其是關鍵,只有提高體質增加抵抗力後,才能真正能夠安全度過冬季。但進補也不是什麼有營養吃什麼,需因人、因時、因地而異。
  • 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
    我坐在北方城市的一扇窗前,羽毛般柔軟的陽光淡淡地浮在空氣中,浮在我目光所及的角角落落,穿過梧桐樹樹枝的縫隙,落在麻雀的翅膀上。一架銀色的飛機轟鳴著從遠山處飛來,飛過高樓的樓頂,馱著閃閃的陽光,消失在我的視線裡。
  • 「大雪」是進補關鍵期,「內調外養」一冬不受寒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大雪也是「進補」的好時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時值大雪,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最低溫度基本都降到了0℃左右,在強冷空氣前沿、冷暖空氣交鋒的地區,往往還會降下大雪。大雪氣候乾燥,除了喝足湯水,還要多吃一些清熱潤燥的食物。
  • 小雪養生—一清一防一補一灸
    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意思是冬天來了,人應符合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天寒地凍,要保護自己的陽氣不受損傷。早睡晚起,隨太陽出沒,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到溫暖的地方去,避開寒冷,不要把皮膚裸露於外,損傷陽氣。
  • 【每日一膳】黑棗人參雞湯:補中益氣,養胃健脾,養心安神,清潤提神
    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氣候寒冷,人體對能量與營養要求較高,且人體消化吸收功能相對較強,適當進補不但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還可把滋補品中有效成分儲存在體內,為明年開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礎,所以民間流傳「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俗語。冬令進補,主要指立冬後至立春前期間,習慣認為冬至前後最為適宜。進補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食補,二是藥補。俗語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在冬季調養中尤為重要。
  • 冬不養腎春易病!抓緊養腎黃金期,記住這4補5練→
    冬養腎,能抗病中醫認為,腎主藏精,腎中精氣為生命之源,人體生長、發育、衰老以及免疫力、抗病力的強弱與腎中精氣盛衰密切相關。所以冬季一定要好好補補腎,培好一年之根本,來年方可根深葉茂,身強體健。1補腎不吃鹹鹹傷腎。
  • 「節氣」補冬不如補霜降
    霜降之由來霜降有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一候是說這個季節豺狼捕食獵物用作祭奠,二候時樹木草葉開始變黃、枯萎、凋零,三候需要冬眠的小蟲子也回到洞裡不再出來找東西吃了。
  • 小寒|一杯驅小寒,酒暖心更暖
    小寒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更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標誌著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古人云:「冷氣積久而為寒,小者,未至極也。」在古人眼裡,寒冷是個不斷發展和積累過程。小寒時節,又正值三九隆冬之際,俗話說「冷在三九」、「三九出門冰上走」,民間也常有「小寒勝大寒」的說法。於是,小寒的到來,也意味著一年最冷的開始。
  • 草莓醫院舉辦首屆「膏方節」 護你來年少病痛
    中醫專家:三九寒冬進補養生正當時,千萬別錯過 俗話說:冬季進補,來年打虎 三九冬補養生防病痛,中醫方法好又多 那麼,冬季進補養生有哪些好方法?又各自有著怎樣的優勢?對此,殷旭和周薇兩位中醫專家表示,中醫強調天人合一,著眼於全身調理,內外同治,以下這些中醫方法越來越受到國人廣泛認同。 三九貼、三九推溫補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