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是進補關鍵期,「內調外養」一冬不受寒

2021-01-20 生命時報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中國人的衣食動養,皆依季候而作,隨歲月流轉。


2020年,《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將四時節氣作歷程,推出系列策劃「二十四節氣·養生歷」,一年365天,順應時節來養生。


長按圖片,保存養生歷↓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也標誌著仲冬時節正式拉開序幕。此時北方「千裡冰封,萬裡雪飄」,南方有些地區也已雪花飛舞。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大雪也是「進補」的好時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時值大雪,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最低溫度基本都降到了0℃左右,在強冷空氣前沿、冷暖空氣交鋒的地區,往往還會降下大雪。


大雪氣候乾燥,除了喝足湯水,還要多吃一些清熱潤燥的食物。蓮藕含水分多、能量低,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常吃可以減少熱量的攝入、預防便秘等。


中醫養生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也就是此時要固護好身體的水分,以防上火。


養陰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多攝入水分。每日要保證充足的飲水量,沒有腎臟等疾病的人日飲水量應不少於2000毫升。飲水也要得法,不要一口氣喝過多的水,每次喝4~5小口,隔段時間再喝,這樣才可以充分滋潤身體。

大雪萬物冬藏,養生也應當順應時令,補脾固腎,以收斂精氣。


適宜多吃些黃色的食物來養脾。胡蘿蔔、小米、南瓜、鴨肉、黃芪等都是補脾非常好的食材。保持規律三餐,避免暴飲暴食。

日常飲食應以溫補為宜,建議用羊肉、牛肉、鵪鶉、核桃、生薑、黃芡實等藥食兩用之品做粥,既有益滋補,又容易消化。


推薦一款芡實蓮子粥:取芡實30克,蓮子50克,大米300克。芡實、蓮子、大米過水洗淨,同時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用文火熬至粥爛,加少量精鹽即可。

大雪天氣寒冷,寒風很容易通過頸部入侵身體,引發嗓子發炎、咳嗽等呼吸系統病症。


儘量穿高領衣服、出門戴好圍巾。除了脖子,肩膀、前胸、後背及雙腳,也要做好保暖工作。

此時節氣候乾燥,特別是北方,室外冷燥、室內熱燥。因此,除了補足水分,每天還可以吃一些大白菜、雪菜、蓮藕、梨等清熱潤燥的食物。


冬季蕭條,還易使人身心低落、煩悶不安。改變這種狀況的最佳方法就是運動,如慢跑、跳舞等,都是保養情志的好方法。

大雪外冷內熱,偏食辛辣食物很容易引起肺燥咳嗽、腸胃不適等症狀。


適宜多吃些柔軟甘潤的食物,如豆漿、雞蛋、魚肉、芝麻、蜂蜜、百合等,忌食辣椒、胡椒、茴香等熱性食物。


時至大雪,就意味著一年快要走到尾聲了。


天寒爐暖,抵足相談。在十二月這個生命弧度的底部,靜待一場大雪輕輕覆蓋下來。▲



國家級名老中醫  李乾構

中國保健養生協會會長  吳大真


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電話垂詢

業務合作:010-65363765

內容合作:010-65363786


相關焦點

  • 大雪節氣中醫養生之道;大雪中醫「進補」喝大雪養生湯
    「大雪」節氣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其時視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最低溫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這一季節,天氣開始變得更為寒冷。
  • 大雪|現在不進補,明年徒傷悲
    大雪|現在不進補,明年徒傷悲 2020-12-07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進補的最佳時節,多吃三白、三雪、三肉,健康過冬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並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一:早睡遲起,防風寒,圍巾別離身。二:大雪補得當,一年不受寒。冬季最簡單的「通」法是多吃蘿蔔。如羊肉燉白蘿蔔等補充身體陽氣、溫暖五臟。三:每天10分鐘擦腰通氣血,不生疾病。
  • 節氣丨大雪習俗與養生
    「 大雪三候 12月7日 」 一候鶡鴠不鳴。 「 大雪特點 12月7日 」 氣溫降至0℃左右 大雪時節,
  • 大雪養生:南北方冬補各不同,總能找到適合你的那一款!
    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並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後各地降水量均進一步減少。俗話說:「冬令進補,春天打虎」、「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這兩句俗語道出了冬天進補的重要性。寒冷的冬季,除了保暖至關重要,適量進補、合理膳食尤其是關鍵,只有提高體質增加抵抗力後,才能真正能夠安全度過冬季。但進補也不是什麼有營養吃什麼,需因人、因時、因地而異。
  • 今日迎來「大雪」 冬日養生有學問 這些你造嗎?
    小雪醃菜,大雪醃肉  「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忙著醃製「鹹貨」。將鹽加花椒等入鍋炒熟,待炒過的花椒鹽涼透後,塗抹在魚、肉和光禽內外,反覆揉搓,直到肉色由鮮轉暗,表面有液體滲出時,再把肉連剩下的鹽放進缸內,用石頭壓住,放在陰涼背光的地方,半月後取出,掛在朝陽">朝陽的屋簷下晾曬乾,以迎接新年到來。
  • 「節氣養生」大雪節氣,中醫教你如何養生?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時間為公曆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也是幹支歷亥月的結束以及子月的起始;其時視太陽到達黃經255度。大雪的到來,天氣將變的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但並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後各地降水量均進一步減少。
  • 海醫二院中醫科專家:大雪節氣養生有方,進補有道
    大雪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寒冷的大雪節氣如何做到最好的養護呢?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中醫科專家提示:一定要注意禦寒保暖、飲食進補之道。  大雪養生之道  1.飲食忌生冷  江南不太冷的地方適合用鴨、魚溫補;北方氣候寒冷,可以用羊肉、牛肉補充身體元氣,增加禦寒能力。
  • 「健康科普」大雪節氣養生
    健康山東宣傳號有高度 有深度 有溫度關注大雪節氣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到了這個時段,雪往往下得大、範圍也廣,故名大雪。嚴冬積雪覆蓋大地,可以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圍的溫度,為冬作物創造了良好的越冬環境;積雪融化時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以供作物春季生長。農諺「今年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說法。在民間,大雪節氣的習俗有很多,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醃肉、吃豆腐渣、修禽舍和倉庫等。中醫認為大雪是進補的好時機。
  • 「廣醫科普」談談冬至養生
    《靈樞本神論》有:「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人順應四時氣候,與天地陰陽變化的步調契合,調整人體自身陰陽來預防疾病的發生或發展。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壹】早睡晚起「冬至」雖一陽始生,仍處封藏狀態。《黃帝內經》曰:「冬三月,此謂閉藏。
  • 今日大雪,別忘了「冬令進補」!醫生都推薦這6道溫補食譜!
    「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大雪』已至。最近很多地方也都開始下雪了,初雪很美,不知道北方的媽媽們有沒有帶家裡的小傢伙去踩雪了呢?大雪到來,也代表風寒更甚,這時如果沒好好進補,順天時養生,冬天甚至來年都容易生病,你和孩子都做好準備了嗎?
  • 今日大雪,你不知道的養生秘訣!
    大雪養生有「七宜」一宜保暖冬屬陰,故冬「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溼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三宜多飲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冬季一般每日補水不應少於2000~3000毫升。四宜調神冬天易使人身心處於低落狀態。
  • 【今日大雪】大雪至,冬安好
    【今日大雪】大雪至,冬安好 2020-12-07 1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40歲單親媽張栢芝「一打三」臉超嫩!獨家「養膚湯」做法曝光
    從年輕到現在成為單親媽媽一打三,臉蛋依然超顯嫩!跟20幾歲幾乎看不出差別,除了天生好膚質之外,張栢芝跟大部分香港女人一樣,很注重「煲湯」做好體內保養,最近她在小紅書上分享了隔離期,自製的「養膚湯」,果然女人就是要補才會水!馬上來揭曉她養膚湯做法!
  • 大雪至冬至怎麼保養身體 冬至大雪有什麼說法嗎
    大雪至冬至怎麼保養身體一、必須及時防寒保暖中醫認為冬季屬陰,因此需要去寒保溫,預防寒冷侵襲身體。當胸部受寒了就很容易折傷身體內部的陽氣,而且胸部是心臟所在的位置,該位置陽氣受損的話,對心臟自然沒有益處的。所以說,天氣變得寒冷了,這個時候請大家多多為你的胸部保暖,也就是要穿衣物,比如說加件毛衣或是背心,不要讓胸部受冷就好了。3、足底足底是全身最接近地面的部位,因此更容易受到地面寒氣的侵襲。
  • 大雪節氣養生 冬季進補正當時
    12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之「大雪」。何謂大雪?南京的冬天愈發寒冷,氣溫接近零度,降雪的可能性也比小雪時節更大,故名大雪。大雪時節的到來,預示著正式進入了冬季最冷的時候,人們開始為了過冬儲備糧食,我們的身體也需在做好防寒保暖的基礎上,加強營養,增強機體抗寒能力。
  • 「節氣養生」冬至除了吃餃子,還有哪些適合進補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黃帝內經》:「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冬三月,從農曆上為十月至十二月三個月,從立冬至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冬至作為其居中的節氣,陰極之至,陽氣始生。
  • 冬至後養生,牢記「3養3忌」!照做從頭補到腳、不聽勸小心吃大虧
    養 腎中醫認為,腎主封藏。也就是說腎能封固、閉藏五臟六腑的精氣,使其不至於流失,從而達到抗擊嚴寒、安然過冬,為來年春夏的順利生發打下基礎的目的。《黃帝內經》雲「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如果冬天未能儲備精氣,來年春天則正氣不足,很容易生病。
  • 節氣|大雪節氣將至,衣食住行均需調整,千萬別錯過冬季養生重要時機
    不少南方的朋友會疑惑,咱們這又不下雪,這大雪節氣跟咱們有啥關係呢?其實,大雪節氣與大雪天氣意義不同,大雪節氣是標示這節氣期間,氣溫顯著下降且降水增多。所以,大雪節氣不分南北方,尤其大雪養生知識更是必須要重視,下面讓我們一起從「衣、食、住、行」,看大雪養生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知識點吧。
  • 冬至已至,接下來的14天宜「養藏節慾」
    《二十四節氣集解》:「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至,故曰冬至。」冬至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冬至後北半球的白天漸增,冬至夜是一年中最安靜的長夜。古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代冬至日百官放假,因冬至是一個安靜的節氣,此時陽氣初萌,要注意養「藏」,靜神少慮,節慾保暖,減少精神和體力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