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中國人的衣食動養,皆依季候而作,隨歲月流轉。
2020年,《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將四時節氣作歷程,推出系列策劃「二十四節氣·養生歷」,一年365天,順應時節來養生。
長按圖片,保存養生歷↓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也標誌著仲冬時節正式拉開序幕。此時北方「千裡冰封,萬裡雪飄」,南方有些地區也已雪花飛舞。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大雪也是「進補」的好時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時值大雪,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最低溫度基本都降到了0℃左右,在強冷空氣前沿、冷暖空氣交鋒的地區,往往還會降下大雪。
大雪氣候乾燥,除了喝足湯水,還要多吃一些清熱潤燥的食物。蓮藕含水分多、能量低,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常吃可以減少熱量的攝入、預防便秘等。
中醫養生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也就是此時要固護好身體的水分,以防上火。
養陰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多攝入水分。每日要保證充足的飲水量,沒有腎臟等疾病的人日飲水量應不少於2000毫升。飲水也要得法,不要一口氣喝過多的水,每次喝4~5小口,隔段時間再喝,這樣才可以充分滋潤身體。
大雪萬物冬藏,養生也應當順應時令,補脾固腎,以收斂精氣。
適宜多吃些黃色的食物來養脾。胡蘿蔔、小米、南瓜、鴨肉、黃芪等都是補脾非常好的食材。保持規律三餐,避免暴飲暴食。
日常飲食應以溫補為宜,建議用羊肉、牛肉、鵪鶉、核桃、生薑、黃芡實等藥食兩用之品做粥,既有益滋補,又容易消化。
推薦一款芡實蓮子粥:取芡實30克,蓮子50克,大米300克。芡實、蓮子、大米過水洗淨,同時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用文火熬至粥爛,加少量精鹽即可。
大雪天氣寒冷,寒風很容易通過頸部入侵身體,引發嗓子發炎、咳嗽等呼吸系統病症。
儘量穿高領衣服、出門戴好圍巾。除了脖子,肩膀、前胸、後背及雙腳,也要做好保暖工作。
此時節氣候乾燥,特別是北方,室外冷燥、室內熱燥。因此,除了補足水分,每天還可以吃一些大白菜、雪菜、蓮藕、梨等清熱潤燥的食物。
冬季蕭條,還易使人身心低落、煩悶不安。改變這種狀況的最佳方法就是運動,如慢跑、跳舞等,都是保養情志的好方法。
大雪外冷內熱,偏食辛辣食物很容易引起肺燥咳嗽、腸胃不適等症狀。
適宜多吃些柔軟甘潤的食物,如豆漿、雞蛋、魚肉、芝麻、蜂蜜、百合等,忌食辣椒、胡椒、茴香等熱性食物。
時至大雪,就意味著一年快要走到尾聲了。
天寒爐暖,抵足相談。在十二月這個生命弧度的底部,靜待一場大雪輕輕覆蓋下來。▲
國家級名老中醫 李乾構
中國保健養生協會會長 吳大真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電話垂詢
業務合作:010-65363765
內容合作:010-65363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