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過花的朋友肯定都知道「見幹見溼」這個詞,而且在養殖盆栽植物的時候,大多數都要以這個原則來進行澆水,那麼我們該如何理解「見幹見溼」?我在澆水的時候該如何把握呢?
澆花為何要「見幹見溼」,「見幹見溼」又是什麼意思,該如何理解
大家都知道植物的根部在土壤中需要呼吸,大家在澆水的時候,等土壤幹透之後再進行澆透,這是乾濕交替的過程,這樣非常有利於根部呼吸。我們先來看看什麼叫「見幹」,如何把握土壤幹透而不是植物乾死?怎樣把握給植物澆水的最好時機?這是兩個非常複雜的問題,而且很多花友都在慢慢的摸索中。不同的環境水分蒸發量也不同,植物對水的需求不同,我們在澆水的時候,澆水量和澆水時機也是不同的,所以大家在養植物的時候,不能用簡單的幾天澆一次水來決定這樣來確定植物是否需要水分。
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幾種判斷土壤是否幹透和是否應該澆水的方法:
一、是用眼看大家在養殖植物的時候,如果發現植物葉片開始發軟,並且有下垂的現象,或者是多肉植物葉片發皺,這個時候就必須進行澆水,因為土壤基本上已經幹透了。二、是用手掂大家可以用手掂一下花盆,用輕重來判斷土壤裡是否還有水如果土壤表面已經非常乾燥你也可以用手摸一下土壤,感受一下裡面的水分是否還充足,如果土壤幹透,就要進行澆水。三、是用手摸如果您是新手可能用第1種方法和第2種方法把握不準,那麼您就用手直接觸摸土壤,把手指頭插到土壤裡面,感受一下土壤是否潮溼。不想用土壤也可以用一根筷子插幾分鐘,看一下筷子有沒有被浸溼的痕跡。
「見溼」的意思就是在給土壤澆水的時候一定要一次性澆透,不要澆半截水。在日常澆花的時候很多人都怕一次性澆太多水會引起植物爛根現象,而且基本上每天都澆一點點。這種澆水方式一旦使用時間過長會導致土壤板結,最後導致植物根部無法吸收水分。澆半截水可能造成土壤表面是溼潤的,而土壤的裡面則是乾燥,所以植物無法吸收到營養成分。
在澆水的時候怎樣才能澆透土壤呢?一般情況下澆水方法有2種:第1種是反覆澆水,其意思就是第1次澆水,過後幾分鐘之後再澆一次,然後反覆澆3~4次,這樣可以讓土壤吸收掉水分,但是在澆水的時候一定要把花盆底部流出來的水分及時倒掉,以免出現積水。第2種是浸盆法,意思就是用一個大一點的水盆,然後把花盆放倒水盆裡水位在花盆的2/3處即可,放到裡面半個小時,當看到土壤表面溼潤的時候,就證明已經澆透了,然後再把花盆拿出來,放到原來的位置即可。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已經對「見幹見溼」有所了解了,希望對您在養花的時候有所幫助。如果您喜歡小編的文章,記得給小編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