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昆明,是「為四萬萬同胞爭人格」的蔡鍔將軍發動重九起義的地方,也是蔡鍔將軍發起護國戰爭的地方。1911年,就任雲南總督7個月的蔡鍔,在農曆九月初五武昌起義爆發的消息傳來之後,與同盟會會員們一起,於農曆九月九日,在昆有發動了重九起義,宣告雲南獨立。四年後,1915年,袁世凱稱帝,蔡鍔回到雲南昆明,再次宣布雲南獨立,並發動護國戰爭,率軍北上,抗擊北洋軍閥,此時,朱德元帥在蔡鍔的護國軍裡任團長。
雲南昆明,是香港高僧吳心圓的故鄉。吳心圓法名月溪禪師。吳心圓曾受南京牛首山獻花巖的鐵巖和尚指點,而大受禆益。吳心圓問鐵巖和尚:「如何方法用功,方能明心見性?」鐵巖和尚告知:「你不可斷妄念,用眼根向不住有無、黑暗深坑那裡返看,行住坐臥不要間斷,因緣葉至,無明湛湛黑暗深坑囫的一破,就可明心見性。」之後吳心圓以此佛法努力用功,終於悟道。1949年,南洋兄弟菸草公司主人簡玉階將香港沙田火車站對面山上的私產「晦思園」贈給吳心圓(月溪禪師),吳心圓在此建造了萬佛寺。月溪禪師(吳心圓)於1965年圓寂,之後肉身一直不腐,至今,香港沙田萬佛寺中,還供奉著月溪禪師金剛不壞之肉體真身。大家到香港去旅行的話,來到沙田萬佛寺,即可瞻仰吳心圓(月溪禪師)的金剛真身。
昆明金殿
雲南昆明,是延陵將軍平西王吳三桂統領雲貴高原的首府,也是平西王吳三桂的王府所在地,吳三桂在此修建太和宮金殿(用青銅鑄造整個廟宇)、並修建昆明圓通寺勝境牌坊以及方池中的八角亭,還開鑿了一條約八裡長的人工運河(今大觀河),連接昆明翠湖和滇池,以作運糧之用。1662年,八歲的康熙皇帝即位,由四大臣輔政。在四大臣輔政時期,1663年,四大臣收繳了吳三桂的「大將軍印」,1667年,四大臣的首輔病故,康熙親政,但是鰲拜專權,1668年,吳三桂「總管貴州」被罷免。1669年,康熙捕殺鰲拜。1673年11月,康熙下令撤藩,吳三桂在昆明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舉起反清復明的大旗,自稱周王、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發布檄文,五年後,1678年,吳三桂在衡陽稱帝,建立大周國,年號為昭武,並發行大周國錢幣,同年,吳三桂去世,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繼位,年號為洪化,吳世璠攜祖父吳三桂遺體回昆明秘密安葬。據說,只有其嶽父郭壯圖等極少數人知道葬地。1681年,吳世璠在昆明戰敗身亡,清軍全力尋找吳三桂墓,結果均系偽墓。後來得一消息:吳三桂已被火化,骨灰匣藏在安福園石橋水底下。果然在橋下找到骨匣,即刻送往北京。康熙帝不辨真偽。
之後,吳三桂黨羽依洪化年號,組建洪門,創立天地會,繼續反清。
而吳三桂的後裔以及愛妾陳圓圓,還有吳三桂的遺體,在吳三桂的軍師馬寶護送下,在馬家寨(現為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隱居下來,延續至今約1000多人。馬家寨吳氏村民都會說一口純正的江蘇高郵話(吳三桂的老家是江蘇高郵)。吳三桂家族史已傳至第10代,其秘傳人名字叫吳永鵬、吳永松。據吳永鵬先生回憶,1962年,他17歲那年,被叔叔選中,做了長房第10代秘傳人。從1681年到現在,十代秘傳人傳承了馬家寨的300多年的來歷故事---馬家寨吳氏是吳三桂後裔。
當然,現在這個秘密己經公開,也就無需第十一代秘傳人。
馬家寨吳氏是吳三桂後裔這一秘聞,不僅有口傳為憑,還有陳圓圓的墓碑為證。據介紹,陳圓圓的墓碑上的碑文是: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吳有鵬介紹,吳門指的是江蘇蘇州,陳圓圓是蘇州人,聶氏並不是說主人的姓氏,聶有雙耳(即「阝」),為「邢」與「陳」,暗指陳圓圓(陳圓圓6歲前隨父姓邢,6歲後父母雙亡,由姨夫陳某養大,遂改姓陳)。「聶」字下的「雙」字,為繁體字「雙」之簡寫,其上半部為兩個「隹」,代表「好」,引申為「花好月圓」,即「圓圓」,上下文字合起來就是陳圓圓。「位席」,以陳圓圓生前被封為皇妃,用此兩字,以明其身份與平民不同。經專家考察,以上解釋與陳圓圓的歷史吻合,其真實性可以肯定。為掩人耳目,當年刻碑者可謂煞費苦心。
馬家寨吳氏子孫為生命計,約定不向外透露一字,連家譜也不準修,為防家史失傳,便在每一代男青年中秘選一優秀者,由上一輩傳人將祖上歷史口授三遍,讓其默記心中。擔負其事的傳人,即被稱為「秘傳人」。由此一代代傳下去,傳到吳有鵬時已歷10代。馬家寨吳氏家居的各家堂屋中央供奉各神主之位,稱「延陵堂上歷代宗祖昭穆考妣姻親神位。」延陵為吳國屬地,今為江蘇之地。吳三桂的祖先,即源出於此。吳三桂發跡後,人們常用「延陵」稱之。明清之際,諸多史家亦用「延陵將軍」代稱吳三桂。吳氏家家皆設「延陵堂」。專家認為:馬家寨200餘戶、1300餘口為吳三桂後裔,沒有疑問。
距考查,在距陳圓圓墓約三四米處,有一墓,墓碑比陳圓圓碑稍大,中間豎刻一行字「受皇恩□養一次八十五歲吳公號□□墓」。其中三個空白,因年久模糊不清無法識別。僅從其他字判斷,此墓主人系男性,現場反覆辨識,上述三字還是難辨,幸好有兩份拓片,紙上的字較易辨認。經過研究,終於識別第一個字是「頤」,而後兩個字才是碑文解讀的關鍵:這兩個字是墓主人的號。經反覆比對,終於認定這兩個字就是:碩甫!這正是吳三桂生前用過的號。他最常用的號,有「月先」,還有「長白」等字號,而「碩甫」則很少用,只在部分典籍中有。專家憑藉對吳三桂的深入研究,終於獲得合理解釋:碑文中的「受皇恩頤養」,其意思是受皇天之恩而被眷顧與頤養。所謂「一次」則很費解,但不能簡單解為只「頤養」一次。如與吳三桂曾即位當皇帝,死後其孫又尊其為「太祖高皇帝」相聯繫,那麼「一次」可解釋為「第一次」「首次」,再引申為「開創」「首創」,則與三桂死後的廟號「太祖」相吻合。故「一次」暗指三桂為「大周太祖高皇帝」。
關於碑文中的「八十五歲」,另有深意。在深入調查中,吳氏秘傳人吳有鵬稱:吳三桂死於康熙十七年八月十五即中秋節。據此為斷,八十五歲應解讀為八月十五日,暗指吳三桂死於康熙十七年中秋。而史載吳三桂死於八月十八日,終年67歲。據此還有一種解釋:67加18,也合85之數,仍與吳三桂之卒年月日吻合。總之,「八十五歲」隱含著吳三桂卒年日期。總結以上釋文,石碑中央全文應解釋為:受皇天之恩眷顧頤養,大周太祖高皇帝吳公號碩甫之墓。卒於康熙十七年(戊午)中秋。
石碑右側,刻有「雍正元年歲次癸卯季春月廿七榖旦」豎寫文字。意思是說,立碑時間為雍正元年三月二十七吉利之日。立碑之時,恰恰是康熙帝剛去世半年。由於清朝皇帝已經更換,不易再追究前事,吳三桂後人才迫不及待地立碑,而且苦心設計,刻下這段不合常規、讓人難懂的碑文。陳圓圓與吳三桂的墓,以及吳三桂後裔都落在馬家寨,證據確鑿。這件塵封三百餘年的謎案,終於大白天下。
目前,馬家寨村圍繞「國之寶·思州石硯思州儺戲儺技陳圓圓墓」三張文化名片,融入舞陽河流域旅遊經濟帶,梵淨山旅遊區和湘西旅遊經濟圈發展,馬家寨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近5萬人,旅遊收入達500多萬元。
馬家寨 前門
馬家寨 後門
馬家寨 鳥瞰
清史專家滕紹箴教授在考究吳三桂墓
吳三桂墓
陳圓圓墓
吳三桂 與 陳圓圓
吳永鵬展示陳圓圓畫像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