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市江蘇路街道為轄區內1200餘名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上了熱搜。如果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獨居老人家中的水錶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確認老人安全。
網友紛紛點讚上述舉動,並喊話全國推廣。其實,智能水錶只是此次上海智慧養老中的一環,此外還有「AI外呼」「門磁系統」「煙感報警」「紅外檢測」「智能手環」等,均安裝在獨居老人家中。如遇反常情況,均會通過「一網統管」平臺及時反饋,並召喚人員前來看望。
正如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副司長蔡菲日前表示,信息技術飛快發展的同時,給一部分老年人帶來了困擾。如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讓他們更好地適應信息化時代,這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十四五 " 期間將在全國創建 5000 個示範型老年友好社區,還要建一批老年友好型城市。在跨越數字鴻溝方面,智能技術和老年人自身學習要相向而行。
老齡化社會已成事實。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人口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末,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數為25388萬人,佔總人口的12.6%,龐大的老齡人口基數預示著可觀的養老市場。
根據既有養老規劃,即使是北京和上海,這兩個城市分別僅有4%和3%的老人能住養老院,6%和7%老人有社區幫扶,因為社區的人力也很有限,剩下的90%都是居家養老。 為老年人打造友好社區,友好城市,不僅是老年人迫在眉睫的需要,也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必要舉措。
十餘年探索催生智慧養老藍海
老年友好社區和老年友好城市的說法始於2005年。為了更好地促進積極老齡化的實現,當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22個國家的33個城市啟動老年友好城市項目,首次提出了「age-friendly city(老年友好城市)」,並在許多政府政策文件中使用了術語「age-friendly community」,「老年友好社區(age-friendly community)」。
而我國則在2009年就開始老年友好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區建設試點。這一年,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齊齊哈爾市建華區、遼寧省營口市鮁魚圈區、山東省青島市、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上海市黃浦區、上海市楊浦區、上海市長寧區、浙江省湖州市,以上6個省的9個城市和城區展開老年友好城市和老年友好社區的試點。
此後,試點城市和社區有所增加,目前中國大陸共擁有14個「老年友好型城市」與「老年宜居社區」建設試點。而老年城市和老年社區都亟待積極推進智慧社區建設,以科技手段方便老人接收信息,參與社區建設,設置健康小屋,提供社區健康支持服務,提高社區長者健康保障。
上海江蘇路街道就是2009年的第一批試點社區之一。江蘇路街道岐山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朱衛紅表示,「智慧養老」減輕了居委會的壓力,讓基層工作人員不用再疲於奔命天天上門探視老人,卻提高了對老人的精準照料程度。
事實上,智慧養老是一個全社會共創共建的過程,要利用時代科技的進步將傳統型養老和技能型養老結合起來,利用信息化技術更好地服務獨居老人。十四五規劃中,全國創建 5000 個示範型老年友好社區和老年友好型城市,顯然將為智慧養老帶來巨大商業機會。
華齡智能養老產業發展中心理事長朱勇表示贊同。「我國養老產業仍面臨重大缺位,居家養老將是國內養老未來發展的重點,全國多地頒布規劃,預計將有90%的老人居家養老;發展方向包括上門護理、居家智能養老設備、適老家居改造等。」
2017年2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簡稱《行動計劃》),將智慧養老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根據國泰君安分析,一個在2020年達5萬億的市場空間將有序展開。
智慧養老產業進入爆發階段
「根據目前的技術和經濟狀況判斷,2017年及以前都可以歸納為智慧養老服務產業的培育期。」朱勇認為,2017年-2019年,適應養老服務產業的法規、政策、標準和創新體系及可信交易環境將逐步建立,眾多智慧養老服務企業投入其中。
2020年疫情的加速,智慧養老服務產業進入行業爆發期。但從競爭端看,市場仍處於增量廝殺階段。根據健康界對工信部、民政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先後頒布的四批智慧養老示範企業的統計,示範企業中包括77家信息技術公司,約佔一半,其次是養老服務公司37家和醫療科技公司35家。
智慧養老產業鏈長,涉及行業多,其順利發展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社區、家庭等多方面力量通力合作。近年來,政府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如購買服務、場地支持等加大對相關技術企業以及智能養老產品、服務的支持力度;同時,通過服務外包等多種方式與服務中介機構、大數據企業、網際網路企業以及相關社會組織、研究機構開展合作,充分發揮各種養老供給主體的專業優勢,進行協同創新。
從整個智慧健康養老產業鏈來看,上遊智慧健康養老設備供應商承擔著為整個產業鏈提供智能硬體產品、搭建智能軟體系統以及應用平臺的任務,是智慧健康養老產業最為核心的環節。
圖片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但在我國,上遊企業的產品層次呈現嚴重的兩級分化,大部分企業聚集在技術較為低端的產品領域,且競爭激烈,而附加值較高的高端產品領域企業卻相對較少。對此現狀,業內相關從業者表示,雖然不少在外商已經在國外形成較完善的智慧養老生態,但要真正在國內落地仍需要打破不少機制的障礙。
而在政府推動下,智慧養老產業的需求不斷清晰。2020年4月27日,由上海市民政局聯合市經信委梳理形成的首批12個智慧養老應用場景需求正式對外發布,分為安全防護類、照護服務類、健康服務類、情感關愛類共四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