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也有自己的不幸。小時候,不是獨身子女的家庭中,父母散發的最大惡意可能就是偏心。這種偏心來自父母重男輕女的思想。受大環境和其他因素的影響,無數的父母會不由自主地產生這種思想,同時也產出無數的惡果。
典型的傳統糟粕思想的代表就是重男輕女。林姨就是代表之一。她十分偏愛兒子,但十分輕視女兒。從小開始,好吃又有趣的事情總是要首先照顧到自己的兒子。隨著時間的流逝,兒子養成了一種恃寵傲嬌的個性。每當與姐妹發生衝突時,他都會和林阿姨告狀,而林阿姨不問原因,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會責罵女兒沒有照顧好弟弟。
幾十年後,林阿姨年紀大了,她所有的積蓄都用來為兒子買房。她需要有人來照顧她,但是她發現自己身邊沒有一個子女。兒子正忙於工作無法照顧她,林阿姨感到沮喪但也不願打擾兒子。女兒們早早的就結婚了,也不願來照顧她。最後,林阿姨只能用她的退休金,獨自搬進養老院。晚年悽涼。由於林阿姨一碗水沒有端齊,導致兄弟姐妹也不是很親近,在林阿姨過世後,就漸漸斷開了聯繫。
吳阿姨出生在農村,與一個樸實的農村人結了婚,養育了四個孩子,兩個孩子和兩個女兒。在外人眼中,吳阿姨會老年享福,她悉心的照料的四個孩子,在她晚年一定會孝敬她。但是家庭很窮,生四個孩子的原因僅僅是為了增加人手來擴大耕種。她也不是沒想給孩子吃一頓飽飯吃,但是好吃的東西很少,不能在四個人之間分配。最後,考慮到長子會繼承這塊土地,吳大媽在過節期間,省下的肉和衣物,都留給了長子。
遺憾的是,長子吃得最多,卻沒有趕上去城市發展的好時機。吳阿姨看到風頭不對勁,她把精力集中在第二個兒子上,以便他可以努力學習並進入一所好學校。至於兩個女兒,為了能夠養活第二個兄弟,一個早早結婚了,另一個則呆在家裡做家務。
十多年後,長子到城裡買了房,過著平淡的生活。第二個兒子考上了大學,去了一線城市發展。一個女兒在家中做家務,並且40歲了也未結婚。另一個女兒早早就結婚了,後又結了兩次結婚。兒子和女兒的生活狀況不太好。因為吳阿姨當年一碗水端不平,過於偏袒兩個兒子,疏忽女兒,兄妹之間也漸漸沒了聯繫。這樣的惡果,也導致吳阿姨輪流奔走在四個兒女間,晚年至今還沒有著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