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卡Q是萊卡目前唯一的一款全幅緊湊型可攜式相機,俗話說就是一個傻瓜機。它上面裝的,是一顆28mm f1.7的鏡頭。
好些朋友一聽說這機器上是一顆廣角定焦鏡頭,就立即失去了購買的興趣。不過如果我說這臺輕巧的卡片機相當於一臺全幅機身外加分別為28mm、35mm和50mm的三顆定焦鏡頭,還有近攝接圈,而且換鏡頭不用拆裝,你會感興趣嗎?
買一臺萊卡Q,就相當於買了上面這麼多物件
按照我的描述,這臺機器是這樣的:
怎麼樣?這是肩不能擔、手不能提的嬌小姐、貴婦人們的福音吧?不過這機器分明是一顆28的定焦,怎麼就成了三顆鏡頭呢?
這臺相機,裡面內置了裁幅功能,通過裁切畫面,可以達到變換焦距的效果。說到底,還是利用了等效焦距的原理。要解釋這個,又是一個搞腦子、傷害腦細胞的事情。
先假設你有三臺機器,分別是:
佳能5D4 + 24mm f1.4定焦
富士X Pro2 + 23mm f1.4定焦
松下GH4 + 25mm f1.4定焦
有趣的是,官方說明上,後面兩顆鏡頭的描述分別是:
富士:35mm(135全幅等效)
松下:50mm(135全幅等效)
這三顆鏡頭,焦距近似,為啥24mm在全幅佳能上就是24mm,23mm上了松下X Pro2就是等效35mm,而25mm上了松下GH4就是等效50mm了呢?
完整的是全幅晶片(索尼),品紅是半幅晶片的尺寸(X Pro2),黃色是微43晶片的尺寸(GH4),尺寸在iPhone 6S上看是實際大小
問題出在相機的感光晶片尺寸不同上。半幅相機晶片和全幅晶片對角線的比值是1:1.53,所以23mm的鏡頭在半幅對角線上等效於35mm(23 x 1.53);而微43晶片與全幅晶片對角線的比值是1:2,所以25mm的鏡頭在半幅對角線上等效於50mm(25 x 2)。
既然同一顆鏡頭(上面提及的23、24、25視同是一顆)在不同的機身上可以是不同的焦段效果,那麼我這顆鏡頭在同一個機身上不也是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嗎?上面的三臺機器主要的區別在哪裡呢?就是晶片的尺寸不同!那晶片最大的相機不就等於包含了另外兩臺晶片尺寸小的相機嗎?
所以,萊卡Q提供了裁幅功能:
當機器使用完整晶片面積的時候,拍出來的是28mm f1.7的效果
當機器使用稍小晶片面積的時候(上圖赭色區域,對角線比值是1.25),拍出來的是35mm f2.1(28mm x 1.25)的效果
當機器使用最小那部分晶片面積的時候(上圖綠色區域,對角線比值是1.79),拍出來的是50mm f3(28mm x 1.79)的效果
讓我們來比較一下照片的效果吧:
28mm效果
35mm效果
50mm效果
這位說了,賴皮誰不會啊?我還能拿28mm拍出200mm的效果呢,是的,一點兒也沒錯,當你只使用相當於iPhone 6s iSight camera的感光晶片大小的那點面積(5.76 mm x 4.29 mm)的時候,拍出來的就是200mm的效果。你仔細看一下你的iPhone的厚度,只有幾個毫米對吧,沒錯,iSight camera的實際焦距只有4.15mm,等效全幅29mm。
28mm在iPhone大小的晶片上,就是這個效果,相當於200mm
如此說來,買長焦都沒有意義了吧?只要學會後期裁切不就行了嗎?才不是呢,每一次你裁切得到新的等效焦距的時候,等效光圈也要乘那個係數。更何況,你損失了那麼多的像素!
玩了幾次萊卡Q,很是喜歡,不過本文的配圖不是用萊卡Q拍攝的,只是用來做示意用。
昨天有攝友特意加了我的微信問我萊卡Q好還是索尼RX1R2好,我說當然萊卡Q好,它本身就已經內置了一個索尼RX1R2。為什麼?因為它裁幅等效35mm焦段的時候,等效光圈就是f2,可不就等於是一個索尼RX1R2嗎?(索尼RX1R2配備的是35mm f2鏡頭)
「四時迷魂散」極速攝影入門課程,巴塞常年報名,額滿隨時開課。
課程學費為人民幣1500元/人(230美金/210歐元),如若有課程因報名人數不足等原因而被取消,將全額退還預收的學費。
課程計劃、報名詳情請見網址:
foto4h.com/plan.html
微信公眾號:四時迷魂散
點擊頁面右上角,選「查看公眾號」,然後加關注並選「查看歷史消息」可以看見更多精彩的歷史帖。
報名參加我的課程,請加我的微信號:
eric-x-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