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區莊地鐵站出來進入犀牛路
會路過一個不起眼的小區
這條狹窄、寧靜的街道裡
有且僅有一間5年的咖啡店
主理人Chuck很瀟灑
每隔兩個月就要飛一趟國外
只為把有趣的見聞帶回咖啡店
Chuck的老家在湛江,在華北電力大學念完書後,決定到武漢大學讀研究生。他跟廣州的緣分,是在讀研究生的第二年,老師派他來廣州做課題開始的。
2015年的廣州,教育事業十分吃香。操得一口流利英語又善於與人交流的Chuck,在竹絲崗二馬路開了間小小的工作室,教人英語。
為了方便學生記認、告誡他們要珍惜時間,他乾脆在窗戶的霓虹燈上,寫了一句「Delay No More」。
因為跟廣東話的諧音實在太像,這間不起眼、充滿布魯克林街區風的工作室,慢慢吸引了很多過路人。
隨著越來越多人帶著好奇心慕名而來,這裡變成了一個交流空間,一堆年輕人喝著咖啡,在探討本地及外來之間的差異。
突如其來的小成就,讓Chuck開心了一陣子。於是,他獎勵自己去了一趟維也納,在當地,他特意拜訪了許多百年咖啡店,和他們聊著不盡相同的咖啡夢。
鑑於工作室的成功嘗試,加上這趟維也納之旅的見聞,深受咖啡文化影響的Chuck更堅定了在廣州本地開咖啡館、給人提供交流空間的想法。
2015年6月,Chuck決定搬出竹絲崗二馬路,在廣州尋找新的落腳點。
萬事執著的Chuck,偏偏不希望將自己的夢想放在一個像六運小區、興盛路、天河南路……這些一早被人下了定義的網紅地方。
相反,他更鍾愛擁有深厚歷史底蘊的老街老道,在他眼裡,那才真正印證廣州本地文化的地方。尋覓2個月後,他最後發現了犀牛路這個名字有趣、環境寧靜的社區。
從小工作室到正式打理咖啡店,Chuck在短短6個月之內完成了一次人生角色的轉變。而這次的搬店經歷,也奠定了現在這間咖啡店的前世今生。
他將咖啡店改名為LOCK CHUCK,LOCK是「連結」的意思,CHUCK本意是「Chuckles」,指微笑、開心的意思,也是Chuck的名字。
不過準確的解讀和含義,還是得從他的環遊世界經歷開始說起。
咖啡店開張後,Chuck沒有任何休息日,積攢下來的假期都是在飛機上。
他喜歡旅遊,每隔兩個月就會出國一趟。說是漫無目的,毫無方向的漂泊,實際上每次都是寓工作於娛樂。
在這5年間,他遊過東京、紐約、阿姆斯特丹、杜拜……
「我好喜歡日本,但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我年初訂的機票,還壓在家裡的抽屜底下,現在每天都在等待覆航那天早點到來。」
對Chuck來說,無論去過哪一個國家,東京始終是他的秘密花園,他最熟悉不過的地方。
每次出發東京,他都會在六本木訂同一家酒店同一間房間,到最愛的Blue Bottle和店員寒暄;去表參道的一家天婦羅餐廳拜訪一對白髮蒼蒼的夫婦;在目黑川賞漫天蓋地的櫻花飄落……
「其實旅遊是一件累並快樂著的事情,但令人倍感欣慰的是,我享受每一段旅程中碰上的一些美妙的奇遇。」看到我們豔羨的目光時,Chuck瀟灑地補充道。
有一次,Chuck在杜拜轉機前往哥本哈根時,在水洩不通的機場裡無意中發現了一家特別的咖啡店——Le Pain Quotidien。
說它特別,並不是咖啡豆多誘人、環境多典雅。
而是裡頭一張平平無奇但坐滿了人的大長桌,座上客都是來自不同國家地區,但這些毫無交集的人卻圍在一起,用一杯咖啡聯結彼此,聊盡方方面面的見聞。
那種奇妙的感覺一直觸動著Chuck,回到廣州後,他決定將杜拜咖啡廳的設計融合在LOCK CHUCK,特意定造一張大長桌,來歡迎五湖四海的客人。
打造好了大方桌後,他也找來了一臺70年代的古舊鳳凰自行車,取其骨架,和同樣極具歷史感的Brooks車輪、坐墊拼接起來,變成了年輕人喜歡的「死飛」自行車。
每一次旅遊後回廣州,Chuck習慣了在不同國家帶回一些有意義的「手信」,添置到自己的咖啡店裡,很多奇奇怪怪的原版海報都是他在海外人肉帶回的。
譬如倫敦地鐵150周年紀念海報、東京地鐵線路海報、體操運動員致敬紐約帝國大廈的海報……
他還把自己的看過的最心愛的《MONOCLE》雜誌,一期期地整理好,收集起來,陳列在書桌上分享給客人。
有意思的是,在今年《MONOCLE》雜誌的第5期,雜誌編輯也找到了Chuck,對他進行了報導採訪。
因為頻繁的旅遊經歷,在不同文化的洗禮下,Chuck萌生出「將美好事物、新舊文化、中外文化連結起來」的美妙想法。
廣東工業大學的客座教授Teemu、本地設計師Evan、印尼藝術家William、印度女藝術家Parina……都是他近年在旅遊結識的好朋友。
為了把前來的客人連結起來,交流分享不盡相同的地域文化。Chuck還不時和優秀的藝術家設計師合作,將LOCK CHUCK打造成好玩有趣的目的地,製造新的主意、驚喜給客人。
「因為維也納,我喜歡上了咖啡;因為杜拜的大方桌,我見識到了特別的文化交融;但我徹底死心塌地愛上咖啡,其實是在紐約旅遊時,認識Mayita開始。」
在紐約的旅行中,Chuck認識到了一家當地標誌性咖啡烘焙商Irving Farm的總監Mayita。
Mayita爸爸媽媽在薩爾瓦多有一座咖啡農場,生產的咖啡豆也會供應給Irving Farm。
對咖啡知識無所不知的她,和Chuck講解了許多咖啡的知識,包括挑選咖啡豆、烘焙咖啡豆……
這樣一份濃烈的人情味打動了Chuck,臨走時他決定與Irving Farm達成合作,將地道的紐約風味咖啡豆帶回重洋之外的廣州,讓熱愛咖啡的人都能感受到來自大西洋彼岸的熱情。
LOCK CHUCK的甜點不多,但每一款都是Chuck在旅遊時候的新發現。
譬如餐廳賣得最貴的一款Pancake,他自己也數不清去了多少個國家探取秘方、記錄做法,一點點去改良自己喜歡的Pancake味道。
如果你發現LOCK CHUCK店裡的Pancake跟上次吃的不一樣,那十有其九是Chuck又對此動了手,改成更美味的味道。
店內另一款甜點的「胡蘿蔔蛋糕」,來歷也相當有趣。
當時在阿姆斯特丹Lanskroon Bakery咖啡店,Chuck吃到了人生的第一塊胡蘿蔔蛋糕。
起初他對這款甜點不太感冒,直到在東京銀座的Rose Bakery吃了第二塊後,他才開始欣賞到胡蘿蔔蛋糕的滋味。
那種只有在陳奕迅的《苦瓜》歌詞裡的意境,深深地折服了Chuck,回到廣州,他將「胡蘿蔔蛋糕」放進了餐單。
在不斷的旅遊探索過程中,Chuck的團隊越做越大。
從外國帶回來的靈感越來越多,紮根在不起眼的社區裡的LOCK CHUCK,也逐漸積攢起人氣。
每年夏天,店內都會舉行Pop Up Pub的夏日嘉年華活動。此前,Chuck一直都是邀請身邊相熟的藝術家和設計師來做活動的視覺。
包括店內的裝飾布置、菜單的設計、周邊紀念品的定製……
上個月,Chuck就收到了一個叫Summer的粉絲的郵件,裡面的附件是關於她的設計作品。
起初,Chuck表示驚訝,這5年他腦內一直重複著「LOCK CHUCK能將什麼帶給客人」,卻從沒預料到「喜歡LOCK CHUCK的人卻帶給自己如斯驚喜」。
神奇的是,這位叫「Summer」的粉絲竟然跟「夏天」的主題不謀而合。
一來二往後,Chuck決定將今年夏日嘉年華的視覺,交由她來設計負責。
我們聊到接近尾聲時,Chuck往後環顧了一下LOCK CHUCK,感慨起來。
「不知由什麼時候開始,我已經徹底喜歡上廣州這片地方,熱鬧又寧靜,每天都有新鮮事在上演。
一路以來,我們都實現了好多不敢做的夢,做了好多瘋狂的事……」
從教育工作室到咖啡廳,從竹絲崗二馬路到犀牛路,Chuck仿佛自帶魔力,給所到之處、寧靜的社區匯聚人氣。
至今我也數不清探過多少咖啡店,但很少像LOCK CHUCK這樣——
出了地鐵口,一問起「這邊是否有間咖啡店」的時候,街坊們就開始比划起路線。
撰文:喝了兩杯咖啡的荷葉
編輯:今天沒喝咖啡的Delyn
設計:早餐吃汕頭腸粉的阿郭
攝影:吃了一天甜點的Sa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