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 有才子佳人,卻少有風花雪月,例如湖南有一位名叫周秀蓮的百歲老人,她的婚姻便透著那個時代的悲壯。
他們的愛情,屬於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周秀蓮是知識分子,丈夫名叫楊平,乃中國遠徵軍的少將軍官。
本該甜蜜幸福的夫妻,可是卻沒有等來花好月圓的結局……
2015年,志願者來到周秀蓮的家裡,這位一百多歲的老婆婆,她以前看 蔣介石 和宋美齡他們打麻將,而她本人和諸多姨太太,一起打麻將。
而今,周秀蓮和年輕人打麻將,總是嫌棄小姑小夥兒打牌太慢,跟不上自己的節奏。
周秀蓮的人生,跨越了晚清、民國、新中國,她向志願者提出,想要幫忙找一張丈夫的照片,於是十幾位志願者和相關部門一起,開始尋找她丈夫楊平的消息……
此事說來話長,周秀蓮出生於1907年的湖南 長沙 ,在她出生的同一年,秋瑾創辦了《中國女報》中國婦女的地位,這才剛剛開始。
這一年出生過許多大人物,也發生過很多大事件,例如粟裕和林彪便也是在這一年呱呱墜地。
這一年, 孫中山 先生領導的起義運動,已經多次開展;這一年,日本開始大量收集中國情報,為三十年後的侵華戰爭做準備;同樣也是這一年,洋人的領事館,在中國遍地開花。
1907年,屬於是亂世的開端,周秀蓮出生在富裕家庭,從小就喜歡和男孩子一起玩,一起爬樹
(晚清的湖南地區)
周秀蓮從小家境富裕,像男孩子一樣調皮,她回憶這段歷史的時候,說:「我小時候,就喜歡跟著男孩子一起爬樹,一起上房頂;我不裹腳,我也不想念經書。」
好在是,周家父母很開明,將周秀蓮送到附近最好的學校讀書,開始接受新式教育;是中國最早的那批、接受過新式教育的女人之一。
插個題外話:那時候的女孩子新式教育,可沒有想像中的美好;上午學習縫紉機做衣服,下午讀書學知識。如果一整天都讀書的話,不學習各種女工,肯定不會被世俗所接受。
然而周秀蓮就比較叛逆了,上午的時候讓同學幫忙點名,也就是舉個手說「有」而她本人逃學在外,爬上很高很高的樹,眺望校園之外的世界,想要看到遠方的遠方。
下午周秀蓮才會進班學習,屬於是「女人技術」的學渣,「女人知識」的學霸。
(當時的學校女生)
學校一直都是革命的溫床,在外國是這樣,在中國同樣是如此;周秀蓮在校園當中,接觸到革命的書籍之後,好似是乾旱的沙漠,突然湧入一條波濤洶湧的大河。
1925年,周秀蓮18歲這年,很多人都為她的婚事而奔走,父母、老師、親屬、都認為這姑娘成績優秀,容貌更是姿色動人,是名副其實的校花兒。
可是周秀蓮在該戀愛的年紀,卻把自己的感情給了國家,響應孫中山大革命的號召,投入到革命黨的隊伍當中。
周秀蓮的所作所為,自然受到了多方反對,在那個民風封建的時代,她居然投身於婦女的思想解放,自然不被庸俗的民眾所接受。
周秀蓮是從基層做起,進入老家的「卯田村」的婦女聯合會,像她這樣的優秀人才,自然會受到國家的重用。
到了1931年的時候,周秀蓮已經24歲,父母為她的婚事非常著急,於是就去了軍隊當中,要求領導趕快為女兒找個對象,趕快成家才好。
父母之所以去軍隊,是因為女兒不聽話,想必革命黨肯定有辦法;而革命黨聽聞二老的殷切期盼之後,便開始張羅此事。
美女配英雄!
黃埔軍校6期畢業的,有一位優秀的軍官名叫楊平,身材高挑、肌肉精壯、受過高等文化教育,發誓要追隨革命的理想,為中國革命而奉獻終身。
當時的部隊領導名叫孫連仲(未來的中國名將)將此事交給一位團長,務必要找到優秀的青年軍官。
所以這位團長,又找到楊平的時候,第一句話就是:「二十幾歲了?有沒有喜歡的姑娘?」
楊平是軍人,立正敬禮說:「報告團長,今年23歲!革命尚未成功,我要繼續努力!」
團長隨即就說,有一位姑娘名叫周秀蓮,有多麼的優秀,長多麼的漂亮,問楊平有沒有想法?
楊平自然是拒絕的,因為每一位革命黨人都知道,國家內憂外患,好似是黑暗中的一艘巨輪,周邊列強、西洋列強、將中國當成了東方金礦,如今正是要報效國家的緊要關頭,哪有時間去談兒女情長?
團長神秘笑了笑,隨後就離開了;愛情的接力棒,從作戰部門,交給了宣傳部門。
此時的周秀蓮,已經成為宣傳隊副主任,結果領導找來之後,第一句話就是:「今年多大啦?有沒有喜歡的小夥子?」
周秀蓮的回答,比楊平更加堅決,她如果想嫁人的話,身邊追求者如雲,排隊能從城裡到城外,也不會等到今天。
關於革命黨,是中國近代歷史當中,較為複雜的團體;思想上只為國家為民族,就拿年輕時候的閻錫山來說,年輕時就抱著炸藥回國;再有就是汪精衛,同樣做過類似的事情,案例數不勝數。
所以周秀蓮和楊平,給出這樣的回答,在我們後人看來很難理解;可是在那個熱血革命的時代,在那個國運昏暗的時代,在國共兩黨當中,是屢見不鮮的愛情觀和價值觀。
第二天,周秀蓮的工作調動,來到了25師、75旅、150團、二營、第五連。
楊平擔任連長,一聽自己這小小的連隊,要有女人來此工作,當場可就不樂意了,所以一直黑著臉不高興,跑到操場練兵去了。
反觀周秀蓮更加不樂意,好端端的咋就來到了五連呢?於是噘著嘴,邁著步子來到工作的地方,沒有找到連長,所以就去了操場。
一眼!
僅僅是一眼!
二人都愣在了當場,相互看著對方,緊接著低著頭,臉色羞紅一片。
團長在後面跟著呢,喊了一聲:「看什麼看?跟你們沒關係的事情!全體都有,立正,跑步走!」
隨後團長帶著人出去,臉上當然又是神秘的微笑,試問這個年紀的姑娘和小夥兒,焉能抵擋愛情這味猛藥?
楊平和周秀蓮,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多了,看了一眼之後相談甚歡,都感覺對方才華出眾、長得好看、談吐非凡、關鍵是革命理想堅定。
接下來便是舉行婚禮,後來周秀蓮回憶說:「楊平很溫柔,從不對我發脾氣,不過我倆都一樣,當時不愛做家務,只想好好工作……」
由此可見,愛情本該是甜蜜的,屬於是典型的郎才女貌,典型的才子佳人。可戰爭年代的愛情,多數都以悲劇收場……
周秀蓮開始跟隨部隊南徵北戰,從一個被服廠,調到另外一個被服廠;楊平則是從一個陣地,調到下一個陣地。
雖然職位高升,工資更是遠遠超過同齡人很多倍,但夫妻卻是聚少離多。
1932年的時候,周秀蓮已經是上尉軍銜,每次和丈夫短暫相聚的時候,二人都是騎著白馬,去小樹林一訴思念之情。
(圖片來自影視作品)
二人世界總是短暫的,騎著馬去往沒人的地方;周秀蓮難忍相思之苦,有時候會騎著馬去前線,去尋找自己的丈夫。
換來的自然是一夜短暫相聚,隨後被楊平痛斥,好端端的為何要來前線呢?立刻回到後方!
周秀蓮總是說:「那匹白馬,是楊平專門送給我的,雖然馬是好馬,可是太大了,總是騎得我腿疼,一去一回很累。」
1937年的時候,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線戰士血戰日寇打鬼子,後勤工作則加班加點,周秀蓮說被服廠的工作,非常非常的困難,她說:「我雖然職位高,但還是親自做針線活,我們的很多新軍裝,投入戰場第一天,就被鬼子……唉……被鬼子……」
雖然只說了半句,便可知當時抗日戰場的艱難,周秀蓮說那幾年一直在加班,經常忙碌到凌晨四點多,實在是累死個人。
周秀蓮雖然在學校沒有學會怎麼做針線活兒,但是在這戰爭年代,逐漸成為軍官家屬圈排名第一的好手。
就拿周秀蓮為丈夫打的毛衣、鞋襪、褲子……等等衣服來說,花鳥蟲魚做得惟妙惟肖;所以軍官家屬的很多姨太太,都來找周秀蓮學習怎麼織毛衣,怎麼做刺繡。
戰爭是艱難的,周秀蓮說:「打鬼子的時候,我們的工廠一直搬遷,從南方搬到了北方,我也一直調動,去過河北、天津、濟南、 開封 、洛陽、陝西、桂林……」
周秀蓮是土生土長的湖南人,對於南徵北戰的時光很不適應,戰爭年代最高興的事情,便是丈夫回來的時候,夫妻二人互訴衷腸。
很多軍官打仗的時候,在外面留下一段段孽緣;可周秀蓮對丈夫楊平很放心,真正的男子漢,將生命給了戰場,哪有時間沾花惹草?
周秀蓮和楊平的相聚,幸福好似火柴,在漫長的光陰中短暫燃燒,每一次都讓這位優秀的姑娘刻骨銘心,那無比深沉的愛戀,卻趕上這兵荒馬亂的年代,到頭來只能說一聲無奈。
幸福總是短暫的,困難則是長期的,周秀蓮轉戰到陝西的時候,對窯洞記憶尤深,不過那時候連閻錫山都在住窯洞,她們這些軍官家屬,生活條件就更差了。
周秀蓮對河南戰場的記憶最深刻,因為河南的冬天太冷,所以警衛員和工兵,找來磚頭搭建熱炕。
估計河南的讀者,小時候對柴火記憶非常深刻,每一把樹葉都是珍貴的;而周秀蓮所處的那個時代,木柴更是難得的物資。
沒有柴火燒炕怎麼辦呢?那就燒馬糞,部隊裡面的馬糞特別多,周秀蓮身為高級知識分子,提起這段歷史並沒有怨言,畢竟是為國家為民族而戰。
周秀蓮只是笑著說:「我那段時期,無論走到哪裡,身上都是馬糞的氣味,條件太艱難了,衣服和鞋子都要供給前線;我自然要帶頭,沒有鞋子和襪子,就光著腳出門,帶著婦女去地裡幹活。吃的喝的非常差,如果能吃兩頓飯的話,就非常高興了,更別提一日三餐。」
不得不說,戰爭年代物資是困難的,一直到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期,後勤方面的戰士都很少吃肉,當然這也是後話了。
1941年的年底,開始組建中國遠徵軍,這是中國抗戰史最不願意提起的傷疤,總司令便是 杜聿明 。
周秀蓮在後方忙於工作,突然得知丈夫回來了,於是急忙請假,蹦蹦跳跳高高興興,和自己親愛的情郎弟弟相擁。
白馬還是那兩匹白馬,但這次楊平開著車,帶妻子去了駐地外圍的河岔裡,依偎著一株大樹,傾訴半年的分離之苦。
小別勝新婚,夫妻相聚的時候愛情才會甜蜜,周秀蓮並不知道中國要組建遠徵軍,更是萬萬沒有想到,丈夫要去國外作戰,遠赴緬甸的森林當中……
周秀蓮問:「你啥時候走?」
楊平沉默了幾秒鐘之後,說:「很快就走……」
周秀蓮心頭一驚,眼淚當場就湧了出來,分開了這麼久,以前每次丈夫楊平回來,最少也要第二天早上才走,這次咋就很快就走呢?畢竟才剛剛相聚一會會兒的時間。
小河邊,大樹下,夫妻二人望著潺潺流水,內心的苦楚可想而知,一句很快就走,讓周秀蓮飽嘗淚水的滋味。
周秀蓮又問:「什麼時候回來?」
楊平身為部隊的高級軍官,自然知道回來那是遙遙無期的,在國內作戰的時候,半年不見面都是很正常的,而今遠赴東南亞的大森林,距離妻子萬裡之遙,什麼時候回來可就是未知數了。
從軍事角度來說,楊平從平原和 山地作戰 ,即將轉入到叢林作戰,他並不知道未來的遠徵軍,會遭受多少疾病、盟軍、敵人、所帶來的困苦。
周秀蓮又問:「你咋不說話呢?」
楊平說:「大概吧,咱們打走鬼子之後,我肯定會回來的。」
二人就此分別,短短相聚了三個小時,周秀蓮並不知道的是,楊平乃偷偷跑回來的,所以才要急匆匆回去。
之所以偷著也要跑回來和愛人相見,是因為楊平知道出國作戰,會有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歸期未定。
楊平開車走的時候,周秀蓮喊了一聲早點回來……於是她的餘生,便剩下等待等待和長時間的等待,等到自己白了頭、等到兒女白了頭、等到108歲以後。
2015年,中國關愛老戰士的志願者,來到了周秀蓮的家裡,按照年代來算是108歲,不過周秀蓮一直在說,自己109歲了,也不知是虛歲還是因為具體的生辰時間。
2015減去1942,中國遠徵軍的楊平少將,註定是湖南老婆婆周秀蓮,永遠也等不來的那個男人,那個好男人。
根據湖南當地的資料顯示,本省健在的抗日老兵當中,周秀蓮是年紀最大的一位(現年113歲)。
此時的周秀蓮,生在晚清,成長於民國,而今又在新時代,屬於是活著的歷史書。
而且周秀蓮雖然一百多歲了,但記憶力清晰,身體非常硬朗,談吐依舊非凡。
也正是因為,有過志願者的來訪,今天的我們,才會知道以上的那些歷史片段;對於讀者來說,是一段感人的故事,可對於親歷者來說,卻透著大歷史的悲壯和殘酷。
捫心自問,那該是多麼無情的一段歲月呢?戰爭帶來的巨大傷害,造成了多少像周秀蓮這樣的悲劇過往呢?
周秀蓮一看客人來了,就去忙碌著切西瓜,待人很熱情,從她的臉上,可看出幾十年來的孤獨和無助,所以對志願者才會如此的親切。
周秀蓮談起當年的時候,說偶爾清閒之後,那些姨太太總是拉著自己打麻將,麻友分分別是杜聿明的夫人、 邱清泉 的夫人、鄭明新的夫人……有時候,陪著宋美齡,一起去看戲。
和這個年紀的老年人聊天,周秀蓮的各種經歷脫口而出,她說:「我丈夫楊平是個軍官,是杜聿明的部下……」
談起小時候,周秀蓮說:「是不是很奇怪?我年輕的時候,和別的姑娘很不一樣?」
周秀蓮又說,戰爭打到哪裡,我們就跟到哪裡,丈夫楊平距離我們的駐地,其實只有幾十公裡而已,騎著快馬的話,並不算太遠。
可是楊平很少回來,因為戰士的家屬,距離前線幾百上千公裡,戰士都沒有回去探親,他楊平當軍官的焉能回去?
有時候,鬼子突破了中國軍隊的駐地,周秀蓮他們就要緊急轉移,跟隨逃難的老百姓,化妝成黑乎乎的難民,隨身專門準備一套破爛的衣服,生怕被鬼子看出是女人。
周秀蓮說:「每到那個時候,就會嚇得要死。」
被服廠五百多人,杜聿明身為抗日時期,中國軍隊現代化的領導者,特別安排後方,一定要優待周秀蓮。
在杜聿明和楊平,尚未去緬甸之前,後勤管理非常嚴格,而周秀蓮身為收發員,因為從不貪汙剋扣,所以深得信任。
轉戰 南京 和北京的時候,周秀蓮學會的打麻將,有「軍官局」有「太太局」周秀蓮剛開始的時候看丈夫和杜聿明打麻將,後來也就無師自通了。
周秀蓮身為雀場高手,她說那些姨太太,故意留著很長的指甲,方便打麻將的時候偷牌出老千。只不過軍官那一桌,打麻將的越來越少,因為都先後犧牲在戰場。
周秀蓮之所以提起打麻將,是因為戰爭年代,打牌是少有的清閒時光,就好比放假了一般。
只不過1942年以後,周秀蓮在牌桌上,就再也見不到丈夫楊平……
當時的周秀蓮,每個月的工資是八十塊錢,大概相當於八千斤的穀子;周秀蓮年紀大了,一看志願者露出懷疑的目光,這才解釋當時她在後勤部隊的軍銜。
周秀蓮說,蔣介石跟杜聿明打牌的時候,蔣介石運氣非常好,每次都能贏很多錢。以至於蔣說:「戰場上帶兵,我可能不如你們在行,可是打麻將的話,你們卻不是對手。」
(蔣介石和杜聿明)
周秀蓮回憶 宋美齡 的時候,說長得不算特別漂亮,但非常有氣質,曾經帶著我一起去看戲。
1944年農曆9月17日,鬼子燒毀了周秀蓮的房屋,她帶著孩子逃難,家裡丈夫的遺物,都損毀在大火當中,有很多的照片、很多的證件、很多的軍功章、當時嚇得要死。
周秀蓮帶著兒女逃難的時候,一直逃到了1945年抗日戰爭中國全面勝利的時候,邱清泉給了一百元,再次把周秀蓮送回了原先的工作單位。
漫長的時光當中,周秀蓮只能靠著打麻將,來打發餘生;直到她的事跡,被公眾所熟知之後,家裡才接連不斷的,來了很多的志願者。
周秀蓮不喜歡講述戰場上的事情,那是她對於戰爭,最傷痛最不願意提起的回憶。
後來志願者追問的時候,周秀蓮提起自己跟丈夫的愛情經歷,談到最後的時候,她雙眼閃著淚光說:「我的男人,犧牲在了東南亞的緬甸大森林,那時候杜聿明回來,都是滿身爛瘡……丈夫留下來的遺物都沒了,我想看看他以前的樣子。」
於是各部門,開始尋找楊平生前的照片,最終臺灣的史料館藏當中,有一張楊平將軍的照片。
周秀蓮看到那張照片之後,枯瘦的雙手一直抹眼淚,這該是多麼不堪回首的過往,戰火紛飛的年代,又拆散了多少家庭?
過幾天志願者又來的時候,得知前天的夜裡,周秀蓮嚎啕大哭,對丈夫楊平的思念,是她內心最柔軟的淨土,一張照片的到來,引發了淚水的決堤。
照片上的那位年輕軍官,長得是儀表堂堂,穿著筆挺的軍裝,在歷史的風風雨雨當中,無愧英雄之名。
所以說,民國有才子佳人,卻很少有什麼風花雪月……那是一個激情澎湃的年代,更是從舊社會到新時代過渡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