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散文五人行|劍鈞|飄在天際間的火燒雲

2021-02-19 周末散文五人行

李迪像一朵飄在天際間的火燒雲   李培禹攝

       李迪兄喜歡紅色,那是軍旗的顏色,從我們相識的那天起,他身上的紅上衣就未曾替換過色彩,遠遠看上去,他就像一團燃燒的火炬,給人以激情和溫度。

       迪兄50年前是軍人,是一個拿筆桿子的軍人,雖幾經角色轉換,但軍人本色卻從來沒丟,在文學創作上,他就是「拼命三郎」,永遠是衝鋒在第一線的戰士。

       迪兄雖走了,但我並未感到他遠離了我。我的耳邊仿佛仍縈繞著他幽默的笑語,我的眼前似乎仍閃動著他紅彤彤的身影。夜深人靜時,我打開電腦,從圖片庫找出我們在永和槐花樹下的合影,但見萬綠叢中一點紅,又勾起往事浮於心頭。

去年春五月,李迪與「周末散文五人行」來到永和參加一年一度的槐花節

                 

                     一

 

       去年春五月,我們一行七人從北京去山西永和採風,中途飛停於延安機場。我們驅車去一家餐館吃了一頓地道的陝北飯,然後就急切切地來到寶塔山下。仰望高高的寶塔山,李迪兄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延安的寶塔山可真美,陝北的小米可真香啊。」沒錯兒,我們幾個人是帶著頂禮膜拜的虔誠走近寶塔山的,雖說逗留的時間很短,但共同的感受就是將一顆顆熾熱的心貼近了寶塔山。

       陝北的早春乍暖還寒,迪兄的紅T恤衫外邊還套了一件外套,寶塔山腳下,他麻利地脫去外套,放在手臂上,我眼前霍然亮出了一道紅色風景,不禁聯想到,在迪兄筆下,永遠都是鮮為人知的小人物,像看守所的人民警察、青藏線上的加油工、山村裡的退伍兵……都是這道紅色風景線上躍動的風採。

       我們驅車趕往永和,迪兄一路談笑風生,挨個數落著路上拍的照片,一句「要放大了看」,再加上「畫龍點睛」的點評,將每個人的神態,用幽默的語言加以解讀,直笑得車上的人前仰後合。這不禁讓我想起他作品的語言,往往寥寥幾筆,不經意間,人物形象就躍然紙上。譬如,他在《加油站的故事》中寫了一位從西北師大畢業的女大學生,在青藏高原一個叫日月山的地方做加油工。一句自語「又是一個風雪天,我身上包得跟粽子一樣,哆嗦著兩手加油,臉吹得不行,帽子一拉,口罩一戴,整個臉就沒了……」就把艱苦環境中的人物寫活了。

李迪在參加永和槐花節期間接受記者採訪

      延安距永和約150公裡。一路盡覽了大西北的風土人情和地域風光。一路目睹了溝壑縱橫、梁峁起伏的地貌。有時綿延十幾公裡,竟見不到一個村落,也尋不到一個窯洞,那裡大都植被很差,光禿禿,難覓一絲綠色。但車到永和境內,我眼前一亮,久違的綠色逐隨著山勢而興,或大或小,或高或低,黃色的基調,綠色的覆蓋,好漂亮。車上,永和縣委宣傳部白永明部長告知,永和縣的脫貧攻堅戰到了最後階段,將在2019年實現脫貧。迪兄聽了這話異常興奮,說:「太好了,又是一次不虛此行。」

       起初,我並沒感覺到這句「不虛此行」的分量。在我看來,「不虛此行」不過是「屐齒留痕」而已。此次活動的召集人培禹兄來之前就說,我們「周末散文五人行」的每個人都要留給永和一篇散文啊。在我眼裡,短短幾天,走馬觀花,能寫篇像樣的散文就算「不虛此行」了。誰料,到了永和,在第一頓飯的餐桌上,迪兄語驚四座,大聲宣布,他要在永和紮下來,寫一部《永和人家的故事》。這太讓我驚訝了,一個地處呂梁山脈,黃河中遊,區區6萬人口,在山西,乃至在全國都屬於最小的縣,他卻要一頭扎到最基層,寫最偏遠的鄉村,寫最普通的農民。我驚訝之餘,也多了幾分感動。畢竟,在當今中國,這樣接地氣的作家還是太少了。他就像是一位優秀的戰地記者,永遠衝殺在最前線,永遠生活在普通士兵中間。

李迪在永和縣打石腰鄉採訪脫貧模範馮治水

       迪兄是那種說話擲地有聲,一諾千金的人。他在和我們一道參加過「永和槐花節」活動之後,就沒再同我們一道參觀和採訪,而是開始了實地深入生活。隨後幾天,我們只是在早餐和晚餐的時候才有機會見上一面。

       頭一天採訪歸來,天色已晚,他走進餐廳,尚未落座,就喜形於色地打著手勢說:「哈哈,有了,開篇的標題有了!」在座的人都被他的神情感染了,未等追問,他便揭了謎底:「題目就叫《我是你的腿》」。「好!」我驚嘆道,「一聽題目就吸引人。」他當天的採訪對象是生活在輪椅上的農民經紀人劉書祥。一次放牛時意外墜入深淵,癱瘓於床,讓這位有三個兒女的父親,生活陷入絕境。他萬念俱灰:「我一心想死,我決定去死。」迪兄聽到此,大聲追問道:「你為什麼沒有死」,一句話就觸動了劉書祥的淚點,「就在我準備死的時候,忽然聽到了一聲喊:『爸爸,我回來了』,我淚流滿面,我哭出了聲。」於是,就有了下面的話,「我不能死,如果我死了,閨女回來,還管誰叫爸爸?」此次採訪,迪兄的追問似乎有些「不近人情」,沒加安慰之辭,也沒陪著落淚,而是用尋根的追問,直觸人物最柔情的軟肋,這恰恰是他採訪的藝術。

       從此,一個癱在床的農民,在輪椅上開啟了新的人生。從收破爛做起,到收藥材,再到收玉米,他生意越做越大,以一個沒有腿的人,幫助有腿的人,這其中的甘苦,在文中描寫得淋漓盡致。迪兄就是憑著這樣一股勁兒,這樣一種精神,走遍了只有一條馬路的小縣城,走遍了永和縣的山山水水,在永和人家裡,在黃河懷抱中,收穫了無數個感人的故事。

李迪和周末散文五人行一行來到永和人家

       那次採風,我們也只能稱得上走馬觀花,短短幾天,走了黃河乾坤灣,走了永和梯田,走了紅軍東徵遺址,走了山丘裡的古村落……雖說一路興致勃勃,詩意濃濃,但我深知我們的採風力度與迪兄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之後,我們每人如約寫了一篇散文,迪兄卻寫出一部厚重的紀實文學。他寫芳梅過上好日子,他寫老李修車,他寫唱道情的劉老漢,他寫大鬍子的早點鋪,他寫劉三點豆腐,他寫老木匠唱秧歌,這些樸實得掉渣的鄉下人,也許一輩子都沒經歷過作家的探訪,但迪兄做到了,而且一屁股坐到了鄉親們的炕頭上,與他們同吃同住同交心。這一切耳聞目睹,都給我打下了深深的印記。

 

李迪來到湘西苗寨十八洞村採訪

                 二

 

       我們從永和歸來了,迪兄卻留在了永和,好在我們建了個「永和七人行」群,還可隨時和迪兄溝通,了解他的動向。自那以後,他五下永和,深入山區,採訪了33位劉書祥式的人物,將槐花餅、大紅棗、剪紙、豆皮、粉條、驢肉……連同他的人物一股腦寫進了書裡。他用紅紅火火的激情,將永和紅紅火火脫貧的攻堅戰,描繪得有聲有色,活靈活現。

       結束了永和的採訪,迪兄又馬不停蹄,參加了中國作協組織的「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從西北永和,轉戰到湘西苗寨,到十八洞村蹲點採訪。我為他旺盛的創作勢頭所嘆服,也為他的拼勁兒所震撼,私下曾對他說,創作要悠著點,別太累著,迪兄口頭應承著,但行動上卻仍「我行我素」。這些年,他始終把根扎在了最邊遠,最基層的人民中間,從西部山區到東部沿海,從公安一線到邊地加油站,從塔克拉瑪幹沙漠到湘西苗寨……他創作採訪,從不走馬觀花,也不蜻蜓點水,而是傾心投入,一絲不苟。

李迪和中國最西邊陲的加油員一起,到小河邊打水

 

      幾個月後,我去新華書店總店參加一個文化活動,熱情的主辦方在活動結束時,讓每個與會者任選幾本書,我一眼便選中了迪兄剛出版的紀實文學《加油站的故事》。我在微信裡,對仍在十八洞村採訪的迪兄說:「迪老(我們都喜歡這般稱呼他),過後我還拿給您求籤名啊。」他笑了,說:「好,沒問題。」這部書是迪兄2018年應中石油之約創作的,為此,他在夏、秋、冬三季,以七十高齡奔走邊疆九省,傾聽了163位中石油員工講述,歷時數月潛心創作完成。我寫過多部紀實文學,深知採訪的甘苦,在我眼裡,採訪就像開採金礦,要踏破千山萬水,「吹盡黃沙始到金」。這163位員工絕不只是枯燥的數字,這裡面浸潤著迪兄多少心血,只有他才能真正體味到。

       2020年1月10日下午,迪兄發來微信,內有《2019民生散文選》的封面和目錄的截圖,我的《生命裡的祖國》和迪兄的《跟山水》均入選其列。我回覆:「謝謝迪老,我看到了,也有您的大作。」他回覆:「是永和故事」。

       迪兄連年的勞累奔波,嚴重透支著他的身體,但他開朗的性格和樂觀的舉止卻掩蓋了這一切,我並不知曉,此時,迪兄的生命已進入了倒計時。1月24日是大年三十,早上7時45分,我發了「祝迪老新春快樂」的祝福微信。他在7分鐘後回覆:「劍兄,接到您第一個新春快樂,非常感謝!敬祝您全家新春大吉,身體健康。」後來方知,迪兄當時的身體已經出現了症狀,一句「身體健康」,可謂是他的肺腑之言了。

 

李迪在參加文化活動

                三

 

       時間到了2020年的五一勞動節,這天,迪兄一條微信方驚醒夢中人:「至今已臥床四月個多月,不能坐立、行走,直到近日,才稍有好轉。精力限制,暫退出『永和七人行』,但心跟你們一起行!謝謝!請原諒我!」我驚愕不止:「怎麼會是這樣?!」原來,迪兄在湘西十八洞村蹲點採訪,有半個月吃住在老鄉家,山高陰雨連天,他每天爬山走寨,腰受寒涼,回京一個禮拜,突發腰痛難忍,去醫院拍片,結論是:腰部受大寒勞累腰椎滑脫,腰水腫,醫生說沒有好辦法,只能臥床。一直企盼迪兄的《永和人家的故事》早日問世,令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幾個月,迪兄是在病榻上修訂了這部書稿,在臥床中創作了《十八洞村的故事》。

       迪兄微信中說:「最後向親匯報:為作協寫作的《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至今已完成一半九個故事。我是在床上用手機寫的,把已發表的兩篇,轉如下,請多批評!明早將連同文章一起消失群!」

       「再見了兄弟姐妹們!」這是迪兄在群裡的最後留言。我想這句話是迪兄含著淚水說的,就像我們是含著淚水聽的一樣。迪兄有著軍人的堅毅,軍人的果敢,軍人的樂觀,但在病魔面前,他還是倒下了,倒在了他的書案前,也倒在了「扶貧攻堅」的陣地前。戰士衝鋒豈止在戰場,他拼得太苦了,他實在太累了!

李迪來到深圳採訪民警

       隨後的近兩個月間,我的心一直牽掛著住在301醫院的迪兄,由於疫情原因,無法前去探視,但我們「五人行」通過培禹兄,一直密切關注著迪兄的病情,盼望著能有奇蹟發生。但迪兄還是走了,帶著他的追求,帶著他的夢想,帶著他的《永和人家的故事》和《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也帶著幾許壯志未酬的遺憾,紅彤彤地走了,沒帶走一片雲彩,帶走的是永和的黃河浪,十八洞村的苗寨情,像又一次採訪出了遠門。

       我手頭上的那部《加油站的故事》,最終也未能得到迪兄的籤名,但我寫永和的散文《白雲端的永和梯田》與「五人行」的另外幾篇散文,按照迪兄遺願,收錄到《永和人家的故事》的「美文附錄」中,這也是我們之間永久的紀念吧。

       寫到此,我淚眼婆娑,眼前又浮現出迪兄那件火紅的上衣,像是一朵晚霞中的火燒雲,飄在天際間,跳躍著,奔跑著,燃燒著……

(本文刊載於2020年8月30日《北京晚報》五色土副刊,之前,《中國紀檢監察報》副刊曾以《躍動的風採》的標題刊載)

相關焦點

  • 【原創】灕江上空的火燒雲
    灕江上空的火燒雲所謂火燒雲者,顧名思義,就是日出或日落之時天空中出現的赤色雲霞。因為這些雲霞絕大部分是紅色或者黃色,看起來就像被火燒著了一樣,所以,人們便把它們叫作火燒雲。 記得最初接觸火燒雲,不是在生活中,而是在書本上。小學時候曾學過一篇叫《火燒雲》的課文。
  • 我看到了火燒雲
    我看到了火燒雲    下午,一場陣雨過後,窗外的天空一片紅光,像是著了火。橘紅色的光從窗戶透進來,粉紅的數學簿已變成了深紅,我的貝殼小兔也變成了玫紅,水晶般的唱歌比賽獎盃身上閃著七彩的光,獎盃頂上金色的音符顯得更加光彩奪目。火燒雲上來了。    我讀過蕭紅的「火燒雲」,而且能熟練背誦。我非常喜歡蕭紅筆下的火燒雲,但我卻沒有真切地欣賞過那如火如荼的火燒雲。
  • 濟南市資訊|濟南火燒雲拍攝記:天公寫意,濃墨重彩!人間詩意,萬家燈火
    濟南火燒雲拍攝記:天公寫意,濃墨重彩!人間詩意,萬家燈火昨天傍晚,一幕火燒雲的圖片和視頻染紅了濟南的朋友圈,我有幸目睹並拍到了這天成的自然美景、絕妙奇觀。記得當時,我正做著晚飯呢,習慣性地伸頭往窗外那麼隨便一瞅,額滴個神啊!邊際還有縷縷藍色、褐色,規則又不規則地鑲滿了天際,簡直是美翻了天!
  • 散文 |張玖玲:追夢人,行有道
    那是一個周末的晚上,我沏好一杯茶,期待中央臺《朗讀者》節目。《朗讀者》的舞臺上,斯那定珠坐在優雅的董卿對面,一個靜雅若幽蘭,一個偉岸如大山,那一刻,柔美與堅毅相映成趣。所有的觀眾在他們和諧的對話中,重新定位了中國地圖,走進了香格裡拉最深處的巴拉格宗村落。
  • 火燒雲
    火燒雲作家蕭紅晚飯過後,火燒雲上來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紅紅的。
  • 毛曉彤,藍藍的天上白雲飄……周末快樂
    毛曉彤,藍藍的天上白雲飄……周末快樂毛曉彤,藍藍的天上白雲飄……周末快樂毛曉彤,藍藍的天上白雲飄……周末快樂毛曉彤,藍藍的天上白雲飄……周末快樂毛曉彤,藍藍的天上白雲飄……周末快樂毛曉彤,藍藍的天上白雲飄……周末快樂毛曉彤,藍藍的天上白雲飄……周末快樂
  • 讚歌散文:美人賦
    點擊播放 GIF 0.7M公眾號 : ROCO攻略投稿類型:讚歌散文編輯:sEan▇ 玩家:歸素案前,貂蟬遠望奉先漸行漸遠的背影,淚眼婆娑。門外,是甄宓驀然回首遙望空蕩蕩的長廊,其實她早明白他不會再出現,卻仍偏執地去等待一個不好的結果。雲外的孔橋上,祈願蛇仙遞給蒼羽一把油紙傘,悄悄在心底裝滿的歡喜若這夏芙蓉初開時飄蕩在空中的清香一般沁人心脾。鏡頭一轉,那方天際破曉,熹微晨光,柔和的春風繚亂赤姬的心律。
  • 《絢麗多彩的天邊火燒雲》笑面虎-協助拍攝
    火燒雲是日出或日落時出現的赤色雲霞。火燒雲屬於低雲類,是大氣變化的現象之一。它常出現在夏季,特別是在雷雨之後的日落前後,在天空的西部。由於地面蒸發旺盛,大氣中上升氣流的作用較大,使火燒雲的形狀千變萬化。
  • 散文┃故鄉的雪飄在心頭
    作者:劉  洪  樂主播:馬踏飛燕        故鄉的雪飄在心頭。尤其是在年來的時候。那舞動的雪花兒真有靈性,揚揚灑灑的,點點片片都化作了鄉愁。        院子裡平安安的鋪實了雪,牆邊屋角的雪堆得更厚。
  • 陳鴻宇《火燒雲》正式上線 | 第五張個人專輯首發單曲
    我從何時開始不再是青年活成了經驗拒絕改變心中不解從前的日復一日在何時變成年復一年 我從何時開始已越行越遠每天下午都能看到夕陽燦爛,幸運的話也能看到遠處的火燒雲,打在高樓的玻璃幕牆上,製造了一棟棟火色的樓宇。我還是偶爾會騎著車經過,只是很久不穿水靴了。 風沒變,雲沒變,但也許會有一天,觀望者會成為參與者。是我融入了城市,還是城市融入了我。 五專第一首,《火燒雲》。」
  • 夜話丨蕭紅:火燒雲
    雲,是天空寄給人間的明信片火燒雲便是夜色降臨前天空最後的熱烈與激蕩那樣一番壯麗奇幻這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個土名,叫火燒雲。說「晚霞」人們不懂,若一說 「火燒雲」就連三歲的孩子也會呀呀地往西天空裡指給你看。晚飯一過,火燒雲就上來了。照得小孩子的臉是紅的。把大白狗變成紅色的狗了。紅公雞就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
  • 刷爆朋友圈的火燒雲,竟是因此而來!
    抬頭,美麗的火燒雲籠罩鷺島低頭,手機朋友圈被各種美輪美奐的晚霞圖刷屏錯過了美景?
  • 神級網紅「火燒雲」變了,還賣起了「綠火鍋」!
    稱霸帝都、魔都雲南菜TOP1 火了8年的神級網紅「火燒雲」竟然變了...周末16:30發號,17:00就被領光了,人均等位3h,還有人拖著行李箱來吃!現在平日裡還是要排隊1h以上才能吃!火燒雲1年換2次菜單,1次春夏,1次秋冬,每次都是老闆娘親自回雲南考察,把家鄉的特色美食都「搬過來」,準備期長達150天!
  • 編劇漫談-慕靈風、御鈞衡
    慕靈風將自己拆為二個身分,性格也稍有不同,做為北方掌門俠氣大方,而做為鳳儒溫雅清淡;她非常入戲,入戲到慕掌門和御鈞衡培養了一點點氛圍後,換為鳳儒身分又像何事都沒發生過,得從零開始,這實在是寫這段感情間最大的難題之一;還有的不急著說,先說說御鈞衡。       估計是當時檯面上沒什麼情侶,也或許是需要打歌,某日組長便問,要不鳳儒和離經談戀愛?
  • 散文/落在夢裡的相思雨
    從就沒有把她,看作有多厲害,總是認為,她那柔弱的身軀,只能在天上飄一飄,讓陽光照一照,照出幾個,好聽一點的又多少帶點詩意的名稱如:五彩雲霞、暮雲、火燒雲。在她所有美麗的名字裡,只有那「火燒雲」才能和她的爆發力相匹配。就如今天的這一場雨,它要有多大的容量,和多大的爆發力才能下出如此漫長的時間。這「火燒雲」就代表著有能量的爆發力。這場雨下出了多少感慨,下出了多大的堅強。
  • 《火燒雲》(蕭紅)丨那些年,我們一起讀過的課文
    課文裡面描寫的火燒雲,可能在很多人兒時的記憶中是很習以為常的。可是最近卻很難撿到火燒雲,不僅火燒雲變得罕見,傍晚那種金色的陽光仿佛也不常見了。火燒雲到底罕見到什麼程度了呢?研究表明:現在,出現火燒雲,大家都會拍照發到朋友圈刷屏。火燒雲變得罕見,並不是因為懷舊帶來的錯覺,而是地質周期在大氣中的反映。
  • 詩文品讀:胡曉 散文詩歌朗誦《冬日的暖》
    今天是2021年1月24號,在這個冬日的周末,為大家帶來一首散文詩歌《冬日的暖》。《冬日的暖》作者//朗誦    胡曉這個冬天,北京格外的冷,風吹散了一地枯黃的落葉,看著它們打著旋兒,飛舞著,飛舞著,漸行漸遠,都來不及說一聲再見,就已經成了昨天的故事……
  • 六一特發|紅領巾,飄啊飄(散文)
    紅領巾,飄啊飄!透過你,我看見雲周村的那個早晨,一把流血的鍘刀,怎樣鍘斷一個十六歲少女的生命,卻鍘不死少年英雄的靈魂。紅領巾,飄啊飄!你與少先隊員同名,你是共產主義的接班人。今天,你們生活在朗朗的陽光下,生活在明亮的教室裡一一你們愛解一元一次方程,你們愛聽嶽飛刺背的故事。
  • 「鏘鏘五人行」迎新書畫展在張海書法藝術館舉辦
    開幕式現場12月20日上午,「鏘鏘五人行」迎新書畫作品展在張海書法藝術館三樓展廳開展。辭舊迎新,行穩致遠。展覽開幕前,舉辦方還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為觀展的群眾送來了豐盛的文化大餐,部分群眾通過抽獎,獲得了由李庭強等5位書畫家親筆書寫的新年作品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