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故鄉的雪飄在心頭

2021-02-16 千藝文學傳播

作者:劉  洪  樂

主播:馬踏飛燕

        故鄉的雪飄在心頭。尤其是在年來的時候。那舞動的雪花兒真有靈性,揚揚灑灑的,點點片片都化作了鄉愁。

        院子裡平安安的鋪實了雪,牆邊屋角的雪堆得更厚。雪中的冰凌掛滿了屋簷,也掛滿了老桐枝杈和青瓦門樓。

        特別喜歡大大的雪片,真如鵝毛那般地下著,慢慢騰騰、忽忽悠悠。這時候的風不大、或幾乎沒有,你站在院子裡沐浴那雪,絕對是一種愜意和享受。

        當然,故鄉的雪總伴著絲絲的溫柔,雪花在嫋嫋娜娜的炊煙中消融,會有一縷縷的飯香沁透。還有雪中覓食的雀兒,一群群的,目中無人般的吵鬧著,忽飛忽落、來去自由。

        漂泊在外的日子會有些傷雪,每當看到異鄉雪落便會泛起隱隱的憂。多數的遊子們都會想家,想著父母、想起親朋故舊、想念歡笑團聚的每一聲寒喧、每一句問候。噢,還有那一杯杯醉人的故鄉老酒。

        故鄉的雪飄過了五十多個春秋,每一片雪花都飄在了心頭。揮之不去、拂之溫柔、念之親切、思之殷愁。故鄉的雪呀,早已疊印成詩,寫進了今生無悔的選擇,寫進了故鄉故土的故事裡,並將繁衍成萬世千秋的無限錦繡……

時在2021年1月19日於北京

劉洪樂:男,1965年2月生於山東省龍口市。影視編劇。詩人、詞作家。書畫藝術評論家。中非友誼大使。現為中央電視臺特約撰稿人,中國世紀大採風青島站副站長。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創作研究員。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民族文化書畫院副院長。張原藝術館創研部主任,徐悲鴻畫院副院長。

       近年來,先後在各級報刋發表新聞稿件、詩歌、散文、論文等7000餘篇,在《歌曲》、《詞刋》等發表歌詞1600餘首。曾編寫出版《風雨寫忠誠》、《礪劍忠誠70年》兩部公安文學叢書及《巡警巡邏實戰三十六法》、《畫說交通安全三字經》兩部公安工作大型手冊並分別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公安部一等獎。2018年,通州區為其出版古風詩集《通州詩韻》,2020年,撰寫的《大營春天》被國家博物館收藏。受到好評。

通聯電話:15801012832

13953589038

馬踏飛燕:原名 趙麗華。千藝文學傳播中心、檸露文化一級金牌主播,大連中山朗誦藝術家協會理事。喜馬拉雅電臺:馬踏飛燕ZLH。

相關焦點

  • 故鄉的雪
    童年的故鄉每年都會寂靜下來,迎接一場自己的雪。自從我離開故鄉河南,去外面上學,雪就見得少了。或者,見到的已經不是我想見的雪。也許我記憶中的雪太頑固了,拒絕一切新的元素進來。其實,何止是雪,各種事物最美好的光澤都停留在了過去。這似乎是一種疾病,它在我身上發作了。以至於我每年冬天回一趟家,似乎是為了找回丟失在故鄉的往事和舊物,這簡直是去療救記憶逐漸毀滅的疾病。
  • 散文朗誦《故鄉的小河》文/李孝賢,誦/依然歪歪,評/雪兄
    《故鄉的小河》作者/李孝賢雖已年過半百,兒孫繞膝之天倫之樂,然回故鄉的蠢動和對故鄉的眷戀確愈來愈濃,家鄉微信群裡老有人時不時喊叫著要去久別的故鄉看看,昨日看見老同學回到故鄉,隨即將故鄉的山、故鄉的路,還有看不見的故鄉風
  • 【故鄉的雪】文\金豔霞 ‖ 誦讀\李素香(馨香) ‖ 主題攝影\田園
    或許是因為每一片雪花的一飄一落,是生命最完美的演繹,它的意義不在於長短,而在於給予的精彩。故鄉的雪伴我走過了青澀的歲月,就像一個夢。我喜歡在這雪花漫舞的時光裡浮想聯翩……睡夢中,我仿佛隨著這些輕盈的雪花回到了故鄉,回到了溫馨的小山村。
  • 天堂有雪落故鄉||鄭榮華
    在杭州我最喜歡去看雪。杭州的雪是有性別的,一如江南女子,溫婉動人,含蓄中散發著淡淡的芳香。來杭州賞雪的人多慕名於孤山霽雪與斷橋殘雪。這一孤一斷,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想像。我去過孤山,但不是為了看雪,而是去看墓。從林和靖墓到秋瑾墓,幾乎所有塋冢背後都有一段悽美、悲壯的故事。當雪落孤山,覆蓋在松枝、落葉、飛簷、哀壑上的雪,就像一條條白色的綢帶,顯得無比莊嚴、肅穆。偶爾有風吹過,塵雪飛揚,如歌如泣。
  • 【朗誦】追雪
    ☝點擊上方藍字即可關注聲音的眼睛 | 第1520期故鄉今冬的一場雪作者:陳輝  朗誦:子塵  來源:塵聲有讀(
  • 江西作家文壇第2038期譚新陽散文《雪的誘惑》 遠方的雪還在誘惑著我,牽引著我……
    小時候讀魯迅先生的散文《雪》,燦爛、紛飛、滋潤美豔、雨的精魂……這些有關雪的詞如夾江之水奪眶而來,從此,雪便牽引著我,誘惑著我,恰如公主之與王子,美酒之與醉漢風仍在呼呼吹,雪還在不停地飄,如玉蘭花瓣,我一瓣一瓣輕輕駁開來,駁開了唐宋,千山鳥飛絕,窗含西嶺千秋雪,朔風吹雪飛萬裡,一瓣瓣飛落的雪花引誘著我。我不停地駁,駁開了明清,駁開了袁中道的一段雪文,「夜,雪大作,時欲登舟至沙市,竟為雨雪阻。
  • 齊鳳豔:庚子年正月初四日 雪(散文)
    當我置身雪中,那侵襲我的,不是寒涼,而是感動。這大自然的饋贈,在今天是多麼彌足珍貴,就像大自然其他饋贈一樣,包括此刻枝頭的麻雀,包括雪中越發顯得硬朗的枯枝,包括此次疫情中被指為病毒來源的蝙蝠。 一開始,街道上只有我一個人。雪的密集與街道的空寂形成了一種對立,一種撕扯。
  • 散文|雪中漫步(原創)
    幾個正在雪中打鬧的少女,雪花夾雜著一串串銀鈴般的笑聲隨風飄落;幾位年輕的姑娘和追趕時尚的少婦,足登長筒皮靴,臀裹短裙短褲,上著短絨棉襖,在軟綿綿的雪地上留下軟綿綿的足跡......我真驚嘆這大雪的魅力,我更驚嘆靚女們對美的創造。這些扭動腰肢,冬雪配短褲的亮麗風景,足以讓我們這些爺們兒飽餐秀色,想入非非。
  • 拿自己「開涮」、追憶故鄉……莫言的散文寫了啥?
    最近,《莫言散文全編》亦結集出版。在收錄的散文中,莫言談到了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也談到了對故鄉的回憶,既有旅途見聞,也有對社會問題的思考。近200篇散文,寫了什麼?《莫言散文全編》共含三冊,包括《會唱歌的牆》《月光如水,馬身如漆》《感謝那條秋田狗》,全面收入莫言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新世紀以來的散文創作近200篇。資料圖:莫言。
  • 千裡冰封,萬裡雪飄
    千裡冰封,萬裡雪飄 北國風光, 千裡冰封, 萬裡雪飄。
  • 風起,香飄,雪落,一樹紅梅花未央
    夢中長空飛雪,寒梅初綻,雪落花未央。伸手推門,但見鵝毛飛雪,恰似漫天飛花。一朵朵,一片片,紛紛揚揚地鋪了滿枝、滿地、滿牆垣……雪中數枝老梅虯枝盤錯,枝上粒粒殷紅,愈發顯得驚豔。欣欣然跑至花前,只見數株紅梅傲然挺立,或新蕾初綻,或含苞待放。花朵雖未布滿枝椏,卻難掩暗香浮動,不經意間便醉了雙眼。此時在白雪的襯託下,紅梅盡顯嫵媚顏色。
  • 散文詩:《雪鼠》、《雪鼠閱》
    散文詩:《雪鼠》、《雪鼠閱》
  • 春暖花開了,在春日春風裡品讀周作人的散文《故鄉的野菜》
    在春日的暖風暖陽下,衝一壺熱茶,捧起一本小書,品讀周作人筆下的《故鄉的野菜》吧。《故鄉的野菜》是中國現代散文家周作人於1924年2月創作,該散文融「知識性、趣味性」於一爐,民俗童趣在平淡中娓娓道來,其語言平和衝淡、淡雅悠遠。
  • 一盞守望故鄉的星燈(散文)
    遭遇過無數風霜雨雪,走過崎嶇蜿蜒的一段生命旅程之後,當霜染鬢花,內心不再浮華,我們才會想起曾經「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的勇敢進取,都敵不過「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的切切思鄉情。於是,每到臘月的時候,我們又會想起遠方年邁的父母,想起「方過授衣月,又遇始裘天」的季節。
  • 一品紅朗誦||故鄉又飄雪了
    故鄉又飄雪了作者/汪孔周 朗誦/一品紅 一夜之間雪兒像長了翅膀從遙遠的北方飛到了我的家鄉故鄉又飄雪了鋪了一地銀裝 我站在、我站在故鄉的大地上看著那大片的雪花紛紛揚揚我把它掛在了門窗晶瑩透亮我把它掛在了心坎如夢飛揚 雪落在了屋頂上冷了我的呼吸雪落在了枝頭上凍了我的心房雪落無聲思念也結成了冰霜
  • 聽一曲《年年芭茅花》,回到故鄉,回到家……
    秋風,暮色,流水,芭茅叢,貧瘠的故鄉,是我寫作這首詞的一個觸點。而今,老家已經遙遠,很多老人都去世了,他們的墳墓就在芭茅旁,絕大多數年輕人離開了故鄉。河邊人跡罕至,芭茅花應該還在,也許更多、更密了,它們和靜靜流淌的河水一起,藏進了我綿延數十年的鄉愁。而在我的第二故鄉渝南,人們所說的芭茅花,更多是指一種學名叫「五節芒」的野草。
  • 一個人在福州能不能看見雪在飄
    2021年元月7日福州奇冷,中午在家,想起2018年初,我在福州鼓嶺看雪,儘管雪停了,但滿山遍野的雪景足以讓我陶醉,拿著相機不停地拍拍拍,今年有雪嗎?今天下雪嗎?夏天負責地回答:截止到下午六點半,雪並沒有飄,下午四點半氣溫是零度,手凍得發麻,鼻子嗅到北方的氣息,木板的橋面非常滑,需要很小心地行走;滿山的霧淞很是壯觀,樹枝上儘是水珠,走近一瞧全是冰稜;一個己在鼓嶺生活了四十多年的人說,還不會下雪,因為天還不夠冷……
  • 散文隨筆:四季變奏曲
    活著的人,用石頭為逝去的人,在荒野的墳塋立一個有字的碑,櫛風沐雨,逝去的人,用不息的愛為自己,在子孫的心中立一個無字的碑,生生世世,這樣的季節,春暖花開,輕盈的魂靈,無法自由歌唱,天空氤氳,飄滿悲傷。孤寂的旅途,孤單單的腳步,奮筆疾書揮汗如雨仿佛就在昨日,一張白紙寫得滿滿當當,象爺爺犁過的地,一遍又一遍,有什麼離我更近,是天上一顆一顆的星星,還是故鄉那一座一座的墳塋,夜愈發地黑暗幽深,捉摸不定。風依然吹依然吹,在這火熱的夏,卻讓人響起那個初春冷冷的雪,那場蓋棺定論的石頭一樣冰涼的雪。
  • 周末散文五人行|劍鈞|飄在天際間的火燒雲
    李迪像一朵飄在天際間的火燒雲   李培禹攝       李迪兄喜歡紅色,那是軍旗的顏色,從我們相識的那天起,他身上的紅上衣就未曾替換過色彩,遠遠看上去,他就像一團燃燒的火炬,給人以激情和溫度。       迪兄50年前是軍人,是一個拿筆桿子的軍人,雖幾經角色轉換,但軍人本色卻從來沒丟,在文學創作上,他就是「拼命三郎」,永遠是衝鋒在第一線的戰士。
  • 江單散文:等雪
    待在家裡看雪,開空調是最沒有意境的,或是炭火,或是電烤火,總要看到如太陽般的金黃色,才有冬的感覺。不知何因,現在湖南的冬天,雪變得越來越珍貴,一點點細不可見的雪花,很難下成我心中如棉被般的厚雪。於是,每年冬天,只要溫度接近零度,我便開始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