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介紹一下今天故事的主角:朱元璋,又名朱重八,漢族人,學歷不高,秀才舉人進士這三樣一樣都沒有,不過後來他自己也學了點東西。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父母都是貧農,生於1328,卒於1398,享年70歲。話說,在1328年的那個夜晚,農民朱五四的妻子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就是我們今天的男主角——朱元璋。只要是皇帝出世後,相應的史書記載都會比較誇張,什麼風雨交加,電閃雷鳴,天上的星宿有啥變化啊,通過這些不平常現象的描寫,就是想告訴你這個皇帝和普通人不一樣。據明實錄記載,朱元璋出生的時候,夜裡房間紅光乍現,嚇得鄰居以為失火了都過來救火。
按理說家中添丁這可是喜事,但是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因為家裡已經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了,一直務農,家裡沒有收入,連吃飯都是問題。雖然擔心孩子們的溫飽,但取名字這事可是一點沒耽擱,按照元時慣例,朱五四給他的小兒子取名朱重八,名字聽起來都和數字有關,並不是因為他們家數學好,而是因為在元朝,老百姓沒法讀書沒做官就沒有名字,只能以父母的年齡或者出生的日期作為取名的依據;我們再來舉幾個例子增強說服力:朱重八高祖叫朱百六,朱重八曾祖叫朱四九,朱重八祖父叫朱初一,朱重八父親叫朱五四。
朱五四有兩份工作,一個是他的豆腐店,不過經營慘澹沒什麼收入,另外一個是在地主家種田,靠勞動過日子,只有不停地幹活,才能勉強維持生計。朱重八的童年很悲慘,他住在一間下雨必漏雨的破茅草屋裡,吃穿都成問題,更別提讀書了,雖然他很想讀書,但家裡條件不允許,他只能給地主家放牛,他沒有好運氣能被做官的賞識,只能老老實實地幫地主家放了十二年的牛。雖然天天放牛也很無聊,但至少他是滿足的,在連溫飽都成問題的年代,活下去已經是很奢侈了。
可是,奢侈終歸是不現實的,十六歲以前,朱重八對生活還是有嚮往的;十六歲以後,現實終歸是殘酷的。
當時的元王朝非常的腐敗,很多來自蒙古的統治者沒有把老百姓當人看,他們經常虐殺老百姓,並把老百姓的土地據為己有,用來放牧;從賦稅到徭役,只要是他們能想到的都要收錢:過節了要收過節錢,打工幹活也要交錢,打官司還要交公事錢,幹啥啥都要錢,我不幹活了,我也不出門了,總不要交錢了吧,沒想到的是,撒花也要收錢,就算你啥也不做也還是要收錢。此時的元帝國,已經腐敗不堪,就像是一頭筋疲力盡的駱駝,差一顆稻草就能把他壓垮。不過很快,這顆稻草就出現了。
當年,淮河沿岸旱災嚴重,還爆發了大規模的瘟疫,可是元朝的官員卻沒有採取有效的措施,很多老百姓餓死了或者是病死了,朱重八的家庭在這場災難中也未能倖免於難,四月初六他的父親餓死,三天後大哥餓死,又過了三天大哥的孩子餓死,十天後,他的母親也餓死了。很難想像這二十天裡,朱重八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至親在自己面前死去,自己卻無能為力;人間最大的痛苦莫過於此!他唯一的發洩方式就是哭,大聲的哭,可是哭完,他還要安葬自己的父母,但家裡一分錢都沒有了,也就意味著沒錢買棺材,買壽衣,也沒有墳地。無奈之下,他只能去求地主,希望地主看在自己的父親給他種了那麼久的地的份上,找個地方把他爹埋了。冷血的地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原因很簡單,幹活的錢已經付過了,也給過他飯吃,現在死了不歸我管,朱重八又一次心灰意冷。
四處碰壁,絕望之際,朱重八隻能用草蓆卷著父母的屍體到處走,希望能找到一塊地埋葬他們。可是天下之大,到處都是土地,卻沒有一塊是屬於他們的。他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的父母在土地上耕作了一輩子,最後連入土為安都做不到。後來終於有好心人給了他一塊土地埋葬父母。在絕望的時候,他不止一次地祈禱上天能夠幫助他,但都無濟於事,他很清楚,除了自己強大,誰也幫不了他。如此的痛苦,使他從脆弱到堅強,想要帶上皇冠,就必須承受它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