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僧裝——袈裟

2021-03-02 大悲禪寺

點擊上方,長期關注...

   佛教僧侶的服裝與一般人不同,在家信徒參加佛事活動的時候,服裝也與居家服裝有所區別。作為佛門出家僧侶,不止是剃除鬚髮的清淨形象,就從服裝上也與眾不同,一看就知道是僧人,非常突出。不過現在一些影視戲劇中僧人的道具服裝是錯誤的,如電視劇《西遊記》中那個無論何時都穿著大紅袈裟、戴著五佛冠的唐僧,還有《濟公》中頭戴著毗盧帽、破衣爛衫的瘋僧濟顛,多數武打片中僧人的打扮也是不倫不類。人們看了此類影視劇之後,以為這就是僧人的標準形象了,其實這是對觀眾的誤導,他們的服裝與僧人的日常實際穿著相去甚遠。僧人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尤其在著裝方面有嚴格的規定,下面簡單說一下。現在僧人的服裝,和古代有些不同,本文主要介紹現在僧人的著裝。

  印度地理位置處在南亞次大陸的熱帶地區,佛制比丘的衣裝有「三衣」或「五衣」,即可度過晚上或冬天了,按照我們看來都是單衣,且終生不許離身。南傳藏傳佛教的僧裝比較佛陀時代的僧裝多所保留。佛教傳到漢地,這裡四季分明,只有三衣是不夠的,考慮到禦寒和適應漢地的風俗習慣,所以漢地僧侶除了法衣之外,還有常服,並且逐漸演化到現在的樣子。漢傳佛教僧人如果從外往內一層層說,應該是袈裟、海青、大褂、小褂和褲子、內衣,春秋季節要穿毛衣毛褲,冬天還要穿棉袍。袈裟是法衣,其它都是常服。

  袈裟也稱法衣,是表法之衣的意思。包括三衣:安陀會、鬱多羅僧和僧伽黎,在三衣之外加上僧羯支和覆肩衣,即「五衣」。安陀會是五條衣,在佛陀時代是比丘貼身而穿的內衣;鬱多羅僧是七條衣,穿在五條衣之上,是比丘平常穿的法衣;僧伽黎是九條到二十五(單數)條衣,穿在最外面,是僧人的正裝衣,又稱為「莊嚴衣」,是僧人的禮服,在講經、說法、見尊長、國王召見或列隊上街託缽乞食的時候必須穿的。

  袈裟又稱「福田衣」,因為袈裟的外形像長方形的水田,內在含義是田畦貯水能生長嘉苗,養形養命,法衣如是製作,亦能增長僧人心中的善苗,以培養法身慧命。所以如法的比丘也叫「福田僧」,眾生向他們布施,如種福田,能得福報,能生善法。

  漢傳佛教受具足戒的比丘才有資格穿七條衣,有時在放焰口和參加水陸法會時穿九條衣,所以九條衣也稱懺衣;二十五條的大紅色袈裟,我們稱為祖衣,在寺院裡的早晚功課上,一般只有方丈或住持才有資格穿著,在重要佛事活動和法會上,主法的僧人一般是要穿祖衣的。還有一種縵衣,是用大塊整幅布料製成,是給在家佛教男女居士所穿的。


  袈裟的顏色:袈裟在顏色上規定不得用黃、赤、青、黑、白五大正色,要用壞色;並且新衣要「點淨」,即刻意染上別的顏色,以破除人們對新的華麗的衣服的貪著,表示「毀其形好,僧俗有別」。不過在阿育王時代就已經有僧侶穿黃色或赤色的袈裟了。佛教初傳漢地的時候,如《牟子理惑論》所載僧人即「被赤衣」。後來又有青褐色的。唐宋以後,朝廷賜高僧以紫衣、緋衣。明朝皇帝朱元璋分寺院為禪(禪宗)、講(天台、華嚴、法相)、教(律、瑜伽,從事祈福消災喪儀佛事)三種類別,朝廷明令規定禪僧穿玉色袈裟,講僧、教僧穿淺紅色袈裟。現在,一般寺院清眾都穿茶褐色袈裟,方丈、首座穿大紅色袈裟。
  另外,漢傳佛教的袈裟縫有衣鉤和衣環,現在南傳和藏傳的袈裟也沒有「鉤環」,不過這也是戒律所允許的,據《四分律衣居士家裡去,風吹袈裟,從肩上脫落下來,掉在地上。佛才聽許大家在左肩胸前袈裟領邊穿釘鉤紐,以便系牢袈裟。《五分律》載佛說如果出入村落,草木鉤破袈裟,可以在法衣上安置鉤紐。到中國後才演變成現在這樣的「如意」形的鉤和環,材料有木質和金屬的,現在則是塑料居多,講究些的則製成「金鉤玉環」,有逾制之嫌。袈裟的搭衣(穿)、抽衣(脫)、捧持、摺疊、安放都有一定的規矩制式,同時還得誦持偈子和咒語。這些儀規在受戒的時候都要學會。在漢地袈裟是在法事活動的時候才穿的,這一點和南傳、藏傳佛教僧人的習慣不同,但也要三衣不離身,即帶在身邊。

  唐代尚紫,僧人以得朝廷賜予紫色袈裟為榮。皇帝也以賜紫衣的方法籠絡大德高僧和上層僧人。五代、北宋以後,賜紫衣的範圍放寬了,凡是從事譯經的外國三藏法師,或外國來朝的僧人使者,皆賜紫衣。後來,賜紫成為一種制度,宋代每於天子誕節,召請天下高僧,也有經王公大臣、地方長官推薦的僧人至朝廷,試以經、律、論之義,全部通過者即賜紫衣。也有一些僧人以請託、送禮而想方設法得賜紫衣,以誇耀桑梓。

  歷史上有些很著名的袈裟,如摩訶波閣波提夫人獻給佛陀的「金闌袈裟」,也稱「金縷衣」,是用金線織成的。據說,佛陀的這件「金闌袈裟」傳給迦葉尊者,迦葉傳阿難,直至傳到達摩,達摩帶到中國,共傳六代至慧能,成為禪宗祖師相傳的信物,也稱法衣,這件法衣曾被迎至宮中供養,後永存南華寺。《西遊記》中觀音菩薩受如來佛祖之託贈給玄奘的「錦闌袈裟」,估計就是「金闌袈裟」之誤傳,它上面綴滿珍寶,非常珍貴,具有神奇的功能。在取經途中的觀音院被貪心的長老和黑風怪強奪,觀音院中的每個僧人都有二三十件繡織,長老則有七八百件,庫房中「滿堂綺繡,四壁綾羅」。雖然是小說,但也多少反映了歷史上的一些真實情況。現代有一些名僧的袈裟,繡成「千花衣」,即在綾羅綢緞的袈裟上用各種彩色絲線繡有蓮花,如意等吉祥八寶,極盡奢華。更有繡制「千佛衣」的,即在袈裟上繡制佛像,可是在穿著的時候,難免佛像的頭倒著或躺著,在跪拜或端坐的時候,佛像有時會被壓在身下,真是罪過。可見一些僧人對精美的袈裟還是很貪著的,這都與戒律不符,與佛制簡樸的原則相違。

    袈裟的功德:袈裟乃佛教之標誌,為智者所披著,它的功德善利非比尋常。《阿含經》說「破舊袈裟,不堪更用,懸於曠野山枕人畜鳥獸,若有見者,得種福善」。《悲華經》說「若有鬼神諸人,得袈裟乃至四寸,飲食充足」。《戒壇經》說「五衣表斷貪,淨身業也。七衣表斷嗔,淨口業。也大衣田相,表聖增凡減。並表斷痴,淨意業也。」清順治皇帝讚嘆袈裟說「黃金白玉非為貴,惟有袈裟披最難!」

(文章來源網絡)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善知識...

相關焦點

  • 史馬話西遊(128):唐僧的錦斕袈裟竟然這麼厲害
    觀音微微一笑,朗聲道:「穿了我的袈裟,不入沉淪,不墮地獄,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穴——這便是袈裟的好處!」說完,略頓一頓,又道:「倘若是貪淫樂禍的淫僧,不齋不戒的和尚,毀經謗佛的凡夫,萬難見我袈裟真面——這便是不好處!」
  • 達摩祖師傳承的袈裟,今何在?
    眾所周知,佛教的發源地在古印度,而袈裟也是古印度沙門的產物,並非佛教專有。因此,所謂的袈裟,事實上是沙門標幟,不過袈裟這一說法,其實是梵文的音譯,其意為壞色衣,有時也稱為福田衣。壞色指的是袈裟的顏色不是正色,也不能是正色,因此,在古印度,製作袈裟的顏色大致有三種,即青、黑、木蘭,當然,也有另外的說法,但是大多情況下,指的就是這三種色,這三種不是正色,所以,稱為壞色。而福田這一說法,則是指袈裟的外在形象,有點像田地一樣,一格一格的界線分明,因此,人們也把袈裟喻為田地,能生產萬物之意,所以,袈裟也稱為福田衣。
  • 給靈魂披上袈裟
    只有擁有堅定的信念、永不放棄的人才能跟這襲袈裟,結下善緣(圖片來源:資料圖)這個傳說發生在很久以前。智者說完,望向年輕人地上相隨的影子,影子正沐浴在金色的朝陽下,就像是一襲金色的袈裟,仿佛昭示著慈祥、仁愛和對人世苦難的深深同情,亦或是看破滾滾紅塵的超然,這分明是洞察人間一切紛擾的心靈的袈裟。年輕人立時開悟:「原來此時此地就是我夢中的香格裡拉,我心即此地,此地即我心」,話音未落,四周已是香花滿地,綠草青青。原來苦苦找尋的香格裡拉,就在你我的心湖之中。
  • 海濤法師 【 袈裟的殊勝功德 】
    若有眾生起一噁心,向三世諸佛、闢支、羅漢及著染衣人,獲罪無量。所以者何?壞色之衣,是聖賢標式。若能發心,敬染衣人,獲福無量。我由信心敬戴之至,得成佛道。」《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記》2、龍得袈裟一絲,掛其門上,則免金翅鳥難。《釋迦如來行跡頌》3、有一犯人,被判綁縛棄置曠野之間,剃鬚發求覓袈裟,遇得一片自系其頸,得免羅剎鬼魅之難。
  • 木棉花果與木棉袈裟
    還記得「木棉袈裟」嗎?是傳說中用木棉纖維做的達摩祖師遺世的聖服,比金堅,比絲柔,既可防雨御火,還能刀槍不入,歷代衣缽相傳成為禪宗的信物。求一根木棉紗線而不可得,何況是一件木棉袈裟?真不知佛祖當年是用了何等神通造就而成。
  • 苗疆蠱事[完本] 南無袈裟理科佛
    小說的簡介寫道:巫蠱之禍,自西漢起延續幾千年,屢禁不止,直至如今,國學凋零,民智漸開,在大中國,唯鄉野之民談及,許多「緣來身在此山中」的人都不知不曉不聞。而巫蠱降頭茅山之術,偏偏在東南亞各地盛行,連香港、臺灣之地,也繁榮昌盛,流派紛起。該作品曾在天涯論壇「蓮蓬鬼話」引起廣大網友追捧,點擊過千萬。小說內容扣人心弦,作品主題從自救到救世,充滿了正能量。
  • 披袈裟的狼——淫僧聖輪法師
    受害女罵「披袈裟的狼」檢搜禪寺 女尼湮滅光碟被阻 法師收押2011年 11月07日【王煌忠、鄭敏玲、鄧玉瑩╱臺中報導】佛教界頗具盛名的佛法山聖德禪寺聖輪法師(俗名楊贊儒、六十一歲),涉嫌猥褻寺內一名女義工
  • 福影故事 |《木棉袈裟》——八十年代票房破億的奇蹟
    由福建電影製片廠與嘉民影業公司合拍,八十年代票房破億的電影——《木棉袈裟》,要知道在那個時代的電影票可是以「角」為單位的!影片講述了明朝末年,錦衣衛搶奪少林信物木棉袈裟、妄圖掌管少林,被少林武當聯手回擊,合力剷除的故事。木棉袈裟作為線索,得袈裟者得少林的設定也是精細考究,有證可取,相傳釋迦牟尼把金縷袈裟作為證物傳給迦葉尊者,這件袈裟就是為後代佛門弟子頂禮膜拜的禪宗信衣,尊稱木棉袈裟。本片導演是以一部《霍元甲》而紅遍內地的徐小明,他能唱,能打,能演,能導,號稱「全能藝人」。
  • 歲月一身袈裟,終將用愛渡化
    歲月一身袈裟,許你花前月下,把酒話桑麻,終將用愛渡化。  紅塵路上,一直尋覓,一雙可以緊握的手,一個可以依靠的臂膀,一顆懂得的心,用溫潤的花朵把路上的風景點亮。只是十裡桃花,荒蕪了多少待嫁的年華?這一生,遇人無數,緣分皆朝生暮死脆弱如露水,很多時候,只因一念之差,用遺憾書寫著「人若只如初見」的哽咽。  掀開歲月的袈裟,你一襲青泥素衣,朝問白雲頭,孤身萬裡雲遊。
  • 西遊記/ 大意失珍寶——第八回 禪院失袈裟上
    孩子們:大家晚上好,今天文亮老師今天要給大家帶來《西遊記第八回 禪院失袈裟上》。「為孩子們錄《西遊記》系列,是我一直以來的一個心願。就在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希望孩子們聽到我帶來的《西遊記》之聲,能夠喜歡。」
  • 《山河袈裟》:我講一個Loser的故事,你可別哭
    《山河袈裟》封面Loser的世界,是一種如鯁在喉的悲傷:老路生在軍人家庭,初中畢業,然後參軍,打過越戰,進了國企,喜歡看書。老路的兒子被前妻帶到成都,出車禍,死了……這個故事,記載於李修文的散文集《山河袈裟》。Loser的故事,《山河袈裟》裡有很多。小人物,小人物存在的意義。自周星馳早年的電影以後,已經很難有作品讓人生出這般感嘆了。因為,這實在是一個資本橫流的世界。
  • 《木棉袈裟》35年,徐小明歸隱,于榮光難紅,徐向東錯過黃金期
    ,要他將袈裟送到法華寺圓秀主持手中。為了奪得木棉袈裟,了空率領錦衣衛追殺惠能等少林弟子,惠能一人帶著袈裟,》中所載六祖惠能的傳奇經歷——只是《木棉袈裟》和《少林寺》一樣,都是根據一些歷史的再創作,與真實的歷史關係不大,卻都是膾炙人口的好故事。
  • 《木棉袈裟》35年,徐小明歸隱,于榮光難紅,「慧能」最可惜
    ,禪宗經典《壇經》中有黃梅五祖弘忍禪師傳衣缽於六祖惠能的故事,《木棉袈裟》正是取材於這個故事。,要他將袈裟送到法華寺圓秀主持手中。為了奪得木棉袈裟,了空率領錦衣衛追殺惠能等少林弟子,惠能一人帶著袈裟,逃到了內蒙古大草原上。
  • 八十年代《少林寺》跟風作,襯得反派大紅大紫——《木棉袈裟》
    而《木棉袈裟》更是少林功夫題材的代表,從某種程度來說也是《少林寺》的跟風之作。明朝末年,奸臣掌權,錦衣衛掌權。他們受盡了少林人在江湖上伸張正義的幫助。錦衣衛首領王澄(於道道)想出了一個辦法,讓下屬祁天元(于榮光)剃光頭,潛入少林。少林弟子惠能(徐向東)得知了趕回少林的陰謀。在去草原的路上,她被小姑娘林英(林秋萍)的馬匹嚇了一跳,並幫忙控制馬匹。
  • 釋永信的袈裟價值多少?配鉤採用18K金,玉環用上等翡翠打造
    但是每一個行業都有它尊貴的象徵,袈裟對於佛教徒就是如此。每一位佛教徒都對袈裟極為重視,這是佛教高僧最重要的衣裳,對袈裟的愛護彰顯對佛法的尊重。少林寺方丈釋永信作為名聲享譽海內外的佛教僧人,有一件袈裟非常的奢華,配鉤採用18K金,玉環用上等翡翠打造,那麼這件奢華袈裟到底價值多少呢?引起了網友的猜測和質疑。
  • 香花、幢幡、寶蓋、瓔珞、袈裟各表什麼含義?
    袈裟也是表法的,有的袈裟裡面的紋是十法界,最上面這一格是佛法界,下面繡的是菩薩,再繡的是聲聞、緣覺,最下面那一格是地獄。這個意思表十法界,披上袈裟,念念不忘十法界,十法界眾生都要度。一件袈裟代表遍法界虛空界,十法界依正莊嚴都表現在這個衣上。
  • 老功夫電影《木棉袈裟》是一部可與《少林寺》媲美的傑作
    于榮光:原為京劇演員,被徐小明發現扮演《木棉袈裟》中的頭號反派,後來接手了《海市蜃樓》的拍攝,從此,他走紅了,走上了演藝之路。在劇中,他的反派人物飾演祁天遠原本是武當派弟子,為了榮華富貴名利雙收,他剪頭髮假裝少林弟子搶奪了主持的位置,逼死方丈,妄想毀了武當。
  • 最豪橫的袈裟:釋永信18K純金線配翡翠玉環,奢華程度堪比唐僧
    相信不少看過西遊記的人都會對唐僧那件被黑熊精偷走的袈裟印象深刻,畢竟這是皇帝給的御賜之物,自然是往名貴了走。不管是原著還是電視劇,都把這件袈裟描述得極其奢華,不然也不會讓黑熊精一時貪念頓起。在大家都還覺得這是文學作品的描述時,現實生活中早已有人把如此奢華的袈裟造了出來!
  • 釋永信的袈裟有多奢華?配鉤用18K金,上等翡翠點綴亮了
    就拿每個出家人都會有的袈裟來說,他擁有一件異常奢華的袈裟,簡直就是珠光寶氣的典型代表,放在西遊記裡大概立馬就會被黑熊精偷走的水平。 這件袈裟乍看之下沒什麼特別,實際上它的用料到配飾都大有講究。光說面料,用的是真金八寶吉祥寶蓮紋妝花緞,光聽名字就透露著一股昂貴的氣息。
  • 抖音你若已嫁我將披上袈裟是什麼歌曲 嫁裟完整歌詞
    抖音你若已嫁我將披上袈裟是什麼歌曲 嫁裟完整歌詞  抖音你若已嫁我將披上袈裟是什麼歌曲?這首歌名叫《嫁裟》。  你若已嫁我將披上袈裟是什麼歌曲 嫁裟完整歌詞如下:  《嫁裟》完整歌詞  年少時離家  沙場看落霞  日月一諾不過一霎  歲月如流沙  浮世落蓮花  不知青梅可盼竹馬  你若未嫁 我願身騎白馬  執子之手 定將不負昭華  越過千山萬水 留下一抹無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