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披上袈裟

2021-02-08 手機鳳凰網

只有擁有堅定的信念、永不放棄的人才能跟這襲袈裟,結下善緣(圖片來源:資料圖)

這個傳說發生在很久以前。一位神秘的智者坐在一座空谷的念經石上,經過了不知多少風霜雪雨,看慣了不知多少人情冷暖,但是依然不變的是他平和而慈藹的神情,是他頌念億萬遍的六字真言,他仿佛在祈求什麼,又仿佛在等待什麼。

終於有一天,一位衣衫襤褸的年輕人從遠處奔跑而來。智者如炬的目光使青年在他面前緩緩停了下來。

年輕人走近智者,禮貌的問道:「尊敬的智者,我正在尋找一個衣食無憂,沒有戰爭,沒有貧窮,沒有欺壓,沒有哀傷的地方,您能為我指點迷途嗎?」

智者輕捋鬍鬚笑道:「你不是有帶路的嗎?」

年輕人愕然,帶著一絲悲涼說道:「沒有人給我帶路啊,多年來,我都隻身一人。」

智者朗聲笑道:「釋迦牟尼佛祖拈花示眾,無人解其意,唯有迦葉尊者破顏微笑,這個故事你可聽過?」

年輕人眼神裡還是盛著點點迷茫,正欲啟齒。

智者驀然長身而起,向天長嘯三聲,空谷餘音迴蕩。

「聽見了嗎?這是我的心聲,茫茫天地,只有我的心在回應我的心。」

「你真的是一個人嗎?」智者再度追問。

年輕人的眸子裡閃出點點光亮,聲音有些激動:「您是說給我帶路的,是我的心?」

智者微微一笑,點點頭,伸出右手敲了敲年輕人的左胸

「可你的心真的在你的心裡嗎?」

年輕人頷首望胸,再度迷茫

「內心的不平安才是真正的苦,失落的心更是悲苦無依,只隨日升而明,不隨日落而黑,心不能悲喜過勝,不能不明是非,更不能看心不是心,見心忘了心。」

智者說完,望向年輕人地上相隨的影子,影子正沐浴在金色的朝陽下,就像是一襲金色的袈裟,仿佛昭示著慈祥、仁愛和對人世苦難的深深同情,亦或是看破滾滾紅塵的超然,這分明是洞察人間一切紛擾的心靈的袈裟。

年輕人立時開悟:「原來此時此地就是我夢中的香格裡拉,我心即此地,此地即我心」,話音未落,四周已是香花滿地,綠草青青。原來苦苦找尋的香格裡拉,就在你我的心湖之中。

智者繼續說道,「幸福本在心中住,人人偏往心外尋,人們尋找的是那襲披在心靈上無形的袈裟,她輕可輕如羽翼,重可重如天地,她由九萬縷金裟織就,她由慈悲,堅強,仁愛機成,萬劍不穿,千刀不斷,能阻煩惱之箭,能斷萬惡之源,護佑眾生,渡人開悟,只有擁有堅定的信念、永不放棄的人才能跟這襲袈裟,結下善緣。」

智者深深的看著年輕人:「每當你遇到問題無法解決的時候,不要抱怨,先去你的心湖裡看看,看你的心還在不在,健康不健康,自在不自在,孤單不孤單,重不重,暖不暖,你就會得到答案」

年輕人的眼裡已經蘊滿了淚水,啞聲說道:「智者,我還能再見到您嗎?」

智者朗聲笑道:「你想見到誰,心裡就有誰,心裡有誰,就能見到誰,試著與這萬千的誰對話吧,直到你不在為了自己是誰,,要成為誰苦惱的時候,你就是你要找到的誰。」

誰是智者?這個年輕人是誰?誰又是與心之袈裟結緣的人?

過去事不可追,未來事不可追

現在呢?在我寫完這句話後,就已經不是現在了。

相關焦點

  • 抖音你若已嫁我將披上袈裟是什麼歌曲 嫁裟完整歌詞
    抖音你若已嫁我將披上袈裟是什麼歌曲 嫁裟完整歌詞  抖音你若已嫁我將披上袈裟是什麼歌曲?這首歌名叫《嫁裟》。  你若已嫁我將披上袈裟是什麼歌曲 嫁裟完整歌詞如下:  《嫁裟》完整歌詞  年少時離家  沙場看落霞  日月一諾不過一霎  歲月如流沙  浮世落蓮花  不知青梅可盼竹馬  你若未嫁 我願身騎白馬  執子之手 定將不負昭華  越過千山萬水 留下一抹無暇
  • 大明寺尋禪:兩個二十出頭的後生,匆匆披上袈裟,朝聖殿走來
    透過門縫,幾個身著袈裟的老者,跪坐佛像前誦經,神態安詳,悠揚之音掩飾不了人世的滄桑。清瘦,是佛賜給他們的法器。他們的骨頭,日夜在梵音裡淬火,時光已如古佛一樣蒼老。究竟是什麼讓他們遠離家門,拋卻紅塵,而甘願持一卷經書,靜守清規戒律,與青燈古佛為伴,日夜行走於木魚之聲裡?天知,地知,佛知,他知。
  • 羅倫斯:楊致遠終於沒有披上第三件袈裟
    一個人要想在信息產業(IT)等所謂高科技產業領域,建立一個常青的基業,最好是能學會伴隨事業從小到大,依次扮演三個不同的角色,披上三件法袍袈裟:產品家、企業家和資本家。這是我個人總結出來的規律。用這個規律來套剛剛從雅虎公司徹底辭職的楊致遠先生,我的感慨就是:楊先生終究沒有跳過從企業家到資本家這個關口!成功的高科技企業創辦者,都是從一個傑出的產品起步。
  • 香花、幢幡、寶蓋、瓔珞、袈裟各表什麼含義?
    袈裟也是表法的,有的袈裟裡面的紋是十法界,最上面這一格是佛法界,下面繡的是菩薩,再繡的是聲聞、緣覺,最下面那一格是地獄。這個意思表十法界,披上袈裟,念念不忘十法界,十法界眾生都要度。一件袈裟代表遍法界虛空界,十法界依正莊嚴都表現在這個衣上。
  • 簡介僧裝——袈裟
    袈裟也稱法衣,是表法之衣的意思。不過在阿育王時代就已經有僧侶穿黃色或赤色的袈裟了。佛教初傳漢地的時候,如《牟子理惑論》所載僧人即「被赤衣」。後來又有青褐色的。唐宋以後,朝廷賜高僧以紫衣、緋衣。明朝皇帝朱元璋分寺院為禪(禪宗)、講(天台、華嚴、法相)、教(律、瑜伽,從事祈福消災喪儀佛事)三種類別,朝廷明令規定禪僧穿玉色袈裟,講僧、教僧穿淺紅色袈裟。現在,一般寺院清眾都穿茶褐色袈裟,方丈、首座穿大紅色袈裟。
  • 太原「煙花飛濺」的電子鞭炮:是有了「靈魂」還是披上了「外衣」?
    也有賣家稱產品是「獨家研發」,相較於普通電子鞭炮只能發聲發光,這種產品是「有靈魂的電子鞭炮」。這背後究竟是產品創新,還是暗度陳倉?兜售視頻熱播,銷售「偷偷摸摸」「朋友們馬上過年了,你家的鞭炮準備好了嗎?春節不放炮,過年沒味道。」
  • 《木棉袈裟》35年,徐小明歸隱,于榮光難紅,徐向東錯過黃金期
    ,要他將袈裟送到法華寺圓秀主持手中。惠能終披上木棉袈裟,成為少林住持。》中所載六祖惠能的傳奇經歷——只是《木棉袈裟》和《少林寺》一樣,都是根據一些歷史的再創作,與真實的歷史關係不大,卻都是膾炙人口的好故事。
  • 《木棉袈裟》35年,徐小明歸隱,于榮光難紅,「慧能」最可惜
    ,禪宗經典《壇經》中有黃梅五祖弘忍禪師傳衣缽於六祖惠能的故事,《木棉袈裟》正是取材於這個故事。,要他將袈裟送到法華寺圓秀主持手中。惠能終披上木棉袈裟,成為少林住持。林英曾對惠能情深意切,無奈兩人緣分淺薄,不能夠在一起。
  • 達摩祖師傳承的袈裟,今何在?
    眾所周知,佛教的發源地在古印度,而袈裟也是古印度沙門的產物,並非佛教專有。因此,所謂的袈裟,事實上是沙門標幟,不過袈裟這一說法,其實是梵文的音譯,其意為壞色衣,有時也稱為福田衣。壞色指的是袈裟的顏色不是正色,也不能是正色,因此,在古印度,製作袈裟的顏色大致有三種,即青、黑、木蘭,當然,也有另外的說法,但是大多情況下,指的就是這三種色,這三種不是正色,所以,稱為壞色。而福田這一說法,則是指袈裟的外在形象,有點像田地一樣,一格一格的界線分明,因此,人們也把袈裟喻為田地,能生產萬物之意,所以,袈裟也稱為福田衣。
  • 海濤法師 【 袈裟的殊勝功德 】
    若有眾生起一噁心,向三世諸佛、闢支、羅漢及著染衣人,獲罪無量。所以者何?壞色之衣,是聖賢標式。若能發心,敬染衣人,獲福無量。我由信心敬戴之至,得成佛道。」《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記》2、龍得袈裟一絲,掛其門上,則免金翅鳥難。《釋迦如來行跡頌》3、有一犯人,被判綁縛棄置曠野之間,剃鬚發求覓袈裟,遇得一片自系其頸,得免羅剎鬼魅之難。
  • 唐僧袈裟竟是中國最早的消防衣,材質簡單被菩薩忽悠成珍寶
    意思是大鵬這種鳥吃龍就像吃一條蠶似的,如果從這袈裟上分一縷披在龍的身上,便可以使龍免遭此劫難。這讓我們對龍在神怪世界中的地位感到悲哀——別說孫悟空,連個鳥兒都能吃龍王!要知道,那可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圖騰呢。同時,咱們忍不住要問,這大鵬為啥要吃龍呢?
  • 木棉花果與木棉袈裟
    還記得「木棉袈裟」嗎?是傳說中用木棉纖維做的達摩祖師遺世的聖服,比金堅,比絲柔,既可防雨御火,還能刀槍不入,歷代衣缽相傳成為禪宗的信物。求一根木棉紗線而不可得,何況是一件木棉袈裟?真不知佛祖當年是用了何等神通造就而成。
  • 史馬話西遊(128):唐僧的錦斕袈裟竟然這麼厲害
    觀音微微一笑,朗聲道:「穿了我的袈裟,不入沉淪,不墮地獄,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穴——這便是袈裟的好處!」說完,略頓一頓,又道:「倘若是貪淫樂禍的淫僧,不齋不戒的和尚,毀經謗佛的凡夫,萬難見我袈裟真面——這便是不好處!」
  • 福影故事 |《木棉袈裟》——八十年代票房破億的奇蹟
    由福建電影製片廠與嘉民影業公司合拍,八十年代票房破億的電影——《木棉袈裟》,要知道在那個時代的電影票可是以「角」為單位的!影片講述了明朝末年,錦衣衛搶奪少林信物木棉袈裟、妄圖掌管少林,被少林武當聯手回擊,合力剷除的故事。木棉袈裟作為線索,得袈裟者得少林的設定也是精細考究,有證可取,相傳釋迦牟尼把金縷袈裟作為證物傳給迦葉尊者,這件袈裟就是為後代佛門弟子頂禮膜拜的禪宗信衣,尊稱木棉袈裟。本片導演是以一部《霍元甲》而紅遍內地的徐小明,他能唱,能打,能演,能導,號稱「全能藝人」。
  • 歲月一身袈裟,終將用愛渡化
    歲月一身袈裟,許你花前月下,把酒話桑麻,終將用愛渡化。  紅塵路上,一直尋覓,一雙可以緊握的手,一個可以依靠的臂膀,一顆懂得的心,用溫潤的花朵把路上的風景點亮。只是十裡桃花,荒蕪了多少待嫁的年華?這一生,遇人無數,緣分皆朝生暮死脆弱如露水,很多時候,只因一念之差,用遺憾書寫著「人若只如初見」的哽咽。  掀開歲月的袈裟,你一襲青泥素衣,朝問白雲頭,孤身萬裡雲遊。
  • | 脫卻龍袍換袈裟的順治皇帝(宣化上人)
    脫卻龍袍換袈裟——清世祖宣化上人慈悲開示:今天我們共同研究清朝第一個皇帝,所以叫清世祖──順治皇帝,他開始做皇帝時還是個小孩子。所以他在〈贊僧詩〉上說得很好,他說:脫卻龍袍換袈裟,只恨當初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為何流落帝王家?意思是說,我現在不做皇帝了,要把這龍袍脫去,換上袈裟,做一個清閒的出家人。我很後悔當初打錯了一個妄想,因為我本來是西方的一個佛弟子,現在怎麼又生到帝王的家裡了呢?
  • 西遊記/ 大意失珍寶——第八回 禪院失袈裟上
    孩子們:大家晚上好,今天文亮老師今天要給大家帶來《西遊記第八回 禪院失袈裟上》。「為孩子們錄《西遊記》系列,是我一直以來的一個心願。就在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希望孩子們聽到我帶來的《西遊記》之聲,能夠喜歡。」
  • 《山河袈裟》:我講一個Loser的故事,你可別哭
    《山河袈裟》封面Loser的世界,是一種如鯁在喉的悲傷:老路生在軍人家庭,初中畢業,然後參軍,打過越戰,進了國企,喜歡看書。老路的兒子被前妻帶到成都,出車禍,死了……這個故事,記載於李修文的散文集《山河袈裟》。Loser的故事,《山河袈裟》裡有很多。小人物,小人物存在的意義。自周星馳早年的電影以後,已經很難有作品讓人生出這般感嘆了。因為,這實在是一個資本橫流的世界。
  • 八十年代《少林寺》跟風作,襯得反派大紅大紫——《木棉袈裟》
    而《木棉袈裟》更是少林功夫題材的代表,從某種程度來說也是《少林寺》的跟風之作。明朝末年,奸臣掌權,錦衣衛掌權。他們受盡了少林人在江湖上伸張正義的幫助。錦衣衛首領王澄(於道道)想出了一個辦法,讓下屬祁天元(于榮光)剃光頭,潛入少林。少林弟子惠能(徐向東)得知了趕回少林的陰謀。在去草原的路上,她被小姑娘林英(林秋萍)的馬匹嚇了一跳,並幫忙控制馬匹。
  • 他是唐僧第二任扮演者,卻因五塊錢罷演,今69歲重披袈裟遭群嘲
    如今再見徐少華竟是他重新披上袈裟在不知名的小舞臺上扮起唐僧重賣情懷,然而大腹便便、油膩不已的他卻遭到了網友的群嘲。反觀遲重瑞演完《西遊記》之後,不僅名利兩得,而且還擁有了完美幸福的家庭,也不知徐少華會不會後悔自己當初為了那五塊錢而做出的決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