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一部反映日本當權者清洗年輕人計劃的電影《大逃殺》引來社會各界眾多質疑與思考,也將這種反映人類相互殘殺的遊戲生存類型電影推到了觀眾面前,讓觀眾對此類電影發出驚嘆。
於今年即將上映的科幻動作電影《暗殺遊戲》,更加「變本加厲」,把人性赤裸裸的拋出,由觀眾自己評判,不同於其他此類電影,除了更深刻討論人性善惡之外,影片用大量精彩特效表現對於「失敗者」的懲罰,誓讓觀眾享受大片的快感。
今天,就為大家選取這些遊戲生存類型電影中最有代表性的十部電影,讓各位觀眾看看當權者是怎樣別出心裁設定遊戲,而這些所謂的愚民又是如何反抗的。
NO.1 人類清除計劃1&2&3(2013、2014、2016)
故事新鮮:☆☆☆
特效精彩:☆☆
人物關係:☆☆
結局意外:☆
影片深度:☆☆☆
綜合評定:★★
近未來的美國,全國失業率僅為1%,犯罪率則創下史上最低紀錄,暴力幾乎消失無蹤。美利堅合眾國仿佛進入宛如天堂的美好黃金時代,而促成這完美表象的則是前所未聞的大掃蕩計劃。
國家為了有效釋放公民心底的壓抑和不滿情緒,特別規定每年有一天的晚上7點之後舉行長達十二小時的全國性大掃蕩,屆時人們將走上街頭,展開完全不用承擔法律責任的毆鬥與殺戮。在這個畸形的時代,安保系統推銷員詹姆斯•桑丁大發其財,與妻子兒女過著養尊處優的幸福生活。
又是一年大掃蕩之夜到來,桑丁一家端坐固若金湯的豪華府邸,在屏幕前觀賞殺戮之夜的表演。誰知這一晚,詹姆斯的兒子查理出手拯救了一名被追殺的流浪漢,桑丁一家不可避免被捲入血腥的漩渦之中……
電影粗淺的點中了美國的持槍制度,貧富差距下,富人擁有更完善的安保,而窮人只能被殺或是沿街叫喊尋求保護。也令教育體制躺槍,高等教育並沒有令人性更加完善,卻也可能造成另一層面的惡。影片沒什麼特效,對白也簡單粗暴,除了殺就是殺,因此結局並不複雜。
NO.2 生存遊戲(2006)
故事新鮮:☆☆☆☆
特效精彩:☆
人物關係:☆☆
結局意外:☆
影片深度:☆☆
綜合評定:★★
盧米斯、雷克斯、莎拉三個年輕人偶然得到一款名為《生存》的遊戲,該遊戲以15世紀歐洲臭名昭著的「血腥貴婦」伊莉莎白•巴瑟為藍本,其製作精良,驚悚非常。
在試玩過程中,奇怪的聲響和事情接連出現,三人更先後離奇死亡。葬禮後,盧米斯的妹妹艾瑪將《生存》遊戲交給哥哥生前最好的朋友霍奇。霍奇聚集一種電玩好友,一同體驗這款盧米斯最後玩過的遊戲。
隨著遊戲的進行,霍奇等人發現這是一款真正的死亡遊戲,所有的參與者都面臨著死亡的結局。而他們已經身陷其中,無法逃離了……
這應該是一部探討網絡影響的驚悚片,你只當是個遊戲去玩,沒想到最後卻要搭上性命。這是未來網絡世代的思維模式,是將遊戲上升到性命攸關的層面去假設。
不過整體劇情有太多BUG,不合邏輯的地方太多,當作一部消遣電影的話,還是可以看看影片題材上的創新。
NO.3 恐怖遊戲(2007)
故事新鮮:☆☆☆
特效精彩:☆
人物關係:☆
結局意外:☆☆☆☆
影片深度:☆
綜合評定:★★
喬治和安帶著兒子和愛犬來到城外島某別墅度假,原本美好的假期卻被兩個不速之客破壞。兩個打扮拘謹,文質彬彬的年輕人敲開喬治的房門,向他們借雞蛋。安熱情地接待他們,然而雞蛋一次次被有意無意打破,他們的電話也被碰倒水中。
安的忍耐到了極限,命令他們離開自己的房子。年輕人非但不聽,反而變本加厲,開始對喬治一家展開毫不留情的折磨與屠殺……
這部B級小眾影片為虐而虐,變態指數十分,片子的故事敘述雖然緩慢,但是完全達到了壓抑情緒的效果。
雖然故事的懸念感並不太強,敘述中的轉折和線索經常來得讓人毫無防備,意外指數很高。但是,別指望能從影片中看到什麼深度。它就是為了讓你不舒服而存在。
NO.4暗殺遊戲(2016)
故事新鮮:☆☆
特效精彩:☆☆☆☆☆
人物關係:☆☆☆☆
結局意外:☆☆☆☆
影片深度:☆☆
綜合評定:★★★
11位懷揣不同目的,來自不同行業,不同身份的人參加一檔現場直播電視真人秀節目,這檔備受全球矚目的電視節目將這11個人設定成為9位平民和2位殺手,要求9位平民在規定時間內找出隱藏在他們中間的兩位殺手。
節目規定所有參賽者每輪可以懷疑並指認一名殺手,被指認的人不管是不是殺手,都將被強制帶入自己的夢境,在夢中被自己最害怕的東西殺死,死亡過程也會在全世界直播。而殺手也可以在每輪結尾強制殺掉一位平民,如果兩名殺手被順利指出,倖存的獲勝者將得到巨額獎金,足以一生享用不盡。
為了財富,參賽者們相互懷疑,勾心鬥角,意圖用盡一切手段將其他對手置於死地,於是所有人都參與到了這場殘酷的殺戮大賽中……
面對全世界開展的殺戮真人秀,看上去故事還是更多的借鑑《飢餓遊戲》,從視覺來看的話,影片露出的特效場面甚至比《飢餓遊戲》還要酷炫,而影片將觀眾熟悉的殺人遊戲融入到故事中,將每個參與者刻畫成各類人群,而不是單一的學生,青年,增加了人性的複雜度,提升了結局的未知性。
不過因為巨額獎金參賽,雖然直白,但也將影片深度拉低了一些。
NO.5移動迷宮1&2(2014、2015)
故事新鮮:☆☆☆
特效精彩:☆☆☆☆
人物關係:☆☆☆
結局意外:☆☆
影片深度:☆☆☆
綜合評定:★★★
男孩託馬斯在電梯中醒來,奇怪的是他除了名字之外什麼都記不得。當電梯打開,他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林間空地」。這裡四周被高大的石頭牆包圍著,牆內住著許多男孩,有紐特、查克、米諾等人,他們都被困在迷宮裡,而牆外還有一群巨大的怪獸威脅著。一天,電梯為他們送來了一個女孩特雷莎,她是來這裡的第一個女孩。此後,迷宮逐漸開始發生變化,一切都陷入了混亂中,託馬斯和特雷莎決定一起走上破解迷宮之路,找出迷宮背後令人不寒而慄的秘密……影片改編自同名的暢銷小說,不出所料仍舊是標準爆米花類型片,在視覺效果,節奏及情節設置上都可圈可點,不過雖然俗套的設定也很多,略感欣慰的是沒有同類型片中生硬的戀愛狗血三角情節,稍稍有一些深度。
NO.6安德的遊戲(2013)
故事新鮮:☆☆☆☆
特效精彩:☆☆☆☆☆
人物關係:☆☆☆
結局意外:☆
影片深度:☆☆☆
綜合評定:★★★
並不遙遠的未來,來自外星系的異星蜓入侵地球,造成超過一千萬人死亡。危難時刻,勇敢的隊長瑞克漢姆阻擋了侵略者擴張的步伐。利用這有限寶貴的時間,地球人致力尋找具有極高天賦的少年加以訓練培養,以期他們能夠成為挫敗外星入侵者的領袖人物。
身形瘦小、神色憂鬱但目光無比堅定的安德•維京正是這群少年中的一員,他也是國際艦隊寄予厚望並重點培養的對象。經過數輪嚴苛的考評,安德的潛質得到戰鬥學校的指揮官格拉夫上校的肯定,他被上校帶到了位於軌道空間站上的戰鬥學校,在全封閉的環境下,未來的英雄迎來新一輪的磨練……
小說的設定非常好,情節很精彩,雖然劇情只還原了50%,但已經很出色了。電影用大量的篇幅描述安德的種種非人境遇:出生多餘、暴戾的大哥、被當作怪胎、被孤立、離開家人、挑戰強敵等等,對人物的形象刻畫比較豐滿。
另外,本片視覺效果很強,彌補了影片深度不足的問題。
NO.7飢餓遊戲三部曲(2012-2015)
故事新鮮:☆☆☆
特效精彩:☆☆☆☆☆
人物關係:☆☆☆☆
結局意外:☆
影片深度:☆☆☆
綜合評定:★★★
北美洲在一場大戰後被摧毀,在美國原來的廢墟上,人們建立了新的家園,但新政權規定:管轄下的12個地區每年都必須進貢少年男女,參加一檔電視直播節目「飢餓遊戲」。
節目的規則很簡單——殺人或者被殺。凱妮絲的妹妹不幸在12區「選擇日」時被選中,由於要保護妹妹,凱妮絲自告奮勇要替妹妹上場 。她不得不與心上人蓋爾分開,跟同時被選為12區貢品代表的皮塔進入遊戲。儘管凱妮絲自小就進行狩獵,擁有過人的弓箭技巧,對節目裡的重重障礙都能應付自如,但她在比賽中要與殘忍強壯的他區選手互相周旋,要想成為最後的贏家就必須成為一個沒有人性的殺人機器,這對她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初期觀眾都以為是美版《大逃殺》,可是大家都錯了,本片側重的是男女主角的成長過程以及對統治者的反抗,並且在緊張的殺人遊戲之餘還要談場戀愛給你看。
電影在極度忠實原著的基礎上發揮創造力完善原著的空白部分,表現了類似偶像選秀的節目,不過不是唱歌跳舞而是殺死對方,雖然劇情偏弱,但重點在視覺特效上,三部曲一部比一部精彩,賺足了眼球。
NO.8 九人禁閉室(2005)
故事新鮮:☆☆
特效精彩:☆
人物關係:☆☆☆☆
結局意外:☆☆☆
影片深度:☆
綜合評定:★★
九個表面上毫不相關的陌生人被綁架到一間房子裡。一個神父,一個警察,一個舞蹈演員,還有作曲家和他的妻子,一個時裝設計師,一個網球明星,一個犯人,還有一個黑人。並被告知:願與不願都要互相展開一場人性遊戲大戰。
唯一活著的人,就能走出這間屋子,並能獲得500萬美金的獎勵,但也意味著要殺死其他的八個人,於是在絕望和希望並存中開始了一系列人性的大暴露。在金錢與利益面前,人,總是把持不住。當最後一人以為遊戲結束,帶上500萬走出房子時,殊不知,走進了另一個深淵……
敘事不是特別流暢,含義也很單薄。但通過各階層人群,還是勾勒了一個社會的輪廓,在其中人們的相處、背叛、合作、爭鬥、暗戰、懷疑、法律、約束等行為都以一些簡單的事情得以展現,並以此形成一個寓言的框架,因此,人物關係成為了本片最大看點。
NO.9大逃殺(2000)
故事新鮮:☆☆☆☆☆
特效精彩:☆☆
人物關係:☆☆☆
結局意外:☆☆☆
影片深度:☆☆☆☆☆
綜合評定:★★★★
為了培養出忠實效忠於成人、在逆境中堅忍不拔的青少年一代,日本政府出臺《BR》法案。每年都從全國學校隨機抽出一個班級的同學,前往荒島進行生存極限挑戰,老師發給學生地圖、糧食和各式武器,令他們自相殘殺,直到存活下來的最後一個,才能離開荒島。接下來,殘酷的遊戲規則和令人絕望的生存條件,使班級裡的年輕人開始了相互殺戮。
善良或者兇殘,主動出擊或者被動防守,同學們開始了各自的計劃,人性的醜惡在血腥的死亡中暴露無遺。究竟學生們的宿命如何,誰才是最後的存活者。
影史上爭議頗多的電影,充滿了絕望、暴力和血腥,並且讓40多條鮮活的生命在2個小時內一個一個地自相殘殺給觀眾看,用血肉橫飛的視覺衝擊促使人們反思成人社會的秩序。
影片幾乎沒有任何特效,很直接的將殘殺場面呈現給觀眾,參與大逃殺的也是一幫互相熟悉的高中同學,影片結局倒是意料之中。
NO.10楚門的世界(1998)
故事新鮮:☆☆☆☆☆
特效精彩:☆
人物關係:☆☆
結局意外:☆☆☆☆☆
影片深度:☆☆☆☆☆
綜合評定:★★★★
楚門是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除了一些有些稀奇的經歷之外——初戀女友突然失蹤、溺水身亡的父親忽然似乎又出現在眼前,他和絕大多數30多歲的美國男人絕無異樣。這令他倍感失落。他也曾試過離開自己生活了多年的地方,但總因種種理由而不能成行。
直到有一天,他忽然發覺自己似乎一直在被人跟蹤,無論他走到哪裡,幹什麼事情。這種感覺愈來愈強烈。楚門決定不惜一切代價逃離這個他生活了30多年的地方,去尋找他的初戀女友。但他卻發現自己怎樣也逃不出去。真相其實很殘忍。
雖然看上去本片與上面的影片有些區別,沒有血腥暴力,沒有殘酷虐殺,但永遠不要忽視本片所帶來的震撼,不是只靠血漿所能達到的。影片用一個近乎殘忍的故事,以一種寓言式的敘事,給了觀眾一個耐人尋味的回答。
作為一個時代性的操縱隱喻,電影不僅講述了真實和虛假的邊界問題,更重要的則是提醒我們走出時代的騙局,走近我們的心靈,在一種頑強的反思中,保有一份不那麼時髦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