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讓我們設想一個場景。你熱愛遊戲,但你的遊戲設備只有一臺陳舊的電腦和性能尚可的手機。你手頭有些預算,但它只能滿足購買遊戲之需,卻不夠升級設備。那麼,如何才能體驗到那些你喜歡的、配置要求卻遠高於你設備的遊戲呢?
此時,雲遊戲就是你一直等待的那個救星。
不止是救星,雲遊戲也是個極具潛力的新生代產業。在海外,這種不需要設備配置多高,通過網絡傳輸遊戲內容的服務受到多家廠商的青睞,在國內,它同樣吸引著資本的目光。
今年1月,央視財經頻道在一條關於遊戲行業的報導中引用某數據諮詢平臺的數據,提到過去兩年內,全國雲遊戲市場規模已經從6.3億元人民幣增長到了22.4億元人民幣。2019年底,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和5G雲遊戲產業聯盟發布《雲遊戲產業發展白皮書——5G助力雲遊戲產業快速發展》,其中的附錄部分展示了一些國內的雲遊戲平臺,包括來自鬥魚、騰訊這樣的網際網路廠商的,也有移動、聯通、電信等通信公司旗下的。
在這些案例中,中國移動旗下的雲遊戲平臺咪咕快遊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咪咕快遊有著非常引人注目的遊戲陣容,可細看之下,當中有不少遊戲沒有獲得授權,看起來像是「雲盜版遊戲」或者是「雲網吧」。作為新興產業,「雲遊戲」勢必經歷一陣亂戰期,但咪咕快遊的問題也許並非個例,而是產業快速發展中的某種縮影。
咪咕快遊客戶端啟動界面
咪咕快遊都提供哪些遊戲?
截至發稿前,咪咕快遊平臺提供了215款遊戲供用戶在雲端遊玩,這裡面包括一些免費遊玩、道具付費的手遊,以及許多我們熟悉的大廠作品和獨立作品,它們不需要玩家安裝本地文件便可以「即點即玩」。目前,平臺處於測試階段,所有內容均可免費遊玩,只有一些含內購的聯網遊戲需要額外付費。
「免費陣容」中包含多款育碧發行的遊戲,在2月3日以前,「刺客信條」系列(包括手遊在內)的多部作品都可供玩家免費遊玩;還包含EA旗下的遊戲,《泰坦天降2》憑藉優秀的單人劇情時常霸佔著咪咕快遊遊戲榜單的第一名;奪得2019年TGA年度遊戲的《只狼:影逝二度》人氣也不錯,在這款遊戲的評測區裡,25名玩家留下了高達92%的推薦率。
遊戲陣容的一部分
由「風語者」上傳的《光環:士官長合集》
還不止如此。Epic遊戲商店在PC上獨佔的《控制》、微軟2019年主推的大作《戰爭機器5》,以及上線PC沒有多久的《光環:士官長合集》、曾因定價問題引發爭議的《歧路旅人》也都可以在咪咕快遊平臺上玩到。除此之外,咪咕快遊也提供了不少獨立遊戲,比如曾走紅過一時的《無名大鵝》《我的朋友佩德羅》《人類:一敗塗地》,以及《掘地求升》和《山羊模擬器》,後兩者提供的還是手遊版本。
所有的遊戲都可以免費遊玩。
在看似豪華的遊戲陣容背後,假設玩家對遊戲行業有一定了解的話,就會意識到這樣的陣容對於國內的遊戲平臺來說是非常離譜的。
擁有更多、更好的遊戲是遊戲平臺的重要核心競爭力。許多雲遊戲平臺在擴充遊戲陣容上發力,以換取更強的競爭力。本就擁有遊戲商城的廠商在這一點上擁有天然優勢。索尼旗下的雲遊戲服務PlayStation Now提供了650款遊戲,這裡面包括在不同世代PS上發布的遊戲;微軟聲稱Project xCloud正式啟動時將支持每個已經發布的Xbox One遊戲以及其他一些Xbox系列主機上的老遊戲,總數大概能達到3500款。
在國內,騰訊旗下還在測試的START雲遊戲也是在騰訊原有遊戲商城的基礎上提供內容。START雲基於WeGame客戶端啟動,如果後續支持WeGame全部內容的話,能提供接近400款遊戲,雖然數量比不上前兩家,但這在國內市場上已經是很亮眼的數目了。
自身沒有售賣遊戲途徑的雲遊戲廠商會通過其他方式參與進來。比如英偉達旗下的GeForce Now就沒有自己的遊戲商城,它自己並不販賣遊戲,主要是為各大遊戲平臺裡玩家已經購買的遊戲提供內容傳輸服務。
一些國內的雲遊戲服務也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法。這些服務更像是給用戶提供一臺「雲電腦」(一些公司也是這樣稱呼自己產品的),像是此前我們測試過的華為雲遊戲,就是由用戶在雲端上傳自己購買的遊戲,從而滿足內容需求。類似的雲服務在國內並不少見,而且不光是為了雲遊戲,一些玩家還會通過類似服務上傳遊戲客戶端,滿足在同一設備上開啟多款遊戲的需求。
咪咕快遊不屬於上述任何一種——比起以上幾種提供遊戲內容的方式,它走的路線要更獨特一些。
咪咕快遊在雲誰的遊戲?
咪咕快遊擁有自己遊戲商城,可以供玩家付費購買或採用類似訂閱制的方式持續擁有遊戲內容。《雲遊戲產業發展白皮書》的附錄部分提到,咪咕快遊收費方式分為連續包月、月卡、季卡、年卡以及按時長等收費方式,其中年卡為289元/年。除此之外,咪咕快遊裡還有「限免分區」,這一分區下的遊戲全都顯示免費時間截止到今年3月31日,售價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還有一些則沒有標明價格。
在咪咕快遊當前的測試版本,玩家只需要遊玩一定時間就可以變成有時限的「G碼」用戶。G碼用戶的特權包括一些未註明的「遊戲權益」,以及最重要的——緩存遊戲到本地。通過分享平臺PC端遊戲內容到社交網絡,主動「安利」給玩家後,還可以憑截圖找客服領取G碼或者延長G碼的有效期一個月。
在擁有G碼後,上面提到過的大部分遊戲都可以緩存到本地運行,只是無法遊玩聯網要素。在能夠下載到本地之後,咪咕快遊已經變得不再是一個單純的雲遊戲平臺。但問題是,這些遊戲並不完整,且來歷可疑。
在「秒玩」鍵右上方的,是可以把遊戲下載到本地的選項
咪咕快遊內置的遊戲版本較為混亂,有的遊戲包含全部DLC,有的遊戲DLC不全,其中一部分遊戲並未宣布進入中國市場。此外,絕大多數遊戲都不具有聯網要素。可以說,它更像是盜版遊戲——實際上,假如你去過一些不太正規的網吧,就會發現咪咕快遊像極了那些網吧內置的遊戲平臺。
在限免區裡,大多數遊戲的運營商都顯示為咪咕互娛。這其中,有些遊戲的確可以檢索到開發商和咪咕合作的消息,有些則找不到任何合作的跡象。舉例來說,育碧旗下的手遊《刺客信條:本色》確實和咪咕有合作,除此之外,上述許多PC端大作則「來歷不明」,其中有的遊戲因為審批等原因,根本不可能在國內上市。點開平臺上的連結,在發售信息那部分,只會顯示它們由「用戶上傳」。上傳《只狼:影逝二度》的用戶名為「鋼鐵俠」,《看門狗2》和《正當防衛4》也全都由他上傳。
我們向官方客服諮詢了授權的相關問題,得到的答覆是:這些「用戶上傳」的內容實際上來自平臺的運營部,而且咪咕快遊和遊戲廠商之間也是有合作關係的。
《機械迷城》的確由咪咕快遊運營
在咪咕快遊平臺,《刺客信條:本色》自帶一個擁有極品裝備和大量金錢的帳號
耐人尋味的是,在觸樂詢問過育碧是否和咪咕快遊有合作後的當天,咪咕快遊平臺上的「刺客信條」系列就全部下架了,只剩下一款《刺客信條:本色》。圖為遊戲下架前的頁面
並非每一款出現在咪咕快遊上的遊戲都有「合作關係」。獨立遊戲製作人李馳程告訴觸樂,自己並沒有和咪咕合作,但他開發的《嗜血印》被發布在了咪咕快遊平臺上,連宣傳片也是從Steam平臺截下來的;CD Projekt Red中國團隊向觸樂表示,目前他們和咪咕沒有任何合作,想必在咪咕快遊上傳《巫師3:狂獵》的用戶「魯班七號」也並沒得到任何許可。除此之外,我們詢問過的更多大廠給出的回應並不明確——對較大的廠商來說,合作可能由不同的部門進行,因此他們無法在第一時間確認合作是否存在。
限免區
截至發稿前,除了育碧以外,還沒有任何一家廠商明確表示自己和咪咕快遊有過合作。
在這些核心問題之外,咪咕快遊這個「雲網咖」的遊戲體驗究竟如何呢?遊玩了一段時間以後,只能說咪咕快遊進入遊戲時的表現很出色,在不需要排隊的非高峰期時,所有遊戲的確都是「可以運行」的。
除此之外,在大概5個小時的體驗中,大部分遊戲都會在角色移動時出現嚴重丟幀和嚴重的畫質損失,時常可見馬賽克,一些需要細緻操作或依賴於畫面細節的遊戲難以進行。靜止狀態下,雖然可以避免卡頓,但畫質仍舊不佳。這裡面也有兩三款運行相對流暢的遊戲,但畫質損失仍然較大。根據官方客服的說法,調低遊戲畫質似乎可以增強流暢度。
這是《殭屍世界大戰》靜止狀態下的畫面表現
以及《刺客信條:黑旗》靜止狀態下的畫面表現
即便大多數作品無法聯網,僅為單人遊戲內容而來的玩家也容易在咪咕快遊平臺上遇到一些不愉快。想要在遊戲中保留存檔,需要玩家連續登錄遊戲,不然會被識別為「訪客」而失去存檔;在一些特定的時間段,打開遊戲時玩家會發現自己正在排隊……在現階段,或許是咪咕快遊只在伺服器裡提供了較少數量的客戶端,當玩家數量超過系統限制時,系統會要求玩家排隊等待,這種特性讓它變得更像個「雲網吧」,而非雲遊戲平臺了。
「遊戲太火爆,現在為您排隊」
結語
作為玩家,我們希望雲遊戲有一天能提供最好的遊戲體驗,這其中包括規範的授權許可,玩家因此可以享受作為正版用戶的種種便利。可令人不安的是,似乎有一部分雲遊戲正在朝著錯誤的路徑前進。在查詢和咪咕快遊相關的資料時,我們注意到一系列同樣打著「雲遊戲」和「雲電腦」旗號的付費服務和平臺,它們號稱無需下載遊戲、無需高配置電腦,可以「秒玩」遊戲。就像咪咕快遊提供的服務一樣,它們中的許多需要玩家「排隊等位」,大多不需要創建遊戲內帳號,甚至有些平臺的遊戲陣容已經超過咪咕快遊,能體驗到「橫行霸道」系列和「使命召喚」系列遊戲——這顯然來路不明。
看來,雲遊戲行業不光提供了商機,也帶來了更多關於版權的糾紛。利用雲平臺特性上傳(假設是合法途徑購買的)遊戲作品提供給玩家是否合法?這些營收會不會分給辛苦開發遊戲的廠商?沒有販售遊戲資格的廠商,是否會打著「雲遊戲」的幌子上傳盜版資源來賺錢?倘若未來5G網絡真的極大提升了雲遊戲體驗,是否會有更多玩家願意接受不規範的雲遊戲平臺,從而影響到開發者的收益?這些問題我們也許在短時間內得不了答案,但如果它們全部成真,那形勢一定不會是樂觀的。
二三十年來,我們目睹了國產遊戲行業的每一個風口,幾乎每次都是從混亂無序開始,其中可以總結的經驗教訓很多很多。在雲遊戲躍躍欲試、噴薄欲出的當下,但願歷史真的不會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