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除了田園農莊,不妨再多點文化風情

2020-12-25 天眼新聞

【熱點觀察】  光明日報記者 韓業庭  鄉村旅遊已成為國內旅遊的主要類型,去年國內鄉村旅遊人次達30.9億,佔國內旅遊總人次的一半以上。同時,人們的旅遊需求也在升級,越來越多的遊客不再滿足於住個農家樂、吃個農家菜,釣個魚、摘把菜,而是希望在鄉村旅遊中感受文化、愉悅身心、留住鄉愁——  遊遍了名山大川,逛完了名勝古蹟,「到鄉村去」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出遊的新選擇。據統計,2019年國內旅遊總人次達60.06億,其中鄉村旅遊30.9億人次,佔國內旅遊總人次的一半以上。今年1至8月,全國鄉村旅遊總人數為12.07億人次,開工率達94.5%。人們的旅遊需求也在升級,越來越多的遊客不再滿足於看個景、吃個飯,而是希望在鄉村旅遊中感受文化、愉悅身心、留住鄉愁。問題的關鍵是,如何用遊客喜聞樂見的方式將地方的文化元素呈現出來,並讓文化元素融入旅遊的各個環節,讓遊客與旅遊地產生共鳴。  鄉村旅遊:除了田園農莊,不妨再多點文化風情

貴州龍裡,「菊花經濟」帶動鄉村旅遊。新華社發  鄉村旅遊需求從「美麗風景」轉向「美好生活」  去鄉村旅遊,你想體驗什麼?觀賞田園風光肯定不是唯一目的。  隨著人們的旅遊需求從「美麗風景」向「美好生活」轉變,鄉村旅遊內容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在近日舉辦的全國鄉村旅遊和民宿工作現場會上,文化和旅遊部部長胡和平列舉了這種「變化」的具體表現:從自然觀光轉向生活體驗,越來越多的遊客願意在鄉村住下來,體驗農事勞作、體驗鄉野生活;從初級產品轉向特色化、精品化需求,越來越多的遊客不再滿足於住個農家樂、吃個農家菜,釣個魚、摘把菜;從物質消費轉向精神需求,越來越多的遊客希望在鄉村旅遊中感受文化、愉悅身心、留住鄉愁。  需求升級自然要求內容改變。可一個尷尬的現實是,鄉村旅遊供給遠遠落後於人們的旅遊需求。北京延慶民宿聯盟秘書長司欣然,服務著延慶15個鄉鎮的48家民宿單位。這幾年,她和同事一直努力為民宿主們做培訓,以開發更多鄉村旅遊項目滿足遊客需求,但總是感覺很吃力。「以前,民宿主要提供住宿,保證安全衛生即可。可現在,遊客的需求越來越多,有希望在民宿做手工藝的,有來民宿辦讀書會的,有來看星星的,甚至還有想聽房東講延慶本地長城故事的。」司欣然說,這些需求早已脫離了單純的吃住,對民宿主們是很大的挑戰,「所以,現在開民宿不是簡單地弄個房子收房費,鄉村旅遊也早已不是吃吃農家菜,住住農家樂」。  如何用文化豐富旅遊內容,滿足遊客多元化的需求?胡和平給出了路徑方向:深入挖掘鄉村人文資源,用好傳統村落、傳統建築、民族村寨、文物古蹟、農業遺蹟、農耕器具、民間技藝、民俗禮儀,同時鼓勵鄉村與文藝院團、文化館(站)、文化企業合作,將更多文化內容注入鄉村旅遊景點,打造地域特色鮮明、文化內涵豐富的文化旅遊精品項目。  儘管方向明確,路徑清晰,但不得不承認,文化與鄉村旅遊的融合尚處於探索階段。記者注意到,在全國鄉村旅遊和民宿工作現場會上,與會代表發言中提及這個問題,談得最多的是「我們打算怎麼做」而非「我們已經做了什麼」。  一些欠發達地區,在村裡建了個村史館或者立塊碑介紹一下當地的民俗傳說,就認為增強了鄉村旅遊的文化性,這種對文化與鄉村旅遊關係的認識,顯然還比較淺薄。  鄉村旅遊:除了田園農莊,不妨再多點文化風情

河北省永清縣打造鄉村採摘遊、親子遊等特色旅遊活動。新華社發  讓人感受到「鄉村文化的磁場」  陝西省禮泉縣袁家村村委會主任王創戰,是全國鄉村旅遊和民宿工作現場會上唯一一個進行交流發言的村級代表。這種「待遇」的背後是袁家村在鄉村旅遊方面的出色表現——全村只有286人,年接待遊客600多萬人次,旅遊年收入10億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0萬元以上。  袁家村沒有什麼歷史文化資源,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景點。是什麼吸引著萬千遊客源源不斷地湧向這個關中的小村子?很多到過袁家村的遊客,也很難講清楚,但總能在那裡感受到一種「鄉村文化的磁場」。  王創戰介紹,袁家村旅遊把關中民俗作為主題。保留鄉村文化遺產,重新挖掘並展現幾乎消失的傳統元素,是袁家村塑造懷舊空間氛圍、重建鄉村景觀的重要手段。走進袁家村,青磚灰瓦、雕梁畫棟的傳統建築鱗次櫛比,小巷兩邊全是特色十足的手工作坊和店鋪,有油坊、醪糟坊、豆腐坊、辣子坊、麵坊、茶坊、醋坊、布坊、藥坊……傳統農具、大車、石槽、磨盤、拴馬樁等老物件點綴於村內各個角落。袁家村對各種鄉村「古物」的利用,烘託出鄉村的原始風貌。這些看似毫無價值,甚至被遺棄的鄉村老物件,已經成為袁家村鄉土文化的象徵符號。  旅遊文化學者關晶指出,鄉村的文化是無處不在的,除了老房子、老物件、鄉土菜等承載的鄉土記憶,散落於鄉間的地方戲曲、民間故事、神話傳說以及紅色文化等都是可以利用的資源,關鍵要用遊客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出來,並讓文化元素融入旅遊的各個環節,使遊客與旅遊地產生共鳴,讓遊客在特定的場所內感受到強烈的「文化磁場」。  河北武安的樓上村,在發展鄉村旅遊中,就為自己營造了一個「戲曲文化磁場」。該村挖掘當地的平調落子資源,傾力打造「山居戲鄉——平調落子戲曲小鎮」,建有平調落子戲曲博物館、平調落子傳習所、樓上村劇場、民國樓上戲院、戲曲茶社等,就連當地民宿房間的名字都充滿了戲曲的味道,如「梨花寨」「桃花扇」「杏花眉」。還有一些地方,如福建古田,將紅色文化融入鄉村旅遊,各種鄉村民宿散落在紅軍後方醫院、紅軍住房、司令臺等紅色遺蹟間,民宿的白牆上,紅色文化標語、紅軍旗幟圖案隨處可見,與紅色遺蹟搭配得十分貼合。許多研學團與遊客來到這個小鎮,體驗昔日紅軍生活生產鬥爭的場景,包括參一次軍、整一次訓、走一段勝利路、打一場模擬戰鬥、吃一頓紅軍飯等十項內容。  打造本地文化IP以避免同質化  袁家村的鄉村旅遊無疑是成功的。這些年,各地的學習者去了一波又一波,以「袁家村」為範本上馬了一批又一批的「民俗村」項目,但能像「袁家村」一樣做成品牌的不多,大多數開業時熱熱鬧鬧,最後留下的卻是寂寞的街巷和經營者的嘆息。  中國人民大學美學與現代藝術研究所研究員張成源說,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項目雷同,缺乏特色,沒有文化底蘊作支撐,導致核心競爭力不夠。比如,2017年前後,借著影視劇《白鹿原》的熱播,陝西藍田、灞橋等地,先後上馬多個以「白鹿原」為主題的旅遊項目,這些項目大同小異,連當地群眾都「傻傻地分不清楚」。其中,一個投資3.5億元、佔地1200畝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今年春天已經關門拆除。  百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風景多有共通之處,但文化卻獨一無二,是鄉村旅遊最能彰顯自身特色的東西。可是,一些地方並未認真挖掘提煉總結在地文化,而只是給自己簡單貼上某某文化的標籤,正如有關評論分析「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緣何失敗時所指出的,雖然打著「民俗」的旗號,但文化特色荒蕪,以為蓋一些仿古建築,擺一些農耕文明時代的器具,廁所上掛個「小娥」「黑娃」的門帘就是民俗文化,那就把民俗文化太簡單化了。  鄉村旅遊中的文化,不是文人墨客在名山大川留下的詩詞文賦,也不是單純的旅遊演藝,它從根本上講,應該是鄉村生活的本真面貌,是原住民特有的生活方式。隨著旅遊進入大眾化時代,「像當地人一樣生活」已成為遊客對旅遊體驗的一種嚮往,這種嚮往其實就是對另一種文化的渴望。在關晶看來,鄉村旅遊發展的最高境界是文化旅遊,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充滿風情的特色民宿是最吸引遊客的地方。她建議鄉村旅遊目的地把在地特色文化作為IP著力打造,「只有形成特有的文化IP,那個地方鄉村旅遊的品牌才能立起來」。  關晶說,發展鄉村旅遊是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只有靜下心來從長計議,才能避免「民俗村裡沒民俗,特色小鎮沒特色」的尷尬。來源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07日 05版)

編輯 瞿浩然

相關焦點

  • 十大休閒農莊、七條鄉村旅遊線路帶你玩轉蘭州田園風光
    7月25日,由蘭州市農業農村局、蘭州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蘭州市城關區旅遊發展行業協會、蘭州農家樂協會協辦,蘭州市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產業協會承辦的「2020首屆蘭州十大休閒農莊評選暨鄉村旅遊精品線路發布」啟動儀式在榆中縣「老家浪街」旅遊風景區舉辦。
  • 田園小徑芳,上海推18條鄉村旅遊特色線路勾勒別樣村落
    18條鄉村旅遊路等你來探尋。9月15日,2020年上海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特色線路暨最美鄉村路發布會在上海寶山區羅涇鎮塘灣村舉辦,由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市文化和旅遊局和市交通委員會聯合向全社會發布上海9個涉農區的18條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特色線路。
  • 尋美海南好農莊| 瓊海田園夢想農莊 喚醒童年的夢想記住鄉愁
    田園夢想之美。  回家鄉發展讓疲倦的心靈歸家  田園夢想的莊主叫蔣翔,文頭坡村人,常年在外經商。前些年,他每逢年過節回村與發小喝酒聊天,大夥希望他回村為鄉村休閒旅遊做些事情。但因當時村村通工程還沒有修好,進村仍然是土路,條件還不成熟。  隨著國際旅遊島建設催生鄉村休閒旅遊越來越紅火,加上村道硬化工程已將村與村連接起來,暢行無阻。
  • 瓊海田園夢想農莊喚醒童年鄉愁
    12月21日,瓊海大路鎮田園夢想農莊,讓記憶中的鄉愁味道、看得見的田園風光浮現心間,蕩漾其中。海報全媒體中心記者袁琛攝  12月21日,瓊海大路鎮田園夢想農莊,讓記憶中的鄉愁味道、看得見的田園風光浮現心間,蕩漾其中。海報全媒體中心記者袁琛攝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藍天配朵夕陽在胸膛,繽紛的雲彩是晚霞的衣裳。
  • 文旅部300條鄉村旅遊線路豐富國慶旅遊市場,最全路線看這裡!
    文旅部300條鄉村旅遊線路豐富國慶旅遊市場,最全路線看這裡! 文化和旅遊部近期整合了全國鄉村旅遊資源,向社會推出300條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豐富了中秋、國慶的全國旅遊市場。
  • 南湖鎮千畝桃園:為鄉村旅遊再增添一抹「粉彩」
    民勤縣南湖鎮千畝桃園是立足獨特的大漠風光、田園風情和東接內蒙、南連涼州區的交通區位優勢,以村集體經濟入股的形式,引進民勤縣晟宸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實施建設的鄉村生態旅遊經濟綜合體項目。
  • 鄉村休閒旅遊:如何玩轉休閒農場?
    鄉村休閒旅遊發展迅猛。隨著消費結構升級和疫情後消費需求的變化,城鄉居民對鄉村旅遊、休閒旅遊、健康養生等青睞有加。適應新趨勢,便要挖掘新思路,比如發展休閒農莊、精品民宿等高端業態,探索親子研學、健康養生等新型業態。
  • 上海18條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特色線路今天發布
    傅雷故居(本文圖片:央廣網發 上海市文化與旅遊局供圖)這批特色線路經過市農業農村委、市文旅局和市交通委徵集遴選和精心打造,充分挖掘了鄉村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集成了美麗休閒鄉村、旅遊重點村、綠色田園、星級旅遊景區、郊野公園、「農村四好公路」、「最美鄉村路」及鄉村農業、生態、文化等資源,提供更好的旅遊觀光、鄉村美食、研學教育
  • 上海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特色線路公布,18條特色線路帶你暢遊最美鄉村
    這批特色線路經過市農委、市文旅局和市交通委徵集遴選和精心打造,充分挖掘了鄉村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集成了美麗休閒鄉村、旅遊重點村、綠色田園、星級旅遊景區、郊野公園、「農村四好公路」、「最美鄉村路」及鄉村農業、生態、文化等資源,提供更好的旅遊觀光、鄉村美食、研學教育、休閒體驗、農產品購物等休閒服務,體現了全域旅遊的特色。
  • 你不知道的鄉村旅遊六種模式?
    交通區位好、資源特殊性突出、風貌保存完整、文化底蘊豐厚、產業基礎好和資本容易進入的鄉村,這些都是決定鄉村旅遊發展的重要因素。鄉村旅遊規劃絕也不僅僅是旅遊設施、旅遊業態、旅遊產品等基本旅遊要素,還涉及鄉村產業、空間結構、風情風貌等各方面的統籌,是一個全面且綜合的整體業態體系布局方案。
  • 五一期間 廣州8條特色鄉村旅遊線路等你約
    信息時報訊(記者 崔小遠 通訊員 花宣)五一期間,在廣州賞田園風光,8條特色鄉村旅遊線路等你約。4月30日,廣州市第94場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復市新聞發布會(「廣州人遊廣州」新聞發布會暨「美麗鄉村 快樂旅遊」啟動儀式),在花都區塱頭古村舉行。現場,增城、白雲、番禺、花都、南沙、從化等各區紛紛推介「五一」鄉村旅遊產品。
  • 廣西大新:依託明仕田園打響鄉村旅遊新品牌
    來源:經濟日報美麗的明仕田園7月23日,廣西大新縣在明仕田園旅遊度假區內舉行明仕田園新品「明仕雅居度假酒店」開業慶典活動。這標誌著該縣推進鄉村旅遊、全域旅遊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活動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同時舉辦了「2020 年廣西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培訓班」,探索鄉村旅遊發展新模式。據了解,明仕田園旅遊度假區位於廣西崇左市大新縣堪圩鄉,景區內山明水秀,風光清逸雋美,壯鄉民族風情濃鬱,是典型的桂南喀斯特地貌,是著名的「中越邊境山水畫廊」邊境旅遊目的地,被譽為「隱者之居」。
  • 五一不走遠,來龍泉驛這個鄉村農莊享田園生活!
    五一不走遠,來龍泉驛這個鄉村農莊享田園生活! 今年的五一長假正在邁著小步伐走來又到了最適合旅遊的季節了
  • 入目皆風景 田園留佳客——梓潼大力發展全域鄉村旅遊
    該縣通過充分挖掘和整理全縣鄉村旅遊資源,編制完成《梓潼縣旅遊發展規劃》,明確將鄉村旅遊發展納入《規劃》範圍;整合九曲潼江、七曲山優美的自然山水環境以及底蘊深厚的文昌民俗文化積澱,將文昌民俗文化與三國文化有機融入山水、鄉村、民俗生活之中。開發潼江生態觀光、三國文化體驗、鄉村休閒等旅遊產品,打造梓潼「九曲潼江」鄉村旅遊帶。
  • 50條江蘇秋冬休閒旅遊農業線路出爐!射陽醉美路線「十裡菊鄉,風情...
    遊如畫鄉村、摘豐收之果、賞民俗文化、品農家美食。江蘇省農業農村廳8月10日發布50條全省秋冬休閒旅遊農業精品線路名單。:享田園,歸自然,識文化,品美食徐州市9、豐縣大沙河四季採摘溼地觀光二日遊線路圖:黃河故道大沙河國家溼地公園(距離徐州市區97公裡) →大沙河田園風情農家樂(6公裡)→果都大觀園(0.1公裡)→瑤盛文化園(5公裡)→盛世梨園(0.1公裡)→大沙河果品自摘園(2公裡)線路營運單位:豐縣玉龍灣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 上莊—打造鄉村旅遊及文化旅遊綜合體
    鄉村旅遊與文化旅遊綜合體是以文化軟實力為核心競爭力的開發模式,是用文化引領規劃、建築設計、園林景觀、營銷體系、物業服務等的系統工程;是以「文化和生活方式」為核心,用文化旅遊提升價值,目前正向以觀光、考察、學習、參與、休閒、度假
  • 七月來廣東「拈花惹草」,領路鄉野風情嶺南獨特的田園風光
    下午遊覽從化大丘園休閒農莊,客人在此可以參觀經過改良育種,培育出來獨家特有的仙蜜果品種(即人們熟悉的火龍果)。此果甜味多汁,果肉滑嫩、細緻、略帶花香,口感極佳。該農莊還收集栽植了世界各地的奇花異草數千種,植物天造地設般的自然美景盡顯大自然秀。你還可以觀賞到現代生態農業科學管理下種植的累累碩果,一個充滿歐陸鄉野風情的嶺南獨特田園風光,並品嘗火龍果!
  • 長沙縣這兩個地方入選湖南省五星級鄉村旅遊區(點)
    長沙縣又有兩個地方入選湖南省五星級鄉村旅遊區(點)分別是長沙縣沃園和長沙縣小頑國生態農莊近日,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官網發布消息,依照湖南省《鄉村旅遊區(點)經營基本條件》(DB43/T483-2017)與《鄉村旅遊區(點)星級評定準則》(DB43/T484-2017
  • 50條精品線路首發 第十一屆江蘇省鄉村旅遊節9月26日開幕
    >據了解,第十一屆江蘇省鄉村旅遊節從9月26日開始至10月底結束,為期一個多月。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經聖賢表示,本屆旅遊節將以鄉村旅遊重點村宣傳、鄉村非遺和鄉村旅遊文創產品展示、鄉村振興講堂和各設區市鄉村旅遊節慶互動等為主要內容,重點突出農文旅產業融合、地方鄉土文化特色和我省鄉村旅遊市場復甦,舉辦一系列豐富多彩、惠民富民的鄉村旅遊活動。其中包括鄉村旅遊圖片展、鄉村非遺和鄉村旅遊文創產品展示、鄉村振興產業大講堂等。
  • 金秋遊鄉村!四川發布20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四川在線記者 史曉露 邵明亮金秋時節迎豐收,四川最絢麗的田園畫卷正徐徐展開。9月22日,在中國農民豐收節四川省慶豐收活動啟動儀式上,四川向公眾推薦20條「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方便城鄉居民金秋遊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