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恩仇錄

2021-02-07 作家文摘


2014年,鞏俐沒有獲獎,發脾氣說以後再也不來了。侯孝賢說自己和金馬獎是「它恨我,我恨它」。甚至有人說,當年三毛是因為沒能評上金馬獎最佳編劇才憤而懸梁自盡。但對於李安,金馬獎只有恩情——如果不是在金馬獎一戰成名,李安怕是早已放棄了他的電影夢想。上屆金馬獎,李安答應張艾嘉接任主席。他動用自己積攢多年的人脈,讓上一屆金馬獎成為歷史上最繁榮的一屆——參賽影片比之前創下的紀錄又多出近100部。最近,大陸電影宣布退出金馬獎,幾家多年的贊助商也陸續撤資。金馬獎盛況難續,去年李安尷尬的笑容再次被人記起。 


1962年10月31日下午三點,首屆金馬獎在臺北國光戲院舉行,那天是蔣介石75歲生日。當時金門島與馬祖島是兩岸對峙的最前線,電影節得名金馬,也難免帶了幾分政治味道。1963年3月25日,臺灣「新聞局副局長」龔弘接任中影總經理,提出了電影「健康寫實主義路線」,「必須儘量發揮人性中之同情、關切、原諒、人情味、自我犧牲等美德,使社會振作,引導人人向善。」雖然「健康寫實主義」方針遭到質疑,但還是掀起了臺灣國語片的繁榮。整個60年代,臺灣生產了1126部故事片。這些影片,很多都依靠兩家香港公司的扶植——電懋以及邵氏。首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由香港電懋電影公司的《星星月亮太陽》獲得,第二屆則給了由香港邵氏電影公司出品的《梁山伯與祝英臺》。


電懋創始人陸運濤認為藝術遠比經營有樂趣, 並不在意為高質量影片燒錢,而邵氏做電影更在意商業回報。 1964年6月20日,第11屆亞洲影展在臺灣舉行,陸運濤和邵逸夫應邀參加影展之後的觀光活動,邵逸夫有事沒能成行,陸運濤和他的新婚妻子以及55名工作人員不幸登上了飛機。回程時飛機失事,57人全部遇難。空難事件震動整個華語電影圈,當年的金馬獎也因此停辦。陸運濤空難逝世,電懋公司一蹶不振,邵氏電影獨佔天下。原本藝術商業各佔一枝的香港電影格局改寫。1966年的金馬獎出現了《啞女情深》《婉君表妹》《煙雨濛濛》《幾度夕陽紅》《庭院深深》等多部瓊瑤影片,歸亞蕾憑藉《煙雨濛濛》獲得金馬影后。70年代後,更多瓊瑤小說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成就了近五十年的瓊瑤傳奇。瓊瑤的愛情文藝片幾乎都是階級懸殊的男女愛情故事。瓊瑤影片女主角林青霞說:「我想那段時間的文藝片比較屬於幻想式的,因為那時候大家生活水準不好,大家嚮往的、想看的都是那些富貴人家的生活,電影即反映當時社會的現實,什麼樣的戲反映何種時代的需求。」70年代,開創華語新派武俠片的胡金銓嶄露頭角,憑藉《大地兒女》、《龍門客棧》獲得第4屆、第6屆金馬獎最佳編劇。其中《龍門客棧》捧紅了徐楓。1976年,徐楓憑藉《刺客》獲得第十三屆金馬獎影后。1980年在第17屆金馬獎上憑《源》再獲影后。息影后,徐楓成為製片人,纏著陳凱歌拍了《霸王別姬》。


80年代,臺灣本土電影漸漸嶄露頭角。1986年,楊德昌的《恐怖分子》贏下吳宇森的商業大片《英雄本色》,成為當屆最佳劇情片。1983年,金馬獎最佳影片頒給了《小畢的故事》,侯孝賢是這部電影的編劇。次年,侯孝賢帶著《風櫃來的人》與《冬冬的假期》參獎,全軍覆沒。侯孝賢當即向金馬評委開炮:「我可以等待威尼斯電影節或其它國際電影節肯定自己!」接下來的一年,《童年往事》獲得多項提名,侯孝賢同時入圍最佳導演和最佳原著劇本,並憑楊德昌導演的《青梅竹馬》入圍最佳男主角。但那年最佳導演獎給了張毅,最佳男主角給了周潤發(僅比侯孝賢高了一票),侯孝賢只拿到了最佳原著劇本獎(對於一個導演而言,劇本獲獎頂多算個安慰)。1986年,侯孝賢帶著更精良的《戀戀風塵》參獎,卻未入圍任何獎項。很多電影人開始為侯孝賢鳴不平,《戀戀風塵》的編劇吳念真說金馬獎是「毫無意義的社交場合」。 金馬獎連續失利,侯孝賢可能是真的生氣了,他拉著楊德昌搞起新電影運動,把臺灣電影「搞垮」了。1986年11月6日,楊德昌40歲生日。侯孝賢,陳國富,朱天文,賴聲川等53個文化界人物共同起草了一份「臺灣電影宣言」。他們在宣言中指責政策單位對電影文化不夠重視,對電影的管理輔導定位不夠明確;指責大眾傳媒只重視明星八卦,對電影文化不夠關注;另外,他們對影評人開炮,主張把不合格、不誠實的評論者指出來,讓讀者唾棄他們。從那天起,臺灣的電影市場日漸蕭條。畢竟,藝術電影娛樂性較差,但新電影運動出來的這批人幾乎都是做藝術電影的。1987年,臺灣電影從黃金時期的平均年產120部左右減至85部,票房更是跌到沒邊兒。侯孝賢半開玩笑說,臺灣電影就是被自己和老楊搞死的。1986年10月7日,蔣經國透露臺灣即將解除戒嚴令。馬英九說:「當時我身上感到觸電一樣,因我們正在改寫臺灣歷史。」解嚴後,電影導演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開始探討臺灣社會問題、展現歷史與個人記憶。《刀瘟》《香蕉天堂》《童黨萬歲》《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作品,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侯孝賢的《悲情城市》。1989年,影片《悲情城市》涉及「二·二八屠殺」,未獲當局批准,但侯孝賢還是拿到國際參演。當局本打算對侯孝賢嚴厲懲罰,但影片拿下金獅獎,臺灣獲得空前的國際關注,侯孝賢意外成了英雄。《悲情城市》拿到一億新臺幣(約合2500萬人民幣)的票房。這之後,文藝片獨佔潮頭,臺灣商業電影製片人集體出走香港。沒了商業電影支撐,臺灣電影票房眼看衰落下去。1990年,臺灣「行政新聞局」設立電影輔導金,用來資助本土電影發展,鼓勵電影人做自己的電影。當時的李安從紐約電影學院畢業,沒有電影可拍,只能在美國待業。除了電影,他做什麼都不靈光,只好幫人看看倉庫,噹噹劇務。1990年,李安的銀行帳戶剩下34美金,人也沒了心氣,他報名了家門口的電腦學校,準備當一名程式設計師。就在那時,「新聞局」首次到海外選劇本。李安得知消息,寫了《推手》的劇本,和《喜宴》一起寄回臺灣參賽。1990年11月,傳來喜訊,《推手》獲一等獎,《喜宴》獲二等獎。得獎後,李安回到臺灣領獎,除去獎金之外還有一千二百萬預算。當時徐立功是製片經理,他給錢,讓李安交片,說賠了沒關係,只要別超預算就行。李安怕自己六年沒拍片,萬一一出手就賠了,以後的路可能就斷了,說給他兩天時間考慮。晚上,大家給李安開了一個派對,侯孝賢、小野、吳念真、朱天文都來了。聽說徐立功給的優渥條件,小野開玩笑說趁徐立功這會兒還傻,趕緊拿錢跑路。最終,李安接下預算,拍攝了《推手》。這部電影獲得金馬獎九項提名,斬獲三項大獎,票房衝到1800萬臺幣。1993年,李安的《喜宴》獲得柏林金熊獎,電影在臺灣拿到一億兩千萬臺幣票房,成為當年投資回報率第一的電影。90年代,臺灣新電影的浪潮退去,晚輩導演卻依然追隨前輩拍攝藝術電影,無奈功力不夠,電影越拍越悶,既不藝術也不商業。1996年起,臺灣電影每年產出量降到了15至20部(黃金時期120部),票房市場被美國電影擠佔,本土影片只佔總票房的1—2%。1996年,金馬獎作出改革,只要是以華語為主要發音語言的影片,都可以報名參賽。那一年,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報送金馬,斬獲八項提名,最終包攬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在內的六項大獎。頒獎典禮那天,姜文把劇組的主創都聚到北京的一個酒店裡,大家圍在一塊兒看鳳凰衛視的直播,二十歲的夏雨看到自己又拿影帝了,開了一瓶酒慶祝。不過,那年金馬的獎盃,姜文他們後來誰也沒摸著,臺灣那邊說是被片方的人領走了,還特意到倉庫裡看了看,夏雨說那就算了吧,得獎了我們就挺高興的。兩年後,陳衝帶著自己導演的《天浴》去了金馬,不光拿了最佳影片,還把最佳男女主角都包圓了,17歲的李小璐為了登臺領獎,自己悄悄去秀水街買了衣服,陳衝看了搖搖頭,在臺灣給她重新買了禮服。2001年,中國加入WTO,好萊塢大片趁勢湧入,大陸的電影市場迅速擴大。同時,臺灣電影市場萎縮,曾經支持香港電影的投資紛紛撤出,受到衝擊的香港影人組隊北上,華語電影的格局就此改變。那一年,劉燁和胡軍憑藉《藍宇》雙雙入圍最佳男主角,那屆影帝的評選一直投到第四輪才分出勝負。劉燁聽到嘉賓宣布自己得獎時,他感覺旁邊胡軍的情緒馬上就變了,於是趕緊收住臉上的笑,第一句獲獎感言就是:「這個獎是兩個人的,沒有師哥胡軍,我得不到這個獎。」那屆的最佳女主角秦海璐可就控制不住情緒了,在臺上哭得梨花帶雨:「我屬馬,明年又是馬年,這兩匹馬對我很重要。有人告訴我馬很重,我說如果評審願意給,再重我也拿回家。」2003年,《盲井》的王寶強獲得最佳新人獎的提名,當時他還沒演《天下無賊》,去臺灣的路費都是管北漂群演的朋友借的。捧得金馬獎之後,王寶強第一反應就是拿牙咬咬,看看是不是真金的。2008年,第45屆金馬獎迎來爭議時刻,馮小剛的《集結號》入圍多項大獎,因為這部電影的背景是淮海戰役,主角是解放軍的軍官,島內的很多人都看不下去了,說讓它入圍就是「拍大陸人的馬屁」。結果,張涵予力壓李連杰和古天樂,奪得金馬影帝,聽到名字被念出來的時候,他自己都覺得有點不可能,發表獲獎感言時太激動了,上來一句「前輩們、同志們、女士們、先生們」把臺下的觀眾逗得哄堂大笑。為了回應質疑,時任金馬獎評審團主席陳坤厚披露了張涵予獲獎的原因,他說《投名狀》的李連杰雖然打戲文戲都有了,但表現出的厚度不及張涵予,而《一個好爸爸》的古天樂以喜劇方式詮釋黑社會成員,很新穎,但他在影片後半段弱了,表演掉了下去。這一屆的金馬獎獲得了多方讚譽,導演管虎就特別感動:「《集結號》把國民黨打成那樣了,人家照樣接納,這才是一個國際化電影節的態度。」讓電影的歸電影,是金馬獎在華語電影界眾望所歸的底氣。2012年對金馬獎來說是一個小年,大陸和香港都沒有重量級的電影參賽,那一屆的評審團主席是有老好人之稱的劉德華,正是在他的影響下,為金馬獎留下了又一個經典時刻。臺灣電影人吳念真在頒獎典禮後,發了一條微博——今年金馬獎的評委們真「帶種」。引起討論的焦點就是最佳影片,兩部進入最後決選的電影分別是大陸導演高群書的《神探亨特張》和香港導演杜琪峯的《奪命金》。杜琪峯的鮮明風格不用說,《奪命金》也是他的水準之作,可是《神探亨特張》就太非常規了,它講了一個便衣民警抓賊的故事,由一個個真實的社會事件組成,片中的演員都不是專業的,男主是讀庫的張立憲,配角全是當年的微博大V,比如史航、孔二狗、寧財神、作業本……

< 電影《神探亨特張》劇照 >

當時有媒體吐槽,這就是一群「網紅」拍了一部《法制進行時》,連導演高群書自己都說,去臺灣就當旅遊了,壓根沒想著得獎。討論最佳影片的時候,評委們誰都不讓,吵了半個小時,有人力挺《奪命金》,有人覺得《神探亨特張》太特別了,沒看過這麼貼近生活的電影,擁有最後決定權的評審團主席劉德華說,那咱們投票決定吧,結果《神探》以八比七險勝。「真的沒想到。感謝地球,感謝人類,感謝金馬評委。謝謝你們,有眼光!我以前也曾抱怨,拍過很多戲為什麼不給我一個專業的獎。從今天開始,我可以說,我及格了。謝謝大家。」得獎的人意氣風發,志在必得卻兩手空空的就難免失落,那年鞏俐出演張藝謀的潛心之作《歸來》,被金馬提名影后。鞏俐盛裝出席卻空手而回,在最佳女主的投票中排在第二。「我不會再來這個業餘的電影節,一點意義都沒有,這是我第一次來金馬獎,也是我最後一次來金馬獎。」 


金馬獎50周年的時候,兩岸三地的電影人都送去了祝福,雖然好萊塢大片依然很強,日韓電影也時有佳作,但是因為有金馬獎在,無數華語電影人得以出道和出名,臺灣的電影市場也在低迷多年之後,出現了像《大佛普拉斯》這樣叫好又叫座的佳片。去年第55屆金馬獎,從金馬走向世界的李安趕回臺灣,出任執委會主席,評審團主席請來了鞏俐,頒獎那天,侯孝賢、張藝謀、婁燁、徐崢、文牧野、劉德華、劉嘉玲都去了,華語影壇幾代影人共聚一堂。最佳新導演給了《我不是藥神》的文牧野,最佳影片給了胡波的《大象席地而坐》,這本該是一屆充滿情懷的盛會,但在最佳紀錄片的領獎人傅榆發表獲獎感言之後,李安的臉上只剩下讓人心疼的尬笑,金馬驟然失蹄,前景一片茫然。最近,臺灣媒體人唐湘龍在一檔節目裡的發言,道出了很多人的感嘆:「我們地方沒有那麼大,但是胸懷夠大,所以別人才覺得來參加金馬是一種榮譽。以前,在臺灣最紅的歌手,就是華人世界最紅的歌手,在臺灣最紅的演員,就是華人世界最紅的演員,作家亦如是。現在,臺灣的文化環境被搞爛了,這一切都不會再有了。」有爭吵才有包容,有爭論才能選出好電影,金馬獎往昔激烈的爭執都可以濃縮成兩個字:在乎。正是因為在乎華語電影,李安才會為金馬奔走,請動不會再來的鞏俐。

參考資料: 

《金馬奔騰五十年》, 劉心印 解宏乾, 人民網-文史,2013-12-13

《侯孝賢與金馬獎——細說恩怨二十年》,小貓王, 網易娛樂,2006-11-22

《十年一覺電影夢》, 李安

《香港電影大壟斷時代的開啟——「電懋」的興衰》 ,波迪與鵝(豆瓣),2017-09-29

《金馬獎評的真正是電影本身》,新京報,2013-11-22

《張涵予:金馬影帝給了共產黨軍官》,南方周末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叉燒往事(ID:chashaows),作者:叉少。

叉燒往事,專注於發掘舊時光中的閃光時刻。這裡寫的都是跟時間有關的故事。時光是個魔術師,當年看似無關緊要的事,卻在冥冥之中決定著歷史和人生走向。

看了這些故事,都像是看了一場電影。


   Proper  Words  

《作家文摘》旗下高品質歷史文化MOOK

第三輯  全目錄


[ 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


07 人間惆悵雪滿頭 

辛棄疾:誰搵英雄淚 | 陳啟文

永和九年的那場醉 |  祝勇 

亂世中的美神——李清照解讀 | 梁衡

徐志摩與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 | 汪兆騫

張恨水:過渡時代裡一個半新半舊人 | 蒯樂昊

普希金:俄羅斯詩歌的太陽 | 陳曉黎

帕斯捷爾納克和他的紅顏知己 | 藍英年


 


[ 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


08  家國乾坤大

秦國為什麼能後來居上 | 鞠佳

海瑞:古怪的模範官僚 | 黃仁宇

容閎: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第一人」 | 雷頤

王闓運與他的時代 | 羽戈

 福澤諭吉:一個國家的啟蒙老師 | 馬國川




[ 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


09  嗟漫載當日風流 

回憶陳寅恪先生 | 季羨林

三姐夫沈二哥 | 張充和

我的父親梁實秋 | 梁文薔

大雅寶胡同甲二號 | 黃永玉

望之儼然,即之也溫——我心中的湯用彤先生 | 樂黛雲

失畫憶西行 | 劉心武

蟬蛻——憶顧城 | 王安憶

沈寂與張愛玲的交往 | 韋泱

我的三哥 | 錢理群

 「二流堂」的阿姨們 | 沈芸

家父沈醉與杜聿明的「手足」情 | 沈美娟

相關焦點

  • 書劍恩仇錄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部影視作品,是金庸先生的《書劍恩仇錄》,想必大家不會陌生吧,這本書是1955年,金庸在《大公報》與梁羽生、陳凡(百劍堂主)開設《三劍樓隨筆》,成為專欄作家。並在同年首次以「金庸」為筆名擬寫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書劍恩仇錄》拍攝的電影和電視劇版本太多,糰子只是搜集到幾個版本。
  • 一書一劍走江湖,《書劍恩仇錄》七大版本,這部成為經典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先生創作的首部長篇武俠小說,小說似民間歷史與傳奇融為一體,圍繞乾隆皇帝與紅花會陳家洛兩人奇特的關係來改編成電視劇。你知道哪一部最經典嗎?1984年版《書劍恩仇錄》又名《書劍江山》是由申江和遊天龍共同執導,由遊天龍、森森、斑斑和楊麗音等主演的古裝武俠劇。這部劇感覺比較簡陋了點,但是在努力的貼合原著,只不過是到了後面,有點放飛的狀態。結局更是讓人瞠目結舌。
  • 有誰看過李添勝導演的《書劍恩仇錄》!看過的舉個手!
    有誰看過李添勝導演的《書劍恩仇錄》!看過的舉個手!金庸先生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這部電視劇年頭已經很久了!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視劇還是有很多的小夥伴肯定看過!誰來看過舉個手!那麼小編就要和大家一起回顧下這部電視劇《書劍恩仇錄》,由金庸先生的同名小說進行改編!
  • 配角都是大明星,主角卻默默無聞,TVB87版金庸劇《書劍恩仇錄》
    在金庸的作品中,《書劍恩仇錄》並不是多麼的知名,因為相對《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等名著,構思比較淺顯;寫作手法較於稚嫩,篇幅上更是小巫見大巫。所以,被掩蓋了光芒。但《書劍恩仇錄》畢竟是他的處女作品,影響深遠。迄今所拍攝的影視作品也不在少數。
  • 1991電視劇《江湖恩仇錄》20集
    《江湖恩仇錄》  是一部由毛玉勤執導的武俠類電視劇,主演有東方聞櫻、李德利、陳平平等。
  • TVB歷年武俠劇|1976版《書劍恩仇錄》鄭少秋一炮而紅
    《書劍恩仇錄》作為金庸的武俠小說處女作,在整體上雖然不能算是金庸小說的上乘之作,但卻有著很重要的地位。1976年6月,香港TVB首次把金庸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改編成電視劇搬上螢屏。因此,為了爭奪收視率,邵逸夫決定馬上開拍金庸武俠劇,於是便選中了金庸的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邵逸夫當年作出的一個重要決定不僅僅是開拍金庸劇,更重要的是直接買斷了金庸所有中長篇小說的影視改編權,從此以後,金庸劇便成了香港TVB每每與對手爭奪收視率的殺手鐧。
  • 古力娜扎、迪麗熱巴、佟麗婭最適合的古裝劇,是《書劍恩仇錄》
    近年來,《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等熱度較高的作品又迎來了新一波的翻拍,但是金庸先生有一部作品,很少被翻拍,那就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書劍恩仇錄》。>《書劍恩仇錄……」——《書劍恩仇錄》第一回 古道騰駒驚白髮 危巒快劍識青翎金先生當時的筆力還不夠深厚,不像後來,他「四兩撥千斤」般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個絕世美女——小龍女。這時他想極力表現霍青桐之美,語句又稍有貧乏,於是他直接化用了《紅樓夢》裡描寫警幻仙子的句子,也就是上文加粗這幾句。
  • 44年前,紅得發紫的《書劍恩仇錄》,如今片中演員怎麼樣了?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金庸創作的第一部長篇武俠小說,就是早在1955年便開始連載的《書劍恩仇錄》。歷來根據金庸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眾多,但作為金庸群戲小說的《書劍恩仇錄》改編作品卻因難度較大,少有製作公司敢冒險觸碰。事實上早在1976年,由TVB投拍的中國影視歷史上第一部金庸小說改編電視劇,便是由王天林執導,鄭少秋、汪明荃、餘安安聯袂主演的《書劍恩仇錄》。
  • 知識分子的百花錯拳——讀金庸《書劍恩仇錄》
    摘自天涯樸素的blog,連結見原文《書劍恩仇錄》是金庸的第一部武俠作品,卻已呈現出大家風範。
  • 金庸武俠經典《書劍恩仇錄》中,「書劍」指的究竟是什麼呢?
    金庸武俠小說的開山之作《書劍恩仇錄》有一點舊派武俠小說的痕跡,對人物形象的刻畫不夠深入,但金庸特色在這部小說中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體現,尤其是在思想性上。要想弄明白《書劍恩仇錄》的書和劍指的是什麼,還是要粗略地回顧一下小說的內容。
  • 書劍恩仇錄:被未婚男人追求怎麼辦?駱冰教你3招走天下
    《書劍恩仇錄》裡有很多種感情模式,有一種是駱冰和餘魚同那種:優秀男青年愛慕已婚少婦,一直放在心裡,某天終於爆發,表白,被拒絕,但大家還是朋友。書劍恩仇錄劇照01「鴛鴦刀」駱冰,一代江湖驕女。為啥驕傲?人家有驕傲的資本唄。
  • 《書劍恩仇錄》——青春之歌|百家故事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寫於1955年。那一年金庸三十歲,書中主人公陳家洛二十五歲,正是朝氣蓬勃,風華正茂,年少有為的好時候。年輕真好!年輕就是資本,可以撫劍獨行,可以縱酒狂歌,可以神思飛揚,可以詩書詞賦,可以大漠西風,可以江南賞桂。家國天下胸中丘壑,山川河月盡入筆端,美矣哉!
  • 《書劍恩仇錄》五版霍青桐香香公主,誰是經典?
    金庸筆下有不少姐妹花,《書劍恩仇錄》裡的霍青桐和香香公主《書劍恩仇錄》裡的一對異族姐妹花,秀美絕倫、武藝高強的翠羽黃衫霍青桐,美豔絕倫、善良單純的香香公主喀絲麗。
  • 金馬影帝謝君豪,最近染了一頭白髮
    23歲才開始學表演的金馬影帝 謝君豪最初與戲劇結緣是在中學,當時他被同學票選出來飾演《雷雨》中的周萍。  過了一段時間,《南海十三郎》提名金馬獎,謝君豪懵懵地去參加頒獎禮,本來只是想開開眼界,誰知一去就獲封金馬影帝。 那是1997年,謝君豪34歲。他戴著眼鏡站在因《甜蜜蜜》而加冕金馬影后的張曼玉旁邊,衝鏡頭舉起獎盃,頗有戲中十三郎邀請初戀Lily跳舞時,那副愣頭青的憨樣。
  • 古力娜扎、迪麗熱巴、佟麗婭最適合的古裝劇,還是《書劍恩仇錄》
    近年來,《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等熱度較高的作品又迎來了新一波的翻拍,但是金庸先生有一部作品,很少被翻拍,那就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書劍恩仇錄》。《書劍恩仇錄》歷代的電視劇版本較少,不像《射鵰》三部曲或《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等動輒翻拍,《書劍》最新的一個版本是2009年喬振宇、鄭少秋、劉德凱、穎兒、周麗淇等人出演的40集古裝連續劇。其實《書劍》作為金庸老爺子的第一部著作,情節和人物刻畫上確實稍有稚嫩。
  • 在金馬丨金馬影展趣事一牛車
    11號一下飛機放下行李,我就迫不及待地奔向西門町去熟悉金馬影院「地勢」啦。金馬影展放映主要為三個影院,in89豪華數位影城、樂聲影城和新光影城,都在武昌路二段上,相互之間距離非常近,不超5分鐘的步行路程。
  • 中山金馬什麼時候上市 中山金馬後期走勢怎麼樣?
    近日,證監會核發3家企業IPO批文,中山市金馬科技娛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個。其股票簡稱為中山金馬,申購代碼為300756。那麼,中山金馬什麼時候上市呢?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中山金馬的相關信息,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 中山金馬:公司證券簡稱擬變更為金馬遊樂
    【中山金馬
  • 《書劍恩仇錄》44年,片中演員,有人成著名主持人,有人皈依佛門
    44年前,紅得發紫的《書劍恩仇錄》,如今片中演員怎麼樣了?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 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 金庸創作的第一部長篇武俠小說,就是早在1955年便開始連載的《書劍恩仇錄》。
  • 上音音樂戲劇系師生宅家排演原創音樂劇《恩仇錄》
    上音2020屆音樂戲劇系畢業大戲《恩仇錄》——改編自中國傳統故事《趙氏孤兒》7月即將呈現由於受新冠疫情影響我音音樂戲劇系畢業大戲如約在雲端和大家見面在這裡不受空間時間限制《恩仇錄》精選唱段↓咳咳,你以為這只是一則普通預告?No!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主創老師們的獨家放送~前方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