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急診室門外的寒風中走進來一位老人,手中抓著一枝紅玫瑰

2021-01-19 燃情煮酒

傍晚,忙碌的急診室大廳裡,不斷地有病人進進出出…對於急診室而言,這是一個平凡、忙碌卻有條不紊的夜晚。

此時,誰也沒有注意到,從門外的寒風中走進來一位顫顫巍巍的老人,滿頭白髮有些凌亂,手中緊緊抓著一枝嬌豔欲滴的紅玫瑰。

老人神情有些呆滯,進了急診室後四處打量,最後在搶救室門口的個空位子上坐了下來,雙眼低垂,一聲不吭。

夜很深了,急診大廳的人群漸漸散去,也不知道老人在這裡呆坐了多久。上夜班的我走上前去,關心地詢問老人怎麼還不回家。

老人抬起頭,渾濁的雙眼看著我,不置可否。想到也許是其老伴病重正在接受搶救,我連忙說道:「搶救室裡面是不是有您的家屬啊?

您這麼大年齡了,先回去休息吧,讓兒女守著吧。」老人還是不回答,只是搖搖頭。夜已經很深了,老人還是坐在搶救室門口,抓著玫瑰,眼神杲滯卻又固執地盯著搶救室的大門。

我抬頭看看鐘,快午夜了,心裡正思量著是否要通知110送老人回家時,急診大廳內響起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位30多歲的女子,慌慌張張,似乎在焦急地四處尋找。

她最終將目光停留在搶救室門口的老人身上:「哎呀,爸爸,您怎麼到這裡來啦!我找您找得急死了!」女兒看到老人安坐在搶救室門口的椅子上,一臉的焦急隨即緩解了不少。

可當她看到老人手裡的玫瑰時,臉上突然浮現出無限的悲傷,泣不成聲斷斷續續地對我說:「這是我爸,我媽半年前心臟病突發,送到這裡來搶救,結果媽走後沒多久,爸就變成這樣了。

今天是媽的生日,想不到爸他老人的女兒再說些什麼,我已經聽不清了,我努力地忍住淚水心中忽然想起來,下個月便是母親的生日,我決定,今年,不管再忙,都要回去給她過生日,同時帶上美麗的紅玫瑰生命裡的一縷陽光

相關焦點

  • 美國華裔退休警察感染新冠死大街上,死前被醫生警察擋急診室門外
    兩個多星期後,那名警察的朋友曝光了更多當天的細節,並稱當地醫院的醫生和警察把垂死的朋友擋在了急診室門外。據報導,張永(音譯)是一名來自美國紐約的退休警察,他在4月初被診斷出感染了新冠病毒。張永與醫生馬文·莫伊是20多年的老朋友。當地時間4月7日凌晨,莫伊收到了好友發來的簡訊,得知他違背醫生勸阻強行離開了醫院。張永在簡訊中對莫伊說:「我違背了醫囑。」
  • 八旬老人來南京看病忘了兒女電話 想求助民警又不好意思寒風中躊躇...
    揚子晚報網12月16日訊(通訊員 王夢格 記者 陳勇)近日,南京公交治安分局南京南站站前派出所民警救助了一名八旬老人,他從安徽到南京看病,結果忘記了在南京定居的子女電話,在廣場上警務站不遠處想求助又不好意思開口,寒風中徘徊了兩小時,幸好被民警發現。
  •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文化地標出爐啦~第1期:帶您走進六院急診室
    【文化地標】首批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文化地標出爐啦~ 第1期:帶您走進六院急診室 2020-07-20 16: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蘇-無錫~老人寒風中走失 圖片民警暖心助回家
    近日上午,惠山公安分局石塘灣派出所接到報警,在石塘灣電影院門口有位老人迷路了。民警立即前往現場,發現了一位老人步履蹣跚,手拄拐杖在路邊焦急的等待。民警立即上前開展救助,由於老人衣著單薄且言語不清,無法確定老人的住址。
  • 《急診室故事》:用「真實」演繹的「劇情」到底有多溫情?
    在《急診室故事》中,儘管畫面沒有影視劇那麼完美,情節也沒有所謂的跌宕起伏,一切都在舒緩的節奏中進行著,但「真實」所產生的力量足以震懾觀眾的內心,於無聲處引發深思。正如節目製片人王昕軼曾經說過的,「我們不求改變什麼,只是希望客觀呈現。」如此真實、細微的畫面,並非一朝一夕所為。
  • 92歲老人超市偷東西被抓,民警送回家後說了一句話,老人急哭了
    92歲老人在超市偷東西被抓。民警問他:為什麼沒有付錢?老人:我不好,我佔便宜。 民警送老人回家,跟他說,給您女兒打了電話。老人一下子激動起來:回來又要吵架,說我給她丟人,找麻煩……
  • 凜冽寒風中 那一抹「橙」最動人
    黑夜騎著保潔車迎著寒風轉運垃圾、一次次徒手清理冰冷海水中的枯枝和泡沫塑料……近日,寒潮襲來,廈門環衛工人堅守崗位,那一襲橙色工作服分外亮眼。「拿起掃帚,跑起來就不冷了……」採訪中,環衛工人樸實的話語裡飽含著他們的敬業、熱忱。
  • 北京東城:寒風中 他們依然在堅守 溫暖著東城
    人民網北京1月9日電 零下19度,寒風凜冽,刺骨的嚴寒抵擋不住他們入戶的腳步,寒風中他們送來一聲聲溫暖的提醒。根據最新疫情防控要求,「東城社工」連夜排查中高風險地區來京人員,積極協助做好重點人群核酸檢測工作,他們在寒風裡步履不停,腳步堅定,讓社區居民心裡更踏實。
  • 急診室「床販子」生意火爆 價格比醫院高數十倍
    急診室「床販子」生意火爆 價格比醫院高數十倍 原標題:   ▲協和醫院門外商販出租的床,12小時500元。  張靜姝/攝  在急診2區,一位掛著吊瓶的女士坐在地上等著中午12點轉院。她告訴記者,前一天來的時候就沒有空床,一直等到第二天,還只能坐在地上。  記者粗略統計,天壇醫院急診區留觀室大約有27張床,急診室有12張床,急診輸液室有20多張床。放眼望去,沒有一張是空的。除此之外,記者從天壇醫院急診掛號處了解到,天壇醫院目前有50多張急診床鋪在周轉,已全部租出去了。
  • 媒介觀察《急診室故事》:「生命有痛,有你真好」
    那是一個,平常人們不太願意輕易走進的地方,故它充滿神秘;大概也是人們不太願意提及的地方,因為承載了太多複雜而強烈的情感。這個地方,便是醫院的急診室。第一季(已完結):http://v.qq.com/detail/1/11459.html第二季(更新中):http://v.qq.com/detail/3/32649.html 2013年夏天,一位到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就診的醉酒的病人,因不滿醫生檢查後診斷的醫療方式,用椅子砸向醫生,不能動手的醫生,只能站成一排以示抵抗。之後,醫院不得不在座椅上安上鎖鏈,以保證醫生的安全。
  • 老人錢被風吹散跪地撿拾,路人飛奔幫忙撿回,網友:寒風中的天使!
    12月13日,山西晉中一老人過馬路時,手裡捏著的一沓錢不慎掉地。監控顯示,錢落地後被風吹散,老人慌忙跪地去撿,顯得非常吃力。這時,兩名路人飛快跑過來,在車流中快速把落地的錢撿起,還給老人。網友:你們是冬日裡最暖的天使。
  • 70歲老人,吃橘子吃進了急診室,是怎麼回事?腎病患者尤其多注意
    70歲老人,吃橘子進了急診室,究竟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大爺看到家人買了一些橘子回來,覺得好吃,一下吃了半斤。沒想到睡到半夜突然呼吸急促、胸悶,家人趕忙帶他去醫院,經過檢查後與及時治療,好在轉危為安。大爺與家人都百思不得其解,難道不能吃橘子嗎?經過與醫生的交流,他們才知道了原因。
  • 8張恐怖的X光照片,嚇壞急診室醫生!
    今天我們來看看X光還照出些什麼恐怖物品吧!一名患有痴呆症的病人,通過對其腹部進行X光後,才發現她吞下了一根刮鬍刀以及幾片刀片!成人用品振動棒卡在體內弄不出來,患者試圖用沙拉鉗來抓振動棒,結果沙拉鉗太大也被卡住。
  • 慢直播③丨長假醫院很忙碌 這些故事挺暖心!
    直播第三天,我們走進紹興各大醫院,去看看我們可愛的白衣天使…… 答題專區2020年8月19日是第幾個醫師節?丈夫孟闖闖忙碌在風溼科,妻子柯娟忙碌在治未病科。來自安徽的柯娟和來自山西的孟闖闖是「新紹興人」,夫妻二人的故鄉遠隔千裡,而這個小長假,他們放棄與親人團聚,選擇一起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9:50】嵊州市三界鎮中心衛生院外科醫生馬一林醫生,正在為一位剛入院且久病臥床的壓瘡病人清理褥瘡。
  • 昨日的羊城,有位老嫗在寒風中顫慄
    在清晨的寒風中,有位大約7旬的老太太坐在地面上,光著雙腳,腳上只有一雙拖鞋。「老人家,您需要我的幫助麼?」我蹲下身,輕聲問道。「要啊」,老人家回答的很乾脆。但這樣的回答竟然讓我無言以對。「我送您去哪家醫院?」我懷疑老人家是從哪家醫院私自出走的,因為明顯看老人家精神好像不是太正常。「你給我打個的,我會給你錢的」。
  • 四十年的飯店、十四年的承諾,一位老人與三十位「老顧客」的「虧本...
    在江津區李市鎮大橋村,有一間「大橋飯店」,店主張成書是年逾古稀的老人。本該早已安享晚年的她,卻堅守在這間不起眼的老店中,先後與30餘位當地留守老人做了超過14年的「虧本生意」,用一手精湛的廚藝與一份執著的熱情,為老人們打造出了一片生活和心靈雙重歸宿的美好「家園」。
  • 《急診室故事》30分鐘的故事,來自生活的每個24小時
    由東方衛視傾力打造的大型醫療急救紀實節目——《急診室故事》第二季不僅延續了第一季口碑上的良好勢頭,引來點讚無數,收視上也獲得了大豐收,前兩期節目的收視率穩佔各大衛視節目當日收視的榜首。特別是上一期節目「當你老了」播出後,空巢老人的現狀在引發螢屏大催淚之餘,更讓不少人好奇,急診室的每一個24小時,是否都像30分鐘的節目那樣撼動人心。為此,記者採訪了節目組的工作人員以及上海第六人民醫院急診室主任封啟明醫生,聽聽他們口中的急診室故事。  急診室,這個最貼近死亡的地方,每天都上演著一場場「生死時速」。
  • 18歲孕婦在家生完孩子 自己悠閒走進了急診室
    一般孕婦生完孩子都比較虛弱,要「坐月子」,但是義烏18歲孕婦小楊不僅一個人在家生下了孩子,到了醫院後還拒絕擔架,邊走邊看,悠閒地進了急診室。 小楊來自貴州,今年才18歲,和丈夫在義烏上溪一家工廠內上班。
  • 【妙筆晨星】——《忙碌的身影》
    那代表他可以在辦公室中提前做明天的課件了,他簡直是抱著作業在走廊裡狂奔,將作業發回了各班。老師氣喘籲籲地回到辦公室,打開了自己的電腦,一隻手抓起一旁的課本,另一隻手繼續打起字來。時間飛逝,太陽從頭頂向西偏移,下課鈴響了.老師們的生活就這樣重複著,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他們傳道、受業、解惑,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著。他們放下自己的孩子,走向更多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