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取經路上,豬悟能為何變成豬無能?戰力弱成了渣渣?

2021-02-23 靜月齋文化

西遊記|取經路上,豬悟能為何變成豬無能?戰力弱成了渣渣?

取經路上,唐僧三個徒弟,戰力都下降明顯,這是事實。

特別是豬八戒,雖然並非每個妖怪都打不過,但大多數妖王他都打不過的,一遇見妖怪都想逃跑。很明顯,他的戰力下降最為明顯!

為什麼會如此?他是在藏拙嗎?非也,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八戒沒吃飽飯,一路上都餓著肚子,因此實力發揮不出來。

八戒的真實戰力

八戒前世為天蓬元帥,掌管天河八萬水軍,可稱為天界的海軍大元帥了。

要知道,當初花果山大戰時,天庭也是東挪西湊,才派出十萬天兵下場。八戒能管八萬水軍,絕對是位高權重。

如來上天降伏悟空後,八戒出面挽留,對如來佛祖都是直呼其名,可見地位極高,就算不如五方五老,也絕對是天庭高層之一。

悟空大鬧天宮時,原著中八戒並未出場打鬥,因此無法判斷他當年的戰力。但在取經路上,孫悟空在高老莊遇著八戒,收降他時,可是和他打了很久。當時在福陵山雲棧洞外,二人從二更時分打到了破曉,足足大半夜。

到最後,八戒也是因為肚子餓了,才逃入洞中躲避。

從這裡也可以看得出來,八戒在巔峰狀態下,比起猴哥,戰力輸出其實不相上下,就算弱,也只是略差一線!

要知道,孫悟空可是齊天大聖,十萬天兵都拿不住的。兩相對比,豬八戒的戰力絕對是極強的,他能當上天蓬元帥,絕不是靠關係走後門,而是本身戰鬥能力很強,神通不小。

可是到後來,八戒為什麼越來越弱,有時甚至連小妖都打不過呢?

是他在裝,在藏拙嗎?這個因素應該也有一些。但大多場合,是不容他藏拙的,因為他多次被妖精捉拿綁了,甚至差一點小命都沒了,藏拙也不至於到這個地步。那麼,就是他的確實力下降了太多!

神仙也得吃飯

在《西遊記》這個書中,有一個原則,那就是絕大多數神仙妖怪,和人類有許多共性的。他們和凡人一樣,同樣也是要吃東西的,如果不吃,也會餓死。

這一點,與現在的玄幻仙俠小說不同,我們需要注意。如果不用吃飯,八戒一路上就不會時時叫餓了。

那麼,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既然人是鐵飯是鋼,吃不飽飯,自然戰力就明顯下降了。而且八戒轉世,是投到豬胎裡,這一世實際上是一頭豬。

豬本身食量就大,吃飽的豬和餓得頭昏眼花的豬,肯定是不一樣的。

當初,在高老莊相遇時,八戒有高老莊養著,每天能吃飽飯。那時他還是妖,書中寫著他經常還會吃人,輸出的戰力自然就有保證。

八戒的食量有多大,在原著中過通天河時,在陳家莊吃飯時這樣寫道:

八戒道:「那白面師父,只消一個人;毛臉雷公嘴的,只消兩個人;那晦氣臉的,要八個人;我得二十個人侍方彀。」

由此可以看出,其他三人加起來,也不及八戒吃得多。

可是在取經路上,只能靠化齋吃飯,一路上四個大男人,就一個紫金缽就那麼點大。化齋後,還得滿足唐僧,讓師父先吃飽了後,徒弟們才能吃。

因此,八戒每餐,頂多只能吃幾口剩飯,一路上大多時間餓著肚子。肚子餓了,能幹活嗎?

事實上,在取經路上最重的體力活,挑擔子,一路上主要就是八戒挑的。他飯都吃不飽,還要每天幹最重的體力活,哪還有力氣去打妖怪?

至於孫悟空,因為偷吃了老君的金丹,他已經達到了太乙金仙的層次,幾個月不吃飯也不會餓,持久力很強,自然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其他原因

當然,除了吃不飽這個主要因素外,一般情況上,八戒也不願去和妖怪們拼個你死我活。因為孫悟空早就分派了任務,降妖除魔那是他的事。挑擔餵馬,照顧師父,是兩個師弟的事。

孫悟空這樣做,主要是想搶功勞。因為取經路上的功勞,主要是就是降魔之功,這一點,是以打殺妖怪來計算的。

八戒其實是很聰明的,他雖然表面上和大師兄不和,但從來不去搶大師兄的功勞,只做自己本分內的事,這一點,讓孫悟空對他很滿意,明白他的用心。

因此,在路上遇到妖怪,孫悟空解決了妖王后,一般都會讓八戒去幫忙打殺小妖,分一點功勞給他。

還有一點,取經對八戒來說,可去可不去。因為他通過取經,也得不到太大的好處,並不是取經後就能官復原職。事實上,八戒最後在佛門封一個淨壇使者,比起他在天庭的天蓬元帥,相差也太遠了。

相關焦點

  • 今年「最好」國產片《大聖》,孫悟空在取經路上戰力為何那麼差?
    從小看西遊記,我就有一個疑問,孫悟空明明法力無邊,為何總是幹不過這些妖怪呢?還經常去求各路神仙幫忙,長大後才反應過來,這些妖怪全都背景深厚。在他們師徒遠去的路上,大漠黃沙裡,不知道他是否聽見過那聲:「看,那個人多像一條狗啊。」
  • 豬悟能為啥欺騙觀音?不怪八戒,怪你讀不懂二師兄
    文/姜子說書  《西遊記》原名《西遊釋厄傳》,故事裡,天蓬元帥被貶下凡間後,第一次遇見南海觀音菩薩,自稱自己因為帶酒戲嫦娥,被玉帝打了二千錘,貶下塵凡。  但是,西天路上,豬八戒被南山大王抓住的時候,卻介紹了自己在天庭犯下的另外兩條罪,其一、一嘴拱倒鬥牛宮;其二、吃了王母靈芝菜。
  • 西遊神魔傳|豬八戒為何又叫豬剛鬣?答案就在玉皇大帝身上!
    民間說法把烏雲認為是烏豬神,主管雨水,所以豬八戒相關水軍也有群眾基礎。「天蓬」又是道教星宿名稱,天蓬元帥似乎是前無古神後無來者,成了豬八戒的專有名詞。  就這樣,從「天蓬元帥」,到豬妖,到「豬剛鬣」,再到「豬悟能」,然後到「豬八戒」,成了悟空嘴裡的「呆子」沙僧口中的「二師兄」,最後是如來封的「淨壇使者」,八戒的身份一直是個迷,估計它自己也是懵的。  今天要談的是「豬剛鬣」這個身份。
  • 《西遊記》:唐僧取經為何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
    唐僧取經,為何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少一難都不行呢?在西遊記第九十九回:九九數完魔剗盡,三三行滿道歸根中,菩薩細數唐僧師徒所受的磨難,發現還差一難,菩薩說,「佛門中九九歸真,聖僧受過八十難,還少一難,不得完成此數。"於是菩薩即令揭諦,飛雲一駕向東來,一晝夜趕上八大金剛,附耳低言,讓他們師徒再受一難。
  • 《大天蓬》:猥瑣發育才不會變成豬
    這段很符合我們的記憶,西遊記也是這樣,導演編劇改編也不能隨隨便便就把西遊記給改了,否則會引起觀眾反感,得不償失。故事推進,齊天大聖正在怒捶哪吒。天蓬元帥作為天庭第一戰力,在玉帝的授權下, 和護天神將三隻眼一起阻止他。護天神將三隻眼邀功心切,先去應戰,被打的頭皮發麻,不能自理。
  • 《西遊記》裡唐僧取經成功的真相:最「無用」的人,往往最厲害
    八戒此豬,讓人又愛又恨。他貪吃,「一頓要吃三五鬥米飯,早間點心,也得百十個燒餅才夠。」他好色,女妖、女王、女仙、女菩薩,八戒只要看到,就「口嘴流涎」。所以「貪玩好色,好吃懶做」就是八戒撕不掉的標籤。他本是天庭的天蓬元帥,後因調戲嫦娥被貶下凡,投胎到母豬腹中,成了豬身。
  • 西遊記中沙和尚在取經的路上看著沒有什麼磨練,其實並不然
    影視《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幾人在前往西天的路上可謂是精彩不斷,對唐僧和八戒的美色誘惑,對悟空的陰謀詭計。對幾人的心性考驗可謂是屢見不鮮,但是對其中的沙和尚似乎毫無考驗。提到西遊記中的沙和尚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老實人,難不成是因為沙和尚的老實本分讓上面的高層人物決定對他從輕處理嗎?但其實並不然,大家還記得第一眼對沙和尚的印象嗎?在沙和尚剛剛出場的片段,唐僧師徒三人到達了沙和尚的地界,當時沙和尚因為打碎了玉帝的心愛之物琉璃盞被玉帝貶下凡來,遇見了觀音菩薩,被菩薩點化,願意陪唐僧去西天取經。
  • 西遊記的另類解讀,從五行和中醫角度,解釋猴子與豬為何爭鬥不和
    而老不看三國則是因為老人本來就多愁善感,三國講的是古時候的那些很複雜又很悲涼的故事說到《西遊記》,這本身就是一個無邊界的想像空間,其中有著太多的東西值得人們去想像,例如孫悟空的本質,菩提老祖的身份等。而今天我們講一講,西遊記中三位徒弟的名字新解讀。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小編也是最近偶然看到的新解讀,源自國漫崛起之作《一人之下》,覺得很有新意,與各位分享一波。
  • 一人之下:《西遊記》的另類解讀……
    就是在《一人之下》第二季當中,張楚嵐同張靈玉對戰過程中,對自己爺爺張懷義的回憶,並引出一番對《西遊記》的獨特解讀。《西遊記》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一個和尚,帶著一隻猴子,一隻豬,一條魚,和一匹馬去西天取經的故事。《一人之下》的解讀重點就在這隻猴子,豬和魚與天幹地支的對應。中國古代用五臟來對應天幹地支,分別是心火、肺金、腎水、肝木、脾土。
  • 由疑而進,尋小人物的平凡之路 —— 讀解《西遊記》人物之「豬八戒」
    初讀《西遊記》,八戒總讓我捧腹大笑:享受好吃好喝、高枕無憂的天宮生活,卻因好色貶落凡間;曾經威風八面的天蓬元帥,竟投錯豬胎,淪為低俗無能的豬精;醜陋不堪直視的豬形,卻妄想娶美妻高老莊高小姐;大腹便便,好吃懶做,常因一頓齋飯、幾樣佳餚便見利忘義……每遇險狀就呼叫:「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啦!」哪是什麼神仙下凡啊,他就是一個滿身缺點的普通人。
  • 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取經路上為啥打不過妖怪,都要向天庭搬救兵?
    但大家都會有個疑問,為什麼大鬧天宮時期戰無不勝的齊天大聖,在取經路上,什麼妖精都打不過了,都要向天庭搬救兵呢? 以一敵七還不落下風,可見孫悟空此時的戰力多麼恐怖。
  • 考不完的西遊記
    大鬧天宮、唐僧、唐僧師徒取經途中歷經81難和師徒終成正果,帶經回東土大唐3、《西遊記》主要記敘唐僧師徒四人______戰勝各路妖魔鬼怪的故事。 去西天取經,答「取經」也可4、《西遊記》中「大鬧五莊觀、推倒人參果樹」的是______。
  • 你若真的讀懂《西遊記》,就看透了人間百態
    就是三歲孩童都喜歡孫悟空七十二變,一個筋鬥雲十萬八千裡;豬悟能腆著大肚子,憨態可掬;沙悟淨滿臉的絡腮鬍子......可是,歲月是一把無情的刀,在我們臉上刻出道道溝壑的時候,再讀《西遊記》,卻發現吳老前輩這部經典之作,絕不是讓人看看熱鬧而已,而是要仔細讀慢琢磨,從每個鮮活的人物背後「悟」出人生哲理。
  • 《後西遊記》中的西遊人物:取經結束,生活繼續
    作為《西遊記》三大續書之一,《後西遊記》的水平雖不比《西遊記》,但也不失為值得一看的作品。《後西遊記》講述的是取經結束後,花果山復產石猴孫履真再次踏上西行路的故事,其中很多《西遊記》的人物再次出現。孫悟空:成為鬥戰勝佛,實力直追如來取經成功後,孫悟空成為鬥戰勝佛。孫悟空境界大增,高登極樂世界,無形無影地逍遙自在,也不貪戀出生之地花果山。
  • 《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所向披靡,為何取經路上卻求助玉帝?
    但是在取經路上卻動不動就跑到天庭跟玉帝求助,這又是為何呢?其一、大鬧天宮就是一個騙局其實所謂的大鬧天宮只是一個騙局而已,聽起來孫悟空把整個凌霄寶殿打的粉碎,實際上只是打壞了一些物品而已,真正的神仙們一個也沒有死。
  • 《西遊記》中猴子和豬到底誰厲害?
    最近閒來無事又拿起《西遊記》看了起來。《西遊記》是明代吳承恩老爺子的著作,加上楊潔導演拍攝的電視劇《西遊記》,其中的故事想必已經是家喻戶曉。取經五人組(值日功曹、六丁六甲等姑且不算)性格迥異,這導致有人喜歡猴子、有人喜歡豬還有少部分人喜歡師傅和沙和尚。
  • 西遊記人物剪紙素材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1]。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 豬八戒最厲害兵器不是釘耙,是神弓,因太厲害了,取經路上不敢用
    這裡筆者就稍微給各位看官普及一下:首先,二郎神的神秘武器弓,在《封神榜》和《西遊記》中都有提及過,二郎神的這個弓,是一個彈弓,他的這個彈弓,有兩個用途,一是用於戰場上,殺傷力和威懾力極大,一是用於日常的打獵中。二郎神很喜歡打獵,是古代獵人的代言人和祖師爺,他手挾彈弓,攜獵犬的形象,可謂是經典。
  • 女兒國的確是唐僧在西天取經途中最難通過的一劫
    唐僧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人物,以唐代高僧玄奘為參照原型。書中交代,他前世為如來佛祖座下的二弟子金蟬子,因為修行不勤而被貶下界投胎轉世,之後率領孫悟空、豬悟能、沙悟淨和小白龍前往西天求取《大日如來真經》。在原著的第一百回,如來曾這樣說過: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喚做金蟬子。因為汝不聽說法,輕謾我之大教,故貶汝之真靈轉生東土。
  • 西遊記中豬八戒真實背景如何?他進入取經團隊是否有其他目的呢?
    小編在西遊記第五回找到出處。 當然,這裡要說一下,西遊記中當然是孫悟空很強,這個很正常,法術再厲害,你不努力修煉也是徒勞,更何況咱們的齊天大聖在法力上是碾壓很多人的,當年蟠桃當水果吃,九轉金丹當糖豆服。又有太上老君用文火幫忙助消化,不強才奇怪。但是,身為8萬水軍的天河元帥統領,怎麼說也要跟《水滸傳》八十萬禁軍教頭一樣的戰力啊,西遊表現完全是戰五渣。很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