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有感,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2021-01-20 清月說文化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也許現如今的元宵節比唐代的要美麗得多了,也許唐代的爆竹煙花還不及現代花炮的十分之一,但讀著蘇味道的「火樹銀花合」,仍然令人對那時的元夜有一種難言的嚮往。或許正是有了平日禁夜的積累,元夜這晚才會顯得格外興奮。遊人們走過星橋來到城外,風中的暗香、悠揚的樂曲、醉人的月夜,然而,「火樹銀花」的燦爛,才是元宵之夜最具代表性的美,把它比作元夜的聖誕樹,也許並不過分吧?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這是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的開篇數語,廖廖幾筆點出的是元夜觀燈時的情景。雖然這首詞最著名的是最後的「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但如果沒有前面美妙的鋪墊,又怎能凸顯最後一句的意境呢?宋詞很多時候借鑑前人詩句,或借其境,或借其語,都沒有什麼奇怪之處。《青玉案·元夕》的開頭大約也是有所本的,所借的手法許當是這首《正月十五夜》,或許請稼軒親來,只怕他也不會矢口否認。

蘇味道,又有個雅號叫「蘇模稜」,自然,這不是他自己起的,而是人們送他的雅號。他官至宰相,遇事卻「模稜持兩端」,左右逢源,哪邊都不得罪,因此在唐代三百多宰相當中,除了「救時相」、「伴食宰相」、「解事僕射」等特色宰相中,又多了一位「模稜宰相」,而成語「模稜兩可」也是由此而來。且不論蘇味道為官品行如何,到底還是有真才實學的,他與李嶠並稱蘇李,又和李嶠、崔融、杜審言並稱「文章四友」,雖然流傳至今的作品不多,但能有這樣的才名,可見蘇味道當時也是頗負盛名。這首《正月十五夜》,是蘇味道的名作,甚至被譽為元宵詩中的絕唱。

正月十五,自然便是元宵節了,也就是「元夕」,這一天,自古以來人們便有鬧燈的傳統,至少我們知道在唐宋時便是如此了(據說最早起於東漢)。據載,唐朝每到元宵晚上,便在長安大展花燈三天,同時解決三天「宵禁」,夜間不戒嚴。於是平常冷冷清清的晚上,在這三天便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在唐代的某一年某一天,蘇味道寫下了當時元宵夜的「盛況」。

「火樹銀花合」,這第一聯的首句,也是最重要的一句,可說是字字珠璣。詩中的火樹與銀花,無疑是用比喻的手法,其本體是元宵夜的明燈,不過我總疑心,覺得用它來形容煙花爆竹更形象一當暗夜中一絲絲轉瞬即逝的金銀亮光,從「花心」中竄出並四處飛揚時,構成了一朵朵璀璨的銀花,一樹樹茂盛的火樹,比之於靜態的燈更富於美感。我們知道,唐初那個時候爆竹興許已經發明出來了,但煙花能有這麼快的發展麼?不好確定。然而我們能確定的是,那耀眼的火樹銀花,雖然沒有真正花開時節的奼紫嫣紅,但金銀相雜的色調卻更加華美高貴,仿佛料峭春寒之時有一股提前吹來的暖風,捎來了春的信息,吸引著眾多晚上難得可以出來的人們。

如果說「火樹銀花」的美麗在於意象,那麼「合」的美麗則在於它的巧妙。如果沒有這個字,那麼任你多少火樹,多少銀花,也不過是元宵夜裡的一盞盞孤燈,但有了這個「合」,便將這些燈聯結了起來,想像中的一盞盞燈一下子成了一片燦爛的金銀花簇,使得整個元夜都變得栩栩如生了。有時候,看似不起眼的一個字,確實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個「合」字非但使火樹銀花動了起來,也給後人打開了思路的大門。孟浩然《過故人莊》中有一句「綠樹村邊合」,還有王維《終南山》「白雲回望合」,據人們研究,可能就是從這一句受到了啟發。與「合」相對,第二句的末尾自然而然要用「開」。可惜城門開鎖,卻沒有上一句的精妙了。古時城門之外是護城河,河上有橋,所謂「星橋」即指此。平日裡這嚴肅平常的橋,在這一天晚上也換上了新裝,點綴著星火般的明燈,對比著周圍的昏暗,遠望去當真好似天上的星河。

既然城關已經放行,那麼次聯自然而然會寫到遊人出城。「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寫的是人潮湧動,暗塵隨著馬蹄飛揚,頭上的圓月,也追逐著遊人,好像生怕自己被遺忘。月光照在人們足跡可至的每一個角落,隨便到哪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這也就是「月亮走,我也走」。而這些出城的遊人,又是怎樣的呢?「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在這夜朗月圓的佳節良宵,伴著月影,只見一群如穠李般豔麗的歌妓翩翩而至,她們一邊走,一邊唱著「梅花落」的曲調。這裡的「落梅」,還有高適《塞上聽吹笛》「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中的「梅花」,都是指南朝至唐代著名的笛曲《梅花落》。尾聯收束全詩,寫長安城的元宵美景令人流連忘返,然而歡樂時光總是感覺流逝得更快,今晚過去,再逢元夕就要等到來年了。所以,連金吾將軍也不過問今晚的宵禁,那麼玉漏也不要來相催,願這一年一度的元夜不要這麼匆匆逝去,讓人們在這歡樂之中再多沉浸一刻吧。所謂「歡娛苦日短」,詩人最後以對元夜的留戀結尾,言有盡而意無窮。

全詩看過之後,感覺是不是有些眼熟呢?如果說《青玉案·元夕》的開頭受到「火樹銀花合」的啟發,那麼詞後面也寫到了「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儘管沒有點明是遊妓,而脂粉氣卻是很濃的。只是最後筆鋒一轉,忽然寫到了一位在燈火闌珊處獨自清高之人,一下子使人豁然開朗—至於怎樣的「開朗」,就留待人們的想像吧。比之於純寫元夕,《青玉案》的境界無疑又高出一截,不過我們也不能強求蘇味道,就「正月十五日夜」這個題目來講,已經完成的很好了,一句「火樹銀花合」也堪稱精妙。畢竟不是每位詩人都能成為大師,他們也自有其獨特的閃光點。只有眾星璀璨的夜空,才會更加動人,不是嗎?

相關焦點

  • 筱青讀詩詞: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正月十五夜蘇味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夕或燈節,是中國春節年俗的最後一個重要節令。俗話說「不過十五都是年。」
  • 解讀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她以獨到見解與妙語巧思,成為眾人心中的「女神學者」。有人說,在她面前,所有問題都不是問題。而她則雲淡風輕地說,「求知」才是一切問題的答案。但在古代可是不同尋常,因為古代沒有路燈,也沒有霓虹燈,所以晚上照明就靠月亮。平時晚上都黑乎乎的,但只有在上元節這天,包括上元之前之後的那兩天,從官府,到商家,再到私人,那是家家舉火,戶戶點燈啊!一下子就把這個夜空給照亮了,那是平時完全看不到的景象。
  • 人物|解讀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滿滿的兒時的回憶那蘇味道的這首《正月十五夜》,寫的就是唐朝上元節的狂歡。你看第一句,「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火樹銀花形容什麼?有人說形容焰火。不對,唐朝還沒有焰火呢!另外當時滿城,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都點燈啊,這個四面八方的燈也合在一起了,所以是天地上下,四面八方「火樹銀花合」。這個場景太旖旎動人了,太漂亮了,所以自從這句話出來之後,後人就全部模仿,你比方說辛棄疾他講「東風夜放花千樹」,那就是從這學來的。現在這個「火樹銀花」乾脆已經成為成語了,這是「火樹銀花合」。
  • 正月十五夜古詩帶拼音
    正月十五夜——蘇味道  huǒ shù yín huā hé,xīng qiáo tiě suǒ kāi。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àn chén suí mǎ qù,míng yuè zhú rén lái。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 《正月十五夜》與元宵節
    如果孩子覺得好奇,快來和我們一起讀詩,體會一下傳統節日幸福祥和的氛圍吧!正月十五夜——〔唐〕蘇味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注釋蘇味道:約648 年—705 年,趙州欒城(今屬河北省石家莊市)人,唐代政治家、文學家。火樹銀花:比喻燦爛的燈光和焰火。星橋:星津橋,「天津三橋」之一。
  • 「火樹銀花」出處也這麼美,源自蘇軾之祖—一位另類宰相的詩句
    其實,從三蘇往前追溯,他們的祖先蘇味道也是一位著名的文人,「火樹銀花」和「模稜兩可」這兩個成語都源自他,所以,他也有「蘇模稜」之稱。正月十五日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這首詩就是蘇味道的名作,描繪的是705年元宵節長安城燈火通明,歌舞昇平的景象,與蘇軾的《守歲》、王安石的《元日》都是描寫民俗節日的名篇。
  • 元宵的古詩大全 正月十五元宵節詩詞 2020元宵節手抄報內容
    記者 顏財斌  《正月十五夜》  【唐】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  《上元夜六首·其一》  【唐】崔液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詩語:元宵佳節,明月千裡。詩人用「誰家」「何處」將人聲鼎沸、車如流水馬如龍,燈火閃爍,繁華似錦的京城元宵夜景一語道盡。
  • 火樹銀花合·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漢代相傳,漢文帝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
  • 【星,福利】元宵節,免費送電影票!​
    活動當天,小夥伴們可憑購票信息(一張影票信息一次機會)參與影城元宵節猜燈謎現場活動,限時2分鐘,參與者不得使用電子設備查詢答案連續猜出3個燈謎,可獲得精緻爆米花2桶;連續猜出5個燈謎,可獲得媒體券1張;可以以家庭為單位參與,獲獎者僅限1人領取獎品正月十五夜
  • 正月十五,邂逅最美的元宵詩詞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正月十五夜》 【唐】 蘇道味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元宵之夜,平時緊閉的皇宮宮門破例開放,宮內火樹銀花,蔚為壯觀。大家相約,盛裝結隊湧進皇城去觀花燈。
  • 大手牽小手•正月十五樂「宵」遙---丹江口民欣棒棒幼稚園元宵節活動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按照中國的傳統習俗,元宵夜晚人們賞花燈、猜燈謎、吃湯圓,合家團聚其樂融融。
  • 央視《2021年元宵晚會》今兒正月十五,老北京除了吃元宵,還有這麼多講究!
    2月26日正月十五20:00檔請鎖定《花好月圓元宵夜》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1年元宵晚會,敬請期待!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鬧元宵起源於漢代,因為這天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