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讀】
蔣勳細說紅樓夢 | 合集80回全
蔣勳新說紅樓夢 | 合集120回全
蔣勳這一代 | 合集7集全
蔣勳為你讀詩 | 合集40集全
本文素材綜合整理於網絡。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更多精品資源,見我號菜單欄「老夫廣祥」—「精品資源」 。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
她,是我國著名的文化學者,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她,溫和親切,從容平和,知性優雅。
從2007年開始,她五上《百家講壇》,講授《武則天》《太平公主》《大隋風雲》等內容;先後擔任《漢字拼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的點評嘉賓。
她引用詩歌時信手拈來,敘述歷史時引人入勝,講解人文時,隨口串聯的小故事更是風趣幽默,讓人慾罷不能。
比如她說:元稹雖然寫出了「曾經滄海難為水」,卻是「歷史上著名的一個深情但不專情的人」。這些趣味小知識,常常讓人聽得意猶未盡,希望她能再多講一些。
作為點評嘉賓,她妙語連珠、旁徵博引,在她的講述之下,這些的歷史文化知識,仿佛自帶好玩有趣的屬性,讓人無限嚮往。
她以獨到見解與妙語巧思,成為眾人心中的「女神學者」。
有人說,在她面前,所有問題都不是問題。而她則雲淡風輕地說,「求知」才是一切問題的答案。
今天我們講一首過節的詩,這首詩雖然《唐詩三百首》裡沒有選,但是它完全夠得上入選《唐詩三百首》的資格,什麼詩呢,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是這麼說的: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這詩講的就是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元宵節,現在其實沒那麼熱鬧了,但是在古代,這算是個大節,又叫上元節。其實所謂上元、中元、下元,這都是道教的概念,上元正月十五在道教中的說法是天官賜福。所以這一天,是普天同慶,那上元最大的好處是什麼呀?絕不是吃元宵,因為吃元宵是宋朝以後才有的習俗,之前都沒有。但上元節呢,有另外兩大好處,所以非常的吸引人。第一個好處,它點燈。第二個好處它不宵禁。
二十丈高的燈輪
這兩個好處在今天看,沒有什麼意義了。但在古代可是不同尋常,因為古代沒有路燈,也沒有霓虹燈,所以晚上照明就靠月亮。平時晚上都黑乎乎的,但只有在上元節這天,包括上元之前之後的那兩天,從官府,到商家,再到私人,那是家家舉火,戶戶點燈啊!一下子就把這個夜空給照亮了,那是平時完全看不到的景象。
滿滿的兒時的回憶
那蘇味道的這首《正月十五夜》,寫的就是唐朝上元節的狂歡。你看第一句,「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火樹銀花形容什麼?有人說形容焰火。不對,唐朝還沒有焰火呢!但是唐朝的時候有燈啊,正月十五點燈的規模特別大。你比方說唐玄宗的時候,史料記載,在皇城前面豎一個燈輪,這個燈輪多高啊?是二十丈高,上面掛五萬盞燈。你可以想像,那是何等的壯觀,何等的漂亮。所謂火樹銀花,就是說,在燈光的照耀下,樹如火樹,燈如銀花啊。
燈的世界,燈的海洋
那為什麼「火樹銀花合」呢?首先是天上和地下合,你看天上有銀河,銀河是亮的,地下有燈河呀,燈河和銀河交相輝映,仿佛合在一起了。另外是什麼呢?另外當時滿城,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都點燈啊,這個四面八方的燈也合在一起了,所以是天地上下,四面八方「火樹銀花合」。這個場景太旖旎動人了,太漂亮了,所以自從這句話出來之後,後人就全部模仿,你比方說辛棄疾他講「東風夜放花千樹」,那就是從這學來的。現在這個「火樹銀花」乾脆已經成為成語了,這是「火樹銀花合」。
燈的世界,燈的海洋
元宵全景圖
那下一句,「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這是什麼啊?從宏觀寫到到微觀了。風流倜儻的美少年,都騎馬出來遊街來了。把地上的塵土也都給捲起來了。你想沒有燈的時候,土是看不見的,但是在節日燈光的映照之下,這種一團團的暗塵,就隨著馬在跑,這是地上。那你抬頭看天呢,正月十五十月是元之夜呀,天上一輪明月湧出,把月光灑在每個人的身上。那你要是從騎馬人的角度來看呢,就是地上的土追著他跑,天上的月亮也追著他跑。一個明,一個暗,一個是細小微塵,一個是又大又圓的月亮;一個去,一個來,你看對照也特別得好。
男女混雜,老少同遊
我自瀟灑依然
所以你看李白寫「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他還寫什麼呢?「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就是這兩首曲子。那你看這些桃李年華,豔如桃李的歌姬,唱著當時最流行的歌曲落梅花,就走過來了,她們這是幹什麼?一方面是自娛自樂,另外一方面也是公眾表演了,這是在給自己做廣告呢!所以她們一出來,那周圍就都轟動了。這是狂歡節的高潮啊!
燈市夜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金吾是什麼呀?金吾衛是唐朝的府兵十二衛之一,相當於今天的警察呀。平時金吾衛是執行宵禁的嘛,監督人們晚上回家睡覺啊。可是正月十五這天,連金吾衛都放鬆下來了,不管老百姓了,讓老百姓盡情享受了。可是玉漏呢,也就是古代的計時器,銅壺滴漏啊,為什麼你還在一滴一滴地滴下水來,滴滴嗒嗒,像是在催人們快點回家呀!所以蘇味道在講啊,玉漏啊,你別再催了,你看這一句結束得真好。把人生的感慨的結出來了。上元之夜太美好了,誰不希望這個美好永駐啊!
有那麼點意境
花窗外的月亮
整裝待發
當然還有一件事兒,跟蘇味道有關,值得提一提。蘇味道呢,有幾個好後裔,誰呢?宋朝著名的文學家三蘇。蘇洵、蘇軾、蘇轍,那就是蘇味道的後裔,那這幾個後代,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文學上,那就比祖先出彩多了。 其實這也是祖宗最願意看到的場景。
參閱:蘇味道寫元宵節 故鄉的元宵 麾村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