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遊系列快完結了,在片尾,迷叔看到了關於這部片的預告。
車諾比
車諾比,一處地球永久的烙印。
1986年4月26日,因為技術事故,車諾比核電站爆炸,事故造成了難以估量的傷亡和損失。
然而在災難之下由於某些特殊的政治原因使受傷民眾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在受災城市滯留了一周, 隨著傷情的擴散與世界的關注, 最終這裡成為了一處荒蕪人煙的「鬼城」。
之前在紀錄片《我們的星球》的最後一集的最後幾分鐘裡也曾提到過這個被核爆摧毀的城市。
植物在斷壁殘垣中生長,動物在跳躍,核爆的發生給了這個人煙罕至的地方靜靜喘息的機會。
而遠離傷痕之地的我們開始正視這場災難的始末。
據統計,
這場核爆幾乎造成了近9.3萬人死亡;
致癌人數近27萬;
損失高達兩千億美元;
事故前後共疏散34萬餘人;
全球共有20億人口受車諾比事故影響;
而反應堆核心下方的輻射自然分化要幾百萬年。
這些數據和畫面時隔多年依然觸目驚心。
「鬼城」背後究竟是何原因在這部劇中可以說是得到了答案。
真正的殘忍是對現實的迴避
劇情首先表現的就是不同階層對事故的反應。
首先,距離事故現場最近的無疑就是工程師。
在事物發生時,他們只是神色如常的以為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總工程師一次又一次的派遣手上屋頂查看堆芯。
不到幾分鐘,這些工程師的皮膚開始變紅,大劑量的輻射穿透皮膚使內部的毛細血管破裂,從而由內向外慢慢潰爛。
凡是去查看反應堆的皆是有去無回。
有的因為輻射反應本能的嘔吐和恐慌,工程師卻說比他嚴重的多的是。
而見到同伴慘狀的工程師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想要將事情的嚴重性上報,卻遭到總工程師的斥責。
離災難最近,也最熟悉核電工程的他們說的最多的是什麼呢?
第一批到達現場的消防員就這麼直接的暴露在輻射裡進行救火工作。
他們同樣聞到了死亡的氣息——「金屬」。
劇中特意選取了其中一個消防員在離開家時安慰妻子的畫面。
消防員在睡夢中被救援電話叫醒,他和妻子都看見了遠處詭異的火光。
妻子問:「嚴重嗎?」
丈夫回答:「只是屋頂著火」
妻子又問:「那為什麼火光是藍色的?」
妻子內心惴惴不安。
消防員因為直接接觸石墨塊,手指開始潰爛。
而更多的民眾眺望著遠處的核電站,還認為這場空降的災難放射出的花火是美麗的。
在空氣中漂浮的物質和離子,像是海底的浮遊生物一樣,孩子們在月光下跳舞。
同一時間,在婦產科內,一名護士也在窗口眺望核電站的火光,她轉頭問醫生,為什麼救火的消防員還沒有送到醫院。
醫生回答:
上至政府官員,下至黎民百姓。
沒有人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就算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政治格局的複雜也只能對外封鎖核爆的消息。
喚醒人們的只有更殘酷的災難
因為政府封鎖消息,導致了民眾錯過了最佳的撤離時間。
烏克蘭政府甚至為了抑制恐慌,還鼓勵人民上街參與五月節慶典。
大批的學生在街頭狂歡,殊不知那些看不見的敵人正在穿透他們的口鼻和皮膚,為他們的生命按下了倒數計時。
為期4天的慶典中,紅旗和彩帶裝點著莫斯科的橋梁和道路,在這樣的氣氛下,在報紙頭條上刊登事故反應堆的消息顯然是不合時宜的。
在慶典上,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頻頻對經過他面前那數十萬的遊行隊伍揮手致敬,絲毫不像有大事發生了。
但越來越多的人因為核輻射有了恐怖的生理反應。
最初爆炸產生的致命放射物使得電廠附近的人們受輻射致死,眼看紙包不住火,處於危險區域的數以萬計的居民終於開始撤離。
而一批殉道者開始了艱難的災後清理與重建。
其實對於車諾比核電站,已經有許多紀錄片和書籍來講述這次災難背後的原因。
但每當看到因為核汙染而造成的新生兒畸形的畫面,仍然覺得這是人類歷史上所能看到的做恐怖的故事。
時至今日,我們看到了車諾比逐漸恢復生機的樣子。
越來越多的藝術家甚至科學家對這個「鬼城」抱著重建的希望。
但重要的永遠都不是災後重建做得有多麼完善, 而是直面自身行為而造成的後果。
希望人類歷史不再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