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謝霆鋒《十二道鋒味》的一期節目中,英皇主席楊受成前往捧場。
節目中,蔡依林問楊受成是怎麼發掘謝霆鋒的,楊受成便回憶起了與謝霆鋒結緣的趣事:
霆鋒我看著他出生,因為他爸爸認識我40多年,他爸爸媽媽我都很熟的。1993年我帶一批歌手來北京,開個演唱會,英皇金融歌手比賽。那個時候很轟動,那次來的時候,有一個高人叫陳伯伯,他在酒店的大堂看見謝霆鋒。
他說,楊老闆,這個人將來的成就比他爸爸大10倍,那個時候他才13歲。他說,楊老闆,你一定要把他籤下來。我說好,當他16歲,我就把他籤了。
楊受成在節目中提到的陳伯伯(以下簡稱「陳伯」),是他生命中的大貴人。
在他的自傳《爭氣》中,陳伯的故事佔了不小的篇幅,有陳伯給達官貴人看面相的故事,也有陳伯指點楊受成從負債3.2億(80年代的3.2億)到東山再起的傳奇故事。
陳伯相人,一看一個準,而且近乎神奇。很快就聲名遠播,令香港富豪圈和娛樂圈人士都為之傾倒,很多人都以能與陳伯吃頓飯為榮。
直到今天,他依然是公認的香港第一風水師。
李嘉誠與陳伯的關係也非同一般,楊受成的《爭氣》講過這樣兩個故事:
一次陳伯得了肺病,從早到晚咳嗽不止,楊受成上門把陳伯接到了香港九龍一家醫院。聞訊趕來的李嘉誠一臉焦慮之情,進門就對楊受成說:「謝謝你把陳伯送來,醫療費用方面,可否由我負責?」
楊受成解釋,早在陳伯入院時就已把入院費辦好,所以婉拒了李嘉誠的好意。醫院的醫生馬上替陳伯開刀,手術很成功。
第二天一大早,楊受成去醫院探視,卻發現陳伯的病房空無一人。楊受成大驚之下才得知,原來當天清晨,李嘉誠就派人把陳伯接到更好的養和醫院療養去了。
在生命中的最後一年,陳伯在四川青城山的普照寺休養,一次身體嚴重不適,楊受成特意從香港飛往成都,包了一架國際SOS救護轉機,把陳伯接到了香港。
在香港最後的七八個月,李嘉誠更是獨自包下了陳伯的一切醫療費用上千萬元。陳伯在頂級富豪圈的受重視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當然有的人看到這裡,會吐槽世上已經沒有陳伯,即使有,你我普通人也沒有這樣的福氣得到陳伯那樣的高人指點。
確實是這樣,在陳伯的遺訓中有這麼一句話:我為什麼要幫助你們,是因為你們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有的人會說,我有了錢,我絕對會做慈善,絕對會幫助其他人。老天怎麼還不派個高人、貴人來幫我呢?陳伯幫助的人,是可以幫助更多的人不假,但陳伯幫助的人,同時也是本身就有大福報的人。
在香港,能幫助更多人的一般來說都是自己有大福報的,自己有一缸水才能給別人一勺水。福報不夠,再厲害的高人對你的幫助也有限。
怎麼才有福報呢?陳伯的另一條遺訓透露了天機:
其實你們這些有錢人,不是一生修來的福,都是多生累世行善積德,孝親尊師,普濟眾生,才能有現在這些福(財富地位)。
當然有的人會說,這些都老生常談了,聽得耳朵都要起繭了。真理都是樸素的,為什麼《了凡四訓》能流傳幾百年,因為它寫的就是很樸素的道理。
其實能不能有福,從來不在於你對這幾個詞有多熟悉,而是看你踐行得怎麼樣,以及堅持得怎麼樣。
陳伯身邊的有錢人,我們都特別羨慕,其實他們的福也不是隨便就來的,一生堅持修福,有多少人能做到?更何況是多生累世行善積德。
當然了,想要更快獲得更大的福報,陳伯提到的一點我覺得挺有借鑑意義的。
世風日下,社會上很多人沒了廉恥,也不講仁義道德了。陳伯就勸那些影響力大的富豪,建些好學校,培養些好老師,把聖賢教育做起來。做這事,是種現在世上最大的福,行最大的善,世世代代得大富貴。
雖然我們普通人,沒啥影響力,建不了學校,培養不了老師,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做不了什麼。
助印善書、逢人勸化,在網絡傳播善文,只要有心,就沒有做不了的事。
這個時代,邪淫(墮胎)、不孝、浪費,比比皆是,如果能堅持不懈地去勸人止惡行善,如果真的有人因為我們的勸化而改變命運,確實是功德無量,不是隨便說說的那種功德無量,而是實實在在的功德無量。
陳伯的遺訓中還有一句話:
要成功,除了自己要有種因(福德),還要有好緣。
這個「好緣」,陳伯是從不要心高氣傲、要謙虛的角度來說的。因為他面對的基本都是些大富之人,有錢人比較容易傲慢,這麼說是沒問題的。
但其實對於我們普通人除了福報,想要獲得成功,想要有財,那就得做出好的工作、好的事業。
平時我們特別喜歡標榜哪些名人是學佛的人,比如曹德旺,平心而論,哪怕曹德旺是學佛,但他的財富不還是為社會提供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得來的嗎?
如果曹德旺的汽車玻璃質量不行,他能不能跟別人說,我的產品質量是不好,但我學佛、我有福報,所以你們都要來買我的產品。
很多人都知道功夫巨星李連杰也學佛,他的成功不就是靠拍出好的電影來的嗎?如果電影不好看,他能不能跟人說,我的電影是不好看,但我學佛、我有福報,所以你們都要去電影院支持我。
我們不否認因(福德)的重要,但把自己要做的工作做好這個緣也很重要。
我有個朋友最近在準備公務員考試,學佛的人喜歡說功名富貴看陰德,這個確實有一定道理,但如果一個學佛的人去準備公務員考試,也沒怎麼去學習、也沒怎麼去刷題,平時就待在家裡念念經,他在考場上能大部分都蒙對,然後考出高分嗎?
除非你是天才,要不然的話我是覺得有點難。在單位裡上班,你的業績落後甚至墊底,你能不能跟老闆說你的福報很大,讓老闆來養著你?
都是做生意賣包子,你的包子沒別人好吃,但還賣得貴,別人賣一塊一個,你要賣兩塊一個,你能不能跟顧客說:有福報的人不會缺錢,我學佛,我有福報,所以你們要來買我的包子讓我發財。相信只要是個稍微正常的人,都會覺得你那裡有問題。
有的人可能會覺得我說的有點誇張,其實一點都不,學佛後有不切實際幻想的人太多了。很多人都認為只要好好念經,好好念佛,說不定哪天就會運氣爆發,天降橫財,一夜暴富。
我以前也有過不切實際的幻想,但後來才發現生活從來都不是電影,沒那麼多戲劇性,也沒那麼多驚喜與奇蹟,而且我相信絕大部分人的人生應該也差不多。
不管學不學佛,我們都要有起碼的常識,不是說我們學佛了這個社會就沒有競爭、沒有優勝劣汰了,不是說我們學佛了家裡就能自己長出錢來,並不是我們學了佛,中彩票的機率就會大一點,終究還是得靠我們自己去掙呀。
既然如此,我們有什麼理由不重視工作這個獲得財富的緣?
劉德華、梁朝偉主演過一部經典港片《無間道》,這部電影被譽為港片最後的巔峰。但《無間道》一開始拍攝時,出現了各種事故,以至於電影拍攝不得不中斷調整。
隨後,《無間道》的老闆前往泰國找到了白龍王,請其親往香港主持開機儀式。在白龍王的幫助下,接下來的電影拍攝異常順利,上映後在當時非常低潮的香港市場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接下來更是一連拍了兩部續集。
幫《無間道》大獲成功的白龍王在香港、臺灣甚至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聲名遠播,在香港娛樂圈的影響非常大,很多港臺明星都是他的鐵桿粉絲。
白龍王的日常工作是給善信指點迷津、消災解難、趨吉避兇。白龍王是怎麼給善信們趨吉避兇的呢?
在弟子當中,梁朝偉特別得白龍王的厚愛,白龍王曾給梁朝偉摸頭灌頂、含火蠟燭吹煙增強他的運勢。但除了這些以外,白龍王特別注重叮囑信眾一些金玉良言。
他對任賢齊說過要孝順父母、對人和善;
他對舒淇說唔好發爛渣,脾氣好,成日笑(不要發脾氣,多點笑容);
他對羅志祥說不要騙父母、要戒色。
事實上,白龍王對善信們的教誨影響遠比他的一些改運法術來得大。
白龍王逝世後,舒淇在其微博寫道:「謝謝您十多年來的教誨,知道您一定一路好走,心好有好日,Rest In Peace.」
心好有好日這句話就是白龍王的座右銘。 而這些教誨,才是根本上決定一個人運勢好壞的關鍵。
總的來說,白龍王的忠告以勸人孝順與不要發脾氣為主。
對於孝順,白龍王說:拜神求平安,回家卻和父母頂嘴,要怎樣得到平安? 父母才是真神,對父母比神好一點,一切便順順利利。
對於不要亂發脾氣,白龍王說:很多人來到這裡都問我︰ 我的事業好不好?家庭好不好?孩子好不好?姻緣好不好? 我只是回答一句︰你的脾氣好不好?一切都會有答案。 讀書讀得高就好,脾氣高就很不好。
不管是孝順父母,還是脾氣要好,歸根結底就是白龍王的那句座右銘:心好有好日。心好就能有好運,心好就能有美好的前途。
有的人可能會認為,我心挺好的呀,怎麼沒有好運呢?其實嚴格來說,很多人都算不上心好。
你對父母態度好嗎?你能遇事不亂發脾氣嗎?你能包容家人的缺點與錯誤嗎?生活中,你能常常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嗎?如果做不到,只是偶爾善良一下,又怎麼稱得上心好呢?
陳伯、白龍王這樣的高人,大多數你我這樣的普通人,一輩子也沒機緣碰到。即使遇到了,想通過他們從法術層面讓我們的命運發生戲劇性的變化也不現實。
反倒是他們留下來的忠告,如果我們用心去實踐,命運自然會不斷向好的方向發展。
如果我們稍微留心一下,就會發現陳伯和白龍王的忠告跟佛家、道家講的都是一脈相承的。
總的來說,就是對內修好自己的心:孝順父母、少發脾氣。對外多做些利他的事,尤其是對世道人心有利的事。
我們平時修福報,也可以對照一下。雖然看起來修得熱熱鬧鬧,挺虔誠的,但我們的心是否真的有轉變呢?我們是否真的有利益、幫助到他人呢?
如果沒有,或者做得還不夠,那我們的福報又怎麼會有大的變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