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洪洞大槐樹 聖地今朝共祭祖

2021-02-13 天中晚報


  河南一級報《天中晚報》官方微信平臺,第一時間推送最新鮮的新聞資訊、最溫暖的公益活動、最熱辣的粉絲福利等。

清明時節尊祭先祖,德孝之風綿延中華。4月5日,農曆己亥年清明節,「第二十九屆洪洞大槐樹文化節尋根祭祖大典」在洪洞大槐樹景區祭祖廣場隆重舉行來自全國18個省市的大槐樹移民後裔代表及社會各界人士近萬人齊聚一堂,共同祭奠大槐樹移民先祖。省政協副主席李思進、市政協主席張建平出席祭祖大典。

    明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明政府在洪洞廣濟寺大槐樹下設局駐員,歷時50載,移民18次,人數逾百萬,遍布全國18個省市500餘縣,涉及1230個姓氏,其聲勢之大,範圍之廣,曠古絕今。大槐樹移民史既是一部背井離鄉、訣別故土的悲壯史,也是一部開疆拓土、篳路藍縷的創業史。走遍天涯,洪洞是家。600年鬥轉星移,600年歲月滄桑,數以億計的移民後裔不遠千裡,跋山涉水,來到大槐樹下尋根問祖,共話親情。大槐樹已承載著整個中國的鄉愁。

    大槐樹祭祖習俗,在2008年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榮膺國家5A級景區,實現了晉南地區5A級景區「零」的突破。

1、京九晚報魏文慧 攝

2、北京晚報 司馬小萌 攝

3、齊魯晚報劉軍 攝

    當天上午9時許,祭祖大典在18聲禮炮聲中拉開帷幕。本次大典以「四海歸源 清明共祭」為主題,分為「開場」「佈供」「樂舞祭」三個篇章。洪洞縣委書記鄭步電致辭,縣委副書記、縣長楊建軍恭誦祭文,縣政協主席程延平主持祭祖大典。恭迎汾河水、舜王土,恭請大槐樹移民先祖,鳴炮、啟門,敬獻三牲、五穀、餚饌、美酒,敬獻花籃,敬獻樂舞……在莊嚴肅穆的祭祖廣場,隨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槐樹祭祖習俗」的一一展現,大槐樹移民後裔無不觸景生情,睹物思親。

    近年來,洪洞縣搶抓全省打造文化旅遊戰略支柱產業機遇,全面叫響「根祖聖地,華人老家」文化旅遊品牌,強力推進「一核四帶六片區」全域旅遊規劃落地實施。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榮膺國家5A級景區,實現了晉南地區5A級景區「零」的突破;廣勝寺景區拓展提升工程進展順利,漠河漂流和環霍太山旅遊幹線開發等項目緊鑼密鼓,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步伐蹄疾步穩。

4、銀川晚報 郎凱攝

5、鄭州晚報馬健攝

6、包頭晚報李強攝

7、德州日報  王志偉攝

8、承德晚報王海琦攝

9、上黨晚報姚林攝

10、燕趙晚報張海強攝

11、 洛陽日報 曾憲平 攝

12、淮海晚報 葉首衛攝

13、呼和浩特晚報許婷攝

14、瀋陽晚報 劉生生攝

15、今晚報 尉遲健平攝

16、洛陽日報  高均海 攝

17、信陽晚報 周濤攝

18、滄州晚報 李聖哲攝

19、秦皇島晚報楊寬 攝

20、太行日報張文庭 攝

21、今晚報 劉穎攝

22、牡丹晚報馮鍇攝

23、濮陽早報趙國棟攝

24、平原晚報張延攝

25、周口晚報朱海龍攝

26、上黨晚報姚林攝

27、呼和浩特晚報許婷攝

28、承德晚報王海琦攝

29、大連晚報王穎攝

30、洛陽日報  高均海 攝

31、 洛陽日報曾憲平 攝

32、包頭晚報李強攝

33、德州日報  王志偉攝

34、信陽晚報 周濤攝

35、銀川晚報 郎凱攝

36、燕趙晚報張海強攝

37、淮海晚報 葉首衛 攝

38、 洛陽日報曾憲平 攝

39、呼和浩特晚報許婷攝

40、承德晚報王海琦攝

41、京九晚報 魏文慧攝

42、德州日報  王志偉攝

43、包頭晚報李強攝

44、 京九晚報魏文慧攝

45、瀋陽晚報 劉生生攝

    本屆洪洞大槐樹文化節期間,還舉辦「全國媒體看槐鄉」活動啟動暨《小戲骨之洪洞大槐樹尋根記》開機儀式、名優小吃節、傳統戲曲表演、紀念革命先烈、尋根祭祖大典、重走移民路等系列活動,來自全國各省市30餘家知名媒體的總編、記者,走進這個「華人老家」,以新聞媒體人的視角和特有的敏銳性,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發現、挖掘大槐樹的魅力,為我省申辦「中華根祖文化旅遊節」助力添彩。

為了給大駐馬網民提供一個

可報料可吐槽可求助

關鍵是還可靠

正經平臺

以便我們第一時間

為大家提供

儘可能的幫助

天中晚報官方微信平臺

特別建立了

天中晚報粉絲微信群

這裡會有不定時的活動

送豐厚的禮品

小編帶你去吃、去玩、去造啊~

如果人數達到100人,可加小編微信

15039621267、13938361932

小編在這裡等你哦

新聞熱線:15039621267/商務洽談:15836769888

領導剛剛說了

您點一個好看

就獎勵小編5毛錢!↓↓↓

相關焦點

  • 尋根祭祖只知洪洞大槐樹?河南也有一處,是福建人和臺灣人的祖地
    說起尋根祭祖之地,人們總會想到山西洪洞大槐樹,因為在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為鞏固周邊地區統治,就從人口稠密的山西,抽調了一部分人分散到了人口較少的周邊地區,讓他們開荒墾田,發展當地經濟。由於大部分移民,都是從洪洞大槐樹下出發的,所以後來移民者的後代,總會回到大槐樹下尋根,後來就形成了定期尋根祭祖的習俗。除了洪洞大槐樹之外,在河南其實也有一個祭祖聖地,那就是河南固始縣,從這裡走出去的人,後來大多定居在福建和臺灣,所以固始又被稱作「閩臺祖地」。別看近代固始縣是一個人口稠密的貧困縣,直到最近才摘掉貧困的帽子。
  • 【文化洪洞】《等愛歸來》即將上映(陳志朋、午馬出演)(在洪洞拍攝)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在2015清明祭祖節到來之際,由中國紅十字文化發展基金;中共臨汾市委、市人民政府;中共洪洞縣委、縣人民政府;北京泰豐懿影視文化公司等單位聯合攝製的,展現中華「根」「祖」文化的電影《等愛歸來》(原名《盜愛》)即將上線同全國廣大觀眾見面。該片由著名導演康寧執導,陳志朋、張定涵、張迪、洪乙心、曹力、胡悅以及老一輩電影藝術家午馬、謝芳聯袂主演,主要講述了三代人纏綿悱惻的愛情,海峽兩岸歸戀的感人故事。
  • 山西洪洞存根問祖,來這裡會告訴你,遇上亂世古人會去哪裡避難?
    或許山西洪洞大槐樹可以給人們一些啟示。中國曆朝歷代的亂世幾乎都伴隨著人口大量滅絕,某些地區甚至荒無人煙。但是,總有一些地方比別的地方更安全,更容易生存。這些地方,戰火未曾蔓延,糧食可以自給,不乏水源,氣溫適宜,也沒有瘟疫病災侵襲,人們幾十年如一日地平靜地生活著。洪洞大槐樹便是這樣一個地方。大槐樹處於太行山脈群山環繞之中,周圍又有足夠的平原,可以保證人們生活上的自給自足。
  • 明初洪武二十一年首次大移民,是從山西洪洞「大槐樹」開始的嗎
    在今天的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大部、山東省西部和西南部,廣為流傳著 「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古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的歌謠。並且在大家的認知裡,明朝的大移民,都是從洪洞縣大槐樹開始的,那麼這個說法正確嗎?
  • 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傳說是假!反清復明動員才是真!
    近日,在老鄉群裡看到老鄉陳武先生撰寫的《洪洞大槐樹移民系列》,該文論述了洪洞大槐樹移民的由來等等。我都仔細看了!看得出,作者還是在一些資料梳理上下了許多功夫,難能可貴,但是仍然未能脫離於百年來洪洞大槐樹移民傳說研究的窠臼!
  • 揭秘:成武縣831個村從山西洪洞老鴰窩遷來,快看有沒有你村!
    自然風景雄偉綺麗, 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文物古蹟 星羅棋布, 人文資源古老獨特, 民俗風情豐富多彩, 是名副其實古老蒼翠的富麗之鄉, 中華民族文物重點保護的聖地, 旅遊觀光的好地方。其地形平川輪廓, 由北向南逐漸展寬, 山地外圍,佈有大面積丘陵地, 靠東西兩山, 自北向南,連綿不斷, 多形成梁、垣、峁黃土地貌, 洪洞全境可分為山地, 丘陵地, 山前傾斜平原, 河谷階地。
  • 戰疫精神教育故事2,大槐樹下老鸛窩飛出的金鳳雀,今天如期而歸
    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遙想當年祖輩們扶老攜幼,離鄉背井,在頻頻回首遙望大槐樹和老鸛窩時,灑下了多少傷心淚,願大槐樹與海內外同胞永遠根連根,心連心!據山西《洪洞縣誌》以及洪洞縣《大槐樹志》記載,明永樂年間,當地官府曾七次在大槐樹集中百姓遷往中原一帶,涉及到了十八個省的四百九十多個縣市,遍布大半個中國,其中就有湖北的「清江、江都、襄陽、武漢、十堰、孝感、大悟、荊門、監利、沔陽、鄖縣、均縣、隨縣、隨州、棗陽、宜城、保康、光化、鍾祥」等地,而仙桃市是湖北省的直管縣級市, 仙桃原名沔陽,位於湖北省中南部的江漢平原。
  • 洪洞民間故事 | 女英泉
    (聲明:本公眾號發表和轉載的內容,旨在傳遞更多信息用於網絡分享,不具有任何商業目的。洪洞縣民間文藝家協會洪洞民協是洪洞縣民間文藝家協會公眾號。本協會積極從事洪洞民間文學、民間工藝、民俗民謠、民間收藏、故事笑話、書畫藝術的搜集整理、創作研討、宣傳交流、出版展覽、組織演出等,推動洪洞民間文藝事業繁榮發展,歡迎您踴躍投稿。
  • 玉堂春、蘇三與洪洞明代監獄
    《玉堂春》這部戲多個劇種均有演出,京劇梅、尚、荀、程、張等名家都唱過,尤其是其中的一折《蘇三起解》更是婦孺皆知,特別是那句「左也恨來右也恨,洪洞縣內無好人」流傳甚廣。蘇三這個人物在歷史上並沒有記載,只是個傳說而已,有人說有原型,本名叫周玉潔,即便如此也是查無此人,如果沒有馮夢龍的小說,大概不會有《玉堂春》這齣戲,至少也不會流傳這麼廣。
  • 實地檢查 排除隱患 洪洞大槐樹景區全面保障「大河論壇」活動安全...
    9月13日至14日,臨汾市消防救援支隊副支隊長張鄴帶隊對「大河論壇」會場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消防安全工作進行督導檢查。檢查組一行詢問了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消防安全工作開展情況,重點查看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是否暢通,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是否在崗在位等情況,並抽查了工作人員「四個能力」掌握情況。
  • 【槐鄉民聲】洪洞灣裡某小區兩名中年男女將六旬老人打的頭破血流
    【尋人啟事】史臘英,洪洞萬安淺溝村人,57歲,女,高1米5,120斤左右。
  • 今日張氏祭祖,場面震撼!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除此,祭祖也是重陽節前後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