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的人,身上這個地方愛出汗,如果你也是,最好補補氣了

2020-12-27 壹號專家健康說V

生活中,我們都會有出汗的情況,比如天氣熱的時候、運動完的時候,出汗是身體自我調節的一種生理現象,但要注意的是,如果身體有些部位出汗特別嚴重的話,則需要引起我們重視起來了。

比如年過30歲的王女士(化名),最近就遇到了這樣的煩惱,無論天氣是否炎熱,王女士總是特別愛出汗,而且還讓王女士有點尷尬的是,她總是脖子在不停地出汗,稍微走幾步或是吃飯的時候,脖子就開始「狂出汗」,這讓王女士困惑不已。

都說胖人愛出汗,但是王女士身材並不是很胖,這是怎麼了?後來,王女士到了中醫院,經過大夫診斷,王女士的頸部多汗是由氣虛引起。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後,王女士脖子愛出汗的情況得到了改善,人也比之前更有精力了。

從中醫來看,脖子出汗是自汗的一種,通常和肺氣虛有關,與此同時,氣虛的人還可能會同時伴有身體乏力、精神差等症狀。氣虛雖然是一種虛證,但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也是蠻大的,主要是因為身體裡的血是由氣來推動,如果氣虛,則血容易瘀滯,會帶來一系列健康問題。比如心血管疾病、皮膚問題等等。

那麼,如果你也是脖子愛出汗,並且感覺疲勞乏力,應該從哪些方面調理呢?

1、首先要注意防風

脖子在出汗時,毛孔是打開的,如果此時受風會增加風邪進入身體,侵襲頸部,容易增加頸部疾病的發生,同時也會加重氣虛。

2、吃一些補氣的食物

氣虛嚴重的人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通過中藥改善,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補氣的食物,比如山藥、大棗、小米、牛羊肉等。

3、增加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如跑步、騎行等,能夠提高心肺功能,同時對於氣虛導致的氣血不暢也能起到改善。

總之,頸部過度出汗可能是氣虛的一個明顯症狀,注意到這一點,通過飲食和運動進行調節,相信情況可以得到改善。

相關焦點

  • 都說多出汗排毒好,但總是這個地方出汗可就要小心了!
    夏季氣溫一高,我們就容易出汗,特別是那些比較胖的人,動不動就出汗。很多人說出汗排毒好,但如果總是一個地方出汗就不是件好事了。發汗的原因有:外界氣溫升高引起發汗;或體內產熱增加所致的熱刺激引起發汗;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吃辛辣熱燙的食物、運動等亦可引起發汗。
  • 怕冷又愛出汗,氣虛很嚴重,老中醫教你4步改善,馬上見效
    現代社會發展的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氣虛體質的人也越來越普遍。你可能發現身邊有些朋友,看起來總是懶洋洋的,說起話來小聲,還經常一副很疲勞的樣子,好像休息不夠。
  • 一個大補脾胃的名方,脾胃不好的人看過來
    把脾胃的重要性寫得如此深刻他也是第一人,他的脾胃為中心的思想影響了好多人。 李東垣對脾胃所有的看法可以歸結於八個字:脾胃內傷,百病由生。正是基於以上的思想,李東垣發明了一個方子,專門來調理脾胃之氣,這個方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補中益氣湯。這個方子是氣虛之人必須要知道的方子,它可以補一身的氣,脾氣、肝氣、肺氣、心氣、腎氣,但這個方子重點補的是你的脾氣。
  • 一個大補脾胃的千古名方,脾胃不好的人看過來
    說明氣虛了。氣虛的一個典型症狀就是懶言。那些經常說話的人,經常大聲說話的人,比如相聲演員,比如教師,演說家以及歌手等等,如果不注意保養,最後也會造成氣虛,回到家裡一句話也不想說話。這個時候最能幫助你的就是補中益氣丸了。一天到晚總是覺得很疲憊,不想動,能夠站著絕不走著,能夠坐著絕不站著,能夠躺著絕不坐著,這樣的人,戲稱懶癌患者,最適合用補中益氣丸。
  • 補氣是提高免疫力最快方法,一味中藥就能夠補肺氣、補脾氣、補腎氣!
    是的,它們比感冒藥更常用,功效也很好,因為這些藥有一個共同的功效,就是補氣。 醫生也會把氣掛在嘴邊,比如「氣虛」、「氣血虧虛」,肝氣旺,腎氣虛等等,雖然有時候聽不懂,但感覺很有道理的樣子。 其實氣的確是非常重要,扁鵲在《難經·八難》中說:「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
  • 吃飯出汗,一輩子白幹!是真的嗎
    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因為「氣虛」! 氣虛的表現:懶言少氣、容易出汗,心悸頭暈、乏力疲倦、動則氣短、食慾萎靡、舌淡或胖,舌有齒痕,脈象弱等,不一定是有病,而是需要補氣。 氣虛如果進一步發展,容易發展為陽虛。
  • 人參只補氣?科普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人參功效,教你人參巧妙搭配
    這是中醫難學的地方,也是它妙的地方。就像張三丰的太極拳,要忘記其形,才能通達其意。人參,大多人只知道它能大補元氣,其實中醫上,人參還可以參與很多藥物的配伍,發揮不同的功效。人參五行屬土,土載四行,能夠配合其他四個臟腑發揮更好的藥物功效。
  • 補氣藥的三大方陣,補氣要選擇
    沐沐,我感覺我是氣虛,無精打採,有氣無力…… 不過我不知道吃點什麼補氣好。 下面沐沐,提供補氣三大方陣。 這是按照補氣之力強弱而分成三大方陣。 當然第一方陣是最強的補氣藥物。
  • 中醫補氣有三寶:黃芪、人參、西洋參!
    久病體虛的人 適合用人參補氣 一般大家都會認為人參的藥性很猛,不適用於久病體虛的人。其實人參是心肝脾肺腎五臟都補,五臟平和才能夠百病不生,越是久病體虛的人越適合用人參來補氣。
  • 氣虛血虛怎麼辦?教你四招輕鬆補氣血
    肥胖者是一般都氣不足,而瘦人一般都血不足,這個是一個規律,所以咱們肥胖的朋友動不動就出汗,因為氣虛不能固攝住汗,或者說上個樓梯你都喘,這個都是氣虛的一種表現。那麼怎麼樣才能夠補氣呢?能夠吃點什麼藥嗎?或者是吃點什麼食物嗎?
  • 氣虛體質的人,七竅常有變化,了解什麼是氣虛,才能更好調理
    氣虛體質的人,七竅常有變化,了解什麼是氣虛,才能更好調理。相信很多朋友都經常聽說「氣虛」。尤其是年齡稍長的人,或者看中醫的時候,氣虛這個詞是出現頻率比較高的。但是,無論是氣虛也好,還是氣虛不足也罷,這裡面的「氣」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它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會有氣虛體質呢?
  • 肺脾氣虛(陽虛)
    你究竟有幾個好妹妹,為何每個妹妹都那麼憔悴你究竟有幾個好妹妹,為何每個妹妹都嫁給眼淚——來自:暴露年齡的李醫生小時候聽過的孟庭葦小姐姐的歌看官們會問了,李醫生整這麼懷舊的題圖跟肺脾氣虛有啥子關係?如果你遇到這樣的女孩子,白、瘦、柔、無力、嬌喘,她可能不是你的林妹妹,她只是肺脾氣虛。肺脾氣虛狀態,多表現出:久咳不止,氣短而喘,痰多稀白,食欲不振,腹脹便溏,聲低懶言,疲倦乏力,面色晃白。舌淡苔白,脈細弱。
  • 你身體哪裡愛出汗?出汗也會反映五臟健康,4個地方要留意!
    特別是一些朋友在進行一些劇烈運動以後都會出汗。而汗水主要是通過身體汗腺所產生的,下丘腦的汗腺中樞會控制排汗,但是下丘腦是有一個設定的值,若是身體溫度過高,那麼下丘腦就會激活交感神經,從而導致汗液的排出,隨著汗液的蒸發也會帶走身體上的熱量。不過一些排汗卻是異常的,同等條件下有些人是滿頭大汗,有些人卻很乾爽。異常出現反射五臟健康?讓中醫告訴你,身體這4個地方需警惕!
  • 肺氣虛吃什麼調理
    8、患者的舌苔顏色是薄白色的,並且脈象也是比較的虛弱。白木耳性平,具有很好的滋陰潤肺以及養胃益氣的作用,無論是身體出現了肺氣虛或者是肺陰虛的情況都非常適合服用,具有很好的補肺作用。另外,白木耳不僅具有潤肺的作用,還能夠治療由於積勞成疾所引起的咳嗽或者是肺部燥熱情況,如果咳嗽痰多或者是痰中帶血服用效果也很好。老中醫告訴我們,百合也具有很好的補肺潤肺的作用。
  • 氣虛食療方之黃芪蒸雞!
    其實,關於氣虛體質的調理方法,羅博士寫過不少的文章來講,大家可以在我們公眾號裡搜索到,雲少之前也做了一些補氣的食療方,給大家放在文末的相關連結中了,大家可以查閱。氣虛的朋友是非常適合平日慢慢進補的,於是雲少又從典籍中翻出了一個給氣虛體質的朋友進補的食療方,就是來自著名的清代美食家袁枚所著《隨園食單》中的方子——黃芪蒸雞。
  • 一個神奇的配方,補氣、補血、補心、補脾,精氣神滿滿
    人參養榮丸是《紅樓夢》中出現的第一個中藥,也是今天這篇文章的主角。來看一下它的組成,人參養榮丸: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當歸、白芍、熟地、炙黃芪、陳皮、遠志、肉桂、五味子。直接買中成藥即可。古人喜歡把溫文爾雅的人稱為君子,而在中醫當中也有四位君子,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四味藥至溫、至和、至剛、至正,組合在一起是補氣第一方,四君子湯,四君子湯專補脾胃之氣。既然有補氣第一方,那便有補血第一方。補血第一方是哪個?四物湯。由熟地、當歸、川芎、白芍組成,這裡把川芎換作了陳皮,因為川芎性子有些燥烈,而陳皮就溫和了許多。
  • 這5個部位出汗多,暗示著疾病上門,儘早去檢查
    但是每個人體質不一樣,排出的汗液也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出汗少,有些人出汗卻特別的多。一般臉部出汗可能是氣虛導致的,氣虛則衛表不固,容易汗出,如果還伴隨著全身乏力的症狀,那麼久很可能是氣虛體質。
  • 一味不被人熟知的良藥,李時珍卻說它善於「補氣除熱、斂汗止汗」
    但是在生活中還有一些「病態」的出汗情況,比如體虛氣虛而自汗、陰虛而夜晚盜汗等不自然的出汗,皆屬於「病態」的出汗。今天就和朋友們分享一味常被人們忽略,且還被人們遺棄的良藥,其在「止汗」方面卻有很好的功效,此物正是「浮小麥」。
  • 男人睡覺愛出汗是怎麼回事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男人晚上睡覺的時候老是愛出汗,不僅僅是額頭上面出汗,身上也出汗。不嚴重的可能感覺一覺睡醒衣服有點溼,嚴重的衣服會溼透,而且人還感覺很累,沒有休息好。那麼男人睡覺出汗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