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印章從古至今一貫是文人雅士的摯愛
傳達出了文人雅士們的高尚情操
與至高品味
翡翠印章尤以其特有的色、紋、韻、剛、柔、形
無言地傳文達意
印章同書法、繪畫、詩歌
被稱為中國四大傳統藝術
是中華文明的特徵標誌與年代展開的見證
印章文化線條多樣,獨特
是一個人獨有的印記
看似小巧
卻蘊含浪漫的文藝氣息
玉印更是王權貴族專有的身份標誌
自古以來,印章有兩大類功用
一是標誌功用,二是證明功用
前者用於標誌權力和等級
後者則用來證明身份和行為
跟著年代的行進
印章的標誌功用逐漸弱化
而其證明功用則成為主要功用。
玉璽
玉璽是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印章類別,它始於秦始皇時期,只有天子執掌的印章才叫做「璽」,是帝王的地位與權力的標記,關乎於天下和平與興盛。玉璽被人們認為有權力至高無上、和平興盛的寓意。
官印
古代官方所用的印章,由皇家頒發,象徵著功能,和權利的大小,多為四方形,乾隆皇帝一生當中共有印章1800多方,其中用於翡翠的印章達500多方。
鈐印
玉印是文人的信物,古代文化繪畫或寫字時習慣加上自己的信物,證明是自己的東西,後把玩鑑賞時許多人也習慣加上自己專業的鑑賞章。表示對作品的認可,古代稱為鈐印。
古代對印章的運用最淋漓盡致的是乾隆皇帝,除了誇自己的印章,如「太上皇帝、天恩十全,十全老人」,遇到高興的事,喜歡的人,就要刻章。
對於鑑賞文玩,書畫,乾隆皇帝也要蓋上自己的印記,並且還寫上評語。大筆一揮,寫個「神」字。
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
全文僅50多個字
不僅乾隆皇帝題滿了字
還咔咔咔
蓋上了幾十個章
比如王獻之的《中秋貼》
王獻之一共寫了30多個字
乾隆皇帝一經手蓋了80多個印章
乾隆皇帝這麼多印章
正說明是對印章的喜愛
同時也體現出了
文人趣聞和晚年的心境
玉印不僅僅是信物
更是文人收藏賞玩的一種藝術品
小則封書緘札,大則治國安邦
印章文化在歷史長河裡蕩漾
人有印信方顯
事有印信便暢
國有印信揚威
印章文化涉及到
歷史,文化,藝術
民俗,書法等等領域
印章以自己的色,紋,韻
剛,柔,無色的表達自己的情感
用翡翠為材料製作印章
更和印章所代表的文化內涵契合
擇一方印章
更是選擇一種慢的生活
慢節奏,傾聽自然的聲音
品一壺茶,焚一盤香
把玩一方印章
既風雅,也是閒逸的開始
陸遊有詩云:
花如解語嫌事多,
石不能言最可人。
玉石印章是一種無聲的表達
它知意,言情,無聲勝有聲
圖文部分來源:徐氏翠緣
商品圖來源:徐氏翠緣
轉載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