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18時30分,清運工人張建林駕駛著易腐垃圾智能收運車輛,開始他當天第二次垃圾收集工作。只見他將貼有二維碼積分卡的垃圾桶往收運車上一放,等智能系統識別完對應的信息後,又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家。等收集完後,張建林又將垃圾運往永和鎮朱巷村垃圾中轉站。在站內,張建林和同事將易腐垃圾單獨分揀了出來。
「易腐垃圾將被統一倒入易腐垃圾資源化處理設備製成有機肥料。」永和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易腐垃圾閉環管理,是永和鎮垃圾分類工作的「新玩法」。在農村裡,易腐垃圾在村民一天產生的生活垃圾中比重較大,加之易腐垃圾存在容易腐爛、含溼量大、不易儲存,經過長距離運輸之後容易造成二次汙染等問題,因此,為易腐垃圾「謀出路、找路子」成為該鎮垃圾分類工作開展的關鍵點之一。
今年4月,永和鎮正式投入使用一臺日處理量可達2噸的易腐垃圾資源化處理設備。清運人員只需將易腐垃圾倒入機器中,通過粉碎、脫水、發酵等一系列過程,易腐垃圾將就地轉化為有機肥,變廢為寶,實現了易腐垃圾閉環式管理。
作為農業大鎮,永和鎮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農田。「以前家裡的蔬菜地主要用複合肥,現在用上了有機化肥,不僅蔬菜長勢好了,吃得也安心。」三橋村村民吳建民是垃圾處理新模式實行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自五月份以來,他已經領取過兩次有機化肥。「目前,有機化肥主要用在自家人吃的番薯地裡,等以後有機肥產量高了,就可以用到其他種植地裡了。」
「目前,垃圾分類工作在新岙、三橋、大墩三個村試點開展,涉及農戶1250戶,每天產生約500斤的易腐垃圾,可生成100—150斤的有機化肥。」永和鎮相關負責人介紹,生成的有機化肥將免費提供給村民。村民可直接前往中轉站向工作人員預約,也可向村委申請。
據悉,自永和鎮易腐垃圾資源化處理設備投入使用以來,受到村民們的一致好評。隨著村民對有機肥需求量的增加,該鎮計劃投入150萬元新採購一日處理量可達5噸的易腐垃圾資源化處理設備。此外,將進一步加大對垃圾分類工作的管理,對垃圾分類工作進行逐步推廣,實現垃圾分類全域覆蓋。